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劉徹 將李陵許於匈奴

字數:7298   加入書籤

A+A-




    啥戛斯從哪冒出來的?李陵後代跟李唐認哪門子親?

    因為李淵立國時說自己是老子後代啊。

    然後呢?

    李暠當年追認三皇五帝時期高陽氏這一支,從李耳李信李廣一串都在裏麵。

    這戛斯真是李陵後代啊?

    隻能說,李陵是隴西成紀人,唐朝先祖也出自隴西成紀

    不,黠戛斯的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

    他們在漢書中被稱為堅昆,秦漢時期為匈奴所役屬。

    李陵降匈奴後被封為右校王,統領堅昆諸部,李陵的後世子孫很有可能就在此地繁衍。

    而李淵是西涼皇帝李暠的七代孫,而涼帝李暠又是李廣的十六代嫡枝,所以李淵為李廣的二十三代後人。

    就以當時的觀念,這倆還真是宗親。

    大秦。

    嬴政斜睨著劉邦一言不發,但右手中的竹簡卻不停的在左掌中拍打著。

    劉邦正襟危坐,一滴冷汗從額角或者臉頰滑落。

    你們夠了!

    怎麽哪哪都能漢朝聯係上啊!

    不知道乃公在虎狼之君手下做事啊?!

    “漢書真好啊”

    聽著悠悠長歎,劉邦輕車熟路的撅屁股叩首道:

    “哪有漢書啊,這世上隻有秦書!”

    嬴政瞥了他一眼,鼻子裏輕哼一聲。

    隨後扶膝起身,看著天幕背負雙手道:

    “隴西郡還真是人才輩出啊”

    “李信李廣李世民嘿嘿。”

    跪在地上的劉邦心裏咯噔一聲。

    糟了!

    “寡人命你與隴西候聯姻。”

    乃公真想哐哐給你兩拳!

    “陛下據臣所知,隴西候其姐已經嫁人,他也沒有妹妹和女兒”

    嬴政略顯詫異的看向劉邦。

    “那伱不會再生一個女兒嗎?寡人又不著急。”

    劉邦第一次感覺自己在智力方麵略有不足。

    “不急是何意啊?”

    緩緩望天,雙目中閃過一絲精芒。

    “你與隴西候結姻,他們生出的孩子再與扶蘇和魯元的孩子結親。”

    嬴政平展雙臂,袍袖上的兩隻金紋應龍堪堪垂地,威嚴且不庸置疑的聲音環繞在呆傻的劉邦耳邊。

    “寡人要讓天命盡歸大秦!”

    劉邦的腦門抵在地上,整個人的魂都不在身上了。

    彼其娘之這人算是徹底瘋了

    “你明白了嗎。”

    不行!

    乃公得快點找到那薄姬!

    “臣遵旨。”

    大漢。

    “你你先停一會兒!先啊!辦正事!”

    “乃乃公正在辦正事!”

    “呸!我說的嗯是隴西!”

    “不急!先跟你耍耍!”

    大漢景帝時期

    “你說朕”

    小劉徹一把捏住劉啟的上下嘴唇,淡淡道:

    “阿父啊,你可別搞事情了。”

    一巴掌拍飛捏住嘴唇的小手,劉啟瞪了他一眼。

    “沒大沒小的讓你跟李家結親怎麽了?萬一李世民成你後代了呢!”

    “那大唐不就成大漢了!”

    小劉徹雙手扶額長歎一聲。

    “近千年了!萬一出來的不是李世民是李隆基怎麽辦?”

    劉啟聞言一愣。

    嘶!

    這不是沒可能啊

    但那可是李世民啊

    “沒事!”

    正以為自家抽風的阿父打消了不靠譜的想法,然後就聽老頭嘴裏蹦出一串無可反駁的話。

    “咱老劉家天命在身!”

    “你看四百年才出幾個昏君?”

    “有保底!不可能出現李隆基那種東西!”

    小劉徹還想說些什麽。

    劉啟大手一揮,斬釘截鐵道:

    “就這麽定了!妃子中必須要李氏女!”

