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宋真宗功績

字數:10943   加入書籤

A+A-


    【宋真宗·趙恒】
    【軍事成績:宋真宗在對外戰爭中的勝率還是挺高的,與遼國大小戰爭九次,勝七次。與黨項各有勝負,戰績均平。】
    【又引鮑河水經長城口到雄州,以隔限遼騎。】
    【建山外四寨,控製了隴山以西進入關中的交通要道,增強對黨項西北方的軍事防衛。】
    【但拋棄了燕雲十六州與靈州的歸屬也是事實。】
    【評價E級,得零分】
    ……
    {趙恒,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宗,也是唯一一個真宗。}
    {宋初將領的五代遺風很重啊,前線將領自行其是,手下將領對主帥陽奉陰違乃至蹬鼻子上臉也是常事。}
    {澶淵之盟這個真要問問我們親愛的王大人了,兩麵合圍變以少對多,我要是真宗我也擺!什麽豬隊友。}
    ……
    大漢。
    劉邦側躺在榻上,支著額頭翹著腿。
    “他的選擇倒是可以理解,很多普通人都會這樣做。”
    “可他是皇帝,做的事情代表整個國家。”
    小劉恒端坐一旁,冷靜道:
    “其實澶淵之盟交歲幣有一部分是正確的。”
    劉邦呂雉側目而視,劉盈神遊天外不知想著什麽。
    被兩個大佬盯著看,還未成為完全體的小劉恒穩了穩心神道:
    “東夷齊魯、南蠻荊楚。”
    “三代之時都是蠻夷之輩,但近千年過去也都成了中原之地中原之民。”
    “南北朝的五胡遊牧最後也成了大唐子弟。”
    “若是中原王朝出少量錢能養出一個漢化遊牧的穩定局麵,其實就省下了修長城麵對草原諸部無休無止的寇邊的情況。”
    “消除戰爭,百姓也可以不用加稅加賦、流民失所。”
    劉邦靜靜的看著小劉恒,他十分欣慰。
    “你能心心念念皆是百姓朕很欣慰。”
    “百姓不想打仗,朕也不想打仗。”
    “除了像劉徹那樣不知民間疾苦的,沒有人喜歡打仗。”
    “但是恒兒啊,你講理的前提下是自己要有實力。”
    “不然,那回紇就是一個例子。”
    ……
    【製度建設:即位之初,宋真宗下詔“國家大事,足食為先”。
    而且他也努力踐行自己的諾言,製定了“預買絹”的政策。
    朝廷於青黃不接之季,預先貸給百姓錢,幫助百姓解決春耕時節農耕生產問題。
    到收獲之季讓百姓以家庭副業的產品絹、綢、布、絲綿等償還。
    這樣在開始得到了農民的擁護。】
    ……
    大明·仁宗時期
    “預買絹這個政策原本是好的。”
    朱高熾裹著一層羊毛毯,捧著熱氣騰騰的茶杯。
    “它原是民戶自願預賣,但隨著物價的上漲,官定錢、絹比價越來越遠離市麵上的均價。”
    “朝廷資金困難,改用鹽等雜物代替現錢,或者拖延發放時間。”
    “百姓不願接受,就強行攤派。”
    “到宋仁宗時,預買絹已成為一種官民間不平等的交易。”
    “神宗時,正稅並和預買絹三萬匹,把預買絹與正稅田賦中的絹一並計算,成了常賦。”
    “到了宋徽宗時,哼,更是成了白取。”
    “國家完全不向百姓支錢,卻照舊額向百姓征收綢、絹、布,稍後又將和預買綢絹布中的一部分折征現錢。”
    “完全成了田賦的附加稅。”
    朱瞻基聞言,迷惑不解。
    “那這預買絹……也不是個好的呀。”
    朱高熾微微飲了一口茶湯,歎聲道:
    “其實還是個好的。”
    “就是宋朝情況太特殊。”
    “宋真宗的民生治理其實很好,但他也留下不少以後頻繁花費的口子。”
    “偏偏晚年把神道設教當成治理國家的道路。”
    “積蓄揮霍一空。”
    “朝廷想平複糧價都做不到。”
    “因為啊……”
    父子倆異口同聲道:
    “沒錢!”
