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曆史,穿越無憂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穿越之這個王爺不一樣 !
跪在書房門口的許若初,一邊揉著自己的膝蓋,一邊慶幸“還好,是書房,不是柴房”。
她跪了許久,都沒有聽到有人叫她進去,便伸直了上身,想要看看裏邊有沒有人。
房間自然是有人的,許尚書正焦躁的在房間走來走去,根本不記得外邊是否跪著人。
她啥也看不到,可膝蓋疼得已經跪不住,便試探性的叫到“爹爹,爹爹,您在裏麵嗎?”
許尚書聽到有人叫他,打開門才發現許若初跪在地上,滿臉期待的看著他。
他才想起來,他剛回來,門衛就對他說“大小姐扮做丫鬟跑出去了”。
他正因為朝堂的事煩躁不已,又聽到有人說他那個女兒又開始造次,火氣自然蹭蹭蹭往上冒,說到“這個孽子”,並對旁邊的說,“惜福,你在門口等著她,回來就帶來見我。”
惜福是許府的大管家,已經跟了他父親很多年,很是盡責。
為什麽會叫這個名字,聽說是當年他犯了錯,本來要被涿出府的,她的父親留下了他,隻是做了懲處,此後,他感念恩情,也為了提醒自己知足,便改了這個名字。
因此許若初連衣服都沒來的及換,就被忠心等在門口的惜福總管帶到了這兒。
許尚書本以為這一個月,沒有聽到有關她任何不好的消息,他這個女兒真的改變了,結隻是消停了幾天。
看著她穿著丫鬟的衣服,一身狼狽,沒有一點大家閨秀的樣子。
怒到,“你看看你”
“看看你現在,還有個大小姐的樣子嗎?”
“整天就知道往外跑”
“啥都不會”
“你若是把這些時間,像你妹妹,拿來做做詩,學點有用的東西不好嗎”
許若初看他是真生氣,也不敢說話,隻能好好跪了聽著。
直到最後一句說完,她才敢抬頭,弱弱的說到“爹爹,我會做詩”。
“你說什麽”
許尚書以為自己聽錯了,
許若初又重複了一遍,
“女兒會做詩”
“爹爹若是不信,那爹爹出題考考女兒,不就知道了”
“你說真的”
許尚書還是不信,他的女兒什麽樣他最清楚,以為她隻是為了不受罰才這樣說。
卻看到許若初自信的點頭,
“爹爹出題嘛”
“好,你自己說的,那我就考考你,做不出來,你就繼續去柴房反省。”
許若初聽到柴房,用隻有自己聽到的聲音說“我才不去,不就做詩嘛,我從小學就開始背,背的還都是各大詩人的代表作,還怕應付不了”。
許尚書考慮了一會,說到“現在正是秋天,你就做一首有關秋天的來看看吧!”
許若初想了一下,張口到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她念完,說到,“爹爹覺得如何”。
許尚書卻不說話,過了許久才盯著她問到“這真的是你做的”。
許若初知他不相信,曾經可能字都不大識的女兒,忽然會做詩,任誰也不會相信吧。
就像當初她讓蘭芷幫她找書的時候,整個院裏的丫鬟都驚恐的看著她。
為了取得信任,她隻得繼續,“爹爹若是不信,還可以再出題”。
許尚書還是不說話,隻是看著她。
許若初看他沒有反應,試探著叫到“爹爹”,然後滿是期待的問,“我可以起來了嗎”。
她的膝蓋實在太痛了,再跪可能就廢了。
許尚書看著她滿含期待的眼神,終於說“起來吧”,轉身進了書房。
許若初隻得撐著站起來,一瘸一拐的跟著走了進去。
卻發現許尚書背對她站著,看著案幾,背影很是孤寂。
她突然覺得一陣心酸,現代的時候,她的爹爹走得早,她從來就沒有體驗過什麽父女情。
現在她有爹爹,雖然是這身體的爹爹,但她現在就是許若初,是不是也可以算她的爹爹。
她不想看到他愁眉不展,於是開口問到,“爹爹是不是遇到什麽事了,可以和女兒講,說不定女兒可以幫您分擔”。
聽到女兒忽然關心自己的許尚書,先是驚訝,然後感到心裏特別暖,便緩和了臉色說,“朝堂的事,你一個女娃能懂什麽”。
聽到這重男輕女的說法,許若初自然心有不甘。
“哼”
“誰說女娃子就不能懂這些了,爹爹偏見”
便極力回想曆史上記載的這一年發生了什麽。
終於想到,似有這麽一段記錄:“西元十年秋,西塘大水,受災民眾不可計數,民不聊生”。
暗笑父親應該就是為如何治理這水災憂心了。
於是直接問,“父親可是為了西塘的水患而憂心”。
說完看到她父親震驚的臉色,她就知道說對了。
她在等他問是怎麽知道的,果然她父親問到,“你怎麽知道的”。
她自然不可能告訴他史書都有記載。
便撒了謊說,“女兒今天出去,吃飯的時候聽到大家都在談論,女兒便猜爹爹是為此煩惱了”。
“唉”
她父親歎氣到,
“已經有數不清的人無家可歸,換了幾批人,都不見效果,聖上甚是著急”
看著他著急的樣子,她想史書記載還是不差,他果然是個好官。
對她可能有一些自私,但也可以理解,世人誰又不是先為己了。
她忙安慰到“爹爹莫急,水罕災害屬於自然災害,自古就有,是可以治理的”。
聽她如此說,許尚書忙問,“你有辦法”。
她笑到,“爹爹可還記得大禹治水,女兒最近看書,剛好看到這一章。”
許尚書疑惑,答到“自然記得”。
她繼續說,“那爹爹可留意看他是怎樣治水的。”
他想了一下,突然大笑,“是的,很多人看大禹治水的時候,都被他的功績而吸引,反到忘了去留意他到底是怎麽治水的”,聽她這麽一提醒,他瞬間就明白了。
誇她到,“你倒是細心”,並示意她接著說。
他想看看她知道多少。
許若初按自己的理解開始講,“治水主要還是因勢利導,進行疏通,女兒想,前幾個派去的人,應該都犯了同禹父親一樣的錯誤,一昧的堵塞,因而沒有效果”,
“還有”
她看著父親,想征得他的允許再說,畢竟前邊的建議誰都可以提,但後邊要說的涉及朝堂治理,便不是她一個女子可以隨便說的了,
“一些涉及朝堂的問題,女兒不知該說不該說”
許尚書知她想法,說到“這在家,就是我們父女之間的聊天,說吧!”
她才接著說“曆來有災害,就有賑災,賑災就有銀子,而看到銀子,就有見財起意者。很多災害最後都會引起暴亂,就是因為朝廷雖然撥了災款,但並沒有切實落實到災民手中,災民得不到應有的東西,又想活著,無奈之下,自然什麽都敢做”。
她說的這些他都明白,隻是好奇她還能說出些什麽。
便露出疑惑的目光,“那你說該怎麽辦”。
她也知道父親的心思,依舊大膽說,“依女兒看,除了選拔忠心愛民之人之外,第一,應該搭建臨時安置點,安置受災的民眾,讓他們有歸屬點,不至於四處流浪;第二,災糧不可層層發放,應由朝廷派人直接派送到安置點,針對性發放,中間的層級越多,遇到有私心的人的概率就越大,管理就越難。同時,還可暗訪,隻要發現有人懈怠,定當嚴懲,這樣才能防止他人存有僥幸之心”。
說完,見她父親正在思索,便等了一會才說“這就是女兒的見解了”。
聽她說得如此頭頭是道,許尚書終於感到一絲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