    “就當是下一手暗棋了!”

    小劉徹無奈歎息。

    什麽暗棋啊,就怕是臭棋啊。

    大漢。

    “假的吧?”

    劉徹一臉狐疑的看著天幕,對左右的衛子夫、衛霍等人說道:

    “李廣?就他?就李廣?”

    指著天幕,語氣中是極度的不相信。

    “路都找不到的人說他是李世民的祖先?”

    “李世民祖先!路都找不到?!”

    衛青與霍去病對視一眼。

    陛下這冷嘲熱諷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一旁的衛子夫忍著笑意,輕聲道:

    “世代繁衍也許也許後代就認得路了?”

    劉徹還是不相信。

    “你不知道,李廣算了。”

    “還有這李陵怎麽這麽眼熟呢?”

    一旁的霍去病湊過來小聲道:

    “他是李將軍的孫子,今年四歲。”

    “而且天幕講過,他與李廣利戰敗之後降了匈奴。”

    劉徹沉思

    “皇後你說把李陵許到匈奴去如何?”

    話一出口,其餘三人都傻了。

    李陵、許、匈奴。

    每個字都認識怎麽連一起就看不懂了?

    “你看這什麽黠戛斯多認親啊!”

    “沒準以後也是大漢的助力呢!”

    衛子夫、衛青、霍去病:

    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陛下您要不先問問李將軍再說?”

    劉徹大手一擺,滿不在乎道:

    “不用,把李陵許過去也有好處,以後他再打匈奴就不會找不到路了。”

    “朕把這理由一說他指定同意!”

    其餘三人俱都無言以對。

    你說對吧太荒唐了!

    說不對吧就李將軍的執念還真不好說。

    啊!腦子好痛啊!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威力嗎?

    太可怕了!

    公元843年四月,昭義鎮節度使劉稹又起兵叛亂。

    當時朝中大臣早被藩鎮嚇怕,大都主張姑息妥協,隻有李德裕等少數大臣主張用武力平叛。

    唐武宗繼續站在李德裕這邊。

    五月,詔令成德、魏博、河中等鎮共同出兵進攻昭義,並強調軍紀,禁止擾民,由此得到了沿途百姓們的支持。

    公元844年六月,昭義之亂平定。

    經此一役,朝廷不僅幹脆利落地收回了昭義的管轄權,還極大地震懾了包括河朔三鎮在內的所有藩鎮,大大增強了整個唐朝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在平叛的過程中,包括河朔三鎮在內的全國各地方實力派全都心向朝延,群策群力,齊心合作,這是自憲宗元和中興以來二十多年間從來沒有過的。

    藩鎮消停了,唐武宗與李德裕開始了內部改革。

    裁撤冗官、儲備物資、廉政肅貪

    而這段較為平穩的時間,史稱“會昌中興”。

    大唐。

    李世民的臉上帶著一抹笑意。

    馴服了藩鎮,又處理了內政。

    下一步隻要收複河西、隴右,天下就能再次安定!

    “這小子不錯!有明主之象。”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能為,再過些年,大唐就能再重回盛世!”

    殿內眾臣深以為然。

    心誌堅定且虛心納諫。

    隻要別像李隆基那樣兩級反轉,天下恢複盛唐之時是指日可待!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很開心,但開心的同時還有一絲憂慮在心中環繞。

    天幕這說辭似乎有幾分草草了事之意啊?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正在瘋狂刨食。

    大唐憲宗時期

    李純抱著小李炎高興的在殿中踱步。

    “你小子!行啊!”

    “會昌中興?哈哈哈!好!”

    “二十多歲就能有這種成就,等到五十歲,天下未必不能一如開元之時!”

    大唐武宗時期

    從金盒中拿起一枚金丹服下。

    精神煥發的李炎看著天幕微笑著。

    “朕有金丹在手,壽命不缺。”

    “望天幕給些良種,讓百姓的生活能好一點。”

    現在好期待這兩個世界的時間線啊!

    有時間一定要推演一下!

    哇,好癲啊!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