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

字數:6470   加入書籤

A+A-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
    天幕上,
    淳於瓊率領著沒有外表援軍的運糧軍隊夜宿於烏巢,距離袁軍大營僅有四十裏路。
    畫麵一轉,
    曹軍營帳內,
    曹操正準備洗洗睡了,
    突然外麵一陣喧擾之聲
    “孟德!孟德!”
    “南陽許攸來投!”
    “什麽?!”
    本來還有些許不悅的曹操立馬跳了起來,也沒穿鞋,赤著腳就衝了出去。
    走出營帳簾門,定睛一看,喜不自勝道
    “哎呀呀呀!子遠,你來了!”
    隨後一路小跑到那頭戴高冠的士人麵前,連聲稱好。
    說著,還躬身行了一禮。
    士人驚訝的看著躬身行禮的曹操,感動道
    “公乃漢相,許攸乃布衣。”
    “為何如此謙恭啊!”
    說著,也躬身回了一禮。
    曹操伸手扶起許攸,喜笑顏開道
    “不不不,你我隻論朋友!”
    “豈敢以名爵相論哪?”
    “快請!快請!”
    說著拉著許攸進入營帳。
    畫麵一轉,
    兩人在床榻上跪坐著,對目而視。
    曹操看著許攸笑著道
    “子遠哪,不知可有何計助我破袁?”
    許攸摸著胡須開門見山道
    “孟德眼下還剩多少糧食?”
    “不多。”
    曹操笑著說道
    “還可以吃一年。”
    許攸一聽,不由冷然一笑
    “不對,重新說。”
    曹操臉色一變,無奈道
    “還可以吃半年。”
    許攸臉色一沉
    “我誠意來投孟德,孟德何故欺瞞於我?是不想打敗袁紹了嗎?何必如此言之不實?”
    曹操看了一眼許攸,搖搖頭,苦笑道
    “方才隻是戲言爾,子遠,實不相瞞,我軍糧草隻能吃一個月了,你說該怎麽辦?”
    許攸看著曹操緩緩說道
    “公孤軍獨守,外無援兵而糧穀已盡,此乃危急存亡之時也。”
    “袁紹有一萬多車糧草輜重屯放於烏巢,守軍防備不嚴。”
    “若是派一支輕騎前去突襲,把糧草輜重全部燒掉,不出三天,袁紹必自行潰敗!”
    ……
    袁紹的謀士許攸曾給袁紹出過一計,讓他分出一支軍隊去偷襲許都。
    拿下許都後把漢獻帝控製住,以皇帝的名義討伐曹操,這樣就可以大獲全勝。
    但袁紹沒有聽從,許攸倍感失望之際,他的家人又被留守鄴城的審配給抓了。
    許攸驚怒下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
    對於許攸提出的計策,曹操則是毫不猶豫,立即付諸實行。
    他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自己親率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暗夜走小路偷襲烏巢。
    ……
    天幕上,
    一場大火在烏巢熊熊燃燒著
    火光映天,
    將烏巢映的如白晝一般。
    而烏巢附近,兩處兵馬正在激烈的交戰著。
    畫麵一轉,
    曹操看著久攻不下的烏巢一臉氣急。
    隨後一位親兵突然近到身前,大喊道
    “丞相!袁紹的援軍從背後殺來了!”
    話音一落,左右的兵將大為緊張!
    “丞相!我們分兵禦敵吧!”
    曹操抽出環首刀,頭也不回道
    “眾將隻管奮力向前!”
    “待賊兵敵人至背後,方可回戰!”
    ……
    到達後烏巢後,曹操讓兵將立即圍攻放火。
    袁紹獲知烏巢遇襲後,一方麵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麵命令寧國中郎將張郃、大將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但曹營堅固,攻打不下。
    當曹軍急攻烏巢淳於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
    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曹軍驍將樂進斬殺淳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
    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
    袁紹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著天幕的那一戰,微微頷首。
    能以弱勝強,不隻要靠天時,亦要靠人謀。
    這一點他很有理解。
    殿下的一眾大臣也討論著。
    “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確實謀略卓越。”
    “不錯,其用兵之謀和指揮之才不下於公孫之下。”
    “這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拒謀臣之策,一再地喪失良機。”
    “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從而全軍潰敗,真是天壤之別。”
    “別提了,我還以為他……”
    “別說了,我懂,我一開始也那麽認為的!”
    ……
    曹魏,
    司馬昭看著天幕裏一直到大敗而去都沒親自上過戰場的袁紹,不屑一顧
    “幹大事而惜身,妄為河北之主。”
    一旁的司馬懿瞥了一眼司馬昭。
    “豎子妄言,伱可知。”
    “直到袁本初病死之前,魏武帝的勢力都始終難以向北推進。”
    “官渡的失利並沒有讓袁本初傷筋動骨。”
    “真正讓他勢力消逝的還是他的壽命,和那個廢長立幼的決策。”
    “埋下了同室操戈的禍根。”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雙手插在袖子裏,看著天幕,扭頭對一旁的朱瞻基緩緩說道
    “孫兒,當你要踏上那個位置之時,你就要想清楚,你能不能承受那個位置的重量。”
    “漢高祖於成皋滎陽。”
    “光武帝於昆陽河北。”
    “魏武帝於濮陽官渡。”
    “唐太宗於虎牢玄武。”
    “太祖皇帝於鄱陽湖。”
    “朕於白溝河。”
    “皆是如此。”
    “你隻有狠到把自己的命搭進去!”
    “才有那麽一絲可能登上這頂寶座。”
    “才能掌控天下!”
    “萬不可學袁紹!”
    “又想得天下,又不想身入險境。”
    “哪有那麽好的事!”
    朱瞻基恭敬的點點頭。
    “爺爺,孫兒記住了。”
    ……
    {火燒烏巢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戲劇性、太不真實了。如果說這是上天所賜的好運的話,那麽運氣好到這種程度,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烏巢之戰是曹操莫大的決心加上運氣的結果,要是沒有運氣,那今人視其就成了莽夫的困獸猶鬥,所以還是挺令人感慨的。}
    {曹操不防是因為他防了也沒用,兵力本來就不多,分兵最大的可能就是烏巢再也打不下,被兩麵夾擊耗死,不過晚死而已。}
    {所以他隻能選擇孤注一擲,以點破麵,博一把還有一線生機,雖然有運氣加成,但其實曹操選的是成功率最大的可能。}
    {那是一股勁兒,如果曹操撤了,那他官渡之戰就敗定了,曹操可沒有袁紹的本錢,這一敗,很難再崛起。}
    {他本來就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的。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可能考慮打不下了就撤這事。}
    {他確實在賭,但是他一早就做好賭的決心了,沒破釜沉舟的勇氣,那有運氣他也沒用。}
    {官渡之戰後,袁紹不死心再打了一次曹操,這次曹操玩的是主力背水一戰,袁紹沒打過退回去時中多次埋伏,帶的兵差不多全沒了。}
    {這次曹操贏得更漂亮,不過意義的確及不上官渡。沒錯,曹操差不多是照著韓信的背水一戰來抄,直到倉亭再敗,袁紹才憂病而死。}
    ……
    公元201年,曹操在倉亭再次擊敗袁紹。
    公元202年,袁紹病重,嘔血而亡。
    曹操線可以告一段落了,可以開始其餘兩線了。
    再一次感歎,三國……
    太特麽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