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劉協給荀彧的信
字數:7205 加入書籤
劉協對甘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刻聽他親自說起往事,了解的更加詳細。
劉協之前一直覺得甘寧隻是搶劫一些有錢的富戶,卻沒想到,他不僅僅是搶,更多時候是向那些富人商戶定期攤派,而且做的頗有規模。
他和其他山賊草寇截然不同,嚴格來說,甘寧更像三國時期的黑!社!會!
利用名聲,利用手段,利用合理的管理,讓那些富戶商鋪,乖乖交錢,乖乖向他臣服!
在三國收保護費,甘寧混的風生水起,比水滸好漢都要逍遙快活。
劉協聽完,說道:“興霸,今日你能對朕訴說過往,毫不隱瞞,朕頗感欣慰。逢此亂世,很多事情都是迫於無奈,比如你,一開始肯定也想著投軍報國,為朝廷效力,奈何報國無門,壯誌難舒,這其中,有地方州郡的原因,也有朝廷的原因。朕並不否認先帝在位時,寵信十常侍,確實做了許多讓百姓失望的事情。”
提到靈帝,他在後世那是大大的有名,他的昏庸恐怕比不上商紂王,但令人發指的事情,大大小小也確實做了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賣官鬻爵,靈帝把賣官當成了發財致富的生意來做,大大小小的官職都明碼標價,甚至還時不時的搞個降價促銷的活動!
比如曹操的父親曹嵩,花了一億錢買了個太尉,但僅僅隻做了半年。
崔烈運氣不錯,趕上了大促銷,花了五百萬錢,買了一個司徒。
跟曹嵩相比,五百萬的司徒實在是太超值了,價錢僅僅隻是曹嵩這個太尉的二十分之一。
靈帝還修建了裸泳館、在皇宮裏建起了集市,讓宮女太監冒充市井商販,搞的烏煙瘴氣亂七八糟……總之靈帝在作死的路上,不停的折騰,把天下搞的的動蕩不安。
甘寧沒想到,劉協竟然主動攬責,勇於承認先帝的過錯。
“興霸,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你現在能來到朕的身邊,說明伱願意相信朕,朕今後如果哪裏做的不對,你可以隨時站出來指責朕,朕也會把先帝的過錯,視為警鍾,牢記於心。”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前人的教訓,後人都要銘記,並時刻警醒自己。
按說靈帝做的事情,和劉協沒有任何的關係,但誰讓劉協是大漢的繼承人呢?
“興霸,你把早年間追隨你的那些兄弟,都叫過來,朕要和他們說些話。”
時間不長,人都相繼到齊了,這些人年紀大都在二十左右,一個個身形彪健,五大三粗,皆透著草莽之氣。
大家都好奇的看著劉協,劉協邁步走過去,親切的一一在眾人麵前走過。
劉協不時的會伸出手,在別人身上鼓勵的拍上兩下,有時也會詢問他們的名字。
轉了一圈,劉協滿意的點點頭,稱讚道:“你們都是好樣的,有情有義,一直追隨甘寧到現在,朕很欣賞你們,也很敬佩你們的忠義。”
被皇帝誇獎,大家都很自豪,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臉上露出了和王通一樣的表情。
這就是劉協籠絡人心,誰也無法與之相比的優勢。
他是皇帝,皇帝誇別人,一句能頂十句一百句。
過了一會,劉協接著說道:“你們現在為朝廷效力,錦帆賊這個稱號也和你們身份不符,但錦帆這個稱號,朕覺得很響亮,也很值得紀念,所以朕決定,自即日起,你們所有人正式改編為錦帆營。”
“錦帆營?”
大家嘴裏重複著,很快就變的激動起來,也不知是誰帶頭喊了一聲,“陛下,萬歲!”
其他人也紛紛跟著一起高喊,就連甘寧也激動的眼眶都濕潤了。
甘寧當即單腿跪地,高聲道:“兄弟們,從現在開始,我們有了新名字了!”
眾人齊聲叫好,緊隨著甘寧,呼啦啦全都跪在了地上。
劉協欣慰的點了點頭,“朕希望錦帆營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名震天下,敵人一旦聽到你們的名字,都會聞風喪膽,心生恐懼!曹公身邊有虎豹騎,那是一支無敵的鐵騎,但你們,曾經縱橫江河,也都是響當當的漢子,今後朕很期待你們的表現。”
對這些人來說,有了名字,就有了傳承,就有了歸屬感和榮譽感!
