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

字數:5860   加入書籤

A+A-




    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
    【再說打東突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這是個怎樣可怕的對手。】
    【突厥,原本臣附於柔然,因為善於製造金屬產品而被蔑稱為“鍛奴”。】
    【突厥強大後,向柔然人發起猛攻並將其趕出漠南草原。】
    【而突厥部落的強盛則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北方遊牧民族。】
    ……
    天幕上。
    東自遼海,西至裏海。
    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貝加爾湖。
    東西長萬裏,南北五六千裏。
    秦漢三國的一眾皇帝驚愕的看著這勢力範圍龐大無比的突厥。
    連東帶西,溝北同南。
    一個突厥之地居然有三個隋朝那麽大!
    ……
    【《周書·異域突厥傳》載雲:“其地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裏,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裏,皆屬焉。”】
    【到了隋文帝時期,在其分化離間之下,突厥部落以阿爾泰山為界分為東、西部。】
    【而東部的突厥則又常被稱為“北突厥”。】
    ……
    北周·武帝時期
    宇文邕背著手歎口氣。
    現在你們知道朕有多難了吧!
    你們以為朕願意納突厥妃子?
    朕這是為國為民舍出己身啊!
    ……
    大隋。
    楊堅微微挺直腰板。
    可惜,隻是讓其中一部突厥來朝貢。
    要是兩者都來,朕的外交一欄也得再升一步!
    ……
    大元·世祖時期
    忽必烈用匕首削下一塊手把肉,沾了沾鹽巴扔進嘴裏咀嚼著
    眼睛一瞥天幕,嘴角不由得勾起笑意。
    很大嗎?
    ……
    天幕上。
    與紅色大唐疆域一般大小的北突厥暈著一層幽暗之色。
    ……
    【隋末唐初之際,突厥迎來了一個“潑天大富貴”】
    【因隋朝的崩潰瓦解,大量逃亡的漢族百姓進入了長城以北地區。】
    【在短短的數年裏,突厥的勢力異常膨脹!】
    【無論從疆域的廣大,還是從人口的眾多來講,突厥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紀錄。】
    【“東自契丹、室韋,西盡吐穀渾、高昌諸國,皆臣屬焉,控弦百餘萬,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視陰山,有輕中夏之誌。”】
    ……
    大漢·武帝時期
    被觸發“打匈奴”被動的劉徹簡略估算了一陣。
    如以“控弦百餘萬”計算。
    那麽,整個突厥部落的人口規模應有數百萬之多。
    哪怕是冒頓時期也沒有這麽多人……
    原本他一直不理解劉武周和李淵等人為什麽跟突厥有那麽深的聯係。
    現在他明白了。
    塞外突厥空前強大,絕不是中原之福。
    但當時各路豪強劃地自立,各建名號。
    相比與突厥差了何止一籌?
    懾於突厥人的武力,所以臣附於突厥可汗。
    那時的突厥可汗儼然是九州之地的真正統治者!
    劉徹看著天幕眉頭一豎。
    如此強大的胡人勢力可不是李世民那小子發展兩三年就能對付的!
    這不單單是個人勇猛與統帥的事。
    更是後勤、軍製、財政等等宏觀層麵的事。
    哪怕是對麵遭了災,也不是如今初生的大唐的能動的。
    .
    既然已經忍了渭水之盟,那就不要因小失大啊。
    ……
    【有如此強大的外患在側,隻要一天不除,大唐就一天也不得安寧。】
    【其中的渭水之盟隻是一個表麵的縮影,也是一個出兵的理由。】
    【而這一天很快就來了,曾經“控弦百萬,憑陵中夏”的北突厥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從鼎盛走向了衰落。】【一方麵是臣服於北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北方諸部相繼反叛。】
    【另一方麵是在大唐遭遇旱災蝗災時,北方突厥境內也遭遇了特大的雪災。】
    【“其國大雪,平地數尺,羊馬皆死,人大饑”】
    【而這場雪災也間接造成了頡利和突利的分裂。】
    【公元628年四月,突利向李世民呈上密表,請求歸降。】
    ……
    天幕上。
    長安·宣德殿
    一身日月帝服,戴著垂冕的李世民看向殿下眾臣,緩緩道:
    “突利派人來了,說頡利攻打甚緊,請發兵救援。”
    摸了摸嘴上的兩撇胡須,李世民掃了一圈繼續道:
    “朕與突利結為兄弟,按道義來講,其現在有難,不可不救啊。”
    “然朕與頡利亦有渭水之盟,該如何?”
    殿內一位紫衣大臣出列,執笏躬身道:
    “陛下,現在突利來求救,則其今後勢必臣服我朝。”
    “臣以為可以發兵救援突利,聯手將頡利滅亡。”
    “如今時機光顧我朝,稍縱即逝,若不加利用,今後將後悔莫及。”
    李世民點點頭,又道:
    “如晦善斷,須玄齡之謀。”
    “玄齡,你怎麽看?”
    被點名的紫衣大臣想了一下,遂斟章酌句道:
    “陛下,北突厥多年欺淩我國,如今勢衰,確實有可取之道。”
    “且頡利和突利相攻,也有可乘之機。”
    “且突利實力比不上頡利,若其相攻日久,突利如落敗,則頡利依舊控製漠北,非大唐所願。”
    “隻是眼下農事未複,再起兵事,怕又擾勞天下,與陛下以靜撫民之願不符。”
    ……
    大漢。
    劉邦看著天幕,思索片刻。
    此時的確不是個好時機。
    大唐剛剛度過災年正是恢複生機的關鍵時刻。
    就看兩個可汗的架勢和大唐群臣的判斷。
    頡利與突利相攻,結果肯定是突利落敗,但同時也能消耗頡利的力量。
    而戰事之後也會進一步激發各種矛盾。
    李世民作為一個在逆境中奪取皇位的皇帝,若不明白大勢及掌握各種時機,則難登帝位。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兩者爭鬥起來,使得北突厥元氣大傷。
    至於道義嗎……
    老流氓摸了摸下巴。
    如果突利戰敗了還能跑到大唐,留伱一命難道不算講道義嗎?
    ……
    【頡利得到突利向李世民請降的消息,勃然大怒,立即發兵進攻突利。】
    【突利遣使向唐朝求援,李世民問策於群臣。】
    【杜如晦主張應趁突厥內亂而將其一舉蕩平,否則將後悔莫及。】
    【房玄齡則認為此時還不足以一場平定dtz。】
    【隨後,李世民與眾臣們一致決定。】
    【趁著突厥內亂,無暇他顧之機,直接滅了殘存在陝北朔方的最後割據軍閥梁師都。】
    【四月二十六,派遣右衛大將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率部出征,徹底拔除了這個北境的心腹之患,同時也掃清了討伐突厥之路。】
    【掃除了北方絆腳石,突厥也陷入內亂。】
    【但麵對當時的亞洲霸主,一心雪恥的李世民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為了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
    【他任李靖為兵部尚書,整頓軍備,改革軍製。】
    ……
    天可汗還得等等……
    嗯……
    最快得明天晚上……
    可能是不想那麽早就出場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