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
字數:8186 加入書籤
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
天幕上,
成都,
滿城縞素,
招魂幡林立,白色紙錢鋪天蓋地。
劉禪跪倒在諸葛亮的靈柩前,哭的肝腸寸斷。
“相父!相父!”
……
【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按諸葛亮遺言,將其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
【諸葛亮生前對劉禪說過:“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我死之後,家中絕不會有多餘的財物,以辜負陛下的信任。】
【這句話,諸葛亮說到做到了。】
【雖然諸葛亮留下了出師表,劉禪也認真的按照出師表來安排官員。】
【但諸葛亮的去世,依然正式宣告了漢朝徹底滅亡的倒計時,開始了。】
……
大秦,
章台宮
嬴政扶膝跪坐,一動不動。
身後的劉邦同樣一動不敢動。
“劉…咳!劉邦,你真的很幸運。”
看著天幕裏,那滿城上下皆痛哭流涕的模樣。
嬴政剛開口,便覺嗓子沙啞,清了清嗓,繼續道:
“列國林立之時,禮崩樂壞,弱肉強食。”
“諸侯國中,隻有管仲、樂毅,願匡扶大義、反抗暴強。”
嬴政半轉過頭,沉聲道:
“他們是那諸侯共戰、暗無天日的時光中,為數不多的希望與光明。”
“劉邦,自比管、樂的諸葛亮,也讓你的大漢,成為這樣的一道光。”
“與之相比,寡人的大秦結束的更像一個笑話。”
劉邦雙手相迭,叩首道:
“臣惶恐,此間無大漢,隻有一秦臣爾。”
嬴政又看向天幕。
“你也不用這麽小心謹慎,寡人既然認伱做姻家,便不會對你怎麽樣。”
“出使六國故地,讓他們西遷的事就交給你了。”
“寡人會讓蒙恬與你一同出行。”
“還有扶蘇。”
“多教教他。”
“畢竟,你以後也是他婦翁。”
身後叩首的劉邦挎著臉,但語氣激昂道: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臣先告退了。”
嬴政點點頭。
劉邦起身,倒退出鹹陽宮。
走在鹹陽宮外,
他是臉上笑嘻嘻,心裏……
乃公真是個勞碌命啊!
想到那個一本正經到傻氣衝霄的太子,劉邦隻覺得腦袋都要炸了!
看了一眼天幕,
劉邦停下腳步。
“後代小子,你們太爭氣了也讓乃公很痛苦啊!”
……
大漢,
“哈哈哈哈!”
劉盈看著大笑不止的劉邦,擔憂的看向呂雉詢問道。
“阿母,阿父是不是太過傷心,有點癔症了?”
呂雉瞥了他一眼。
你好像有點癔症,從哪看出他傷心的?
“別管他,他還在跟秦末那群廢物比呢。”
劉盈摸摸頭。
“比什麽?”
呂雉看了一眼劉邦。
“比就算大漢滅亡了,也比秦末體麵的多。”
“又不要麵皮,又小心眼。”
一旁的劉邦笑聲一止。
“咳,胡說什麽!”
“朕這是以笑聲送大漢丞相一程!”
呂雉翻了個白眼,扭過頭去。
劉盈則是瞪大了眼睛。
“阿父!我雖然愚笨了點,但不是傻子!哪有用笑聲送逝者的!”
“還是諸葛丞相這般壯誌難酬的人物!”
“阿父!你太不尊重人了!”
看著氣呼呼的劉盈,劉邦震驚了。
這傻小子聰明了?
“哼,你也知道自己愚笨,你看到的是諸葛亮壯誌難酬,乃公看到的是諸葛亮‘雖九死其猶未悔’!”
劉邦一甩袍袖,起身大聲道:
“不計利害,不計成敗,踐行道義,雖九死其猶未悔!”
“他隻可惜不能在有生之年克複中原!但從不後悔興複漢室!”
“哭?哭什麽!”
“要笑!因為他的道義!流芳百世!”
“國有更替!但他的道義,萬古長存!”
劉盈怔怔的看著劉邦。
“原來……阿父的境界是這般宏大嗎?我悟了!”
劉邦叉著腰抬著頭。
你們這幫人啊,就信這種東西。
人都死了,哭還是笑他又看不到!
