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3章 李世民:那年,我手持兩把橫刀

字數:7293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上,賈胡堡,軍營內一片寂靜。
    李淵靠著一旁的憑幾,以手扶額。
    一眾文臣武將垂首不語。
    “唉……”
    “消息你們知道了,肇仁去了突厥至今未歸。”
    “突厥許諾的士兵和戰馬也未見到蹤影。”
    閉著雙眼,李淵的語氣盡顯無奈。
    “秋雨連綿,糧草未至。
    “都說說吧,是走是留。”
    話音一落,眾臣紛紛進言道:
    “大將軍,糧草將盡,而宋老生和屈突通遙相呼應、據險而守,一時半會兒絕對攻不下來。
    不如從長計議。”
    “大將軍,李密為人譎誑,雖說與我們聯合,但終究奸謀難測。”
    “大將軍,突厥人貪而無信、唯利是圖,劉武周曆來與其狼狽為奸,他們企圖進犯太原的消息不可不信。”
    “大將軍,義兵家眷聚在太原,不如還救以後,更圖後舉。”
    聽著一片這退後之意,李淵臉色晦明。
    ……
    大漢,
    呂雉看著天幕,突然扭頭道:
    “你說他會不會退?”
    正在玩著呂雉腰上垂下的寬紳,劉邦抬頭茫然。
    “啊?你問我啊?”
    壓了壓突然翻湧上來的怒火,呂雉緩緩開口道:
    “萬一出師未捷而老巢被占的話,那麽後勤補給就會中斷,將士們就會喪失鬥誌,隊伍就會陷入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
    “難道伱認為此時呆在那裏就好嗎?”
    劉邦看著被抽回的紳帶一臉可惜,往後一躺。
    腦袋枕著靠背,下巴抵著胸口。
    百無聊賴道:
    “你說的這種危險的確存在。”李淵心裏何嚐沒有相同的擔心和顧慮?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自李淵舉義軍大張旗鼓的南下以來,至今未打一仗、未下一城。”
    “倘若稍遇挫折就當縮頭烏龜,那還奢談什麽平定海內、問鼎天下?”
    “到時候被天下豪傑恥笑事小,凝聚起來的人心士氣潰散瓦解才是事大!”
    “人心已一失,日後還想稱霸天下?”
    呂雉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那後方的老家就不管了?”
    劉邦毫無察覺的說道:
    “那以後如果再度出征,來自後方的突厥人和什麽周的威脅不是照樣存在嗎?”
    “除非他永遠龜縮在太原一隅,況且,他後方不是有人在守嗎。”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帶兵造反可容不得半點猶豫回頭。”
    ……
    漢末,
    曹操額頭一挑。
    “你們說他會不會退?”
    曹丕和曹叡看了看天幕。
    “會。”
    “不會。”
    曹操和曹叡看了一眼說會的曹丕。
    曹丕麵不改色道:
    “太原,義兵家屬在焉。不能有失。”
    曹操聞言嗤笑一聲,盯著曹丕半天。
    “退?”
    “退了就有用嗎?”
    “你認為大本營重要,但始終龜縮在老巢中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恰恰相反,那更危險!”
    曹操的一聲怒喝,嚇得倆人一陣麵白。
    “因為你這麽做就等於是在向突厥示弱!”
    “向四方群雄示弱!”
    “到時候這些人四麵來攻,大本營就能保得住嗎?”
    “你都跟孤學了些什麽!”
    “不見諸葛亮舊事嗎?”
    “他五出祁山是因為好玩嗎!”
    曹操十分生氣,氣自己這個兒子還是看不清事情真相。
    爭霸天下的這條路當是好走的嗎?
    那些臣子輸了有保命之時。
    君主輸了還能保命嗎?
    ……
    季漢,
    劉備看著諸葛亮,欲言又止。
    諸葛亮心有所感,略帶尷尬。
    “沒有糧草。”
    “亮會回守。”
    殿內眾人麵麵相覷。
    主公說話了嗎?
    軍師幻聽了吧?
    關張二人則是一陣恍惚。
    久違的嫉妒之心啊~
    ……
    天幕上,
    .
    聽聞眾臣想要回防太原的分析。李淵不由看向兩個兒子。
    “你們怎麽看?”
