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

字數:6515   加入書籤

A+A-




    第269章 步入盛唐
    大唐。
    不再去想那些煩心事,李世民撚著胡須看著眾臣若有所思道:
    “眾卿,將此製立為慣例可否?”
    話音剛落。
    魏征一步邁出。
    眾人心裏咯噔一下!
    “臣認為,此製乍行之以昭示陛下之所重,可也。”
    “但據以此為法,則弊端立現焉。”
    李世民暗鬆口氣。
    ……嗯?不對!
    朕隻是問政又沒做什麽事?怕他作甚!
    李二鳳大手一揮,豪邁道:
    “魏卿盡可放言之!”
    嘶~
    一群冷氣被吸!
    魏征抬眼看了一下上位,深吸一口氣,娓娓而道:
    “縣令,任重而秩卑。”
    “入仕之先登。”
    “其才,在此前無法得到檢驗,所以想要先分辨其是否能夠勝任其職,即使是具有知人之明的人也很難做到。”
    “然士人初受任命,初掌管一縣,隻要不是從買官胥吏這樣的異途升遷上來的,則其中不畏懼清議、甘心做敗類而禍國殃民的人也是很少的。”
    “如若無法激勵他們,則貪濁不能蕩滌。”
    “若不能褒揚其政績,則優點無以展現。”
    “若被上官無義傾軋,則難得升遷重用。”
    “若為職而奔走褻役,則清正之節不立。”
    “凡此種種皆取決於陛下如何任用。”
    李世民撚著胡須認真聽著。
    底下的李承幹也若有所思。
    殿內隻餘風吹勁鬆般不可動搖的聲音繼續言說。
    “重視國紀,以糾正其過失,則必有所鑒戒。”
    “重賢良才,以拔擢之清要,則有上進之勸。”
    “成法之外,許因地而治民,則治權有所保。”
    “褻役之勞,頓驛遞委簿尉,則節行得磨礪。”
    “至此,賢才者可施展自己的誌向,無才幹者也會勉勵自己。”
    “至於其中確為不肖無才者,則與其他縣令相比罪過尤顯,可據律令持法懲處。”
    “如此,也就不用擔心縣令之類良莠不齊、敗類難去了。”
    “如此也就不必讓士人還未經實踐就讓官員們舉薦,不用拿這種無法保證始終之事來要求他們了。”
    李世民撚著胡須,沉默了。
    這怎麽聽著有點耳熟呢?
    能者上庸者下的升級版?
    李世民悄咪咪的打量目光垂視的魏征。
    “魏卿言之有理,朕心明了。”
    管他是不是“升級版”
    好用就行!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扶膝而坐,對一旁倒茶的朱瞻基淡淡道:
    “唐玄宗深得用人識人之重!”
    “並且能沉下心抓住要害。”
    “深知為帝者不能遠離地方。”
    看著天幕,朱棣接過孫子端來的茶盞,似對朱瞻基又似對朱高熾言道:
    “這自古以來啊,唯漢唐之製可見遠謀。”
    “漢代太守與春秋諸侯相差無幾。”
    “像什麽征辟僚屬、賞罰、軍事、刑法、賦役等方麵各事務他們都可以自主決定。”
    “那時的縣令是聽命於太守的,弄的就像是他臣子一樣。”
    “所以那漢宣帝不就在詔書中說過嗎?”
    “與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
    朱棣吹了吹茶湯,輕飲一口,咂了咂嘴。
    “有點淡了。”
    一旁的朱高熾開口道:
    “濃茶傷身,爹,喝點淡的對身體好。”
    朱棣眼睛一翻,沒好氣道:
    “還管起你老子我來了,你自己不喝的也濃嗎!”
    掛著兩個熊貓同款黑眼圈的朱高熾低頭看了看茶盞。
    掌心大小的玉盞裏是一片墨綠。
    .
    “兒子這是提神用的。”
    “濃的,勁兒大!”
    朱棣眉眼一豎,茶盞一放。
    “嘿!你小子什麽意思!伱……”
    一旁的朱瞻基趕緊插話道:
    “說太守!爺爺!繼續給孫子講講這區別。”朱高熾捧著小小的茶盞一口一口飲著。
    朱棣平複一下,哼了一聲。
    “太守的權力如此之大,則選任縣令就顯得相對不那麽重要。”
    “所以漢家天子隻需要用心做好二千石官員的選拔任免工作就能夠治理好天下。”
