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天啟黨爭·遼沈之戰

字數:6281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上。
    一臉玩世不恭的樣子。
    皇帝坐在龍椅上,手裏托著一座木盤。
    木盤上是種種山水庭院的縮景,在庭院中還有木人作彈唱舞蹈狀。
    丹陛之下。
    宦官與朝臣對峙。
    ……
    【因泰昌帝隻在位一個月,所以朝廷將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定位泰昌元年。】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六日,朱由校在皇極殿即皇帝位,下詔以次年為天啟元年,史稱明熹宗。】
    【作為“國本之爭”的延續,東林黨人竭力維護朱常洛父子,反抗鄭貴妃,並攻擊其他政治勢力,從而在天啟之初,形成了東林黨人布列朝廷的局麵。】
    【由於東林黨人砥礪名節,嚴君子小人之辨,對於政治人物的道德品質太過苛求,“士有落然自異者,詬誶隨之矣。”】
    【所以凡不入東林人士法眼者,就被視為小人。】
    【如此一來,無法因時就勢地聯合其他政治勢力,反而將他們推向對立麵。】
    【反對東林黨的政治群體開始聚集,並逐漸歸於宦官魏忠賢。】
    【從而在天啟時期,形成了東林黨、閹黨政治對立的局麵。】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兩腿一蹬往後一靠。
    “這場麵,朕熟啊!”
    “朕掐指這麽一算啊。”
    “距離一場席卷天下的大民變為時不遠矣啊!”
    殿內眾人聽得這位的經驗之談隻覺得腦袋抽筋一樣的疼。
    劉家天子就有一點不好。
    永遠看熱鬧不嫌事大,哪怕自己成了熱鬧也要先看完樂子再解決事情。
    ……
    季漢。
    劉備等人看著這亂糟糟的一幕,一時無言語塞。
    此時他們到也能明白宦官是處於一個什麽樣的意誌下而出現的。
    但還是那句話。
    “治國以仁啊。”
    劉備明白法術勢那一套,但他依然嗤之以鼻。
    ……
    大唐·武宗時期
    李炎回想起牛李兩黨。
    “這時,是想退也退不成了。”
    ……
    【而第一個成為兩黨相爭犧牲品的,就是遼東經略熊廷弼。】
    【從史書記載中可以知道,這位脾氣火暴,性情剛愎自用,盛氣淩人,見到看不慣的人和事立馬便破口大罵。】
    【顯然,這種人在官場上的人際關係恐怕不會太好。】
    【史書也談到“朝士多厭惡之”。】
    【但熊廷弼有大才幹,史稱“有蓋世才”,特別是對遼東局勢具有準確的洞察力與判斷力,且身體力行不畏勞苦,具有極強的執行力,為國事不惜赴湯蹈火。】
    【遼東之地讓他守的水泄不通。】
    【這除了他的能力以外,也有萬曆壓住朝廷異論和信任熊廷弼的原因。】
    【萬曆一死,東林黨開始秋後算賬了。】
    【因為熊廷弼不是他們一黨,且曾經多次公開批評或者攻擊過他們。】
    【擔任監察官員時,熊廷弼有一位誌同道合的同誌,名叫姚宗文,他們在政治見解上有許多相同之處。】
    【後來,姚宗文希望熊廷弼能夠舉薦自己補官,遭到熊廷弼拒絕。】
    【天啟帝登基,姚宗文便發起了針對熊廷弼的首輪進攻。】
    【隨後,東林黨大部隊跟上,最嚴重者,列舉了熊廷弼的無謀八罪、欺君三罪,認為不罷熊廷弼的官,“遼東大事必不可保”。】
    【熊廷弼三次上書,請求因病辭職。】
    【最後,主要由東林官員組成的專議此案的聯席會議,建議天啟帝同意熊廷弼去職。】
    【九月二十一日,天啟皇帝正式下令罷免熊廷弼遼東經略一職,熊廷弼交回尚方寶劍,“聽候處分”。】
    【而努爾哈赤一年多按兵不動,等的就是這一天。】
    ……
    大唐。
    李世民看的痛心疾首啊!
    “這種性情的人,若是生在自己的時代,大約能夠成為淩煙閣上的千古名臣。”
    魏征這種人朕都能容,朝廷都能忍,還有什麽奇形怪狀的臣子是不能忍的!
