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廁所政變!

字數:10010   加入書籤

A+A-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梁冀腦子一熱毒殺漢質帝後,梁妠大怒。但此時對朝堂失去控製的梁太後也奈何不了梁冀
    而冷靜下來的梁冀也傻了,他沒提前找“備份”,小皇帝一死這皇帝又得找誰來當?
    讓還沒走的清河王劉蒜當皇帝嗎?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洛陽宮中
    麵對空懸的帝位,
    殿下的大臣們爭論不休。
    司徒胡廣、司空趙戒、太尉李固等三公俱都上表。
    “天下不幸,頻年之間,國祚三絕。”
    “今當立帝,天下重器,詳擇其人,務存聖明。”
    “清河王劉蒜,明德著聞,為天子兄長屬尊親,宜立為帝,朝廷上下莫不歸心!”
    ……
    公元146年閏六月初一,頭腦不夠用的梁冀召集三公、二千石、列侯,商議立誰為帝。
    大將軍、群臣、立皇帝,多眼熟的一幕啊。
    當時,以三公為首的大臣俱都認為清河王劉蒜有德行,當皇帝合適。
    還舉出“霍光舊事”,以霍光廢劉賀迎宣帝從而漢室中興來勸梁冀。
    他們是會勸人的,本來有所意動的梁冀被這麽一勸那是打死都不同意,一時間就這麽僵持住了。
    大臣們推舉劉蒜,梁冀不同意。讓梁冀舉薦吧,他還沒人選,討論一天就這麽繞來繞去沒有結果,隻好隔天再議。
    ……
    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漢朝皇帝撓了撓臉頰。
    霍光可是壽終正寢的…
    ……
    此時,一位“曆史”人物發揮了作用。
    ……
    天幕上,
    富麗堂皇的大將軍府內。
    一位圓臉富態的宦官,躬身行禮。
    對坐在上首的魁梧將軍侃侃而談。
    “大將軍可知,太後欲將女弟嫁與蠡吾侯?”
    梁冀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看著底下的宦官疑惑道
    “還有這事?這蠡吾侯是誰?竟能被太後看重?”
    宦官微微一笑,略微直起身子道
    “當初章帝之子,平原王劉開被貶河間為河間王。”
    “河間王向順帝請分蠡吾縣,讓其子劉冀侯之。順帝許之。”
    “劉冀卒,其子劉誌嗣之。”
    梁冀聽得不耐煩,揮了揮手道
    “曹常侍,你究竟要說什麽?”
    對麵被打斷話語的宦官也不生氣,隻是笑語盈盈道
    “劉誌好音樂,善琴笙。所以太後征他到夏門亭,為女弟夫。這是大將軍的大好時機啊!”
    梁冀打量著對麵的宦官,迷糊的問道
    “你這話沒頭沒尾的,什麽大好時機啊?”
    宦官衝南邊供了供手說道
    “帝駕崩,如今征詔在京的適齡子,隻有清河王與蠡吾侯。”
    梁冀聽到清河王三字時麵有不悅,宦官隻當不知,繼續說道
    “大將軍世代為皇後的近親,持理國政,門下賓客眾多,常有超越禮法之事。”
    “清河王嚴明公正,假如…果真立他為嗣,那麽大將軍不久便將招禍上身了!”
    “不如立蠡吾侯為帝,如此大將軍才能長保富貴啊!”
    梁冀聽得眼睛放光!
    “妙啊!就這麽辦!我這就去跟太後說!”
    ……
    當時的中常侍曹騰嚐嚐去拜見劉蒜,但劉蒜可能是看不起宦官,“蒜不為禮,宦者由此惡之。”
    隨後曹騰拜訪梁冀,說清河王為人嚴明,如果為帝,恐禍不久矣,立劉誌,則富貴可長久矣。
    於是在第二天,梁冀再度集會公卿,意氣凶暴,言辭激切,欲立蠡吾侯劉誌為帝,群臣畏懼梁冀,都說“惟大將軍令”。
    隻有太尉李固與大鴻臚杜喬堅守本議,李固更是再度寫信勸梁冀,梁冀大怒,讓太後梁妠罷免了李固。
    閏六月初四,梁冀說動了太後,先以策令撤免了太尉李固的職位。
    公元146年閏六月初七,梁太後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接劉誌入南宮,當天劉誌就登上帝位,時年十五歲。史稱“漢桓帝”
    仍由梁太後臨朝聽政。曹騰與長樂太仆州輔等七人,因定策有功,都封為亭侯
    公元147年八月十八,劉誌立梁冀之妹梁氏女瑩為皇後。
    此時梁冀的權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十二月,劉文欲與清河王謀反,事敗被殺,清河王劉蒜自殺。梁冀借此誣告李固、杜喬是劉文的同黨,羅織罪名害死兩人,將其暴屍洛陽城中。
    公元148年正月十九,劉誌加冠於首,大赦天下
    ……
    大漢,
    劉邦盤腿坐在軟榻上,望著天幕,懷抱雙臂道。
    “娥姁,你發現了吧?”
