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通宵達旦 配額定量

字數:430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我讓青春與眾不同 !
    製定來年目標,是每一個企業都會幹的事情,隻是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太簡單的事情,用不著花很多時間來分析。越專業的人在他們眼裏,顯得越笨,越謹慎的人,對他們來說,越不受歡迎。你在理性的時候,他會認為全世界最準確的應該是感性。
    他們有三種製定年度經營的方法,並且三種方法都能讓你“口服心不服”,口服是在他們說出來之後,你隻能啞口無言,心服是在你無話可說之後,內心的自我掙紮。
    一種方法:去年做了幾千萬,今年加個800萬,二種方法:今年同比去年增長了18%,明年乘以1.18,第三種方法更有意思,前年定的x千萬,今年沒完成,明年繼續幹,後麵還加上一句去年說過的同樣的話:明年一定能完成......
    這裏我要穿插一個小故事,以說明部分民營企業的通病。
    有一家企業,不知在哪裏找了一個培訓機構,交了不少錢,上了三天課。回來召集公司全體員工開會,先是翻開筆記本,斷斷續續的宣讀著那些抖音上常常可以找到的熱情激昂的話,然後便是一串串最棒、加油之類的話。
    一開始,員工也不敢說這沒有效果,對老板的走火如魔,或是自己的反感也該存在心裏偷笑。
    最精典的要算兩個小事情了。
    一次,老板給大家打完了雞血,一個勁的問:月底提升銷量,有沒有信心?有沒有信心?
    員工一開始並沒有覺得哪裏有什麽信息,隻看到一個近乎瘋狂的人一遍遍的問,到了最後,員工們憋不住了,做出了怒吼的回應:有。
    如果完不成,月底就吃苦瓜。
    不用想,不做出係統的、計劃的改變,肯定是要搭上幾條苦瓜。他們一共吃了三個月,每個人眼淚汪汪,中途還吃走了幾個不錯的員工。看來光靠口號是不夠的。
    除此,老板最常說的一句話:放心,xx公司不隻是我一個人的,隻要大家好好幹,未來一切都是大家的。員工表示嚴重的惡心:能不能換一批人再騙,不能換人,也換一下話術。
    5年了,裏麵有兩個人已經跟了老板整整5年,5年前就發明了這句話,從此在不同的場合,都從沒落下。
    回頭看5年變化,老板從跟他們一起踩三輪車,到今天開上了幾十萬的越野,房子買了好幾套,員工呢,就在前幾天還下班了,還坐在一個破三輪車上,要命的是,那天下著好大的雪,6個人擠在車廂上,供著兩把雨傘......
    員工不求要與老板分享,但求不要總是將自己放在一個製高點上,再把一個個勤勞、樸實的員工當作蠢物,把別人當蠢物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蠢物,而且是缺德的蠢物。
    這家老板沒讓員工吃過苦瓜,但是雞血、雞湯也著實不離其左右。這裏的雞血、雞湯不是菜市場的貨真價實填肚子的東西,是那些東抄抄西寫寫的假大空的句子。
    我拿著我分析好的年度總指標、品牌指標、區域指標、人力指標、財務指標、產出比、薪酬指標提議召開會議的時候,老板有些不屑:不用這麽麻煩,我已經想好了,明年就定3800萬。
    企業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做好我該做的,是你不做好你該做的。這就不是一個稱職的職業經理人該有的心態。
    我耐心的與他溝通這個目標與我推演目標的差距。
    “沒事,目標是定不準的,我們年年定的也都沒完成過”。“放大家回去吧,過年放假了,大家都該回家,再說了,花太多時間,討論一些沒用的東西,還要開工資,不合算。”
    主要是後麵那個“再說了......”。我真是有點認為不是別人有了問題,是我自己有了問題,怎麽問題到選擇了這樣一位超級老板?
