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194章 延續千年的製度

字數:7709   加入書籤

A+A-




    {俗話說字越少事越大,死的可不僅僅是宇文氏五王和宇文闡,宇文泰的祖父宇文韜的所有後代一個不剩全部被楊堅殺光了!}
    {尼瑪,這麽凶?}
    {就這麽凶!留下的都是宇文韜堂兄弟的後代。}
    {南北朝的“風俗”,但像楊堅這麽狠的絕無僅有,真就盡滅宇文氏宗族。}
    {可惜宇文泰、宇文邕父子殫精竭慮創造了這無比巨大的家業,吊詭的是,他們創造的家業越大,給子孫帶來的禍患也越大。}
    ……
    北周·武帝時期
    宇文邕雙目圓睜,牙關死死的咬著。
    “楊堅!”
    “好一個隨國公!好一個大周忠臣!”
    “毫無人心!”
    “砰!”
    重重的捶在案幾上!
    “來人!”
    “去把普六茹堅那個惡賊拿下!”
    ……
    大隋·文帝時期
    楊堅撚著胡須看著天幕,整個人淡定無比。
    宇文氏在關中經營近五十年,雖然因宇文贇的亂政而導致上下離心離德讓自己奪得了政權,但宇文氏的影響還在。
    那著眾多大臣和百姓中,也有人對北周依然有感情。
    朕就是要讓這些人徹底死了複辟北周之心!
    北周宗室必須趕盡殺絕!
    以此震懾那些不安分的人!
    ……
    大唐·高祖時期
    仁智宮內
    穿著半臂的李淵倚靠在錦榻上,手中的麈尾扇輕輕搖動。
    望著天幕裏的楊堅,整個人陷入回憶中。
    “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
    李淵喃喃念叨著。
    ……
    【“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楊堅得天下容易,因為看起來都是靠北周打下的基礎。】
    【不過他雖然得天下容易,得了天下之後並沒有懈怠。】
    【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官製。】
    【北周時期的官製和禮儀是仿照西周設置的,本就繁瑣,再經過宇文贇的“朝出夕改”式的胡亂改動,更加亂遭沒有頭緒。】
    【基於此楊堅決定刪繁就簡,宣布廢除北周官製,恢複漢魏舊製。】
    【三師、三公重新出現在大家麵前。】
    【但這時的三師、三公都隻不過是有名無實的榮譽職務而已,真正的權力掌握在三省手裏。】
    【所謂三省,即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內史省為原中書省,因避楊堅父楊忠諱而改,負責起草詔令,置內史監、內史令各一人。】
    【門下省主管審核詔令,其最高長官稱為納言,即以前的侍中,也是避楊忠諱而改。】
    【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是最高的行政機構,置尚書令一人,左右仆射兩人,為正副長官。】
    【尚書省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設尚書一人,為其首長。】
    【左右仆射加六部尚書合稱“八座”,構成尚書省的核心。】
    【除此以外,還有主管經籍圖書與天文曆法的秘書省,掌管宮內事務的內侍省,與上述三省合稱五省。】
    【但真正執掌政務的還是內史、門下、尚書三省和吏部等六部。】
    【而丞相則由三高官官共同擔任。】
    ……
    大漢·武帝時期
    唰!
    劉徹的眼睛頓時亮了!
    這個製度好啊!
    自古以來,個人開府的丞相是百官之長無所不管。
    但這個製度將丞相的權力分割成一個機構。
    從無所不管的百官之長,變成了各管一塊的大臣。
    劉徹暗自琢磨著。
    跟中朝與大將軍的類似。
    這個製度下的相權也被一分為三。
    決策權、審議權和執行權三者相皆分離。
    三省丞相可以互相牽製、互相製約、互相監督,既削弱了相權又鞏固了皇權。
    既防止出現丞相相專權的局麵,也不會出現大將軍這種怪異專權的職位。
    同時擴大了議政大臣的名額,起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關鍵是……
    劉徹眯著眼睛仔細分析著。
    這各部職責分工明確,有利於朝廷政令的貫徹執行,法令的效率會大大增加!
    妙啊!
    這老小子有東西啊!
    不枉費朕等了這麽長時間!
    看了這麽久的類人君主!
    忍不住的劉徹站起身,看著一旁打瞌睡的霍去病,輕輕的晃了晃。
    “子胥,子胥。”
    支著下巴的霍去病瞬間驚醒。
    “陛下……”
    劉徹看著揉著雙眼的霍去病輕聲道:
    “子胥,朕交給你個任務!”