    一旁的呂雉,雙手合袖,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
    兩人身後的劉盈一臉疑惑,開口問道
    “阿父阿母,你們發現什麽呢?”
    麵對劉盈的詢問,兩人對視了一眼。
    隨後劉邦開口回答道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知道什麽意思吧?”
    劉盈點點頭。
    劉邦看了一眼呂雉,繼續說道
    “乃公的這條命令就是給劉氏子孫留一條後路,這天下若有不測,那爛也是爛在劉氏鍋裏。”
    “所以在天幕裏,咱們西漢就是皇權與藩王在爭鬥,不管…”
    劉邦瞥了一眼呂雉。
    “不管後宮與外臣的權力多大,皇帝的統治手段依然是牢牢的握在手裏,哪怕是元、成、哀三帝也是如此。”
    劉盈細細思考,沉吟一番回道
    “是因為還有劉氏宗親作為鼎力,是吧?”
    看著劉盈能這麽快思考明白,劉邦欣慰的點了點頭。
    還行,沒有傻透家。
    “沒錯,咱們西漢的皇帝就算運用宦官也不怕,因為還有劉氏宗親。”
    “但東漢卻是不一樣了,或者說是從章帝開始就不一樣了。”
    劉邦歪著身子靠在軟榻的橫欄上,看著天幕說道
    “還記得天幕裏,章帝的外戚竇憲奪取劉氏宗親沁水公主田園一事嗎?”
    劉盈不明所以,點點頭。
    “記得,我當時還很氣憤!”
    劉邦微微頷首。
    “是啊,你都氣憤了,但章帝卻對竇憲的做法無動於衷。難道真的是因為他愛竇皇後嗎?”
    劉盈感覺到這段話裏哪塊有微妙的不對,但聽到最後的問話,回答道
    “想必不是吧。”
    劉邦嗤笑一聲。
    “當然不是!因為從章帝開始,後宮與外戚就已經聯手頂替了原來劉氏藩王的位置,成了皇帝的對手!”
    “皇權,已經被後宮與外戚聯合架空了。”
    “劉氏宗親的權力轉移到了外戚手裏,皇帝沒有了幫手。王莽先例,東漢皇帝也沒了退路。”
    “你說,這種情況下,東漢那幫子孫還能依靠誰來跟後宮外戚對抗呢?”
    劉盈麵色凝重,肅穆的點了點頭。
    “阿父,我明白了。”
    劉邦高興的捋了捋胡須,呂雉也側目看向劉盈。
    “如此險境下,皇帝也隻能依靠大臣了!”
    “……”
    一旁的呂雉狀似無意般轉過頭,翻了個白眼。
    “…彼其娘之…”
    手一緊,劉邦拽下幾根胡須。
    ……
    大漢·武帝時期
    看到“桓”字諡號,劉徹的臉色好了許多。
    辟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國曰桓,兼人故啟土。
    桓字是正兒八經的美諡。
    這說明這個小子幹的應該不錯。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著天幕臉色鐵青。
    為了防止外戚幹政,他想了很多辦法。
    還下令“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
    沒想到,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從劉炟那小子開始,外戚勢力越來越大!
    可惡!
    氣了好半天,劉秀開始思考為什麽後代的外戚幹政居然這麽厲害?
    想了一圈,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出現在後代短壽上。
    因為短壽,所以太後臨朝稱製,操控皇帝權柄。
    而太後稱製後,用外戚鞏固權勢,所以外戚專權得勢。
    問題來了,後代那兒孫為什麽都那麽短壽呢?
