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周世宗功績(上)

字數:6341   加入書籤

A+A-




    後周世宗郭榮

    軍事成績:高平之戰穩定政權。西征後蜀收複失地。三征南唐奪江北淮南。北伐遼國複關南之地。評價B級,得三分。

    大唐高祖時期

    “嗨!朕還以為有多了不得呢!”

    李淵立馬放心了。

    安穩坐在床榻上,被子往身上一裹。

    又拉長著聲音道:

    “就這呀?”

    “在位六年都沒統一天下,六年朕大唐都一統了!”

    李建成微皺眉頭,李世民低頭不語。

    您開心就好。

    三分有點高了,幽州都沒平他憑什麽。

    不扯淡,柴榮不病,幽州必平!

    拿啥平?拿你嘴平啊?

    臥槽個暴脾氣!周世宗打契丹的時候正是契丹中衰之時!曆史上沒有人拿著這個時間點說事!因為睡王耶律璟死後就是耶律賢以及蕭燕燕了!

    就算不說這些虛的,攻破瓦橋關後,柴榮甩開主力縱馬先行,然後就遇見一隊契丹騎兵,史載“從官皆恐懼。胡騎連群出其柴榮左右,不敢逼。”

    史載“契丹聞其親征,君臣恐懼”。攻破三關後,耶律璟還說“三關本漢地,今以還漢,何失之有?”

    幽州統帥蕭思溫“不知計所出”

    而幽州內部的契丹人“凡蕃部契丹人之在幽州者,亦連宵遁去”。

    幽燕漢人“京畿人皆震駭,往往遁入西山”

    這種大順風盤,你說能不能平!能不能!

    大唐。

    李世民咕嚕嚕牛飲一杯茶水,長舒一口氣。

    將杯子放回托盤內,直接用袖子擦了擦嘴。

    “君心不振,將心不堅。”

    “城內將士還不戰自亂,此時強攻幽州,破城確實是十拿九穩。”

    “更何況周軍還是走水路以逸待勞。”

    “這種順順風局,朕看了都眼饞啊!”

    “選一大將攻之,其城如探囊取物啊。”

    小李治看了半天也沒找到水路兩字。

    “阿耶,你怎麽知道周軍是走水路的?”

    話一出,殿下的幾位將軍不由得有幾分失笑。

    “給他找份堪輿圖。”

    李世民擺了擺手,不再說話。

    朕給那些蠢貨說了一大堆,回來還得給你講一堆!

    當朕鐵打的?不用休息的!

    李承乾看著嘟嘴失落的小李治,微微側身道:

    “益津關、瓦橋關,易州、涿州,莫州、瀛州。”

    “這六處地方都與一處有關。”

    小李治淚眼汪汪的抬頭,略帶鼻音道:

    “大兄哪裏呀?”

    李承乾在長孫皇後欣慰的目光中擦了擦小李治的眼淚,輕聲道:

    “滹沱河和永濟渠的匯合處,一百二十裏的獨流口。”

    “獨流口以西是益津關、瓦橋關,北處是易州與涿州,南處是莫州與瀛州。”

    “而益津關距離獨流口最近,觀周世宗的進軍方向再算上周軍的行軍路程,明顯是走水路前進。”

    小李治眼前放光,圓溜溜的眼睛一眨一眨道:

    “大兄!你好厲害啊!”

    李承乾略帶一絲羞澀。

    “嘿嘿,還好還好。”

    “大兄,你是怎麽學的?”

    聽得這話,李承乾瞬間想起在東宮看三國時被阿耶支配的恐懼。

    “硬學。”

    一旁閉目養神的李世民嘴角微微翹起。

    誰說朕不會養兒子!

    這不養的挺好嗎!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看著天幕,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當時不明白,為什麽世宗要撤軍。

    明明隻要留下一員大將就能拿下幽州。

    也不明白大兄為什麽準備花五百萬貫錢贖買燕雲十六州。

    但等他登上這個位置後,他明白了。

    “孰取幽燕,孰可代之?”

    一旦派大將收複幽燕,勢必要賦予大將兵權。但誰能保證給了大權的武夫不會披上黃袍呢?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五代啊”

    誰不羨慕漢唐的那種君臣相得呢?

    但五代的短短幾十年就宣告了君王與武將的關係再也回不去了。

    哪怕是周世宗也不行。

    “天子兵強馬壯者”

    製度建設:禁軍實衛京畿的製度。“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選練之力也。”

    公元955年三月,下詔“應逃戶莊田,並許人請射承佃,供納租稅:

    若三年內莊田的舊主本戶回來,則將莊田交還一半,餘者為請求耕種土地的請射者所有。

    五年之內回來,交還三分之一。

    如五年內不回,則失去土地所有權,舊主墳墓不在此例。

    而逃到境外的土地舊主,期限則放寬至十五年內。

    若有人冒充逃戶詐領耕地,舊主回來,則該人無條件喪失土地使用權,沒有年限限製。

    公元956年十月下詔:今後夏稅以六月一日起征,秋稅至十月一日起征,永為定製。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雙手搭在膝蓋上,眉頭舒展手指輕敲。

    他很高興,這就是有法令的好處。

    而劉啟則皺著眉頭有些想不通。

    “阿父,這兩個月份一個是蠶絲出產的時候,一個是莊稼成熟的時間。”

    “為什麽選這兩個時間收稅?未免太急了吧?”

    劉恒看著雖不太長腦子但把百姓放心上的劉啟,老懷開慰。

    “你知道急征稅賦的壞處是什麽嗎。”

    劉啟不假思索道:

    “當然是對平民不利。”

    “隻有豪強富紳才能做到無論什麽時候被征稅都能繳納上來,對於他們而言是早征還是緩征都沒有區別。”

    “而平民,一年的收成也就那麽一點而已,朝廷急於征稅,他們就隻能靠借貸來交稅了。”

    劉恒點點頭。

    “那你知道不限製稅收時間的壞處是什麽嗎?”

    劉啟愣住了。

    劉恒緩緩道:

    “若不設置稅收時間,百姓會在忐忑之間花費錢財糧食來購買用品,等到家庭用費花的差不多了,朝廷前來收稅,他們就隻能透支來年的收成當作抵押。”

    劉恒歎息道:

    “最後用數倍的利息為代價向別人貸款,以避免因交不上稅而被拘捕處於刑罰。”

    “急征不利民,緩征同樣不利於民。”

    劉啟的視線不由瞥到一旁的竹簡上,低聲道:

    “百姓收成有數,而需要使用錢糧的地方又不計其數。”

    “所以要趁著收成下來手中還有錢糧之時,讓他們把應該上交稅賦都交上。”

    “那剩下的錢糧無論充足還是貧乏,都可以經過精打細算來支撐接下一年的用度了。”

    劉恒順著其視線看向那卷竹簡,輕聲道:

    “是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急不得,也慢不得。”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雙手十指交叉,抵住嘴唇。

    表情肅穆。

    看來當時的逃戶嚴重程度是幾乎毀滅了整個社會製度。

    要想徹底和舊時代告別,的確需要周世宗這種大刀闊斧和有人情味創意的決策。

    嘶這小子難道真是天才?!

    還有規定兩稅製的限期

    嘶這的確是不容易著眼之處。

    “嘶!伱輕點!”

    一旁楊玉環氣鼓鼓的拿著一枚煮熟了的雞子。

    看著腫著兩隻眼睛的李隆基氣不打一處來!

    就你矯情!

    有那麽疼嗎!

    “那奴輕點。”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