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

字數:6841   加入書籤

A+A-




    第308章唐武宗李炎

    大漢武帝時期

    胳膊搭在一旁的引枕上,劉徹壓下心中對李世民的羨慕,然後開始暗戳戳的懟著唐武宗。

    “文宗不文,也不知他這武宗武不武啊。”

    “朕掐指一算!”

    “這人應該是在軍事上有點成績但民生政治上或許不怎麽樣。”

    衛子夫正襟危坐,淺笑道:

    “陛下怎麽還起了童心?但憑一個武字就看出這些?”

    劉徹掃了一眼同樣好奇的衛霍二人,嘴裏無奈道:

    “你也不看看自劉秀之後,沾個武字的除了周武帝,有哪個還是文武一手抓的。”

    衛子夫看著一臉嫌棄吐槽不滿的劉徹,輕輕掩嘴一笑。

    “說不準這個武宗就是文武雙全呢?”

    劉徹看著天幕裏一臉老像的天子,翻了白眼。

    “穆宗玩樂無度,敬宗荒唐無道,文宗優柔寡斷。”

    “父兄三人沒一個是有能為的。”

    “你說他能行嗎?”

    “還文武雙全?”

    劉徹嗤笑一聲。

    “他不讓宦官搞死都算他允文允武了!”

    初時,唐文宗本立了唐敬宗第六子李成美為太子,在他彌留之際,擔任樞密使的宦官劉弘逸、薛季稜與宰相李玨以奉承密旨為名,準備推太子監國。

    神策左、右軍中尉仇士良、魚弘誌因太子非他們擁護所立,遂以太子年紀尚幼矯詔立李炎為皇太弟,發兵將他迎入宮中。

    並且將李成美以及曾為太子人選的安王李溶等人逼死。

    繼位之後,唐武宗將仇士良、魚弘誌二人分別封為楚國公、韓國公。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盤腿坐在床榻上唉聲歎氣。

    “疲憊,看的朕十分疲憊。”

    懷裏抱著銅製的暖爐,哪怕外麵是還烈日高懸的豔陽天,也難驅除自己心中的悲涼之意。

    “李純死於宦官之手,李恒死於宦官之手,李昂的太子死於宦官之手。”

    “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親王、宰相連同親族都死於宦官之手。”

    “就像案板上的雞鴨一樣,隻能任由宦官操刀宰割。”

    “宦官猖狂甚於後漢十倍!”

    “唉”

    李淵仰天長歎,隨後喃喃道:

    “都下去吧,朕怕忍不住砍死你們。”

    李建成臉上一慌,李世民則對周圍的一眾隨身服侍的宦官道:

    “都下去吧。”

    宦官們愣了一下,隨即如逢大赦退出殿門。

    李淵輕瞥了一眼回過神後臉色微變的李建成,忍不住又長歎一聲。

    “唉”

    而怕唐武宗有什麽不必要的雄心壯誌。

    仇士良教導武宗身邊的宦官道:“天子不可令閑,日以奢靡娛其耳目,無暇更及他事。”

    在仇士良的引導下,唐武宗打獵、擊毬、騎射、角抵,將各種武戲玩得極瘋。

    陪他玩的都是五坊小兒,在宮內玩完又到宮外玩,玩得高興還一擲千金大量賞賜。

    時人見得時間長了,以為他活脫脫是唐敬宗的翻版。

    直到帶著玩興去拜謁郭太後,詢問如何當一個天子。

    郭太後對於他的所作所為隻字不提,僅說了一句話,要他納諫。

    唐武宗倒也聽話,回去後將高積的諫疏統統閱看了一遍。

    疏文的內容,多是勸他停止遊玩。

    自此,遊玩的次數明顯減少。

    我叼!宦官也懂以柔製剛?

    宦官這不正常嗎?

    講真,穆宗與敬宗可能就是淪陷在這種糖衣炮彈裏了!

    不是因為宦官掌握禁軍嗎?