甘寧帶頭喊道:“我等誓死效命,定不負陛下厚望!”
眾人也齊聲高喊道:“我等誓死效命,定不負陛下厚望!”
接下來,曹操果斷的派人把城中的百姓分批分批的遷走了,一旦曹操決定做一件事,他絕不拖泥帶水,這也是劉協最欣賞他的地方。
執行力,果斷而堅決!
說幹什麽就幹什麽!
…………
又忙了一上午,中間休息的時候,荀彧走出尚書台閑逛了一會,順便舒展一下身體,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已經成為習慣了。
白馬寺工程進度很快,荀彧抽空去過幾次了,全城的百姓都非常擁護這件事,荀彧自己也是極為讚成的。
“荀令君。”
路過淩煙閣的時候,有人喊了他一聲,荀彧一扭頭,看到華歆從裏麵走了出來。
華歆衣著華貴,個子高大,他不像荀彧那麽穩重,倒更像一個武人,行事直來直去,聲音高亢豪邁。
劉協出征不久,華歆和王朗,就接受征辟,來到了許都。
“怎麽了?子魚。”
華歆不住的搖著頭,指了指淩煙閣,“這幾日,在許都我幾乎都逛了一遍,實在令人費解,曹公竟然允許陛下修建白馬寺和淩煙閣。”
“嗯?這有什麽不妥嗎?”荀彧眉頭微皺,心裏有些不悅。
華歆接下來要說什麽,荀彧隱隱已經猜到了。
荀彧不僅聰明,而且是絕頂聰明,不是荀彧不想跟隨曹操一起出征,而是他是曹操的大總管。
許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荀彧。
荀彧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哪怕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地位也遠不如荀彧。
正因為有荀彧這麽一個定海神針在,曹操才能放心的出兵征戰。
曹操和荀彧,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荀彧幫曹操穩固後方,確保曹操不必為別的事情分心。
荀彧這個位置,光是聰明遠遠不夠,還必須穩重、勤勉、能很好的協調各方麵的關係。
他和郭嘉如果對調一下,郭嘉能做的事情,荀彧照樣也能做好,但反過來,荀彧能做的事情,郭嘉就未必做得到。
華歆並沒有看出荀彧臉上的不滿,他歎了口氣,說道:“曹公英明神武,有雄心壯誌,憑曹公的能力,平定天下,指日可待。陛下修建淩煙閣和白馬寺,意在向眾人傳遞,樹立曹公忠君扶漢的形象,很明顯,陛下是有意為之,故意要用名聲來束縛曹公,早早的給曹公套上了枷鎖。”
荀彧不得承認,華歆確實很有見識,來了許都沒幾日,便把皇帝的心思猜透了。
荀彧反問道:“子魚,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多少人做夢都想得到曹公今日的名聲和地位,做一個忠臣,難道不好嗎?”
華歆搖了搖頭,“荀令君,我沒說做忠臣不好,我的意思,曹公要做什麽,應該由曹公自己來決定,而不是由別人來幫他決定。”
“你看這淩煙閣裏麵,陛下又是畫像,又是點評,所有的一切,全都由陛下一人做主,誰對漢室有功,陛下說了算,誰忠誰奸,誰好誰壞,也全由陛下說了算。”
華歆邁步來到荀彧的近前,壓低聲音說道:“荀令君,你不覺得,這很可怕嗎?”
“那你的意思呢?”
