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湘軍三傑·中國諸侯

字數:9744   加入書籤

A+A-


    大明·嘉靖時期
    朱厚熜看了一眼手中的《廣輿圖·海運圖》
    “今運河淤塞越來越重,漕河轉運越發艱難。”
    “海運與漕運的爭論持續進行。而開鑿膠萊河,就是縮短海運行程的轉運方式成為折中方案。”
    朱厚熜看了一眼站在麵前不卑不亢的羅洪先。
    又看了一眼地圖上的膠萊新河的河道。
    河道與海運航路相連,形成一條不必繞行山東半島。
    如此就可以實現物資南北轉運的通道。
    “你不是不入仕了嗎。”
    “今朝獻書又為何啊。”
    羅洪先沉默片刻,緩聲道:
    “因大明還有回天之術。”
    “依陛下如今之力,開通新河道可以節省國本。”
    朱厚熜微微眯眼,將堪輿圖往案子上一扔。
    “你是把朕當苦力了?”
    羅洪先微微低頭。
    “草民不敢。”
    朱厚熜冷哼一聲,隨後又拿起那本堪輿圖,起身離開。
    “去戶部報到。”
    “規劃好開河事宜。”
    “退安吧。”
    ……
    【清代鹽法,大都循因明製,各省行鹽循用綱法,招商認窩(產鹽地),領引辦課,引從部發,遂使鹽業之利盡歸鹽商。】
    【各鹽商層層盤剝,兼之各省官紳皆視鹽務為利藪,或藉口辦公巧為侵蝕,私取規費。】
    【因為積習成弊,積弊成例,致使私鹽充斥,官引滯銷,國與民交受其困。】
    【道光時,鹽業困頓凋蔽,愈益嚴重,而當時兩淮之鹽,銷區最廣,商疲課絀,積弊亦最深。】
    ……
    大明·正德時期
    朱厚照微微坐直身體。
    “看這意思,鹽製改了?”
    朱厚熜翻開簿子,沾了沾墨汁。
    準備好開抄。
    ……
    大明·萬曆時期
    “綱鹽製度的確立,加強了鹽商對鹽業的壟斷,揚州鹽商基本壟斷了兩淮海鹽的運銷。”
    張居正微微歎氣道:
    “官商結合,富可敵國。”
    “道光能改此事,卻不能改天下大勢。”
    小皇帝想到了乾隆,對著張居正道:
    “因為先生心善。”
    張居正默默不言。
    不是我心善。
    是我說了又不算。
    ……
    【道光十年(1830),兩江總督陶澍以淮鹽疲蔽已極,屢陳積弊情形,並請刪減浮費,停緩攤補。】
    【不久,道光帝批準實施了革新鹽政的措施,將兩淮鹽政裁撤,其鹽務改歸兩江總督管理,以一事權。進而在道光十三年(1833),推廣實行票鹽製。】
    【票鹽製,即於場區適中地點,設局收稅。】
    【無論什麽人,隻要照章繳納稅課,即可領票運鹽,在限定的地域範圍及規定的期限內自行販賣。】
    【票鹽製革除了專商專岸之弊,改變了過去鹽商壟斷鹽利的局麵,國家則可收化私為官之益。由於票鹽製手續簡單,官吏無由侵擾,成本減輕,商人因而爭相經營。】
    【票鹽法於道光十二年(1832)首先在準北地區三十一個州縣實行,效果十分顯著,不到四個月,清運三十餘萬引(一引為四百斤)場鹽運銷一空。】
    【票鹽製廣為推行後,私鹽不禁自絕,官鹽暢銷無阻,鹽課成為國家財政一大收入。】
    【由於票鹽法行之有效,時論皆以改引行票為救弊良策。】
    【評價B級·得三分】
    ……
    {事實上,此時的票鹽製已接近於征稅製,從量征收的雜課與厘金相當於交易稅。}
    {原有鹽商的壟斷地位也因此被打破,鹽業競爭性加強。}
    {新的製度,大大提高了鹽業經營效率,食鹽質量提升、價格下降,國家收入迅速增加。}
    {特許經營製度,類似現在的煙草業。}
    {壟斷導致利潤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效率也就下降,壟斷商人謀取了大部分的利潤,帝國與人民沒有得到好處。}
    {最後就要打破這樣的壟斷,激發活力,利潤轉移到國家手中。}
    {票鹽法行之有效,實為利國利民之舉,但此舉受到和過去行鹽之法利害相關的各種勢力的反對,導致道光帝推行票鹽法阻力重重,最後不得不使鹽政的改革半途而廢。}
    {道光帝的統治生涯真是充滿了矛盾。}
    {節儉勤政與治國無能並存,民族氣節與妥協退讓交織。}
