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
字數:5883 加入書籤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
大漢,
臨華殿外,
“襄陽、漢水、江陵……江陵在這!”
劉邦在鋪開的山川圖上尋找著江陵。
身旁一左一右的母子倆探頭看著劉邦手指指著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確是個兵家必爭之地。”
“向東可以順江而下,攻略江東。向西可以溯江而上,進取益州。”
“嗯……玄德這小子現在的確隻有聯合江東共抗曹操這一條路了。”
一旁的呂雉沉思一會兒,開口道
“問題是,這江東孫權有沒有力抗曹操之心。”
“二十萬大軍南下,還占了江陵之地。”
“這江東怎麽看也養不出二十萬大軍,就算是有十萬大軍,恐怕也不是曹軍的對手,至於劉備的那一萬水軍……”
聽明呂雉的未完之意。
劉邦輕點著江東之地。
“娥姁,行軍打仗從來不是隻看兵力多少的。”
“不然項籍也不會在巨鹿破章邯。”
“乃公也不會在彭城輸給項籍。”
呂雉瞥了他一眼,
項籍項籍,三句話離不開項籍!
劉邦隻是看了看地圖上的襄陽與江陵。
又看著天幕上的那封信,
信中,曹操的自負和驕矜之色,誌在必得與勝券在握之態,以及對江東的輕蔑和恐嚇之意,皆躍然紙上。
劉邦淡淡說道
“曹操來的太急了。”
“此時的他應該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荊州。如此,孫權自會不戰而敗。”
“占據三分之二天下的曹操,耗也耗死江東之地了。”
“除非江東有天命在身,以一州之地就能北伐曹操。”
“不然,曹操就是穩贏的。”
“但他既然著急東進,情況就不好說了。”
“乃公當初在彭城手握五十多萬大軍,也是同樣誌得意滿。”
“然後項羽就用三萬楚軍給了乃公一次教訓!”
“乃公觀之,這曹操怕是也得不著好。”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江東·柴桑
坐在下首首位,綸巾羽扇的諸葛亮看著坐在上首的俊朗少年。
用言辭測試著對方的態度。
“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於江東,劉豫州駐軍於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看著不置可否的少年英主,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羽扇道
“如今,曹操兵鋒過處,所向披靡,攻破荊州,威震四海。”
“正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南撤至此,希望將軍量力加以安排,妥善考慮對策。”
“若將軍能率江東吳越之眾與曹操抗衡,不如盡早與其斷交。”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少年將軍,向北略一拱手。
“若無此能力,何不按兵束甲,向曹操北麵稱臣。”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態危急,卻無決斷,恐怕大禍會隨時降臨啊!”
麵對諸葛亮先聲奪人的一幕,坐在上首的少年將軍正襟危坐,淡然一笑
“若城如閣下所言,劉豫州何不幹脆向曹操北麵稱臣?”
諸葛亮聽得對方的這一詰問,慷慨朗聲道
“田橫,齊國一壯士,但就算高祖得到天下,他也堅守節義,不肯屈膝稱臣。”
“何況劉豫州乃漢室貴胄,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天下士人對其仰慕,如萬水東流回歸大海!”
“若大事不成,此乃天意!豈能屈居於曹操之下?”
此言一出,年少的君主勃然變色,怒聲道
“我舉江東六郡之地,十萬精銳之眾,豈會受曹操的擺布!”
隨之話鋒一轉。
“雖然劉豫州有勇氣對抗曹操,但新近戰敗,你們又如何應對此等危局呢?”
事談到此,諸葛亮也誠懇道
“劉豫州雖然敗於長阪,但收攏的軍士加上關羽將軍的水軍,足有精銳一萬。”
“此外,江夏劉琦的部眾也有不下萬人。”
“曹操雖人多勢眾,但勞師遠征,人馬疲敝。”“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此乃劣勢。”
“此外,荊州上下歸附曹操,乃形勢所迫,並非心服。”
“今,將軍若能命一上將統領精兵數萬,與劉豫州同心協力,必然可以擊敗曹軍。”
“曹操若敗,則隻能北還。”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望將軍明斷。”
……
大秦,
嬴政看著天幕上的諸葛亮,一臉怪異。
明明是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不得不向對方求救。
但又擺出了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
沒有絲毫求人救命的意思,沒有一絲弱勢者慣有的媚態與可憐相。
甚至還毫不掩飾的諷刺了對方一次。
這架勢,不是去求人的。
就是去指點江山的!
你這儒生怎麽一股子縱橫家的味兒啊?!
……
孫權,字仲謀。
公元182年,生於徐州下邳,自幼文武雙全。其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於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公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刺,臨終前命張昭、周瑜輔佐孫權。隨後孫權上書交好曹操,被漢廷任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
在張昭、周瑜等人的傾心輔佐下,孫權招賢納士,分部諸將,鎮撫山越,開始統領江東。
公元208年,諸葛亮去往江東尋求聯盟,當時,曹操的勸降信已至江東,主和派以張昭為首,認為曹操托名漢相,挾天子征四方,若是抵抗於理不合。
並且曹軍占據長江,如果水路俱下,江東無天險可守,沒有能力抵抗,於是紛紛勸孫權投降。
……
天幕上,
周瑜看著殿內的主和派,朗聲陳述著曹軍的弱點。
“曹操此行實為送死!為何要降?”
“請將軍與諸君聽我試言之!”
“其一,北方至今並未全部平定,馬超、韓遂等人盤踞關中,為曹操後患。”
“其二,曹軍舍棄鞍馬,改乘戰船,與我習於水戰的吳越爭鋒,此乃自不量力。”
“其三,此時正值嚴冬,千裏冰封,馬無草料,曹操驅使軍隊跋山涉水,水土不服,必生疾疫。”
“此皆用兵之大患!曹操卻貿然行之!”
“將軍生擒曹操,就在此戰。”
“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
經過前天諸葛亮、昨天魯肅,今天周瑜的三連分析,孫權心意堅決,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複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當夜周瑜進一步分析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自中原而來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的荊州新兵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隨後孫權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淩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
{真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啊……}
{曹昂老爹你還好意思說。}
{孫權根本沒有投降選項,他和劉琮不一樣。}
{劉表單騎入荊州,靠平衡關係和聯姻士族維持了統治,和當地士族算是相安無事。}
{但孫堅孫策可是一路殺出來的地盤!當地盼著孫家死的士族可不是一個兩個!}
{他要是投了,就必然是身死族滅的下場。魯肅不提醒他,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
{想要孫權命的從來不是曹老板,而是江東之前被孫家壓得很慘的士族。}
{當年孫策殺江東士族時,可不止有四大家族,還有很多北歸的士族如王朗、華歆等,尤其這二位在曹操那裏混的還挺好,孫權要是投降了,早晚是個死。}
{一個點滿權謀的人,他可太知道自己能不能投和什麽時候投了。}
官渡之戰時的袁紹與赤壁之戰裏的曹操到底誰更蠢?
反正我覺得袁紹犯的錯誤,曹操一個不落地也全都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