    ……
    【頒給職田,宋代以國有土地頒給在職地方官職田,作為在職地方官的特殊津貼。】
    【將太祖、太宗時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總結概括,稱為“祖宗典故”或“祖宗之法”,而且將其奉為治國理事的圭臬。】
    【下令官員俸錢一律支給現錢,在此以前,俸錢是折支實物的,實物定價很高,官員俸錢名實不符。】
    【規定在京官員按原額十分之六、外地官員按十之四支給現錢,雖然從數量上有所減少,但卻名實相符,官員們並不吃虧,且消除了混亂。】
    【次年,他令頒布宦官俸祿標準,在此之前,宦官俸祿沒有定製。】
    【公元1012年,定百官俸詔,以普遍增加俸祿的名義頒布了新定的百官俸祿數額。】
    【宋朝官員俸祿管理開始納入正軌。】
    【評價B級,得三分】
    ……
    大明。
    換了一身粗布麻衣,朱元璋一手扛著鋤頭一手揮動鬥笠。
    “宋真宗剛即位時亦號賢君。”
    “初相就任李沆。”
    “一切政策都以務實避虛為要。”
    “日聞災異,其心也猶存警惕。”
    “文臣七條,抑奢侈而立廉政。”
    “可惜澶淵郎盟,大臣首啟天書以侈其心,群臣又曲意迎合苟圖媚悅。”
    “致使一眾言祥瑞者相繼於途中,獻芝草者三萬餘本。”
    “些許善政最後也變了味道。”
    一旁的馬皇後翻了個白眼,提著水罐往前走。
    幾個小崽子也似小鴨子般跟在其身後。
    朱元璋尷尬的搖了搖鬥笠,看到身邊沉穩的朱標滿懷欣慰,隨後小聲嘀咕著:
    “婦人稚子,不堪教化。”
    朱標:……要不要告訴娘,爹在背後蛐蛐她?
    ……
    【外交策略:澶淵之盟,花錢買平安。】
    【承認黨項李繼遷對夏、銀、綏、宥、靜等五州的占領,放棄靈州。簽訂盟約。】
    【延續宋太宗對待交趾的政策,後黎朝內亂,交趾首領黃慶集等請求出兵平定交趾。】
    【宋朝知廣州淩策與沿海安撫使邵曄等人都建議“發本道屯兵,益以荊湖勁卒三二千人,水陸齊進,立可平定”。】
    【邵曄上邕州至交州水陸圖,勸趙恒趁機完成太宗未遂宏圖。】
    【宋真宗以“祖宗開疆如此其大,慎守而已,安用勞民以貪無用之土乎”的理由拒絕提議。】
    【後麵交趾頻繁掠奪宋朝邊境,宋真宗一麵督促其歸還所掠人畜,一麵令宋朝邊將不得生事】
    【評價E級,得零分】
    ……
    季漢。
    劉備等人看著天幕,連手邊的酒都喝不下去了。
    怎麽能有皇帝這麽慫!
    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水路圖都有了你打他呀!
    還一邊挨打一邊不許還手?
    “他比孫權都慫……”
    孫權:我還在這呢!
    劉備垂著的衣袖偷偷給張飛立了個大拇指,嘴裏卻道:
    “仲謀,翼德不是那個意思。”
    “他的意思是……你沉穩!況且仲謀可比這人強多了!”
    “交趾在你手上是易如反掌。”
    孫權硬扯出個微笑,舉杯道:
    “主…公…言重了。”
    “張將軍……直爽,是豪傑人物。權,敬張將軍一杯!”
    張飛嘟囔著什麽“大哥不讓我喝酒”“誰要跟你喝?”“你喝不過我。”
    孫權一概當聽不見,一飲而盡。
    一旁的劉備以眼色行事。
    張飛隻好不情願的舉杯示意一下。
    一邊的曹操冷眼旁觀。
    ……
    【民生經濟: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淮蔡間麥鬥十錢,粳米斛二百”
    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襄、鄧州粟錢三百,菽麥鬥十錢”
    同年九月,“京東西、河北、河東、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皆大稔,米鬥錢七八”。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京師粟鬥錢三十”。
    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時河東豐稔,米斛百錢”】
    【基於大中祥符期間宋真宗大搞祥瑞,地方可能出於迎合,有誇大豐收、粉飾太平的情況,糧價或有虛假成分。】
    【但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聖六年,京西轉運司申報的穀價仍是“每鬥十錢”】
    【天聖八年範仲淹在書信中泛言當時農民賣糧,稱“中稔之秋,一斛所售不過三百金(即文)”】
    【這說明,宋真宗時期的糧價數據與實際相差並不遠。】
    【比宋太祖、太宗之時物價還低。】
    【同時,全國財收達到了15038萬貫,歲入甚至比盛唐時期還要高出七倍。】
    【全國的戶口,也達到了八百六十七萬戶,比他即位前增加了四百一十六萬戶。】
    【評價A級,得四分】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大體盤算了一下。
    “這個民生不弱了,評績不到頭還是吃了不得一統和耗費民力的虧啊。”
    “而且下一個皇帝的廟號是仁宗嗎?”