    到了下班,我再一次找到總經理辦公室,換一種方式,還是回到了年度計劃的話題,這次像是說中了某些他認同的觀點,他一錘定音,確定1月18日組織召開財務與營銷會議。
    這可不是個一般的時間,生意人都喜歡一個“發”字,如果不在這天,放假前就沒有了這樣的日子。
    叮囑參會的人都加厚了衣服,三天三夜的會議就此啟動。
    按理說來,財務、銷售人員都應該十分了解自己的數據。但是他們隻能保證,工作期間從未偷懶,認為數據管理都是虛的,花時間研究數據,不如將時間用於業務。
    有人說過:高層隻想不做,中層隻動不坐,基層隻做不說。他們不是高層,似乎沒有什麽不妥,果真如此嗎?
    基本的數據分析也不做嗎?
    由於是一個待改革公司,隻要大家願意做,一切從0開始都可以,沒有基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配合行動。
    不會!沒時間!這是回複最多的兩個理由。
    不會就教,沒時間就擠。首先定好這個基調,並說明大家學會數據分析的好處,並給定一個統一的考核標準,學會下班,做完放假。大家也就老實多了。
    教一個人,要找到適合他的出發點,如果找不到突破與銜接,本就反抗的情緒會在某個卡點凸顯。
    三天時間裏,我們用了一天半時間,教會大家掌握方法論,再用一天時間讓大家去做數據分析,最後半天時間來討論、確定結果。
    事要求每一個員工用自己的感性製定自己心中的目標,這個數字與亂寫沒什麽區別,但我們不用急於給出判定,而是等到他們用掌握的科學方法計算出來,自己去評定目標的差額。
    在感性與理性的差距麵前,再也沒有了那份過度自信,在做過一個“混合運算”之後,沒有人再去爭論那個以往的相乘的有效與簡單。
    對於區域目標,每個人拉出管理的所有客戶,以品牌和月份為單位作為合作的起始,按照每月拿貨頻率及拿貨額度進行均值評估和曲線定位,並在備注欄對特殊增長與下滑做出提示,計算每個品牌的當前自然增長。
    將收集的每個客戶基本信息與發展信息作為重要輔助信息,將客戶層麵分析下沉到用戶層麵分析,將麵對客戶銷售轉移協助客戶銷售,給客戶提供了主要增長與主要下滑情況下的具體解決方案。
    如果大麵積出現某種情況,我們會製定專項政策進行傾斜,以求引流、鎖客或裂變。
    在區域的對待上,我們還要幫助客戶從物流成本的角度上去製定最小訂單量,如此可以達到訂單均勻、配送合理的問題,提高對方利潤,也減少我們勞動力輸出。
    從年度,到月度,再到周、日,每個人年後的主打產品,種子業務,重點客戶,開發試點,公司供應方麵的後向跟蹤,各部門的職能任務、配合程度,全部體現在每個人那本對應的《全年計劃》上。
    總體而言,一場內部營銷會拉動了整個係統的相關調整,客戶平時反映的一切售前、售中、售後問題也在大家靜心竭力下得全麵反映和具體對待。
    會議最後兩小時,大家進一步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比如大店,小店,管理,技術,共同討論製定了通用的溝通技巧,服務指南。
    所有的薪酬與福利,也有了新的理解。
    正是應用了上下一致共同參與這個方法,才有了這個具備充分說服力的目標和掛鉤員工訴求的薪酬框架,趁著大家的熱情,留下來的營銷部(下屬銷售部、客服部)、財務部三個部門還率先擬定了第一季度績效考核相關內容,我們指定找出4個關鍵要務,8個關鍵點其中,我們強烈建議以對事不對人,看成果不看其他的考評原則,一改去除了態度的考核,加重了開發的指標權重,並進行了細節描述。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計算,而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新的革命。從此,不再有拍頭計劃和跺腳任務,未來的管理將從人管人上升到人管事,大家的領導已經不是總經理,也不是副總,而是那個三天三夜吃炒飯、喝開水達成共識的共同目標,以及藏在每一個分解目標裏的新的希望。
    員工帶著他們新的目標離開公司,我們往後一步,把製定的公司總體目標、品牌與客戶等重點內容,按照時間節點,委托廣告公司做成報表,貼到牆上,以待開春,掛圖作戰。
    從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營銷改革正式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