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朱元璋 什麽後代盡是奇葩

字數:7171   加入書籤

A+A-




    唐文宗李昂這一年也隻有十八歲,比他哥哥敬宗李湛隻小四個月。

    加之其父兄的所作所為都令人十分失望,因此唐文宗剛上台的時候,大臣們並不看好他。

    但剛剛繼位的文宗表現卻令人眼前一亮。

    天幕上。

    年輕的皇帝高坐龍座,麵上強壓平靜。

    殿下群臣肅穆而立,一言不發。

    站立在皇帝身旁的宦官大聲念著旨意。

    “按元和舊例,五坊鷹犬,一律放出。”

    “度支、鹽鐵、戶部、州府每年朝貢,一律以興元舊例定額供給,不得增加。”

    “禁內廷諸司所轄宦官增加衣糧。”

    “每逢單日,文武百官皆上朝議事!”

    此言一出!群臣俱都驚愕目視上首。

    公元826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放無職事宮女三千人,裁宮廷教坊樂工、翰林伎師、苑總監術士等吃閑飯的一千二百多人,停止各司新加的衣糧。

    禦馬坊、球場及近年另外存的錢穀所占用的田地,完全歸之於有司。

    先前穆宗、敬宗時期宣布上貢求取的的刺繡、雕鏤器物以及金筐寶飾的床榻,全部停止。

    敬宗時代,每月不過上朝一兩次,文宗恢複舊製,每當單日必定上朝,在朝會上與群臣討論政務也非常認真,有時甚至因過於投入而忘了退朝的時間。

    大漢。

    “劉邦,你覺得這小娃娃能不能掃除大唐的弊端?”

    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劉邦撓了撓大腿百無聊賴道:

    “觀此種種,隻能說他足以稱得上是一個好人,但能否成為一個好皇帝難說。”

    “還是那句話,大唐此時缺的不是好人、好皇帝。”

    “缺的是有決斷力,有那種不顧一切、一往無前決心的皇帝。”

    呂雉娥眉一蹙,略有不同意見。

    “禁內廷諸司所轄宦官增加衣糧,這不是要明擺著要對宦官出手?”

    “這難道還不算有決心?那都是執掌生殺大權的宦官了。”

    劉邦看了她一眼。

    這麽激動幹嘛?還沒放棄讓劉盈當太子?

    這人怎麽這麽倔強呢?

    “說,誰都會。”

    “主要還是看如何做。”

    “李昂的改革,正好懟在掌權宦官的利益上。”

    “如此毫不掩飾的想法怎麽不會讓宦官人心浮動?”

    “大權都在人家手裏,他能做什麽?”

    “朕跟你打個賭,這人的種種措施必定接連受挫!”

    呂雉看著滿臉自信的劉邦,點點頭正色道:

    “好,你說的對。”

    “我不賭。”

    被噎了一下的劉邦無奈的白了她一眼。

    “你學壞了你。”

    呂雉立刻頂回去。

    “跟你學的!”

    “嘖嘖,朕就愛你這個勁兒!”

    “呸!惡心。”

    “嘿嘿,更愛了!”

    “”

    公元827年二月,改元太和。

    大臣們廢寢忘食,不計個人利益的為皇帝出謀獻策。

    文宗也和大臣們終日待在一起,商議軍國大事,定下未來最重要的國策。

    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無所不問。

    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都詳細與宰相大臣們討論研究。

    並且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盡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

    同時文宗還下令鑄造“諫院之印”,改變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狀況。

    大唐憲宗時期

    李純看著天幕眼前一亮。

    “朕看李涵也不錯,幹脆直接立為皇太孫好了!”

    郭氏皺著眉略有幾分不滿。

    “他是恒兒的兒子越過其父而當太孫”

    “於禮法不合吧?”

    李純眉頭一豎,一掌拍在案幾上,大聲喝道:

    “都什麽時候了!”

    “禮法豈是如此不便之物!”

    “讓他繼位,把朕造就的大好局勢毀之殆盡嗎?!”

    “此事就這麽定了!”

    “朕說的!”

