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第一封投降信
字數:6827 加入書籤
諸葛亮兩夫妻一起下山,劉協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隻是讓諸葛亮單獨下山,兩夫妻長久分隔兩地,這未免也太沒人情味了。
諸葛亮把童兒叫到近前,叮囑道:“你在這裏好好看家,等到天下平定,我和夫人就回來!”
看著諸葛亮依依不舍的對童兒叮囑,這讓劉協很受感動。
劉備死後,都說諸葛亮大權獨攬,但他實際上並不貪戀權力,他其實早在離開隆中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
等到平定天下,就回來,躬耕隆中,像閑雲野鶴一樣的享受時光。
所以諸葛亮不是權臣,他隻是想盡自己最大努力匡扶漢室,早日平定天下。
隻可惜,諸葛亮自從跟著劉備離開隆中的那一天開始,就仿佛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一生兢兢業業,為了興複漢室,累的多次吐血,最後連自己的命都搭上了,結果,匡扶漢室的理想,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始終遙不可及!
“先生,你可一定要早些回來啊!”
童兒兩眼含淚,緊緊的拉著諸葛亮的手,不舍得鬆手。
劉協笑著走了過來,在童兒身上拍了一下,寬慰道:“放心吧,朕向你保證,你家先生很快就會回來的,不會等太久的!”
劉協心裏也有些不舍,他倒不是對隆中不舍,而是,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材,他想一直留在身邊。
但是一旦天下平定,也就意味著,諸葛亮就會離開自己。
有了皇帝的保證,童兒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用力點頭,“那我等著,先生盡管放心的下山吧,家裏的一切,我都會用心照看的。”
隆中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諸葛亮被皇帝請下山,很快這個消息就在隆中傳開了。
水鏡先生正在和幾位好友閑聊,聽到這件事,也不禁捋著花白的胡須感歎道:“真是可喜可賀啊,孔明既得明主,又逢其時啊!看來這個動蕩的亂世,很快就要結束了!”
司馬徽今日非常高興,雖是古稀之年,卻當即端起了一大碗酒,像年輕人一樣,大口大口的把酒灌進了嘴裏。
到了襄陽後,劉協把諸葛亮介紹給了眾人,他並沒有直接給諸葛亮任命官職,隻是讓他暫時留在身邊,做了個隨軍謀士。
諸葛亮也明白,皇帝身邊人才濟濟,能人輩出,自己剛剛下山,寸功未立,就冒然破格任用,必然會難以服眾。
這是皇帝,不是劉備!
劉備身邊並沒有出類拔萃的謀士,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去請諸葛亮,可以對諸葛亮破格重用,但是皇帝不行。
劉協身邊現在並不缺謀士,沮授、賈詡、荀彧、荀攸、陳宮…就連陸遜、司馬懿這些年輕人也都迅速的成長了起來。
如果劉協不管不顧,直接就把諸葛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不僅會有非議,也會讓一些追隨劉協時間久的人寒心。
做人做事,要講究公平。
劉協相信諸葛亮也不會計較這些,一個剛出山就想好要歸隱的人,怎麽可能在乎眼前的權勢和地位呢?
諸葛亮的住處剛剛安頓好,他就找到皇帝,提出建議,“陛下,我覺得您應該前往烏林前線,去的越早越好,一來可以更好的關注戰局,另外也能給將士們鼓舞士氣,對孫權加以震懾。”
劉協點了點頭,“朕正有此意,哪怕不能參戰,待在烏林,至少也能盡快盡早的了解戰局的變化。”
趙雲有些擔心,勸道:“陛下,曹操正不斷召集人馬,往烏林增兵,我們現在隻有兩萬人進入荊州,陛下不可冒然前往,要不要再抽調一些人馬過來呢?”
諸葛亮搖了搖頭,笑道:“子龍將軍,兩萬人足夠了,我抽時間也觀察了一下,這兩萬人都是精兵猛將,陛下不會有事的。再說了,曹操現在也是被名聲所累,縱有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會冒然對陛下出手的。”
如果皇帝身邊兵力很少,或許曹操會試一試,但要對付兩萬精兵猛將,沒個四五萬人,曹操根本就沒有機會。
而冒然調集幾萬大軍對付皇帝,一旦傳開,曹操的名聲也算是徹底臭了。
所以諸葛亮很有信心,這種事情,曹操絕對不會幹的!
