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此時道光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字數:9186   加入書籤

A+A-


    {第一次定海之戰,是中英開戰以來清朝第一次喪師失地的戰爭。定海的失陷,顯示了清朝海防廢弛、水師腐敗的惡劣真相。}
    {不得不說,林則徐在海防事務上對英軍侵略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奈何國家在對外思想上的輕視,使得除了廣東等地布防,其餘等地使得英軍如入無人之地。}
    {落後就肯定被打!}
    ……
    【英軍攻陷定海,在清廷引起極大震動。】
    【在這裏,需要提一下信息傳遞這個問題,後麵道光的一切決定決策都不能忽略這一條件限製。】
    【當時,各省的奏折、題本和谘文,通過兵部遍設全國的驛站係統,由驛卒騎驛馬,一站站地接力,送往公文的目的地。】
    【從廣州到北京,若以普通速度,驛遞需時約三十至三十五天。】
    【若以“四百裏加急”,需時約二十多天。】
    【若以“五百裏加急”,需時約十六至十九天。
    【至於“六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速度當然更快,但會跑死驛馬累死驛卒,一般並不采用。】
    【根據“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儒家原則,戰爭的一切決定都應出自聖裁。】
    【在今天看來如此緩慢的通訊速度,在對付地方造反、邊境叛亂等傳統戰事時,雖已顯露出弊陋,可大體還能應付過去。】
    【但在這場由近代化的敵手發動的鴉片戰爭中,驛馬的速度相對於軍情的頓變,則是過於緩慢了。】
    【清廷的決策往往比實際慢半拍,甚至慢一二拍。】
    ……
    大唐。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可能知道了上一瞬的情形,待下一瞬來看時,情勢或許就變了,更別說二三十天才接到戰場前方的消息了。”
    李世民斜靠著軟枕,撚著胡須若有所思道:
    “兵貴勝不貴久,傳遞到天子耳中的信息又雜亂無章,如何能讓君父做出精準的判斷?”
    “貽誤戰機的後果很嚴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是有必要的。”
    “但這對清朝皇帝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挑戰啊。”
    房玄齡看著天幕,開口道:
    “軍情的準確程度和傳達速度對於戰爭至關重要。”
    “但皇帝本人的態度也十分重要,現在……不,隻怕道光與清臣的觀念依然沒有轉變過來。”
    眾人明白房玄齡的意思。
    簡而言之,就是剿與撫的區別。
    自古以來,天朝對四夷的態度無非兩種。
    剿、撫。
    但不管是剿還是撫,前提是主動權都掌握天朝手裏。
    而清朝……
    ……
    【正因為當時的驛遞速度,更兼清朝毫無戰爭準備,道光對戰爭的開局,並不如我們通常認為的那般清楚。】
    【他最初得到的信息是很混亂的。】
    【可以說,在最初的20天內,他似乎是盲目行事。】
    【道光二十年六月十九(1840年7月17日)定海失陷後第12天,道光收到兩廣總督林則徐於六月中旬發出的奏折,稱清方火燒辦艇篷寮,英方“實無能為”,非常高興,朱批“所辦可嘉之至”。】
    【三天後,六月二十二(7月20日)道光收到浙江巡撫烏爾恭額於六月初十(7月8日)發出的奏折,告知“英夷”三四千人已登陸定海,道光不免大怒。】
    【由於前一段時間內收到的廣東、福建的奏折,多稱如何與英國鴉片船交戰獲勝,更由於林則徐的上書,使道光以為竄犯定海的“英夷”,不過是在粵、閩受挫的鴉片販子,“藉勢售私”。】
    【所以,道光在烏爾恭額奏折上的朱批怒斥:“浙江水陸營伍之廢弛不問可知。區區小醜膽敢如此披猖,文武大吏即張皇失措,平日豈竟知養尊處優耶!”】
    【他沒有把英軍這夥“區區小醜”放在眼裏。也對浙江文武的“張皇失措”不滿。】