    ……
    公元150年,梁太後病重,臨終前下詔歸政於劉誌。
    不得不說,此時的劉誌是有幾分宣帝影子的,他並沒有急著要拿回親政大權,而是在梁太後死後又增封梁冀萬戶食邑。
    至此,梁冀一人已累計封邑三萬戶,遠遠超出了漢代封侯的界限。
    不僅如此。
    公元151年春正月初一,梁冀帶劍入宮,尚書張陵嗬斥他並讓禁軍奪走梁冀的劍。梁冀跪下謝罪,劉誌輕飄飄的罰梁冀一年的俸祿,百官惻然。
    並且還給了梁冀更多的特權“入朝不趨,斂履上殿,謁讚不名,禮儀比蕭何”
    增封其食邑為四縣,類比鄧禹
    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數量之多堪比當年的霍光
    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陽候、梁蒙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為襄邑候、其妻孫壽為襄城君,並加賜赤紱,比長公主。
    梁冀從此更加專橫暴虐。朝中大小政事,無不由他決定。
    百官的升遷任免得先到他家裏謝恩後才能到尚書台辦理手續
    地方郡縣每年進獻的貢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給梁冀,然後才把次等的獻給桓帝。
    “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
    梁冀和妻子孫壽窮奢極欲,搜刮財富,修建豪宅,殘忍貪暴,民憤極大。
    ……
    大唐,
    李世民靠著軟榻,目光幽幽道
    “承乾,你可知道世家大族是從何時興起的嗎?”
    李承乾聽聞不由一愣,世家大族?
    那不是一直就有的嗎?
    李世民瞥了一眼李承乾,淡淡的說道。
    “西漢末年,王莽新朝的土地兼並十分嚴重。小民紛紛淪為佃農,光武帝雖然中興漢室,但這個問題曆經光武、明帝、章帝都沒有解決掉。”
    “這三位皇帝都想解決這件事。”
    “他們模仿文景之治,省賦斂,與民休息。然而這種辦法不可能抑製土地兼並,更不可能削弱既有的地方豪強。”
    “豪強未沒落,勢力未減少,在握有的勢力久了之後,變成了“世家”。”
    “而東漢的皇後,基本都是世家出身。”
    “所謂的宦官、朝臣、外戚,歸根結底都是皇權與世家的對抗”
    “承乾…”
    李世民坐直身體,目光熠熠的看著有些呆愣的李承乾,語氣嚴肅道
    “國之敵,在世家也!”
    ……
    大宋·真宗時期
    紫宸殿內
    趙恒背負雙手看著天幕,心有所感道
    “這梁冀雖無皇帝之名,卻已有皇帝之實。”
    “也多虧當時漢朝天子還有幾分神聖性,若是魏晉南北朝,怕是梁氏早就取而代之了。”
    殿內大臣麵麵相覷。
    這話…咱大宋不太好提吧?
    ……
    公元159年七月,漢桓帝的皇後梁女瑩去世。葬懿陵。
    貴人鄧猛女寵愛方盛,梁冀“嫉其寵”,命其改名為梁,又派遣刺客夜闖鄧猛女的家,欲刺殺鄧猛女的母親長安君宣
    她的鄰居察覺到此事,便擊鼓聚眾示以警告。長安君入宮向漢桓帝告發梁冀的罪行。
    ……
    天幕上,一幅圖卷緩緩打開。
    畫卷上有五個身影。
    左邊的一位身穿朝服,頭戴通天冠,明顯的帝王打扮。
    右邊則是五位麵容無須,穿黑色衣服戴赤色幘巾宦官。
    其中一位宦官割破手臂,六人手裏俱都端著陶碗,正是一副歃血為盟的表現。
    在畫卷上方,墨色大字浮於題首。
    『廁所政變』
    ……
    長安君告發梁冀的罪行,漢桓帝感覺時機已到,決定密謀誅殺梁冀。
    他先是找了個借口去廁所避開宮中梁冀的耳目,隨後問向身邊的小黃門唐衡,左右近臣和梁氏大臣不能相安的,都有誰?
    唐衡報上幾人名字,漢桓帝將他們召齊,隨後於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歃血為盟,共謀滅梁。
    公元159年八月初十,漢桓帝於前殿召集各尚書,讓尚書令尹勳持節,讓丞、郎以下的官吏都操兵守宮門,收回各個符節送入宮中。
    命具瑗率領左右廄騶、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合一千多人,與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府,並讓光祿勳袁盱持節收回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改封為比景都鄉侯。
    眼看大勢已去,梁冀知道自己必死無疑,與妻子孫壽一同自盡。
    而梁冀的宗族,都被處決。
    太尉胡廣、司徒韓縯、司空孫朗等三公罷官免職,廢為平民。梁氏提拔的官吏賓客被罷黜的有三百多人,朝廷都空了。
    沒收梁冀的財貨,折價出賣,共三十餘億
    劉誌下令減免天下一半的賦稅。
    公元159年八月十五,召鄧貴人為皇後,追廢梁皇後懿陵,改為貴人塚。
    詔命,封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都為縣侯,單超食邑二萬戶,徐璜等人各一萬多戶,世人稱為“五侯”。
    漢桓帝前期真的好像劉病已,真的好像。
    兩漢的皇帝裏包括幼帝在內,真算得上拉胯的其實隻有漢安帝劉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