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聯升寨

字數:4412   加入書籤

A+A-


    虎將吳焜!
    從1929年到1930年,吳焜參加革命的這個時段,國內國際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重要變化
    國際上,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在國內,國民黨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軍閥之間大打出手,接連爆發蔣介石對桂係李宗仁的蔣桂戰爭;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三派之間的戰爭;張發奎、俞作柏聯盟的反蔣鬥爭;唐生智、石友三聯盟的反蔣鬥爭。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和魯西南,李宗仁、張發奎在湘粵桂邊界,發起了對蔣介石集團的中原大戰和湘粵桂邊戰爭。
    頻繁不息的軍閥混戰,加深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苦難,也削弱了軍閥自身的力量,在客觀上為革命力量發展了有利條件。
    經過大革命失敗後兩年多的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逐步從極其嚴重的困境中擺脫出來,革命事業開始走向複興。在農村,紅軍和根據地進一步鞏固與擴大。在城市,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複與發展。
    此時,中共中央“左”傾錯誤的“立三路線”占了上風,機械地搬用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要在產業區域或政治中心突然爆發一場偉大的工人鬥爭,通過武裝起義實現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建立全國性的革命政權,進而奪取全國所有省區的勝利。要求紅軍集中組織,統一指揮,實行大規模進攻戰。製定了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中心城市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
    中央和四川省委交給川東紅軍的任務是,將虎南農民武裝拖往龍沙、太平去匯合,然後到湘鄂西去與賀龍領導的紅二軍團會師。
    這才有了川東軍委王維舟書記,調黑天池遊擊隊去虎南的命令。
    可此時,即將作為東征主力的虎南革命武裝,自身卻情形凶險。
    蔡奎的老家,原在大竹縣永興場,家貧,十多年前,全家來到蔡奎母親娘家所在的梁平縣虎城鄉貓兒寨,靠租地為生。蔡奎就讀梁平師範學校、朱德軍事政治學校,都是母親娘家的親友資助。他從萬縣回到虎城後,全家人和母家的親友,都希望他能有所收入,改善家庭生活,分擔起贍養衰老父母的重擔。
    迫於生存,他到虎城小學執教掙工資。在這期間,他參加了地下黨教師組織的“教育研究會”,課餘到農民中開辦“貧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和同時回鄉的共產黨員石子安、石輕塵,金冶平、李雲程、劉湘臣、石衛卿、張子善、袁樹森等秘密串聯,控製了虎城的壯丁大隊,他也兼任了一段時間的壯丁中隊長。
    幾月內,壯丁隊成了虎城一帶的主要地方武裝力量,骨幹人員基本由我黨控製。蔡奎、石子安、石輕塵、李雲程、金冶平、袁樹森等黨員同誌、分別當上了團總、副團總,共產黨員石懷寶、石輕塵當上了正副大隊長,李雲程、金冶平、張子善、袁樹森,分任四個中隊長,小隊長、班長全由黨員和傾向革命的進步青年擔任,讓這支武裝徹底變成了我黨武裝。
    革命形勢的發展,殘酷的鬥爭考驗,使蔡奎在武裝鬥爭上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堅強的鬥爭性,對敵人的仇恨,在朱德軍校所學的軍事本領,敢於犧牲一切,對敵人絕不妥協的個性,讓他越來越受到黨員群眾的擁戴。
    他那墩壯的身體裏,寬凸的下巴,充滿著力量,不知疲倦,他那骨節粗大的手掌,蘊藏著扼殺敵人的勁力,四肢粗長如猿人,放光的小眼睛裏投射出對勝利的渴望。
    達縣的南嶽與梁平的虎城雖同在一個衝積小平原上,北邊的南嶽是劉存厚富裕的防區,南邊的虎城是劉湘部下王陵基3師的防區。劉存厚老邁昏庸,唯求自保,對南邊強勢的劉湘和王陵基,唯求安全,曲意求歡。