    殿內眾臣也都看向兩位公子。
    儀表堂堂,一身俊秀之氣的長子拱手道:
    “阿耶,此時眼下遍地都是莊稼,何必擔心斷糧?”
    “宋老生輕率急躁,一戰便可將其生擒。”
    “且李密一心守著東都糧倉,與東都隋軍打個不停,根本無暇做長遠的打算。”
    “此兩者皆不足為慮。”
    此時,舉止大方,姿態威嚴的李世民也拱手道:
    “阿耶,劉武周表麵上投靠突厥,但暗地裏卻和突厥互相猜疑。”
    “他雖然貪圖太原,但更怕自己的老巢馬邑被人抄了後路。”
    “並且……”
    李世民直身環顧四周,眾臣紛紛避開視線。
    “我們之所以舉義,就是為了奮不顧身拯救蒼生,先入長安、號令天下!”
    “如今遇上小小挫折就遽然班師,義軍便會一朝解體。”
    “到時就算我們困守太原一城之地又有何用?”
    “麵對群狼,我們又拿什麽保命?”
    最後,
    兩位公子瞟了眾人一眼,分別道:
    “定業取威,在茲一決!”
    “諸人所言無非保家愛命。”
    “兒等此行,捐軀力戰!”
    “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
    ……
    【麵對一眾退回太原的說辭,李建成與李世民力陳利弊。】
    【帝喜曰:“爾謀得之,吾其決矣。三占従二,何籍輿言。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耳。”】
    【自助者天助之。】
    【七月二十八,太原糧草送到。】
    【八月初一,雨止天晴。】
    【八月初三,在曬幹鎧甲、武器後,率全軍開拔,沿著東南山麓的小道迅速進抵霍邑。】
    【李淵率數百名騎兵在霍邑東麵數裏等待步兵主力。】
    【李建成和李世民率數十名騎兵馳至霍邑城下,一邊揚鞭揮手製造攻城假象,一邊高聲詬罵,試圖激怒宋老生。】
    【宋老生果被激怒,率三萬人分別從東門和南門出擊。】
    【李淵急命殷開山召集後續的步兵主力進入戰場,又命李建成在城東列陣,命李世民在城南列陣。】
    【為一戰消滅宋老生,防止他逃回城中據守,李淵佯裝敗退,吸引宋老生脫離城池。】
    ……
    天幕上,
    一輪渾圓的金色落日照映孤城,
    一隊身披玄甲的黑騎縱馬馳騁!
    直直的刺向對麵那三萬兵馬!
    “嗤!”
    鮮血瞬間噴射而出。
    “啊!”
    慘聲之聲不絕於耳。
    身披墨甲的李世民持著兩柄環首橫刀如入無人之境。
    不過片刻間,就有數十人倒於刀下。
    突地,身邊一陣空白。
    砍了一空的李世民歪了歪頭。
    隻見對方的一眾士兵已經拉開距離。
    正瑟抖的看著渾身是血的他。
    手裏的武器也在止不住的顫抖。
    李世民低頭看了看自己。
    甩了甩濺滿血液的衣袖。
    然後,一夾馬腹。
    麵無表情的持著布滿缺口的兩柄橫刀。
    衝進敵群!
    ……
    【李淵與李建成假裝受挫往後退卻。李世民與部將段誌玄立率兩千騎兵從南麵直衝宋老生軍陣。】
    【雙方短兵相接,戰鬥異常激烈。】
    【李世民衝鋒在前“手殺數十人,二刀盡缺,血流入袖,灑而複戰。”】
    【陣勢衝散,李淵立刻率軍合圍。】
    【最終,斬首宋老生,攻克霍邑。】
    ……
    熱烈歡迎十八歲的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李世民閃亮登場!
    鼓掌!
    嘩啦啦!
    十八歲·李世民警惕!)
    “汝為何人?”
    作者:太宗大大!
    十八歲·李世民怒目!)
    “住口!胡言!非善類!看刀!”
    作者:啊!
    ……
    作者懷裏捧頭版):
    這一戰裏李世民拿的應該是環首大橫刀。
    因為能用運用馬戰還被砍壞的,應該隻有橫刀了。
    陌刀是步兵用的斬馬刀。
    而且我記得橫刀是有大小製式之分的。
    好像是李治提過一句,說什麽“爾佩大橫刀在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