劉協又把沮授陳宮等人找來,把想法說了一遍,沮授也讚成去烏林,“陛下去了前線,不僅能給將士們鼓舞士氣,不出所料,江東那邊必然會人心不安,恐怕不少人會萌生懼意,提前向朝廷寫信請降。”
劉協想讓曹操戰敗的事情,暫時還沒有告訴大家,所以沮授也想借此機會,最大限度的震懾江東。
劉協聽到沮授這番話,眼前頓時一亮,赤壁之戰的確把江東很多人嚇了個半死,就像曹操和袁紹開戰之前,也有不少人私下給袁紹寫信,大表忠心。
雖然劉協想讓曹操戰敗,但隻是這一次,今後還是要把江東滅掉的,如果能提前把江東人的投降信攥在手裏,便等於掌握了這些人的把柄。
劉協一向果斷,馬上從襄陽啟程,出發後,便迅速派人送信給荀攸,讓他密切留意江東那邊送來的書信。
雖然蔡瑁和張允都已經被劉表給處死了,但曹操還是非常重視水軍的訓練。
曹仁和夏侯惇負責全軍的訓練,但操練水軍卻主要有黃祖和文聘來主持。
黃祖是江夏太守,文聘也是劉表的得力部下,這兩人不僅作戰勇敢,也都擅長水上作戰。
曹操每日都會親自來到岸邊視察,見將士們毫不懈怠,正在加緊操練,十幾萬大軍沿著江岸邊一字排開,場麵蔚為壯觀,甲士雄壯,旌旗招展,曹操也是信心高漲。
曹操迫切的需要一場大勝,來提升士氣,同時也提升他自己的威望。
想要在皇帝和群臣麵前樹立威嚴,不被人小瞧,很顯然,一場大勝是至關重要的。
郭嘉笑著走了過來,來到近前說道:“明公,陛下來了!”
他身邊還跟著一個孔武有力的少年,這少年十幾歲的年紀,長得虎頭虎腦,身形極為彪悍,依稀能看出和曹操有幾分相似。
這位少年正是曹彰,除了曹昂去了冀州,擔任冀州牧,曹丕、曹彰、曹真、夏侯尚這些年輕的小輩,都跟隨曹操一同來到了烏林。
曹彰從小就喜歡打仗,小小年紀,便已經表現出了過人的勇力,他天生神力,曹操也喜歡把他帶在身邊,讓人教授他騎馬射箭,他今年才十五歲,卻已經上過戰場殺過人了。
曹彰急不可耐的去了江邊,眺望著寬闊的江麵,兩眼興奮的直冒光,恨不能現在就打到對岸,好好的殺個痛快。
曹操寵溺的看了曹彰一眼,又看向郭嘉,說道:“老夫本以為陛下會留在襄陽,沒想到,這麽快他就來烏林了。”
郭嘉笑了笑,“我倒是並不覺得意外,陛下的連環舉措,本就有意在針對明公,此番前來,既是為了觀戰,也是為了督戰!明公要當心嘍!”
曹操臉上的肌肉肉眼可見的抖了幾下,冷哼了一聲,“隨他去吧,誰讓風向已經偏向陛下那邊了呢。”
曹操轉身看向江對麵,江水濤濤,水流奔湧,這奔騰不歇的長江水不僅很快化解了曹操心中的鬱悶之情,也再一次激起了他的萬丈豪情。
“奉孝,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老夫真切的體會到了當年陛下在許都的感受,所以我是不會怪他的。”
盡管連番受到壓製,但曹操卻非常豁達。
他感歎道:“我兒是冀州牧,女兒做了貴人,老夫又是當朝丞相,其實,陛下已經對我很寬容了。”
郭嘉點了點頭,就算曹操做了再多讓皇帝反感的事情,他始終相信,皇帝最後都一定會讓曹操善終的。
“走,隨我一同去迎接陛下。”曹操整理好心情,臉上再一次露出了笑容。
劉協來到烏林,趙雲和呂布趕緊帶人搭建營帳,曹操見到劉協,表現的從容熱情,讓劉協再次刮目相看。
梟雄就是梟雄,總能做到收放自如,能夠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
當天夜裏,對麵突然來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鬼鬼祟祟,非常謹慎,被於禁抓住,直接帶到了曹操的大帳。
於禁走進大帳,把抓來的人丟在了曹操的麵前,“丞相,抓住一個奸細。”
“丞相,不要殺我,小的是來送信的。”
那人一見到曹操,趕忙跪在地上,急忙從懷裏掏出一封信,哆哆嗦嗦的舉過頭頂。
於禁把信接過來,遞給了曹操,曹操打開掃了一眼,頓時大笑了起來,“哈哈,不出郭嘉所料啊,有人已經開始向老夫示好了。”
這是一封投降信,這種事,曹操一點都不陌生,官渡之戰的時候,他身邊就有不少人偷偷的給袁紹寫信。
既然是投降信,上麵都是有署名的,不留下名字,就會顯得沒有誠意。
曹操又看了一眼署名,笑的更加得意,“不錯,這還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曹操相信,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江東文武,向他示好,投降信會越來越多。
哪知才一會的功夫,荀攸就得到了消息,徑直來到了曹操的大帳。
“丞相,能否把信讓我看一看呢?”