    被四川軍閥擠兌到邊角的劉存厚,轄區內山大民窮,這小平原上的南嶽,是他的錢袋子。
    1930年6月,劉存厚派駐南嶽的收稅委員,為便於多收稅刮民,把鄉場遷到距虎南一橋之隔的安樂橋旱田壩,意在吸引劉湘轄區的人多來趕場,可以多收稅。但旱田壩在野外,南嶽群眾趕場很不方便,怨聲載道,與收稅委員,發生了多次衝突。由於群眾沒有組織起來,抗爭失敗。
    達縣南嶽農會向鄰界的梁平虎城黨組織要求幫助支援。
    虎城支部派蔡奎帶著壯丁隊,向北進入劉存厚的南嶽,化裝成幹活的農民,襲擊了劉存厚派來維持趕場秩序的步兵第四團徐代才營高尚誌連,雙方大戰一場,在南嶽農會組織發動的農民配合下,壯丁隊打垮了高尚誌這個連,打死了二十多個敵人,打傷數十人,繳獲步槍數十支,子彈數百發。
    這次戰鬥,蔡奎動了劉存厚的錢袋子,讓他顏麵掃地,怎肯罷休,劉存厚派人跟王陵基協商,把壯丁隊說成是共產黨的遊擊隊,得到極度仇恨共產黨的王陵基允許。於是劉存厚命令南嶽駐軍營長徐代才親自督戰,集中兵力,全麵圍剿“清鄉”,準備越過縣界到虎城來搜捕壯丁隊。
    徐代才和南嶽鄉惡霸、團總楊希炯接到通知後,集全起軍隊和團防大隊,先在南嶽轄區的毛家河、擺布堂、旱田壩橋口、邊界要塞,以及南嶽與虎城之間來往的主道上,設上了卡子,在過往人員中,逐一排查紅匪嫌疑和革命分子。暗地裏,楊希炯還派出大批便衣特務,對一些有共產黨嫌疑的人進行盯梢,調查,布下了擒龍伏虎的囚籠……
    蔡奎是虎城小學的老師,常住在虎城小學。金冶平是南嶽小學的老師,可大多數時間,兩人都住在一起,或在虎城小學,或在南嶽小學。
    大浪淘沙的革命浪潮中,誌同道合的兩人,憑借著革命膽識逐漸成為虎城、南嶽一帶革命武裝力量的實際負責人。
    7月20日是個星期天,淩晨,蔡奎、金冶平和南嶽的十多個遊擊隊員,要到虎城去開會。一群青年人象往常一樣,一邊走一邊商量事情。
    經過旱田壩哨卡時,哨卡上的哨兵認出了蔡奎。這個哨兵很狡猾,沒吱聲,等蔡奎一行過去後,馬上秘密報告給徐代才營長。徐代才大喜,一麵派出特務追蹤調查,一麵布置軍力,派一個連到蔡奎返程時的必經之道施家河埋伏,另兩個連,布置在其他道路上,準備活捉蔡奎、金冶平。
    蔡奎、金冶平沒有察覺到異常,他們在虎城鄉的向家嘴順利舉行了黨的秘密會議。
    會議結束已是下午,蔡奎、金冶平和南嶽來參會的十多個同誌,要一齊返回南嶽。
    走到虎城、南嶽、黃庭三鄉交界處的施家河時,蔡奎和金冶平感覺四周異樣,行人稀少,連狗也不像平時一樣到處亂竄。兩人立即止步,準備派人前去偵察。這時,槍聲響了,子彈從他們的頭上飛過,對麵山坡上出現了伏兵,緊急關頭,兩人帶頭掏出槍來還擊。
    山坡對麵是徐代才埋伏的那個連,他們不能確定情報的真假,也不能確定蔡奎、金冶平的身份,看到這十多人身體強健,不像普通農民,連長命令對人的頭上方開槍射擊,試探身份。
    蔡奎、金冶平見自己一行暴露在曠野開闊地帶,形勢危險,立即掏槍還擊,雙方交上了火。
    對方子彈密集,兵力眾多,從槍聲中判斷,是劉存厚的正規軍,敵眾我寡,蔡奎、金冶平指揮大家向後撤退,力求先擺脫。
    幾十條步槍對十多枝短槍,且又在野外,白軍占盡優勢,火力凶猛,咬住不放,緊追而來。但他們懼怕遊擊隊的勇猛,不敢太近前。
    蔡奎、金冶平和隊員們且戰且退,可這些白軍像狗皮膏藥粘上了,擺脫不了。如長時間在野外,子彈打光後,就要壞菜。
    眼尖的隊員又驚叫起來,遠處,又有劉存厚的白軍兩個連出現,四處堵截路口。
    蔡奎和金冶平邊跑、邊打、邊商量,當務之急,要回到梁平縣界去,劉存厚和王陵基的軍隊,一般不會越界行動。
    商定後,兩人把遊擊隊員分成兩個小梯隊,交替掩護,遊過了不寬的小河,回到了梁平地界。
    喘息未定,隊員再次驚呼,劉存厚的白狗子,竟然大搖大擺地追到梁平界上來了。
    麻煩了,兩個軍閥肯定事先有計劃!蔡奎和金冶平對視一眼。
    金冶平“隻有帶著遊擊隊往群眾基礎較好的地方跑,不然在這壩子上,逃不掉的。”
    蔡奎直起腰,看了地形位置,伸手一指西北方那隱約的建築“到聯升寨上去,那裏有堅固的寨牆,群眾基礎也好。”
    一溜順,大家撤進了聯升寨寨門內,關上寨門。又是一溜順,衝上牆高寨雄的寨牆,“呯呯呯呯”,打倒了幾個不知天高地厚、腳丫子快的智力障礙者士兵,打退了追來的徐代才營的進攻。
    槍聲一響,聯升寨的革命群眾拿著武器,衝出家門,上了寨牆,“轟轟轟”,幾支火銃過後,混兵糧的士兵們,馬上躲進角落裏叫爹娘。
    遊擊隊暫時脫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