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

字數:5673   加入書籤

A+A-




    第355章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

    收回邊防將領的“回圖貿易”權,取消宋太祖給予邊將的特殊政策。

    同時完善科舉。

    將及第進士賜宴瓊林苑立為定製,提高進士的身價和地位。

    首次實行試官親戚別試製度,即主考官又親戚考試,則另設考場,另派考官,又稱別頭製。這一回避法後來也推廣到鄉試中。

    公元985年,確定進士唱名賜第製度

    公元988年,確立貢院製度。

    “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用文德致治”,將文官調入軍中任職。邊防將軍與安撫使、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都以文臣出任、督帥

    評價B級,得三分

    大將曹翰曾在太宗麵前賦詩道:“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貧賣寶刀。”

    家貧賣刀隻是說說,但武將對地位日漸下降真的是滿腹牢騷。

    楊誌賣刀的原因找到了。

    這宋太宗也太瘋了吧?讓一幫沒碰過刀的人直接空降成武將頂頭上司?這仗有的打?

    所以他後麵連排連跪啊。

    趙大也製約武將,但他隻製衡不插手。

    趙二真是武德比不過就硬上文德?

    大漢。

    劉邦看著天幕,捋須長歎。

    “這個太宗真是一言難盡啊。”

    “也對,不是哪個人都如李世民一般。”

    “他上,他也行的。”

    北周武帝時期

    “矯枉過正矯枉過正啊”

    宇文邕一撩衣擺,盤腿坐在榻上。

    “當初魏孝文帝改胡化漢也是如此急躁。”

    “最後深埋禍根啊。”

    “倘為家貧賣寶刀,國將息矣。”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饒有興趣的看著天幕。

    重文輕武也好,重武輕文也罷。

    隻要平衡好關係,化解矛盾,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但這種種製度已經不是輕不輕武了。

    這是直接廢武了。

    “廢武”

    一旁的徐妃耳朵一下子就支起來了。

    說呀!你倒是繼續說啊!

    “這裏用不上你了,下去吧。”

    徐妃一愣,不由抬頭。

    冰冷的麵孔映入眼底,讓她心中發寒。

    “妾先告退了。”

    望著有幾分落荒而逃的背影,李治冷冷道:

    “不堪大用。”

    外交策略:北伐前夕與遼國有過一段和平外交,北伐以後宋遼之間就隻有刀兵沒有外交了。

    而北伐之前,宋太宗曾邀高麗聯兵攻打遼國,高麗答應出兵,卻陽奉陰違沒有出兵助力北伐。

    等到高麗被遼國攻打時,又開始向宋朝求援,宋太宗以“夷狄相攻蓋常事”為由推辭,宋麗之間斷交。

    同時,南方交趾內部生亂,宋太宗出兵收複交趾,失敗。最後承認交趾獨立。

    北方女真被遼國攻打,請援宋朝出兵合伐遼國。宋太宗拒絕,此後女真不再朝貢。

    定難軍李繼捧於太平興國七年率部投降北宋,將夏、銀、綏、宥之地獻於宋。

    其族弟李繼遷的不滿,憤而出走,在夏州以北糾集羌族勢力,以通婚的方式與南山黨項野利氏及遼結成了反宋聯盟。

    遼封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宋授李繼捧定難軍節度使一職。

    評價D級,得一分

    大明永樂時期

    “宋太宗雖在經濟文化上有不小的建樹,確立了文官統治。”

    “但是,在內外政策上都有重大失誤,這靈夏不利就是惡果展現的一部分。”

    朱棣搖著扇子,驅趕著暑夏熱氣。

    一旁的朱瞻基往嘴裏塞著雪花酥,一邊吃一邊倒:

    “對靈夏不利,不是因為兵將調度不合嗎?”

    朱棣瞥了他一眼,帶有幾分別扭道:

    “你那個胖爹為什麽總說沒錢?”

    朱瞻基一愣,叼著調羹。

    “邊境打仗還費錢啊?”

    這話都把朱棣氣樂了。

    “你以為宋太祖時西北邊防安定是為什麽?”

    “就是回圖貿易讓他們有特權,能撈錢!”

    “邊將無財自置斥候,遠探消息。又無財重賞士卒,使其盡力而戰。”

    “邊防宋軍的戰力,能不削弱?”

    “你當哪個將軍都像西北軍那樣隻圖個念想啊!”

    越說越生氣,朱棣一拍桌子氣哄哄道:

    “不行!我得找你老子好好說道說道!”

    “你這兔崽子,屬於崽賣爺田心不疼啊!”

    民生經濟:繼續執行宋太祖的政令,下令“所墾田即為永業,官不收其租。”

    公元995年,下詔:“州縣曠土,並許民請佃為永業,仍蠲三年租,三歲外輸二分之一。”

    “州縣官吏勸民墾田之數,悉書於印紙,以俟旌賞”。

    墾田從太祖末年的二百九十五萬頃畝,達到三百一十二萬五千頃畝。

    總體民生穩步向前。評價B,得三點五

    用人識人:宋太宗擴大科舉取士的範圍和人數。第一次科考取進士一百零九人,諸科二百零七人,特奏名一百九十一人。

    讓很多身世平凡但是才華卓越之士入朝為官,為朝廷效力。

    這些被從平民中選拔出來的人才甘心為宋太宗效犬馬之勞

    他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將整個朝廷逐漸變成服從自己的機構。

    而重用科舉士人的政策也獲得了回報,宋太宗也依靠他們做成了兩件大事,一是把他們任命到各個州縣,把全國所有州縣的行政權完全收歸朝廷。二是迅速整頓錢幣,規範經濟。

    總結一下就是,確定了用製度撈人才。

    評價B級,得三點五分

    後世影響:宋太宗時期,既是中唐以來的亂世結束期,又是宋代“積貧積弱”的開始期。

    評價C級,得兩分

    總分:十四分

    大清雍正時期

    “都是太宗。”

    撚著翠色玉珠,摸了摸頭皮。

    雍正淡淡道:

    “宋太宗的能力在五代十國那一群草台班子的二代中算是出類拔萃的。”

    “執政能力確實可以說,做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

    “但是,此人陰柔詭譎,做事鬼鬼祟祟,手段下作,少了一股子帝王的大氣勁兒。”

    弘曆靜靜聽著,把這些評價都暗記於心。

    “加上品行不太端正,還出了高粱河這檔子事,想不被看低都不成。”

    “跟其他正統朝代的太宗比,少了那股味兒。”

    “你是被聖祖爺親自看顧過的皇孫。”

    雍正扭頭看向弘曆,像是透過其表看到其心。

    “富貴大氣伱是不缺的,朕怕隻怕你太過於大了氣。”

    弘曆按下心慌,開口道:

    “阿瑪以身作則,兒子深潤君父之恩。”

    “金玉良言,兒子時時銘記在心。”

    雍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點點頭。

    “好。那就好。”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