    【當天,道光諭將烏爾恭額和浙江提督祝廷彪嚴加議處。】
    【隨即調曾在平定川楚白蓮教、張格爾諸役中屢立戰功的福建陸路提督餘步雲,入浙協助攻剿。】
    【六月二十四(7月22日)道光根據定海的教訓,命令沿海各省“加意防堵”,以防那些“售煙圖利”而被斷絕貿易的“英夷”,“分竄各地,肆行擾害”。】
    【六月二十六(7月24日)道光再次收到烏爾恭額於六月十三(7月11日)發出的奏折,告知定海失守,英“夷”進逼鎮海。】
    【此時,道光才看出侵犯定海者非為賣煙英船,即命閩浙總督鄧廷楨、兩江總督伊裏布各派水師數千名援浙。】
    【以三省兵力合剿一處。】
    【六月二十八(7月26日),他在命令各省查拿漢奸的上諭中稱:“英吉利逆夷滋事,攻陷定海,現已調兵合剿,不難即時撲滅。”】
    【同日,道光還諭令其他沿海各省將軍、督撫,“分飭將弁,認真操練巡察,加意防堵,總當先事預籌,毋得臨時掣肘”,以免洋人竄入內洋,蹂躪擾害。】
    ……
    大漢。
    “道光帝倒是頗具勝利信心啊……”
    呂雉臉色有些怪異。
    若是不知誤判這一前提條件,她還真會譏諷一陣。
    但皇帝的“耳目”都這麽說了……
    在不開天眼的情況下,自己在那個位置會不會也這樣做……
    不好說。
    “所以,永遠不要輕視任何人,傲慢隻會使人失敗。”
    劉邦看著劉盈兩人,苦口婆心道。
    “整個大清俱都輕視外夷,這不是一人兩人的失誤。”
    “是天下的失誤。”
    “但天子為牧,天下之責便是挑天子之責。”
    “天子若是恬淡寂靜,天下臣民豈能這般傲視失情?”
    兄弟兩人也不負劉邦所托。
    劉盈點了點頭,看著劉邦認真道:
    “阿父所言甚是。”
    又扭頭對小劉恒道:
    “四弟要記得阿父為何會有白登山之圍,時時刻刻以此為戒啊。”
    呂雉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看來盈兒跟劉恒多玩玩也有好處。
    劉邦的臉唰一下就黑了。
    乃公跟你說天子之責,你他媽跟我說白登之圍?!
    而小劉恒也一板一眼道:
    “大兄言之有理,弟謹記在心。”
    “在你個大頭鬼啊!”
    劉邦能忍這兩小王八蛋在麵前蛐蛐他?
    提起鞋就直奔而來!
    “乃公今天非得讓你們嚐嚐什麽是父愛無聲!”
    “跑啊四弟!”
    “大兄!分頭行動!”
    呂雉看著胡亂鬧作一團的三人,麵色稍微有些難看。
    盈兒就這麽抗拒皇位嗎……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微微握緊羽扇,歎息道:
    “漢所以強亡,明所以弱喪,殆守成不足以進取也。”
    “其進,攻敵必守則人致於我。”
    “其守,則輾轉挪移不知敵之所去。”
    “萬裏海防,處處布防,無所防之。”
    “數省官員,既積弊日久而欲人人責之,則無所禦也!”
    劉禪臉色沉著的點點頭。
    “這就是吏治清明與反腐的重要性啊!”
    ……
    【七月初四(8月1日)道光帝收到林則徐於五月二十五(6月24日)發出的奏折】
    【告知英國續來軍艦九艘、輪船三艘,這才開始覺察到局勢的嚴峻性。】
    【但他沒有做進一步的表示,僅在林奏上朱批“隨時加意嚴防,不可稍懈”】
    【七月初五(8月2日)道光帝收到乍浦副都統於六月二十五(7月23日)發出的奏折。】
    【告知英艦一艘進犯乍浦。他即令杭州將軍派兵增援。】
    【七月初六(8月3日)道光帝又收到林則徐於六月初五(7月3日)發出的奏折。】
    【告知又到英國軍艦十艘、輪船兩艘。】
    【並告知聽聞英軍可能北上舟山、上海、天津。】
    【他一麵命令林則徐嚴密防守,“不事張皇”。】
    【一麵根據林則徐的建議,命令直隸總督琦善:英艦到天津,若情詞恭順,“告以天朝製度,向在廣東互市”】
    【天津既不準通商,也不準“據情轉奏”。】
    【若桀驁不馴,立即統兵剿辦。】
    ……
    大清·康熙時期
    康熙看得眼皮子直跳。
    還通商……
    砰!
    茶盞被摔的粉碎。
    “通你個頭啊!打你來了!”
    康熙怒不可遏!
