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整治效果

字數:625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北宮,崇政殿。
    先帝入土為安後,新皇帝華耀昨日便吩咐內侍們打掃收拾幹淨,朝會地點改在了這裏。
    大殿內,文官以太傅陳蕃、司徒胡廣為首,武官以大司馬劉寵、驃騎將軍竇武為首分列而立。
    所有人都目不斜視、神情肅穆地站在自己的位置,等候天子和太後臨朝。
    “陛下上朝,百官跪拜。”
    隨著張讓的高聲唱喝,君臣之間開始例行禮節。
    見禮完畢,朝議正式開始。
    先是長官,再是品級次低些的官員,依次手持笏板向皇帝和太後匯報各項工作。
    此時的皇帝尚未成年,一應政務本應都是由主持朝政的太後做出決定。
    而今日,太後則總是問問皇帝的意見,而少年皇帝也時不時發表一些自己對事務的處理意見。
    這些落在了朝臣們的眼裏,又引起了一番揣測。
    且發現因為皇帝的意見有理有據,所以,太後略思忖便都一一采納了。
    皇帝和太後這對禮法上的母子,關係似乎有所改善。
    這讓陳蕃、李膺、劉寵等重臣都不由的放鬆了些心神。
    看來這屆姓竇的太後不似以往的鄧太後、梁太後那般擅權專政,對少年天子的權威算得上尊重。
    忙碌一個多時辰後,皇帝、太後暫歇時,一名中年文官手持笏板站出來向著皇帝、太後躬身行禮?
    “臣侍禦史王昭,彈劾司隸校尉目無法紀,大肆抓捕正直賢臣,致使多人蒙冤入獄,且他審訊手段太過酷烈,致無辜之人傷殘,請陛下申誡、懲處,以正法度。”
    隨著侍禦史的“彈劾”二字出口,整個崇德殿內頓時落針可聞。
    這可是天子下詔後最重視的一項工作。幾位重臣氣得麵色發青。
    早在昨日、前日,太傅和司徒、司空等大臣就已經約談過大部分下屬官吏,一再告誡他們要盡量避免互相傾軋。
    一是保全出自儒家一派文官的地位。避免與法家兩敗俱傷,最後讓兵家、農家坐收漁翁之利。
    二是顧全少年天子首次下詔整頓吏治的權柄威嚴。畢竟得罪了天子,很多事情都不太好辦。
    可是這個並州一派的王昭卻突然跳了出來,且是彈劾天子親自提拔任命的司隸校尉。
    這是何意?儒家出了叛徒?何人指使?
    太傅陳蕃麵色不善,眼神冰冷地看了另一側的驃騎將軍竇武。
    隻見竇武此時卻是眠觀鼻、鼻觀心,對身周的一切置若罔聞。
    而皇帝也並不急躁、生氣,淡定如常地看向穩如泰山的陽球。
    “陽卿,有申辯否?”
    陽球聽出皇帝語氣中的輕鬆喜悅,心裏更是毫無負擔。
    “臣所行之事皆是依律而行,所抓捕之人皆是應抓之人。”
    言語至此,陽球不慌不忙掏出一份奏章。
    “這是那些受到懲處之人所犯下的罪行,以及所抄沒家產的數目帳單,請陛下、太後禦覽。”
    張讓快步走下玉階,去到陽球麵前,接過奏章而回返禦前,躬身呈上。
    “陛下!”
    華耀隻是淡淡地瞥了一眼,正色吩咐道:“念!”
    “喏!”張讓展開奏章,開始大聲宣讀。
    “夏門門候,薛謙,為人貪婪荒淫,任期內大肆私受賄賂,並強搶民女。曾致三名無辜女子慘死,女子之家門破滅。
    今依律叛處其斬首之刑,抄沒其家產二十六萬七千錢,宅院二座,田地三千二百六十畝。”
    “奉車都尉、冉翊,在任期內縱容家族中子弟大肆侵吞官田,強行購買平民土地。並因此致十三個平民死於非命。
    今依律判處其斬首之刑,行凶殺人者腰斬,抄沒其家產一百四十五萬七幹八百錢,宅院三座,良田十萬三千九百畝。”
    “今有太倉令、王誆,任期內大肆侵吞倉府錢糧,損公肥私,致使府庫空虛,民有難時而不能救。
    今依律判處其腰斬之刑,抄沒家產八十七萬八千七百錢,宅院三座,良田八萬六千四百畝。”
    “……”
    “今有北門都尉…”
    “夠了!”華耀厲聲喝止了張讓繼續再念下去,神情陰鬱地紙俯瞰著下麵的一眾朝臣。
    陳蕃、李膺二人此刻內心也是異常憤怒,還有些羞愧。太倉令是他們二人曾經看好舉薦過的。
    他們沒想到,平日裏自詡為正直忠貞之士居然如此貪婪卑劣。
    這些官吏的醜惡行徑與行事卑下的孽宦又有何異?簡直是為儒家丟臉,為聖人抹黑。
    “哼!”華耀重重地叱哼一聲,大力拍打了書案一掌。
    “謔~!這些就是為我大漢牧民,為朝廷分憂的官員?就是爾等嘴裏所謂的忠直賢士?
