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鐵心跟黨幹

字數:3623   加入書籤

A+A-


    虎將吳焜!
    吳焜驚詫地聽張洪介紹
    “黨組織一直在關注你的成長,徐允士、胡洪疆、蔡奎、金冶平同誌到暴動第一線去工作時,都向組織要求過,希望能將你調去。可組織上考慮你是孤兒,又是外地人,孤身一人到川北去,不易隱蔽,危險性太大,所以下不了讓你去的決心。近來,李德彬同誌幾次向縣委匯報你的情況,反映你強烈要求參加革命鬥爭的決心,和你將在戰鬥部隊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縣委讓我正式跟你談話,聽取你對革命的認識,對黨的態度,……”
    “……不管是北洋軍閥,不管是劉湘,還有王靈官,我們老百姓都沒有好日子過,不推翻這些帝國主義的走狗,不攆走長江裏的外國軍艦,我們中國人就不會有前途。朱代表、劉瞎子將軍給我講過他們尋找共產黨的過程,我也一樣,鐵了心跟著共產黨幹,隻要是為我們窮人打天下,死了也值……”
    “嗯,你有這些覺悟,我原來都還沒想到呢,不愧是受過朱德同誌親自教育過的人。好吧,根據組織上的安排,我給你介紹一下黨在川東北進行革命鬥爭的一些情況,也讓你在出發前有些思想準備,做好艱苦鬥爭的思想準備。”
    張洪繼續介紹說川東北是反動武裝勢力相當雄厚的區域,是反動的國民政府的糧食、兵員基地,城市、縣城、較大的鄉鎮都駐有軍閥的反動軍隊,還有反動的地主團防武裝,僅團防隊,10多萬人以上的大縣一般就編有上千人的隊伍,小縣也有500人以上的隊伍,維護他們的統治。
    川東北要在這種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開展武裝鬥爭,困難重重,特別是在公開暴動後,要堅持下來困難更大。川東軍委為此苦惱,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八七會議的情況通報傳達到黨員們後,大家也為暴動後的後續生存、堅持、發展,尋求解決的辦法。
    正在這時,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在敵人統治邊緣區域、在敵人勢力相對薄弱的地方,動員群眾,建立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鬥爭方式,得到了全黨、全紅軍的肯定,也指明了川東軍委武裝鬥爭前進的方向,“上山打遊擊去!”“走井岡山的道路。”“向井岡山學習”成了川東黨員們的共同心聲。
    1929年初,王維舟來到開江東南角的一個傍山的場鎮——廣福,這裏與梁平、萬縣接壤,山巒重疊,樹木茂密,此地群眾革命熱情較高,有利於建立革命根據地,他在廣福區立小學,與早年在達縣中學就入黨的喬典豐同誌等取得聯係後,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先後吸收了蔣群麟、曾亞光、曾敬孫等人入黨,4月,在廣福區立小學建立了中共廣福支部,喬典豐任書記,蔣群麟為宣傳委員,曾亞光為組織委員,曾敬孫為軍事委員。經過一係列的艱苦工作,相繼建立了一批黨的外圍組織,黨員人數也增加到20多人,活動延伸到周圍的長嶺、新街、任市、甘棠、靖安等大片鄉鎮,建立了農會小組三十多個,並在農民基礎最好的廣福,建立了4個支點,組織了地下遊擊隊。
    李家俊活動的區域,是以萬源縣三區公所所在地的是固軍壩、白羊廟為中心點,李家俊的家也在這裏,受三區公所管轄的鄉鎮有10個,每個都有集市,有逢147日趕場的,也有258日的,也有369日的。
    所謂艱苦奮鬥、玉汝於成。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李家俊成了一個“趕場狂”每天淩晨他就背著包袱去趕場,有人見他在場上發傳單,不斷的給人擺談革命道理,揭露劉存厚這個老不要臉的老軍閥。