    最關鍵的是,他從這套話裏看到了別的意思。
    天津布置的兩手準備,已表現出剿辦的旨意有所搖移了。
    ……
    【同一天,道光帝收到鄧廷楨於六月十八(7月16日)發出的奏折,告知廈門開戰獲勝,大為興奮,朱批“所辦好”,並對出力員弁優賞有差。】
    【七月初七(8月4日),道光帝收到烏爾恭額於六月二十六(7月24日)發出的奏折。】
    【告知英國增添軍艦,並投遞“偽相”(指巴麥尊)文書等情。】
    【道光帝對照廈門“獲勝”的戰報,下令將烏爾恭額革職,留營效力,調鄧廷楨赴浙主持軍務,並兼署浙江巡撫。】
    ……
    {如實匯報反而被革職,怪不得這些大臣們都謊報呢。}
    {花剌子模的大聰明國王,信使帶來好消息就賞,壞消息就去喂老虎。}
    {當前用人之際卻革職官員,道光帝咋想的?}
    ……
    大清·乾隆時期
    乾隆不想知道道光怎麽想的了。
    因為這樣的朝廷信息差不斷上演,統治者是根本無法全麵獲取信息的。
    “消息足足一個月才傳遞到北京,英軍早把廈門和定海打了一遍了。”
    “關鍵是……”
    乾隆深吸了一口氣。
    此時英軍正在北上啊!
    ……
    【與此同時,英軍按照既定的作戰計劃,在攻占定海、設立殖民統治機構後,於六月三十日(7月28日)由懿律率“威裏士厘”號等8艘艦艇,駛離舟山,繼續北犯。】
    【七月初八(8月5日)過山東半島成山角,晚泊於芝罘島附近。】
    【七月初九(8月6日)道光帝收到鄧廷楨於六月二十三(7月21日)發出的奏折,稱其得知定海戰況欲赴浙江,但恐英軍再犯福建,“轉恐首尾不能相應”。】
    【道光帝令兩江總督伊裏布為欽差大臣,前往浙江主持軍務。】
    【同日(8月6日)英軍繼續北航,經大小竹山島、高山島和候鳥島,闖入渤海灣。】
    【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日(1840年8月9日),英國艦隊進泊天津大沽口外。】
    ……
    天幕上。
    道光倚靠在軟枕上,手裏展開一封奏折。
    『天津拱衛神京,已屬扼要之區,且近接盛京,尤為根本重地。』
    『欲求處處決勝,時時常勝,臣實不免隱存意外之虞。』
    『即如江、浙等省,所恃為外衛者,原止長江大海,今海道已被該夷隨處遊奕,長江又所在可通,是險要已為該夷所據,水師轉不能入海窮追。』
    『且本年即經擊退,明歲仍可複來,邊釁一開,兵結莫釋。』
    『我皇上日理萬機,更不值加以此等小醜跳梁,時殷宸廑。而頻年防守,亦不免費餉勞師。』
    『故臣鰓鰓過慮,甚欲就此開導,俾該夷安心回粵,聽候辦理,或可冀圖安靖。』
    道光看完奏折,臉上出現一絲意動。
    ……
    【七月十二日(8月9日),道光帝收到琦善關於天津防務的奏折。】
    【直到此時,即定海失陷後一個多月,他才發現自己對“夷情”實在是一無所知。】
    【便想起幾天前烏爾恭額提到“偽相”文書的情節,作出了一項破例的決定,諭令琦善:
    “倘有投遞稟帖情事,無論夷字漢字,即將原稟進呈。”
    在天津接受外國人的投書,本不符合“天朝”體製,更何況投書者已有“逆反”行跡。】
    【但在此時,道光急欲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麽事,也就不顧及祖製。】
    【這對守成的道光來說,確實是大膽的舉動。】
    【然而,因不知道英艦是否會到天津,同一天,他還諭令正趕赴浙江的欽差大臣伊裏布,部署了種種了解敵情的手段。】
    【從時間表上來看,道光帝依次得到信息的時間與英軍行動的順序,恰恰顛倒,其對策也有不得要領之感。】
    【如浙江的主帥,先後有餘步雲、鄧廷楨、伊裏布之三變,逐級加碼。】
    【從六月二十二日到七月十二日(7月20日至8月9日)】
    【在這整整的二十天內,他才總算是明白了英國已發動戰爭這麽一個事實,但仍然沒有弄清楚引起戰爭的原因。】
    【當然,在這二十天內,道光帝對“英夷”的基本態度,毫無疑問是主剿的,這也毫無疑問是天朝統治者對逆夷的本能反應。】
    【但是,從七月十二(8月9日)道光帝關於接受“稟帖”的諭令,卻成了是清朝決策的一大轉機。】
    捋時間線捋的頭暈眼花……
    明天吧,明天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