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

字數:8425   加入書籤

A+A-




    【唐穆宗·李恒】

    【軍事成績:自憲宗駕崩後,河北盧龍、成德、魏博三鎮曾在短期內繼續維持對朝廷的效忠。

    但是穆宗輕視地方藩鎮,河北三鎮悉數脫離中央,重新回到了半獨立狀態。

    連番征討三鎮皆都失利,元和中興的勝利徹底付諸東流。

    唯一值得安慰的,可能就是安撫了吐蕃和回紇,沒有丟失疆土。

    評價E+,得零點五分】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搖著羽扇對一旁劉禪道:

    “陛下可還記親賢臣、遠小人之念?”

    劉禪點點頭,隨即不明所以的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點了點天幕,鄭重道:

    “唐憲宗元和中興致使天下近重歸一統。”

    “但因其親小人遠賢臣,用宦官製群臣、以閹人領兵權。”

    “致使前線兵將統合不一,大敗虧輸。”

    “至此,河北之地再也沒有重歸大唐。”

    “此皆唐穆宗識人不明,用人不當之故。”

    劉禪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原來如此……相父你怎麽知道的河北之地在不複大唐了?”

    諸葛亮搖著羽扇的手微微一停。

    “臣沒說過嗎?”

    劉禪迷茫的看著諸葛亮。

    “說……何?”

    諸葛亮看著劉禪這模樣才恍然過來。

    “陛下得先帝與關張將軍庇佑時,臣得自一團圓光。”

    “所以臣能看到未來之事。”

    劉禪聽的張大嘴巴。

    相父!你把我當外人了!

    我不問,您是不是這輩子都不說了!

    諸葛亮默默側過頭,避開劉禪委屈的視線。

    真忘了!

    ……

    【製度建設:穆宗繼位之初,宰相段文昌和蕭僥認為藩鎮已平,應當弭兵。

    於是穆宗令天下軍鎮有兵處“每歲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

    每年在一百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

    被取消兵籍的軍士無處可去,又無法從事他業,隻好藏於山林。

    不久河朔三鎮複叛,躲藏的軍士紛紛歸附三鎮。

    評價D級,得一分】

    ……

    大唐·玄宗時期

    換了一身衣服,一臉蒼白的李隆基惡狠狠的看著天幕,忍了又忍實在忍不住!

    “砰!”

    青盞被狠狠摜在地上碎裂片片。

    隨後劍指天幕大聲怒罵道!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啊!”

    一旁的楊玉環縮成一團,正往嘴裏塞著蟹羅酥平複心情。

    看著在那裏憤怒阿巴的李隆基,不由問向身旁高力士。

    “高將軍……陛下這是……再說什麽?”

    高力士仔細觀摩一陣,隨即輕聲道:

    “陛下再說,每歲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

    “你是豬腦子嗎?!”

    捧著蟹羅酥的楊玉環迷茫的看著高力士。

    “啊?”

    高力士連忙擺手解釋:

    “這是陛下衝天上說的話,不是針對娘娘!”

    楊玉環這才舒心的咬一口手中糕點。

    “高將軍,陛下現在又在說什麽?”

    高力士輕輕的擦了擦腦門上的汗,隨後看向在那裏叉腰阿巴的李隆基,同聲翻譯道:

    “這些兵士離開軍隊之後以何為生,你就沒想過嗎?”

    “朕……陛下改革軍製,各個藩鎮的將士都是靠著軍籍每月領固定的糧餉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消兵可以,你得考慮一下這些無籍之人該如何處理吧?!”

    “讓他們離開軍隊,又不為他們安排後續生活,那這些將士失去生活來源沒有活路還能做什麽?”

    “不是隻能落草為寇,靠打家劫舍來維持生計嗎!”

    “蠢啊!蠢啊!”

    那邊的李隆基第一次感覺到李世民的心情。

    同步翻譯的高力士也感受到了李隆基的心情。

    而啃著糕點的楊玉環則感受到了自己像是個外人……

    “大好時機!大好時機啊!”

    高力士臉上神色不動,語氣卻十分激昂。

    那邊拍著案幾的李隆基也的確是十分痛心疾首的樣子。

    楊玉環也不吃了,隻是呆呆的看著在那演“雙簧”的二人。

    “不怕你玩樂!但你也得有點腦子啊!”

    李隆基通紅著雙眼又狠狠的一拍案幾!

    隨後劍指天幕!

    高力士隨之大聲喝道!

    “天幕!朕……陛下申請跟太宗同等待遇!”

    “陛下也要往來之能!”

    “怎麽說我…陛下也是得了滿分的!”

    “你不能厚此薄彼!”

    “朕!…陛下要活活打死這個不肖子孫!”

    “活活打死!”

