第336章 攻心為上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皇後,你也不想皇上丟了江山吧 !
翌日,天剛蒙蒙亮,昌邑城上的守軍和青壯一醒過來,就驚恐發現城外的投石車下不知何時站滿了士兵。
守軍隻當是城外的徐州軍今日就要攻城,當即嚇得魂飛魄散,慌忙跑下城去通知劉昇。
不多時,劉昇便在一群親兵的簇擁下來到城頭,看著城外投石車下的士兵,麵色瞬間變得很是凝重,擔心徐州軍今日就要攻城,更懷疑他們的援軍是不是已經到了。
一想到從下邳來的援軍已經趕到,劉昇心中就不由湧起一陣深深的不安,他更想不明白,當初孟恭一從濟北郡出兵,他便立即派人去快馬加鞭去洛陽求援,按理說援軍就是走得再慢,也該趕到昌邑了,可不知為何,他卻始終沒有見到城外出現援軍的身影。
昌邑城被圍困的這段時間,他不知道又派人多少人趁夜突圍出去聯絡求援,但最終卻都無一例外,石沉大海。
唯一的好消息是他之前收到過董邈的飛鴿傳書,告訴他援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要他務必堅守城池,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正是董邈的這封寥寥幾字的鴿信,讓劉昇堅定了守住昌邑的信心。
好在城外的徐州軍隻是將昌邑城給圍困住,並沒有急於攻城的意思,也讓他和城內的守軍有了一息喘息的機會。
但這也使他心中微微有些不安,總擔心城外的徐州軍遲遲不攻城是有什麽更大的陰謀。
就在劉昇心中還在驚疑不定之時,城頭上突然一片嘩然。
劉昇循聲望去,目光不由猛然一沉。
隻見城外的徐州軍士兵開始搖動投石車上的絞手盤,將長長的臂杆挽拉到了地上。
隨後,又有士兵一個個巨大的圓形大球放進臂杆盡頭的鐵兜內,一副隨時待發的模樣……
劉昇更加更加驚疑,因為他分明看到,投石車上的大圓球並不是常見的石彈,而是一個個木製大球……
劉昇當然不想相信孟恭會傻到以為用木球就可以打得爛城牆,但想到世人都說蕭恪擅長“奇技淫巧”,心中不由一緊,有些擔心木球內藏著什麽可怕的武器。
隨著一聲聲“放”,幾十個大木球衝天而起,在空心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朝著昌邑城飛去……
因為徐州軍中的投石車經過軍器署的改良,不僅更省力,還有更強勁的投擲力,而木球的重量又輕,因而很快便從劉昇和守軍的頭頂劃過,重重砸進城內……
木球在落地的一瞬間爆裂開,裏麵的文書刹那間在城內飛得到處都是……
劉昇瞬間麵色大變,雖然他不知道文書上寫的是什麽,但既然城外的徐州軍如此大費周章將他們投射進城內,必然是為了蠱惑和動搖城內的守軍和百姓。
他顧不上多想,當即喚來一名將領,低聲喝令道:“你立即帶領一隊兵馬在城內巡邏,將這些文書通通收繳回來,絕不能讓城中的百姓看到上麵的內容,若是有人敢私藏文書,一律以通敵論處。”
這名將領從劉昇的麵色和語氣中聽出了情況的嚴峻,當即帶著人領命而去。
偏偏就在此時,城外又傳來一陣破風之聲,又是幾十個大木球朝著昌邑城飛來,其中一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城頭上,頓時紙張滿天飛,甚至還有一張恰好飛落在劉昇腳下。
鬼使神差間,劉昇俯身撿起地上的文書,待看清上麵的內容,麵色瞬間一片慘白……
上麵的內容很簡單,大致意思是徐州軍攻克昌邑奪取兗州後,將在兗州推行均田製,凡兗州男丁者都可以分得良田三十畝,可若是助劉昇守城者,一律以附逆論處,不僅分不到一分田地,甚至還要被治罪,一律送去濟北郡挖鐵礦。
似乎是怕城中的守軍和百姓不識字,文書下麵還貼心配上了兩幅簡單的圖畫,其中一幅是一個男人正在田間揮汗如雨勞作,他的妻子則在家中織布,還有一個孩子拿著一本書坐在院子裏的樹下搖頭晃腦在那裏朗誦……
另外一幅畫則簡單得多,就是一個瘦骨嶙峋傷痕累累的男人挑著兩筐鐵礦石在艱難前行,頭頂是暴曬的烈日,不遠處是手拿鞭子凶神惡煞的監工……
此刻,劉昇的目光死死落在文書末尾那個鮮紅的印章身上,久久說不出話。
不知過了多久,他似乎察覺到了什麽,一抬頭,瞬間看到周圍的士兵和青壯都在用奇怪的眼神直勾勾看著他,這種目光令他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寒意……
他瞬間明白,這些士兵和青壯看懂了文書上兩幅畫的含義,心中已經有了別的心思。
這些人的目光讓他感到害怕,當即在親兵的護衛下,逃一般下了城。
在回府的路上,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總感覺沿途的每一個百姓都在用一種玩味的眼神看著他,更使他心中的惶然達到了極點……
到了夜裏,正如劉昇擔心的那樣,城頭上發生了多起士兵和青壯趁著黑夜逃亡隱匿的事,甚至城南還有一隊士兵嘩變,想要開城門投降……
因為誰都清楚,徐州軍圍困了昌邑這麽多天,而他們的援軍遲遲不來,昌邑城遲早守不住,與其因為效忠劉昇將來被徐州軍清算,還不如躲起來等著徐州軍攻進城後坐等分田。
麵對城內的亂局,劉昇自己也是束手無策,此時他也有些後悔自己當初不該如此草率對洛陽的朝廷上表稱臣,以至於惹來蕭恪的討伐,但洛陽的援軍卻遲遲沒有了幫他解圍……
但此刻後悔也是無濟於事,他清楚自己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即使徐州軍不攻城,城內的守軍和百姓遲早也會綁著他獻給城外的徐州軍作為投名狀,就是不知道到時候蕭恪和下邳的朝廷會如何處置發落他……
就在他還在憂心自己的命運之際,一名親兵匆匆趕來,說城外有一個人自稱蘇璘,說他可以救劉大都督一命。
一聽蘇璘這個名字,劉昇當即一愣。
因為他同樣在徐州安插有一些細作,替他盯著蕭恪和徐州軍的一舉一動,因此他知道這個蘇璘就是下邳第一次州試的解元,很得蕭恪的信任和器重。
正因為如此,他想不通,蕭恪怎麽會將這麽重要的人物派進城跟自己談判,就不怕自己……
想到此處,他心中一動,當即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隨後,他命親兵去用籠車將蘇璘吊進城,帶來大都督府見他。
親兵當即應喏一聲,領命而去。
看著親兵匆匆離去的身影,劉昇臉上露出一抹森然的冷笑,隨即自言自語道:“蕭恪,我倒想看看,你是要昌邑和兗州,還是要一個心腹親信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