    “而自隋以降至唐宋,雖有府、州來統轄地縣。”
    “府、州長官也有上傳下達、稽查考核轄縣官員的職責。”
    “但他們已經不能單獨掌握屬下縣令官員的賞罰任免之權,而縣令們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治理百姓了。”
    “因此這天下的治亂,百姓的生死,就全看縣令是仁是酷、是貪是廉。縣令就顯得很重要了。”
    “因此,唐玄宗此舉就是為了保證縣令一級的官員都能仁而有道!”
    “如此,天下才能安穩有治。”
    朱棣說到此處,一旁的朱高熾微不可查的歎氣一聲。
    但那邊的爺孫兩毫不知覺。
    “當。”
    茶托放在石桌上,與玉盞發出一陣脆響。
    那邊的爺孫兩齊齊看向胖太子。
    “唐玄宗下詔要求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各州刺史以及京兆、河南、河中、太原四府的府尹、少尹各自舉薦縣令。”
    “確實是很重視縣令。”
    朱高熾放穩茶杯,扶膝道:
    “但在舉薦環節上就重視縣令,則必然將會根據官員的保舉、推薦縣令的成效來決定賞罰。”
    “這樣選出來的縣令隻能是那些以虛文塗飾政事的膽怯懦弱之輩,是沒辦法造福百姓的。”
    一旁的朱棣雙手往膝蓋上一放,整個大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氣勢洶洶的看著胖兒子。
    一旁的朱瞻基撓了撓臉,有些尷尬。
    朱高熾旁若無人的繼續道:
    “如果舉薦非人,則舉薦者害怕遭受連坐處罰,會與被舉薦者相互掩飾以避免奸行暴露。”
    “所以保舉之法肯定不足以整肅為官綱紀,惠澤民生。”
    “重視縣令,難道僅僅意味著在選舉官員的時候重視嗎?”
    “所謂重視是指在任用縣令的方式上重視,而不是僅僅通過重視縣令的選拔舉薦就能夠完成實現任賢養民之道,隻有重視任用他們的方式才能治理好國家。”
    “好好翻翻漢至唐宋的官職民治,你就明白了。”
    一旁的朱棣雙手插袖,一言不發。
    話都讓他說了,咱還說個屁!
    ……
    天幕上。
    日月帝服映著天光。
    英年君主麵色堅毅。
    身後的大唐疆域圖一片瑩光閃爍。
    瑩光之中,無數畫麵略過。
    農田裏,無數百姓捧著饃饃啃著。
    看著眼前那一望無際的田野,臉上露出質樸的笑容。
    遠處,清澈的渠水自遙遠的大河邊灌溉而入。
    孩子們蹲在渠水旁嬉笑打鬧。
    一旁的婦人們聚在一起,比劃著手勢樂不可支。
    ……
    【李隆基在將吏治自上而下全部肅清後,為日後的施政鋪平了道路。】
    【自古以來,農業都是國家生存的基礎,李隆基自然非常重視。】
    【他要求官吏嚴懲強占田地的貴族、豪強,以便讓農民獲得土地。】
    【公元715年,在全國開展“檢田括戶”】
    【任命宇文融為大唐覆田勸農使,下麵又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將這些人分派到各地去檢查沒有登記的土地和豪強們包庇的農戶,查出來的土地都按均田製分給無地的農民。】
    【有了那些重新登記進來的農戶,唐朝每年的客戶錢也增加了不少,總額高達數百萬。】
    【同時,李隆基還十分注重興修水利,為政期間興建了五十六項農田水利,占整個唐代水利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經過勸課農桑、賑災濟荒、招徠流移,興修水利。】
    【公元720年,大唐正式步入“五穀豐殖,萬物阜安,百姓無事,與能共化”的大治之世。】
    【但僅僅如此,還算不上盛唐。】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自豪無比的捋須而道:
    “唐太宗乃千古一帝。”
    “朕,也將是千古一帝!”
    ……
    我盡量將它控製在十章內……
    盡量……但不保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