    那邊的李隆基叉腰喘著粗氣,這邊的高力士扶胸舒緩著激動的心情。

    中間的則是捧著羅酥楊玉環左右看了看。

    “陛下……厲害。”

    沒舌頭都能阿巴出這麽多東西?

    “高將軍……厲害。”

    他沒舌頭伱都能聽明白這麽多東西!

    ……

    【外交策略:公元821年,將妹妹太和公主冊為“仁孝端麗明智上壽可敦”,出嫁回鶻崇德可汗。

    同年,與吐蕃會盟於長安西郊定“甥舅之份”,史稱“長慶會盟”。

    此舉安撫住回紇與吐蕃,使得邊疆無戰事侵擾。

    對外關係的穩定是唐穆宗時期的一大亮點。

    評價B+,得三點五分】

    ……

    大漢·景帝時期

    “砰!”

    案桌上的杯盞一陣跳動。

    小劉徹無奈的捧著臉看著又要發瘋的劉啟,無奈歎息。

    “憑什麽啊!”

    劉啟用力的拍著案幾!不滿的大聲喊叫著!

    “那個唐憲宗確實有幾分才能,朕認了!”

    “這蠢貨的外交憑什麽比我高啊!”

    一旁的王皇後暗中懟了懟小劉徹,小劉徹無奈的翻個白眼。

    早知道我就不過來了!究竟是誰才是兒子啊!為什麽我非得哄他啊!

    “這怪不得阿父,實乃我大漢此時是低頭做人。”

    小劉徹看著劉啟有氣無力道:

    “咱們是兄弟,他們是甥舅。”

    劉啟很想不要臉的說沒準誰是舅呢,但總歸沒說出這麽違心的話。

    “可惡!”

    ……

    【民生經濟:兩稅法推行之初,是以錢來折算所輸之物,故錢輕貨重。

    然此後由於官府鑄錢量銳減,官僚、商人私自斂錢,民間為謀利而熔錢做銅器,大量惡錢泛濫致使正幣的價值扶搖直上。

    但可用錢折算所輸之物的舊規不變,從而使得物價下跌錢重物輕,加重了稅戶的負擔。

    唐穆宗時,稅戶所交之稅已超過當初的三倍。

    為緩解朝廷與稅戶之間的矛盾衝突,戶部尚書楊於陵建議朝廷加大鑄錢量。

    除鹽、酒之外,所征之稅全部直接用布絲上交。保證朝廷的稅收,也防止民眾不堪負擔而。

    穆宗批準了這個方案,這也是穆宗在位四年裏最後一件可以稍稍稱道的事情了。

    既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也適當減輕了百姓負擔。

    評價B級,得三分】

    ……

    大宋·徽宗時期

    趙佶撚著胡須淡淡道:

    “你說穆宗是不是個昏君?”

    身後的李綱微微行禮,緩聲道:

    “雖然史書記載唐穆宗貪玩任性,但他並沒有耽誤太多的政事,也沒有搜刮民脂民膏,殘害百姓的惡行。”

    “相反,朝廷的人事安排,軍務處理,藩鎮政策等事務,他都是躬身處理,這與昏君有本質的區別。”

    趙佶笑了笑,背負雙手道:

    “你這個臭脾氣是不會改了。”

    “陳瑩中說你是當今的狄仁傑。”

    “朕倒是想看看你哪點像狄懷英。”

    “太常寺還少個四品少卿,你明日就去當值吧。”

    “別在朕眼前晃悠。”

    李綱沉默一瞬,微微行禮。

    “臣,領命。”

    ……

    【用人識人:任用宦官,用以壓製以宰相裴度為首的朝臣。

    導致政局陷入混亂內耗。

    評價E級,得零分】

    【後世影響:一位將大唐再次踹碎的庸主。評價E級,得零分。】

    【總分:八分】

    ……

    大唐·穆宗時期

    李恒顫抖的看著天幕上的那道綠光。

    『予:身僵之懲。』

    『注:處理政務時你可以像個正常人』

    “身僵?什麽身……”

    李恒話未說完,整個人的感覺已漸漸麻木。

    隨後,整個人似一根木頭般站在原地。

    下一瞬,一道聲音自腦中響起。

    『是否處理朝政。』

    李恒心中慌亂異常,身體卻一動不動。

    "是!"

    想起天幕上的片語,李恒在心中默默回應。

    隨後整個身體似木偶般一步一趨的向台太極宮走去。

    ……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裏坐在龍座上就恢複如常的李恒,不由歎氣道:

    “心不正,隻身正。”

    “又有何用處呢?”

    一旁的長孫皇後輕聲道:

    “以身製心,此禮之根源。”

    “也許,沒有外因相誘,他能好好治理大唐吧?”

    李世民握著長孫皇後的手,無奈歎息道:

    “希望如此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