人要自己對得起自己。
諸葛亮對得起自己,你替他可惜個鬼啊!
你可惜可惜乃公吧!
還有,你又悟了個什麽啊?
一旁的呂雉實在忍不住了,起身就走。
“阿母,你去哪啊?”
“恭房!!”……
大漢·武帝時期
“沒事,偶爾看走眼也很正常。”
.
劉徹拍著難以置信的霍去病,安慰著。
“朕也是經曆過希望,然後失望、失望、失望透頂後繼續失望。”
“你看朕現在,都習慣了!”
霍去病收回目光。
“臣隻是可惜,明明一舉功成之日近在眼前,卻……”
劉徹拍拍霍去病的肩膀。
“朕明白……”
“這可能就是天數吧……”
“明明北伐之勢越來越好。”
“對敵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最後卻敗給了自己。”
劉徹看著天幕,眼眶略有些泛紅。
“大漢四百年。”
“也夠了……”
……
大漢·宣帝時期
劉病已感歎不已。
“這要是朕的丞相該多好啊!”
“朕若是有這等丞相……”
劉病已開始幻想。
哎呀!
不敢想!不敢想!
想想都心痛!
……
炎漢·靈帝時期
“哈哈哈哈!哈哈咳咳!”
劉宏大笑著,笑著笑著開始吐血。
一邊吐,一邊笑。
“天下英才,入我轂中!”
“快!快招諸葛亮進宮!”
“朕要封他為丞相!”
一旁的趙忠難為道:
“陛下,這可能有些不妥。”
劉宏泛著綠光的的眼睛瞪向趙忠。
趙忠連忙說道:
“陛下,諸葛亮此時才兩歲!”
劉宏愣住了。
“兩歲……兩歲!”
“噗!”
吐出一口血,劉宏頓時暈死過去!
“不好了!陛下又暈倒了!”
“趕緊喂飯!”
……
漢末·獻帝時期
“太傅……仲達,看來你以後位高權重啊?哈哈哈哈!”
曹操看著天幕大笑著。
心裏卻百轉千回。
太傅一職的確是位高。
但就是因為“權重”!
所以才會有這樣“位高”的職位虛其權力。
司馬懿究竟權力大到什麽程度?
居然要讓皇帝給他這樣的虛職?
曹操不由想到袁隗、想到袁家。
一絲殺機自心底而起。
但又隨即按下。
想那時,司馬懿垂垂老矣,而叡兒依然身強力壯。
也對,太傅一職都是老家夥們用來養老的!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司馬家趁勢坐大。
司馬懿突覺一絲莫名的涼意。
“此乃君臣相得也,非臣之功。”
……
大唐,
看著天幕,李承幹開口問道:
“阿耶,這諸葛亮和司馬懿做為將領,誰的軍事更為高明?”
李世民不加思索道:
“自然是諸葛亮更為高明。”
李承幹疑惑道:
“但諸葛亮輸了呀?”
李世民撚著胡須笑道:
“承幹,軍事結果不能代表其人是否高明。而是要看其如何運用兵法、指揮將士。”
“益州之地隻占天下的九分之一。”
“但他卻能率領數萬軍隊出祁山,長驅直入!”
李世民豪邁的一揮手。
“何等意氣風發!”
“大有一舉打到渭水、洛水的氣勢!”
“而司馬懿……”
李世民一甩袍袖,言語譏諷。
“其率領的關中魏軍,並不比蜀軍差。”
“且他身在平原,而蜀軍要翻山越嶺,雙方的勞役程度完全不同。”
“在這種的情況下,他與諸葛亮相爭,是占據有利條件的。”
“在這種有利的情況下,他反而深溝高壘關閉軍門,不敢與對方一爭高下。”
李世民恥笑道:
“諸葛亮活著時,害怕其實力不敢向前,死了又擔心消息有假撒腿跑了。”
“若說作為一名優良將領,恐怕在這方麵他比不上諸葛亮。”
李承幹點點頭。
他也認為司馬懿比不上諸葛亮,但那是在臣子忠義方麵。
軍事方麵,他不認為司馬懿有那麽差。
畢竟……
阿耶,不是誰都向你那麽敢打的。
……
丞相寫完了,後麵加速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