    公元828年三月,唐文宗下詔製舉,以賢良方正與直言極諫問策取士。

    於是,各地推薦的舉人紛紛到京都應試。

    其中有一個叫劉蕡的舉人,在試卷裏直陳宦官專權於國於民不利。

    他認為天下傾覆、舉國之亂、朝政危機都是由宦官的專權所導致的,還論述了藩鎮擅兵、奸臣當道的諸多危害,主張要使國家安定,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交給宰相,把兵權交給將帥。

    考官們將它傳來傳去,讚不絕口,覺得是篇難得的佳作。

    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態,因為一旦錄取了劉蕡,就得罪了宦官,自身的官位必不能保。

    唐文宗對劉蕡的觀點非常認同,但由於羽翼未豐,隻得任用了其他應試者,唯獨沒敢用劉蕡。

    曆史說文宗喜歡和大臣商討,但決策能力不行,如果有權力,誰會好謀無斷。

    那些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還是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

    他是沒辦法,不是他不想做決定,後麵的宦官不願意。

    講真,唐朝即使到了晚唐,大部分皇帝也都是非常不錯的皇帝,都有理想有抱負,而明朝,除了前麵三個其它各個都是奇葩。

    漢末曹操偷襲益州擒劉備的時間線。

    諸葛亮望著天幕悠悠長歎:

    “稱國以弑者,國之人皆不赦也!”

    “憲宗、敬宗兩位國君被弑殺,這些大臣中能夠免除不赦之罪的又有誰?”

    “他們有何麵目站在新帝的朝堂之上?”

    “宦權之勢張矣!”

    “但也不似桓靈二帝之諸宦官那樣斬殺忠良之臣、將天下士人除滅殆盡的地步!”

    “也無蔡中郎那般受髡鉗之刑、張元節逃亡之禍!”

    “這文宗一朝的諸位大臣亦有何憚而不孤鳴其公憤?!”

    “國之無人至於此極,嗚呼哀哉!”

    一旁的曹操飲著黃酒,看了一眼身邊往嘴裏扔青梅的劉備,小聲嘀咕著:

    “孤怎麽覺得你家丞相意有所指呢?”

    劉備嚼著嘴裏的青梅看著曹操微微笑道:

    “魏王多慮了。”

    曹操臉色微微好轉。

    “孔明就再罵伱。”

    曹操徹底臉黑!

    大耳賊!要不是孤舍不得孔明

    可恨啊!

    怎麽雲長和孔明都這麽死心眼呢!

    這大耳賊哪裏比得過孤!

    大唐。

    李世民看著天幕裏唐文宗的選擇,暗自歎息。

    升起的點點希望轉瞬消失殆盡。

    商議國策的時候躊躇滿誌,真到了執行的時候卻顯得猶豫不決。

    所謂宦官製之,說白了就是皇帝怕死而已。

    但此乃天子的承擔,非趨利避害可以為之。

    還有這滿朝大臣

    李世民看了看因為要不要將政權也歸納秘閣裏,從而爭論起來甚至開始動手,然後被武官架開的文臣們。

    又看了看天幕裏那些裝死的大臣們。

    毫無氣節!

    大明。

    “妹子你看!”

    朱元璋興奮的指著天幕裏話大聲道:

    “咱的大明三代以後,皆是奇葩!”

    “好啊!好啊!”

    老朱興奮的在地上來回踱步。

    “奇葩好啊,奇葩好!”

    “嘿嘿嘿!能越過朕和標兒,這後代子孫得多厲害啊!”

    “好!好!”

    馬皇後看著一圈一圈轉悠的朱元璋看得直迷糊。

    “行了行了,別轉悠了!跟驢拉磨一樣!”

    朱元璋停住腳步,一屁股坐到馬皇後身邊。

    “妹子!咱高興啊!”

    “代代奇葩,兩漢也不敢如此說啊!”

    馬皇後給他倒了杯茶水,淡淡道:

    “知道了知道了,喝水吧你!”

    朱元璋輕瞥了一眼,鼻子哼了一聲,但不敢回嘴。

    端起玉盞直接牛飲下去,隨後將杯盞一放,起身就往外走。

    “誒!你幹嘛去?”

    馬皇後忙聲問道。

    朱元璋連停都沒停,直接擺了擺手道:

    “咱找標兒去!”

    馬皇後看著越走越遠的老朱無奈的笑了一聲。

    “不顯擺出來你是真難受啊。”

    隨後看向天幕。

    “奇葩?重八心頭上的石頭算是放下了。”

    “不過那個嘉靖又是怎麽回事呢?”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