華歆歎了口氣,“其實,白馬寺和淩煙閣,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許都,陛下想做什麽,全都交給曹公就可以了。”
荀彧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徑直回了尚書台。
華歆的態度,也許曹操知道了會很滿意,但皇帝絕對非常反感。
荀彧覺得他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誤以為皇帝很容易控製,如果被皇帝知道他剛剛說的這些話,那就麻煩了。
荀彧莫名的在心裏為華歆生出一些擔憂,在許都,你招惹誰都沒關係,但絕對不可以招惹皇帝。
華歆雖然還沒有見到曹操,但是,他一向善於鑽營,打算提前向曹操示好。
在皇帝和曹操兩人中間,他故意抨擊皇帝,表示不滿,這就等於在向曹操表忠心。
不久後,荀彧收到了劉協的來信,匆匆打開後,開篇便是一些問候的話,劉協詢問家裏怎麽樣?荀惲近來身體好嗎?學業如何?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劉協還提了一些建議,多讓荀惲出去踏青,多結交一些同歲的夥伴……
劉協說的很細致,還問了一下荀悅的事情。
荀悅是荀彧的從兄,早幾年就被曹操招募來到了許都,一開始,曹操是看在荀彧的麵子上,想重用他,但經過一番接觸和試探,曹操無奈的放棄了。
因為荀悅的立場,比荀彧更直接,也更堅定,他完全站在漢室這一邊。
靈帝時期,荀悅隱居不出。劉協來到許都,荀悅應曹操之召,擔任了黃門侍郎,後來又做了侍中,平日裏和孔融關係比較好。
他最大的能力,就是翻譯繁雜的學說,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解說《春秋》,不管是多麽晦澀難懂的典籍,他都能夠用最簡短,最明了的方式解讀出來。
之前,劉協為了讓曹操放鬆警惕,對荀悅這些人,並沒有過多的重視,但是這次來信,劉協卻表達了對荀悅的關切。
荀彧讀到這裏,沉默了好久,他能感受到,現在的劉協,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在荀彧印象中,以前劉協好像對很多人,都不太關注,但現在他卻對和曹操立場完全不同的荀悅表示關心。
荀彧心裏很矛盾,他意識到,劉協正在發生改變,正在試著去做一個真正的皇帝。
而且,荀悅是荀家人,荀彧內心深處,也為荀悅感到高興,終於有人懂他了。
接下來,劉協在信中把前線發生的事情,都做了簡短的陳述,顏良已經被殺了,白馬城暫時安然無恙,就連後期讓關羽獻城的計劃,劉協也沒有隱瞞。
荀彧看完書信,徹底鬆了一口氣,也為皇帝的表現感到欣慰。
“荀令君,為何如此高興?”滿寵見他臉上露出笑容,忍不住問道。
郭嘉讓滿寵留意城中各處的動靜,嚴密監視許都內外,滿寵沒有絲毫的懈怠,卻並沒有什麽收獲。
荀彧看了他一眼,回道:“陛下來信說,袁紹的大將顏良已經被殺了,現在一切都很順利。”
滿寵真想把信拿過來親自看一看,但是,他知道這是皇帝給荀彧寫的,他可以搜查別人的信,卻沒有資格查看荀彧的信。
荀彧歎了一口氣,說道:“自從曹公出兵以後,許都很多官吏,私下裏也沒少議論,不少人對這場戰爭,持悲觀的態度。”
很快,荀彧做出一個決定,“我打算明日朝會上,把前方的戰事,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安人心。”
皇帝不在,朝會也變得毫無意義。
不管是漢臣,還是曹臣,大家心裏都變的空落落的,不知道前線究竟怎麽樣了。
…………
很快,文醜就率領大軍順利越過了黃河,來到了白馬城外,兵力整整來了五萬。
曹操第一時間就登上了城樓,果不其然,比顏良之前的兵力一下子整整翻了一倍。
文醜跨馬提槍,一身黑色玄鐵戰甲,四方臉,高鼻梁,濃眉虎目,壯碩的身軀從上到下,都散發著野獸一樣彪悍的氣息。
五萬大軍兵甲鮮亮,刀槍閃耀,袁軍浩浩蕩蕩,擺開一個四方大陣,一眼望去,刀槍如森林一般密集,閃爍著駭人的金屬光芒。
袁軍的旗幟獵獵飄揚,氣勢磅礴,軍容強盛,散發出逼人的氣勢。
曹操不得不承認,袁兵的軍容確實比曹軍更勝一籌,曹軍有一多半士兵並沒有配備盔甲,但袁兵幾乎每人一套,幾萬大軍匯聚在一起,氣衝山河,著實有些驚人。
但這種表麵功夫,曹操並不在意,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槍的拚殺,是將士們無所畏懼的搏命,靠的是謀略,是勇氣。
而不是有多少精良的盔甲,有多少精良的兵器。
曹操征戰疆場多年,算是白手起家,他的自信,是從屍山血海的戰場上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