    有一說一,穆、敬時期宦官雖然勢力大,但還不能真壓在皇帝頭上。

    宦官隻是寄生於皇權的附屬品,就算在甘露事變之後勢力愈發強大,歸根到底也是皇帝的家奴,需要依賴皇帝的名義行事。

    如果能善於利用、引導、駕馭,那就能讓宦官們如臂使指地為皇帝所用。

    文宗太著急了。

    剛猛易折啊,李唐的皇帝從玄宗開始多多少少都有急躁的毛病。

    玄宗急於快速解決問題,致使安史之亂一發不可收拾。

    肅宗急於平叛,最終除惡不盡造成安史之亂成為長期工作。

    代宗又急於平叛,最終安史之亂後結束草草結束。

    德宗也急於求成,最終又被折騰到一發不可收拾。

    憲宗還是一樣的配方,最終迫使河朔三鎮聯合,大唐又陷入了泥潭。

    穆宗敬宗文宗又是倒在了這件事上。

    大漢。

    劉邦看著天幕笑了笑道:

    “這些孩子,還想著讓皇帝在宦官內部形成權力製衡,誰也贏不了誰。”

    “讓兩派都不得不依靠皇帝的支持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呂雉微微皺眉。

    “這樣不好嗎?”

    劉邦歎了口氣。

    “好,好。”

    “然後呢?事情不還是一步步演變到這種地步?”

    “娥姁啊,伱怎麽突然糊塗了?”

    呂雉忍了口氣。

    “說!”

    劉邦斜睨著她,雙手在胸前一抱。

    “用你那琢磨拿兵權時的腦子想一想。”

    “神策軍的兵權隻要在宦官手裏一天!”

    “那所謂的內部製衡術,就是笑話。”

    隨後下巴一揚,衝著天幕裏的仇士良道:

    “你看,這都開始以柔製剛了!”

    “你會帝王術,人家也會。”

    大漢文帝時期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劉恒拍了拍劉啟的肩膀,指著天幕對其道:

    “耳目之欲,筋骸之逸。”

    “皇帝一旦接近這些,就會順而受之。”

    “並且會認為這些是人主理所應當得到的享樂,自己的近侍本來也應該向自己提供這種享樂。”

    看到劉啟認真恭聽,劉恒將皇帝的弱點一一解析。

    “如此行為,表麵上看是於國無損,於事非專,即不以為是宦官功勞,抑非以為是宦官罪也。”

    “當宦官驕橫著見,皇帝心含不忿而思翦滌。”

    “待退息於深宮,則娛樂迭進,而怒氣不覺其漸平矣。”

    “待與宦官、後妃談笑娛樂,進出相隨且言聽計從,當初的衝天怒火則遽蠲也。”

    “氣一往而衰,安望其複振哉?”

    劉啟聽得冷汗直流,望向劉恒期期艾艾道:

    “阿父果真如此?”

    劉恒捋了捋胡須,望著天幕道:

    “中材之主,庸人之性,皆盡於此。”

    “啟兒,凡孌童稚女、清歌妙舞、捐煩解憤者,皆戈矛鴆毒之機也!”

    “曹操有一句話說的對,夫英雄者,胸懷大誌。”

    “若隻是輕歌曼舞就能叫其沉醉,那說明此人誌氣不堅。”

    “誌氣不堅,又怎麽能一以貫之有始有終呢。”

    劉啟看了看一旁笑眯眯的竇漪房,又看了看一臉感慨的劉恒,不自主的開口問道:

    “阿父,你怎麽看出來這麽多的?”

    正在感慨的劉恒為之一頓,隨後看向劉啟。

    看著自家阿父眼裏的糾結與為難,劉啟抬手一止道:

    “不用說了阿父,我明白了。”

    “就我這稟性你很難跟我解釋對吧。”

    劉恒舒了口氣,輕輕的拍了拍一臉鬱悶的劉啟寬慰道:

    “雖然你慧性愚愨,但你生活簡樸啊。”

    “不然也不會有文景之治了。”

    劉啟一臉悵然的看著安慰自己的阿父。

    “真是謝謝你了,阿父。”

    “應該的,誰叫我是乃翁呢。”

    “”

    被郭太後一言點醒的唐武宗開始想當聖明之主了。

    為重組親己的朝黨,他將曾擁立李成美的宰相楊嗣複、李玨一起罷去,召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入京,拜為宰相。

    李德裕是晚唐名相李吉甫之子,在穆宗時期就為翰林學士,曆仕幾朝,在唐朝政壇活躍了四十餘年,曾因朋黨之爭屢遭貶謫,是唐朝後期的卓越人物。

    而李德裕麵見李炎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皇帝能跟宰相推心置腹,用人不疑。

    請天子皇帝給他絕對的信任,君臣齊心協力,創造一番功業。

    與文宗不同,武宗的確是用人識人還聽勸。

    兩人一拍即合,而君臣聯手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宦官仇士良

    李炎,多好的皇帝,非得磕丹。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