    {不得不說,道光帝是一位品行端正但資質平庸的守成之君,其道德優點無法掩蓋曆史局限性帶來的深遠負麵影響。}
    {如果放在古代,乾隆之前,道光絕對算個勤勤懇懇的勞模,可惜,生錯了時代。}
    {清朝的衰落是係統性的,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
    {大勢所趨。}
    ……
    大漢·文帝時期
    “《易經》裏有中正之意。”
    劉恒捋起袖子,赤手組裝著治栗內史拿來的曲轅犁。
    “既中又正必得其功,所以受大福。”
    “就算把康熙雍正乾隆放到道光的時代,也不一定就會比他好到哪裏去。”
    “因為那是需要整個天下從頭開始變革的時代。”
    “縱使康雍乾都是人君頂點,也不代表他們能在已經落在變革之後的道光年代,跟上世界的發展。”
    劉啟聽了一通,覺得跟沒聽一樣,低頭問道:
    “這曲轅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那麽好用。”
    劉恒:……
    對牛彈琴。
    ……
    大漢·武帝時期
    大勢所趨不所趨的暫且不提。
    劉徹對這些千八百年以後的事興趣還真不大。
    一是看多了生氣還於事無補。
    二是大漢還夠不到那種程度。
    “工業的事可以做長久國策。”
    “但時間久遠。”
    “鹽這個可是切實之事了。”
    他可沒忘了那幫鹽販子。
    票鹽製廢除了浮費勒索,減少了運銷中的諸多中間環節,這就使得官鹽成本大幅下降。
    成本下降,官鹽價格也會明顯回落。
    隻要官鹽價格不超出百姓的購買力,即便其價格略高於私鹽,它在食鹽市場當中的優勢地位也不會受私鹽衝擊。
    因為對於百姓而言,買食私鹽畢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既然當買食私鹽的風險成本大於買食私鹽可能獲得的收益時。
    百姓就不大可能選擇私鹽。
    這就意味著私鹽在競爭中可能失去價格上的優勢。
    同時票鹽章程還規定任何人隻要照章納稅,均可請票行鹽。
    這樣也會有不少鹽梟因此改行票鹽。
    “一舉兩得啊。”
    劉徹笑了。
    ……
    {陶澍鹽政改革對清朝嘉道中衰的大局並沒有什麽影響,但改革背後體現出來的漢族士紳集團崛起這個現象,決定了清朝後期的發展曆程。}
    {陶澍是湖南人,隨著他官運亨通,一大批湖南人物也跟著走上了曆史舞台。}
    {陶澍有一個過從甚密的小圈子,都是誌同道合的漢族士人,包括林則徐、魏源、賀長齡、唐鑒等人。}
    {除林則徐是福建人以外,其他人都是湖南人。賀長齡在道光初年擔任江蘇布政使、山東巡撫等職,其間他看中了一個年輕的湖南讀書人,資助他讀書,進京參加科舉考試。這個人叫曾國藩。}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在中央做官的陶澍巡視湖南益陽,拜訪退休在家的老朋友、前貴州提督學政胡達源,見到了胡達源八歲的兒子,認定其天資聰明,必成大器,當即拍板,將自己年幼的小女兒與之定親。}
    {道光十九年(1839年),兩家正式成親。陶澍令其“倒插門”到自家讀書學習,此人名叫胡林翼。}
    {道光十七年(1837年),擔任兩江總督多年、以鹽政改革而名動天下的陶澍在回家省親的途中,路過湖南醴陵,見到一副對聯寫得極好,就叫縣令找來這副對聯的作者,竟是一個年僅二十四歲的鄉下書生。}
    {一見之下,驚為天人。陶澍對他說:你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我。後來將其引為幕僚,把他介紹給林則徐等人認識,還讓自己年僅七歲的兒子跟其女兒結為娃娃親,認了親家,此人名叫左宗棠。}
    {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此三人將在未來那場決定清朝命運的戰爭中扮演主角,並以“湘軍三傑”著稱於世。}
    {同時也將對中國曆史的演進產生深刻的影響,直至今日。}
    {這伯樂也是真厲害了。}
    ……
    大清·嘉慶時期
    嘉慶看著綿寧,若有所思。
    “湘軍三傑啊……”
    湘軍……哪來的湘軍?
    地方團練?
