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會見使團(2)
字數:2072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許三世愛你 !
院長說“歡迎各位來賓,本次文化交流期間由溫子鈺負責。”
溫子鈺一臉疑惑地看著院長。院長將兜裏一直揣著的胸牌拿了出來說“溫組長,這次活動看你了。”
溫子鈺將考查團帶到一個漢服體驗館說“我們來看中華文化,首先穿漢服。”孟暮塵看著專心致誌向眾人講解漢服文化的溫子鈺,呆呆的看著。
“子鈺,為什麽要行禮啊”艾米問道。
“因為華夏自古以來是禮儀大邦”溫子鈺說完接著說“見人三分禮,這是對別人的禮貌。”
說完以後溫子鈺行了一個萬福禮,艾米照模照樣的學了去。
“這個是我們唐朝的服裝,因為唐朝是一個開放的國度,所以他的服裝融合了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這個是帷帽,是古代女子出行時戴的一種帽子。”
“這個叫簪子,是古代女子的發飾之一,這個叫花黃,可以在臉上貼的就像是現在的紋身。這個叫做胭脂就是我們現在的腮紅。”
“在古代,玄黃色是最重貴的顏色,他象征著皇家至高無上的權利。這個叫做蟒袍,是古代的大臣上朝時需要穿的衣服。”
“隋唐之前,中國官家服裝,基本隻是顏色和樣式的變化,花樣翻新少得可憐。大部分級別差異,都是靠配飾與冠冕來體現。唐朝起,官服顏色分得更為清晰: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這種服色製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開始隻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明洪武年間,冠服製度大體確定。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公服用花來標識:一品官用圓徑五寸的大獨科花,二品用三寸的小獨科花……八品九品“沒啥花頭”.這些“植物元素”的公服,是官員上朝奏事、謝恩時穿的,平時辦公,穿的叫“常服。明代常服最大的特點,是“補服”.相當於胸前一塊“大補丁”.源頭可上溯至元代。但那時方補多以花卉為圖案,與後來作為官階標誌的動物圖案大不相同。洪武二十四年定製,直到清朝入關,朝服與明製大體接軌,小有調整而已。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文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鵣xi chi,八品鵪鶉,九品練雀;武官呢,則是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犀牛,八品犀牛(七八品區別在帽飾上體現),九品海馬。另外,禦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溫子鈺將漢服文化講完以後,並將眾人帶到一家茶館。
看著上麵說書的人,孟暮塵一下子回到了豫州,在一個說書小館裏溫子鈺喝著茶聽著說書人的故事。
下午,一些學術研究由李娜負責。孟暮塵坐在茶桌上,看著溫子鈺行如流水的煮茶便說“魚兒,你知道你們溫家人出現過一個和你同名同姓生的女將軍嗎?”
“孟暮塵,字子寧,北翼王,後收一徒,名曰溫子鈺。其徒乃溫相國之女,習得詩書,舞得刀劍。隨其師傅征戰四方,其師招人陷害,後隨之,從城樓高處墜下,年僅十七。”
“史書上對他倆的介紹寥寥幾筆,但是那段故事在咱倆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溫子鈺說完以後,便又說“那天你來找我,我便知道,你前世許的諾言現實了。”
孟暮塵抬頭看她說“你怎麽知道?”便問完以後了然於心。
“那日,還是有些冒犯”孟暮塵輕輕的說。
溫子鈺在心中暗道:還是一如既往的假正經”
這時一個電話打進來,溫子鈺一聽“快,李娜闖禍了。”
溫子鈺連忙趕到,孟暮塵看著滿地狼籍便問“怎麽回事?”院長開口說“因為李娜的失誤,將人帶錯了片場,將一件甲胄損壞了。”
溫子鈺將這甲胃的“屍體”放到盒子裏,說“我帶修複好以後和你說。”說完便帶著甲胃,拉著孟暮塵回到修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