    仁這個字是好字。
    所謂君子體仁。
    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
    得之者尊。
    如此局麵若是能持續百年,那未必不能再出一個似文景之治般太平場景。
    積攢百年的國力應該可以打幾場收複燕雲的戰爭了。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著天幕冷笑連連。
    一旁的衛子夫覺得這人不對勁。
    這民生不錯啊?為何這般表情?
    劉徹眼睛一瞄就知道這婦人在想什麽。
    一張小臉永遠也藏不住事。
    “一看就知道你沒封禪過泰山、沒修過宮殿。”
    衛子夫嘴角抽動,有點繃不住麵孔。
    雙手合攏於身側,劉徹偎在一旁冷聲道:
    “這人造天書、製祥瑞、東封西祀、大興宮殿。”
    “凡此種種哪一樣不要花錢?”
    “不得不說,這人的底子的確厚。”
    “如此揮霍也能平穩物價到下一個皇帝。”
    劉徹眯了眯雙目,沉聲道:
    “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衛子夫勾起好奇心,追問道:
    “什麽問題?”
    劉徹嘴角扯出一個譏諷的微笑。
    “他花的都是以往的積蓄。”
    “他就沒想過給後代積蓄錢財,也沒想過收複燕雲……”
    隨後語氣中有幾分怪異。
    “……他居然真的就信遼國會講誠信……”
    “而遼國還真就講誠信!”
    伱們兩國真是……絕配!
    ……
    大唐。
    “咳……”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又坐回龍座上。
    你說你……
    這麽好的事你不早說!
    你早說……朕也不會罵那麽狠嗎……
    稍微尷尬一點點,李世民調整好心態。
    “雖然說這皇帝有點賠錢割地,但治理的民生還不錯。”
    “下麵那個皇帝還是個仁宗。”
    “繼續保持!”
    “百年以後收複燕雲應該不成問題。”
    一旁的長孫皇後微微側身道:
    “二郎,你真覺得百年後他們能收複燕雲。”
    李世民撚著胡須沉吟道:
    “其實我也不敢保證。”
    “但宋朝的幾任皇帝跟以往的皇帝明顯不一樣。”
    “說他們是明君,還盡幹些昏君幹的事。”
    “說他們是昏君,又時時幹些明君幹的事。”
    “本以為李隆基那種轉折涇渭分明的皇帝就夠複雜了,不成想……”
    李世民搖搖頭。
    他有種預感,以後的皇帝會給他更多的驚愕。
    惆悵的歎口氣。
    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
    大宋。
    趙匡胤有點猶豫了。
    意外的,民生居然不錯?
    而且,他後麵的皇帝還是仁宗?
    要不再看看?
    ……
    大宋·太宗時期
    趙匡義一臉難色。
    看著地上的那團不明物體,將手中的皮鞭扔在地上。
    “入你娘!”
    “打早了!”
    ……
    大宋·真宗時期
    一直悄咪咪瞄著天幕的趙恒將手中玉壺一放。
    理了理有些褶皺的青羅衫,腰背微微挺直。
    朕打仗是不行,但那是兵將不聽令!
    你看我民生就很不錯嗎!
    民生好才是真的好!
    花錢就能擺平的時候,打什麽仗呢。
    打仗會死人,花錢又不會!
    一旁的劉娥翻了翻眼睛。
    這人什麽都好,就是禁不起誇!
    還沒誇呢就驕傲起來了。
    不過……劉娥眼中閃過異色。
    仁宗?
    莫非是受益?
    畢竟這人就活了這麽一個兒子。
    ……
    【用人識人:提出“異論相攪”的用人方略。
    也就是放任不同立場的官員相互辯難,使朝野內外的各方力量相互牽製,以達到權力平衡的目的。】
    【罷良臣,任讒臣】
    【但這人也知道用的是奸臣,所以又用正直朝臣在位,以牽製王欽若、丁謂等“五鬼”幹政,也因此,盡管宋真宗在後期行事荒誕,但宋朝仍然得以穩定發展。】
    【評價D級,得一分】
    【後世影響:澶淵之盟得百年和平,但燕雲十六州也從法理上歸屬於他國。】
    【而泰山封禪的行為也讓後麵的有為帝王都斷了這個想法。“巧妙”的避免了勞民傷財。】
    【評價C級,得兩分】
    【總分: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