    這不瞎胡鬧嗎!
    不過……
    嘉慶想到“太平天國”四字。
    估計是等同於黃巾之亂啊。
    “三傑很好。”
    嘉慶拍了拍綿寧的肩膀,在對方一臉不出所料的表情中,開心道:
    “朕就笑納了!”
    綿寧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道:
    “阿瑪你開心就好。”
    “但別忘了傷仲永,拔苗助長啊。”
    嘉慶的臉不由一僵。
    ……不能……吧?
    ……
    大清·道光時期
    “這不就好起來了嗎!”
    道光一拍禦案。
    左宗棠和胡林翼是誰他不知道。
    曾國藩他知道啊!
    醜的很讓人印象深刻!
    剛剛任職翰林,朕還批語:長相不雅,卻能大用!
    果然,朕是有眼光的。
    道光本想叫曾國藩過來。
    但想了想又決定先按兵不動。
    反正跑不了,先看看後麵怎麽回事再說安排!
    ……
    【外交策略:除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之外,還有丟失澳門一事。】
    【澳門是廣東省中山縣的一個半島,於明朝嘉靖年間被葡萄牙人用每年一千兩的“地租”賄賂地方官吏,私占了去,造堡壘,搭碼頭,設商館,立政府,久假不歸,喧賓奪主。】
    【清朝承認既成事實,照舊收取葡萄牙的一千兩地租,而且在康熙三十年,依照葡萄牙人的請求把地租減為六百兩。其後不久,再減為五百兩。】
    【然而,明朝、清朝均不曾正式割讓澳門給葡萄牙。】
    【因此,澳門在法理上始終是中國的領土,雖則在事實上有點“中、葡共治”的色彩。】
    【在《南京條約》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既經簽字以後,在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向耆英要求“豁免租金,擴展界址”,被耆英拒絕。】
    【葡萄牙當局同時請求免領修建房屋的執照,酌減船稅、貨稅,準許葡人前往五口經商等,耆英卻答應了。】
    【其後,《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相繼成立,葡萄牙當局對清廷更加輕視。】
    【香港在被英國殖民統治以後,因為是不收關稅的自由港,便一天一天繁榮起來,使得澳門相形見絀。】
    【澳門的葡萄牙長官曹瑪利樓,在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十一日(1849年3月5日)宣布澳門已由葡萄牙政府改為自由港,不容許任何“外國”的海關在澳門繼續存在。】
    【葡方不再繳納澳門的地租,而且向華人征收田賦。】
    【評價E級·得零分】
    ……
    {也是從道光開始,朝貢體係受到了來自西方國家的劇烈衝擊,以前的外交思想也在“西學東漸”和近代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入侵的背景下發生演變。}
    {沒看懂,說人話。}
    {就是經過鴉片戰爭以後,當時中國知識界出版了大量的邊疆史地、世界史地和遊記等著作,改變了古代天下觀指導下的空間觀念。}
    {這些著作的研究對象有的是中國鄰國,有的是歐洲國家,有的包括整個世界,它們相當完整地描述了那一時期的世界大勢。}
    {在一定程度上把“天下”的概念建立在近代地理知識之上,大略地描繪出一種與中國傳統文化迥然不同的文明體係。}
    {中國知識界逐漸接受了西方史地知識以及與其相關的新式空間觀念,開始逐漸走出天下觀舊有的樊籬。}
    {到了鹹豐末期,傳統的、無遠弗屆的“天下”式空間逐漸讓位於有限的、有固定邊界的“國家”空間。}
    {近代空間觀不僅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新視角,而且提供了晚期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的觀念基礎。}
    {近代空間觀使古代“天下國家”向“在限定的地理範圍內,擁有一種同質文化,且有共同或近似血緣”的近代主權國家轉變。}
    ……
    大秦。
    “什麽意思?”
    嬴政瞬間皺起眉頭。
    “用夷之書注己之經?”
    “他們就這麽認了?低頭了?”
    劉邦摸了摸胡須,若有所思道:
    “這是將天下變為國家,以冀在天下的失敗中奪回‘國’的勝利。”
    嬴政挑了挑眉。
    “你是說……從大一統……退回諸侯了?”
    劉邦撇了撇嘴,嘟囔著:
    “就清朝這挨打的模樣,不退一步行嗎。”
    “反正有例子,隻不過範圍大了點嗎。”
    “正常。”
    嬴政深吸一口氣。
    秦國用了五百年統一中國天下。
    中國天下卻又不知要用多少年能統一天下之天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