    霍去病一聽立馬精神了!
    “陛下您說!打誰!”
    話一出口,
    .
    劉徹和一旁的衛子夫嘴角俱都抽動了一下。
    這孩子……
    “朕誰也不打!”
    “哦,那是什麽任務。”
    霍去病有些失望。
    劉徹忍住翻白眼的衝動。
    “你去將九卿大臣們都叫過來。”
    霍去病看了一眼外麵。月黑風高,天幕高懸。
    “現在?”
    劉徹眼睛一瞪。
    “有大事!怎麽你怕他們啊?”
    霍去病輕蔑的一笑,隨即扶膝站起。
    “半個時辰,這幫人必定一個不少的站起陛下麵前!”
    隨即轉身走去。
    待走到殿內門口,回頭道:
    “還有,陛下您的激將法用的太爛了!”
    說罷撒腿就跑!
    劉徹笑罵道:
    “這豎子!”
    一旁的衛子夫則心有揣測。
    一個小黃門就打發的事,陛下為什麽要讓子胥去?這豈不是明顯得罪人?
    不由眼角偷瞄身側。
    看著坐在軟榻上一臉笑容看著天幕的劉徹,心中滿是不解。
    ……
    清·乾隆時期
    乾隆喝了口茶,隨即搖著扇子。
    楊堅的確有雄才大略。
    三省六部製到現在還在用,關鍵也就在於它的好用!
    秦漢三國魏晉時的權臣,隻要擔任了丞相、大塚宰之類的職務,就可以依靠製度的力量架空皇帝,指揮整個國家。
    而在三省六部製之下,三省之間互不統屬。
    權臣再高,也不過一個中書令、尚書令。
    在製度框架下是不能權傾朝野的,除非他掌握軍權跳出製度框架,才可能擾亂朝綱,總攬大權。
    隻憑這一個製度就將那些桀驁不馴的關隴勳貴們壓得服服帖帖。
    怎能不是大才?
    可惜其本性猜忌苛察,晚年又信受讒言。
    導致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
    乃至子弟,也皆如仇敵。
    最後皇位落入煬帝之手……
    ……
    【公元581年,命高熲、李德林、蘇威、鄭譯、裴政等人編修新律。】
    【十月,以《北齊律》為藍本,同時博采兼收魏、晉、齊、梁等各朝法律的優點製定而成。】
    【共有十二篇五百條條文構成的新律公布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開皇律》。】
    【同時,新的政令製度也建立起來。】
    【規定刑罰處斷的法規,和刑罰以外關於行政、官製、稅製的政令,共同形成了這個新的中央帝國的律令製度。】
    ……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
    “看似平平無奇,卻是徹底與過去的時代劃分開了。”
    一旁蹲在亭外拿著樹枝戳螞蟻的小李治抬頭看了一眼天上,又低頭道:
    “有什麽區別?不還是北齊法律改的嗎?”
    李世民瞥了一眼他。
    “哼,無知小兒。”
    “玩伱的螞蟻去吧。”
    看著一旁的捂嘴偷笑著的長孫皇後和小兕子,小李治鼻子都氣歪了。
    扔掉手裏的樹枝,雙手叉腰氣呼呼道:
    “那天上不是說以魏晉齊梁的法律為本嗎!”
    “那魏晉齊梁的惡人那麽多,他法律能好哪去!再說要是真好,隋朝能那麽快就亡!”
    李世民撚著胡須斜睨著他道:
    “我不跟你扯隋亡的原因,就跟你說說他律令為什麽是於南北朝劃分開的產物。”
    “我問你,如果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這天突然收到本地大貴族一位郡公批的一張條子。”
    “上麵寫著,命令你某年某月某日去城外小河邊為新修的水渠運沙土,你去不去?”
    小李治叉著腰抬頭道:
    “當然不去了!我傻啊!”
    “他有正式政令和公文嗎……”
    說著說著,他愣住了。
    是啊,沒有條文,就算是關隴勳貴或者“崔盧李鄭”這些頂級豪門,打的條子就隻是一張紙而已,不能作數的。
    政令一同,皆出於公門,國家是理論上的唯一權威。
    但在南北朝的時候,就得去了,因為郡公是世家大族,本地爵位最高的大老爺,他的條子不能不聽。
    李世民看著突然呆愣住的小李治略有些詫異。
    這小子這麽快反應過來了?
    不愧是朕與觀音婢的兒子!
    李二鳳誇了自己一波,隨即悠悠道:
    “別說一個郡公的條子,哪怕是朕寫一條詔令去命令一個百姓運沙土。”
    “都做不得數。”
    “但在新律令製度下,政令、征調都要由三省六部以及統轄的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正式令文為依據。”
    “因為不經過中書省決定和草擬,門下省複核後發出,尚書省再下發其餘部門,部門的公人再去下令。”
    “這條詔令就是一張白紙。”
    “不做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