    一旁盯著李承乾處理政務的魏征覺得背後一涼。
    他眯著眼瞄了一下亭內捶足頓胸的李世民。
    李世民仍然是那副惋惜的表情,看著天幕悲歎著:
    “可惜,偏偏生在了黨爭遍地的大明。”
    ……
    大宋·英宗時期
    趙曙最煩這就打著道德君子名號的黨派!
    你們若真是道德君子,怎麽會有什麽黨派?
    無非是利益牽扯罷了。
    “虛偽!”
    一個新皇帝上台,自然要有一番作為,自然也就會有一群不得誌的官員趁機表現一番。
    這些不得意的官員心裏想啊,老皇帝不待見自己,好不容易死了,來了一個新皇帝,自己再不抓點緊拍拍馬屁,官運就沒指望了。
    外地的官員可以送給皇帝搜刮來的財寶、美女。
    京官怎麽辦?沒東西送啊,隻好扳倒攔在前麵的官。
    一方麵表示我為國盡心盡力,一方麵可以解決攔路虎,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一石二鳥。
    “惡心!”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突然想到了嘉靖的大禮儀之事。
    “你說他們這是在清算嗎?”
    朱高熾心中計較著,他也有同樣想法。
    “依兒子所見,不然。”
    “他們是想依此事來定下道德禮儀的大事!”
    “他們要的不不是一名臣子的生死。”
    “是對禮儀規範的解釋!”
    朱棣冷笑著:
    “國家大事,在祀在戎。”
    “他們好大的心啊。”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看不上朱由校。
    “崇禎皇帝有君無臣,天啟帝無非是祖澤猶未盡也。”
    胤礽還是第一次見汗阿瑪這麽討厭一個皇帝。
    但這話的意思頗有幾分……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滋味啊?
    ……
    【新任大明遼東經略袁應泰一到任,就將熊廷弼一年多的心血“多所更易”大部分廢止,然後雄心勃勃地準備兵分三路,收複失地。】
    【努爾哈赤沒等他把部隊組織好,便率大軍悄悄開到了沈陽城下。】
    【經兩日激戰,沈陽陷落,號稱遼東用兵以來的“第一血戰”。】
    【六天之後,努爾哈赤率得勝之兵直抵遼東首府。】
    【遼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陽。】
    【新任經略倉促應戰。】
    【三日血戰後——大明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二十二日,遼陽陷落。】
    【經略袁應泰“佩劍印,引刀自裁”】
    ……
    {這裏得說一下,袁應泰是個好官,這個人很有才華,搞建設、搞後勤的水平是一流的。}
    {當地方官的時候,到處修理運河,開荒灌溉,後來調到熊廷弼手下管理後勤,修建城市要的磚瓦木材,裝備軍隊要的武器火藥,隻要他在,一概不成問題。}
    {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父母官。}
    {不是那種當百姓父母的父母官,而是那種把百姓當做父母的父母官。}
    {治理洪水的時候,他可以身先士卒,住在河岸上,和民工一起生活。}
    {山東有饑荒的時候,他可以掏腰包設粥鋪,賑濟饑民。甚至還挪用一些無聊的稅收用來賑濟災荒。}
    {也保持著漢唐時文人的責任感。}
    {得知自己被任命為遼東經略使的時候,當即殺白馬祭神,對天發誓將為遼東奉獻自己的生命。
    }
    {上奏說:臣願與遼相終始,更願文武諸臣無懷二心,與臣相終始。有托故謝事者,罪無赦。}
    {他表示,自己會和遼東共存亡,他希望朝廷裏麵的大臣始終支持自己。}
    {可惜,他有骨氣,也很能幹,卻不懂軍事,還很心軟,或者叫太善良。}
    {熊廷弼在遼東政策的核心就是嚴酷,他嚴厲地對待每一件事,雖使得遼東的軍隊和社會氣氛緊張,但是井然有序。}
    {但袁應泰太心軟了,慈不掌兵,他改了熊廷弼的防禦部署和嚴酷政策。給了老奴可乘之機。}
    ……
    【此後數日間,金州、複州、海州、蓋州、寬甸、鳳凰、鞍山、岫岩、鎮江即今日之丹東等遼東七十餘城,全部為努爾哈赤奪取。】
    【七日後,大明天啟元年三月二十九日夜,在慶功宴會上,努爾哈赤宣布遷都,定遼陽為後金國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