荀攸不卑不亢,對曹操的稱呼也從之前的“明公”變成了“丞相”。
曹操頓時不悅的皺了一下眉頭,一想到皇帝已經到了烏林,犯不著和荀攸計較,便把信遞了過去。
荀攸接過信看了一遍,欣慰的點了點頭,“不出陛下所料,江東那邊一定還會有人向朝廷表忠心的,丞相,這信我覺得應該馬上交給陛下,而且今後這樣的來信,都應該呈交給陛下,你我都明白,他們投降的對象是朝廷!”
荀攸直視著曹操,把“朝廷”這兩個字,吐的很清,咬字很重!
自從看到曹操那封隻有一個“殺”字的親筆信後,荀攸對曹操,便再也沒有任何的留戀。
兩人現在的身份,一個是丞相,一個是監督丞相的禦史大夫,僅此而已!
曹操點了點頭,荀攸的話讓他無法反駁,因為他討伐江東,代表的就是朝廷,那麽相應的,江東這些人投降的話,也隻能是向朝廷投降。
站在曹操身邊不遠處的徐晃,親眼目睹了荀攸咄咄逼人的一幕,也發自內心的替皇帝感到高興。
荀攸拿著書信邁步往外走去,正好碰到剛剛趕來的郭嘉,兩人彼此對視了一眼,隨即荀攸麵無表情的走了過去。
見到劉協後,荀攸恭恭敬敬的把信交給了他。
這可是江東來的第一封投降信,劉協還是非常高興的,接過來一看,笑道:“不錯啊,還真是一條大魚,竟然是虞翻!”
劉協把信看完遞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看後,也笑了,“陛下,接下來投降信會越來越多,大魚也會相繼浮上水麵。”
劉協突然調侃的說道:“那麽,孔明,你覺得,令兄會不會也給朝廷寫信呢?”
此話一出,把諸葛亮也給問住了,諸葛亮也有慌亂的時候,急忙說道:“陛下,臣和家兄雖說是一母同胞,但我和他私下並無往來,還望陛下明鑒。”
畢竟兄弟兩人分屬兩個陣營,諸葛亮不得不謹慎對待,可別讓皇帝懷疑自己兄弟兩個暗中有往來。
劉協笑了,“孔明,你多慮了,朕討伐江東,對付的是孫權,跟你兄長沒有關係,至於今後嗎,如果朕順利打敗孫權,你倒不妨出麵勸說一下令兄,畢竟歸順朝廷才是正途。”
諸葛亮連忙點頭,“臣一定謹記在心,陛下乃是賢明聖主,寬仁愛民,雄才偉略,臣日後一定勸說家兄追隨陛下。”
劉協趕忙轉移了話題,指了指虞翻的那封信,問道:“你說,朕如果現在就把這封信公之於眾,孫權會如何處置虞翻呢?”
諸葛亮當即回道:“孫權不僅不會追究,還會好心安撫虞翻。”
“哦?這是為何?”
諸葛亮解釋道:“孫權雖說年紀不大,此人卻極有心胸,現在大戰一觸即發,江東本就人心惶惶,若處置了虞翻,會讓更多的人和孫權疏遠,向我們投降,孫權一定會極力表現他的寬仁大度,所以就算我們把書信公開,虞翻也是不會有事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