    孔子曰仁,孟子取義,聖賢書都讀到哪裏去啦?”
    皇帝的幾句問話讓一眾文臣羞憤不已。而太後在珠簾後麵卻差點笑場。
    隨後華耀站起來走動了幾步,轉頭看向竇武,凝聲問道:“驃騎將軍認為該當如何?”
    “這…?”被皇帝突然點名的竇武回神,繼續思忖…
    方才張讓念到的姓名,不僅有陳蕃一係和宦官一係的人,也有自己一係的人。
    可以說是包括了朝堂之上的所有勢力,這的確是不易處理。
    竇武思來想去,一時也想不出妥當的辦法,不知應該如何為好!
    皇帝見竇武不打算出言,轉首又問李膺:“太尉又如何看?”
    “陛下,臣認為這些人身為大漢官吏,知法犯法,不僅是其罪當誅,更應罪加一等。
    陽校尉精通律法,且執法公正嚴明,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李膺本就是忠直之士,這些人裏麵也有自己一係的,真是丟臉。
    既然他們貪的時候不知節製,受律法懲處也是應當。
    “既如此,就依司隸校尉陽卿的判定結果,依律執行。”皇帝一錘定音,拍板認定了處理結果。
    “喏!”陽球聞言立即出列應承並謝恩,“臣謝過陛下!”支持臣的工作。
    “陽卿不必謝朕!是朕應當多謝汝與一眾辛勞的臣卿。”
    華耀聲情並茂:“謝汝等為大漢的律法施行而盡力,為朕盡忠分憂,為朝廷、為天下、為萬千百姓伸張了正義。”
    陽球與一眾朝臣躬身行禮,感動道:“臣等汗顏!”
    謝恩過後,陽球站回原位。大殿之上再次安靜無聲。
    大家都對陽球這位在先帝時期就以酷烈手段、嫉惡如仇而聞名在外的法家典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下,看來還有許多人要開始走黴運咯!”
    這是中正,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態的那類官員的心聲。
    “不知道現在送禮求人,還能避過一劫否?”這是手腳不淨,心虛膽怯之人的念頭。
    華耀這個皇帝是下定了決心,希望陽球好好整頓官場的。不然,也不會破格提拔他。
    果然如百官想的那樣,得了皇帝明確支持的司隸校尉,這下才是放開了手腳幹大事。
    陽球原先抓捕的那些隻能算是開胃菜,用來試探陛下和朝臣們的態度。
    不過又三五日時間,司隸衙門就抓捕了不下一百五十餘人,廷尉府的大牢被塞的滿滿當當。
    “嗬~,這個陽卿啦~真是雷神執法,雷厲風行,無所畏懼!”
    華耀審視著陽球呈遞上來的奏章,居然要求抓捕尚書令-荀氏八龍之一的第二龍。
    另外,還要求皇帝、太後允許他抓捕大長秋曹節、小黃門段珪。
    華耀彈彈段珪這個名字,感覺有些熟悉,扭頭問道:“張讓,段珪乃何許人也?”
    張讓對皇宮內的小黃門、小太監們都熟悉的很,不用思考。
    “回稟陛下,段珪原是北宮崇德殿看門的小內侍。後於大長秋庇護舉薦下,為崇政殿小黃門。
    其人貪財,好鑽營。家中兄弟姐妹甚多。”
    華耀很是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張讓,知道他有給曹節上眼藥的意思,並不阻止。
    聽完他的匯報,將其中一張奏章遞過去:“汝將這份奏章送回給陽卿。並傳他與太尉禦前奏對。”
    “喏!”
    ~~~
    司隸衙門,陽球見到自己呈上的奏章被駁回一份,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即瞟了一眼張讓。
    這個桓帝朝不顯的內侍,如今卻隨侍陛下,不知道這個宦官是否蠱惑了天子?
    “是了。陛下召了陽校尉和李太尉禦前奏對。
    吾還得去宣召太尉,請允許吾先行告退。”張讓被陽球的那一眼看得心驚肉跳,逃也似的離開了。
    他不敢直麵陽球,雖然上交了大部分財物,可依舊經不起司隸校尉的細查。
    心裏真的害怕這個酷吏趁機抓了他拷打一番。這樣的事情,陽球以前可是做過幾回的。
    “哼~遲早把爾等孽宦抓起來辦了,讓爾等知道吾秉持的律法之公正,嚐嚐刑具的苦頭。看看爾等還敢作妖否?”
    雖然陽球的大肆抓捕引起了許多有小辮子官吏的不滿,但他確實渾然不懼。
    因為隻要他不是惡意栽贓陷害哪一位,在這情勢嚴峻的當下,皇帝陛下必定為他撐腰!
    是以,陽球行事自然是坦蕩直白,無所畏懼。
    犯了事落在了他的手裏,能夠剩下半條命,那是犯人罪不至死。
    他的一係列行動讓洛陽及周邊的郡縣的世家豪強,紛紛約束各自族中紈絝子弟。
    “現今,朝堂內外的貪腐之風應當有所收斂了吧?”
    陽球腦子裏想著朝廷局勢,天下形勢,整整衣袍,理理儀容,隨之步出衙門,向皇宮而去。
    他在宮門處遇見了太尉李膺,急步上前先行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