    逐漸地,李家俊在固軍壩、白羊廟一帶,胡洪疆在舊院一帶,徐允士在五爪埡一帶,吳會治在井溪壩坑塘一帶,都動員、發展、積蓄了一批進行武裝鬥爭的革命力量。
    今年春,王維舟從廣福抽調地下遊擊隊員30多人,又從宣漢、達縣、大竹抽調革命骨幹50餘人,派雷玉書等攜帶手槍來固軍壩李家俊處參加訓練,川東軍委研究決定李家俊擔任起義領導小組組長兼總指揮,唐伯壯為黨代表,雷玉書為副組長兼副指揮,全麵領導起義工作。點燃了武裝鬥爭的星星之火。
    雷玉書是王維舟從蘇聯回鄉後發展起來的共產黨員,擔任過清溪鄉鄉長,因活動暴露被捕後用計逃出,參加了遊擊隊,曾數次在危險時刻機智保護和救出王維舟,黨性堅定,鬥爭經驗豐富。
    起義條件成熟後,起義暴動卻是在不經意間爆發的。
    雷玉書帶著八十多抽調來參加起義的隊伍,來到萬源,分別和唐伯壯同誌,胡洪疆的舊院武裝、吳會治的井溪武裝會合了,可人多了,沒錢吃飯,地方黨員們大多是窮人,家無隔夜糧,怎麽辦?李家俊總指揮就派出固軍壩的武裝人員,提了收款委員張全五所攜的稅款400個大洋,買來糧米,供隊伍吃喝。
    劉存厚這個過時的老軍閥,受過日本軍校的近代教育,借著辛亥革命、討袁戰爭、護法戰爭、川軍內戰的機遇,曾兩次入主四川省府,但因迷信、吝嗇、懶惰、虐待下屬等多種惡習,被四川年輕軍閥們趕出四川的核心區域,來到這川陝交界處苟延殘喘。他的防區僅達縣、宣漢兩個一般稍富縣,和萬源、城口兩個山大人少的窮縣,另有渠縣的小部分。地狹民貧軍隊多,又要維持他奢侈的生活,隻有猛刮地皮。為此,他選派許多的親戚親信,充當“收款委員、提款委員、稽查專員”到所屬縣鄉弄錢,邊收邊提,邊提邊送達縣入庫,真正是顆粒及時歸倉。
    稅款被提後,5月7日,劉存厚駐萬源縣的第九團團長劉誌超派三營六連連長卓群,帶兵一連,5月11日來到白羊區公所,查緝清鄉,追查稅款。
    李家俊聞訊,調集起義軍,從井溪、白羊、固軍壩分三路將白羊包圍,卓群連人地生疏,措手不及,戰鬥不到一小時,就潰敗了。卓群帶著部分人逃了出去,起義軍首戰告捷,殲敵一連,繳槍57支,抓俘虜30餘人,彈藥更多。
    首次作戰,隊伍中就出了叛徒,副總指揮雷玉書在作戰時被叛徒姚治平從背後黑槍打傷,裹傷再戰,勝利後,轉移回宣漢清溪家中,因敵封鎖,無藥醫治,4天後犧牲。
    白羊大捷,第九團一個連痛失,劉誌超急電劉存厚,請來援兵,劉存厚調渠縣廖雨辰團長為司令,再調一個團,加上劉誌超團,共三團人馬,星夜向萬源而來。
    廖雨辰來到固軍壩、白羊壩、井溪壩等地後,奸掠燒殺,召開地方軍政會議采用“刑亂用重,剿撫兼施”的策略,鎮壓人民,尋求起義軍主力。
    副指揮雷玉書犧牲後,6月,為迎接另一支轉移而來的革命起義隊伍,黨代表唐伯壯到梁平的虎城一帶接洽。唐伯壯順道回到在虎城的家中,被叛徒告密被捕,押到達縣殺害了。
    指揮部領導力量缺乏,王維舟同誌在廣福,工作忙碌,分不開身。李家俊考慮後,宣布成立“城萬紅軍”,為充實指揮部,由徐允士任參謀長,吳會治、胡洪疆、分任支隊長,李家俊自己任總指揮。
    為擴大紅軍,他設立“佛堂”和農會,教育組織青年農民參軍參戰,擴充兵員來源。
    寓兵於農,強化訓練。白天生產,晚上訓練;平時生產,戰時參戰;幹部分頭深入農村發動群眾,戰時則集中農軍以對付敵人。
    采取靈活機動的“飄忽”戰術和夜襲,把深入敵後與誘敵深入戰鬥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地形地物和熟悉地理環境等有利條件,打擊敵人。平時觀察敵人動靜,嚴陣以待。
    爭取開明士紳和團局團丁參加抗稅抗捐和武裝鬥爭,並且和平共處。
    城萬紅軍,充實了徐允士、胡洪疆、吳會治等有實戰經驗的同誌後,連續打了好幾個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