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少年軍官
字數:9886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隨著在朝堂上公開了公孫瓚和公孫度的兩封信,大漢朝廷官員被天子引導著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不管上下官員願不願意,所有人都像是上了同一列戰車,必須向著那個方向去努力。
這是一種華耀耗費心氣,努力引燃的大勢,更是一種轉移階級矛盾的手段。
就如諸葛亮曾經為蜀漢的北伐所做出的布局和努力,除了是為了理想誌願,還有幾分不得已。
華耀領導如今的大漢,勤勉政事,恢複國力,以雪邊境之恥,也是與諸葛亮的意圖仿佛。
上下官員都盡量的把目光投向戰事,努力的各司其職,化解內部矛盾。
雖然仍有相互攻訐者,不過也由原來的聞風彈劾轉而變成了盯緊對方是否懈怠政務。
華耀這個天子也順勢吩咐了探事司的探子,大肆宣揚北方草原部族的凶殘。
自古以來,朝廷內部穩定的情況下,各朝各代的官僚總是會極盡力量的爭權奪利。
而當外有威脅之時,他們又會自動自覺的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文人士大夫還喜歡拿出他們製定的一套道德標準來約束帝王。
而他們卻肆無忌憚的,或者尋著理由的踐踏那些道德準則,讓有些帝王深感束手無策。
如今華耀主動出擊,大肆宣揚並製造外部威脅論,用國家民族大義來對這些官員進行約束、引導。
在華耀看來,漢民族是最可愛、最堅強、最團結又最矛盾的民族。
無論何時,就算內部打出了腦漿子,隻要有了外部威脅,他們總能及時放下芥蒂,一致對外。
想要約束各級官吏,除了嚴酷的律法,還要有一定的外部壓力。
國家還很艱難,還不是爾等爭權奪利、貪圖享樂的時候…
要是被異族欺淩不還手,甚至是占去了土地,不要說天子丟臉,朝臣也一樣,史書以及民間的學子士人也饒不了人。
將朝廷上下綁上一架戰車,這就是華耀最終的目的。
所以華耀才會采取轉移矛盾的手段,不遺餘力的大肆宣揚,並製造外部威脅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是需要壓力和競爭對手的。
聽著信上所述,北方邊境的一件件慘案,無數年輕的太學生、學子還有遊俠兒盡皆怒不可遏,紛紛請願表示,他們願意自備武器、幹糧北上殺胡。
華耀聽了,覺得太學生不大靠譜,而遊俠兒的目的,明顯不是請願。
他們若是真的想去,誰還能夠攔著不成。
這請願,大概是為了想進天子新編的龍衛隊。
而龍衛隊,可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於是,華耀派時任大司馬的劉寵去好言相勸,讓他們三思而後行,量力而行,報國不隻有殺胡。
學生努力讀書,農人努力耕田,匠作努力製作改良器具,武人努力習武,兵士們努力殺敵和學習兵法…各司其職,皆乃報國之舉。
看著一群群滿腔熱血,一心報國的青少年們,劉寵眉開眼笑…
在那裏進行美好暢想,想象將來他們在天子的帶領下,究竟會創造出怎樣的一個盛世!
“諸位請聽吾一言!”
曾經有著“一錢太守”之稱的劉寵,清正廉明,無論是在士人之中還在是民間,都很有聲望…
此刻,所有請願的青年都默不作聲的注視著身為大司馬的他。
迎著眾人的目光,劉寵鄭重地朗聲道:“如今國家財政困難,無法派出大軍征討,你們的報國之心陛下已經知曉,深感欣慰。
但陛下卻不希望爾等白白去枉送了性命,如今天子有一言托吾轉告你們,不知你可願聽否?”
恰在洛陽的一名遊俠,聞此言而恭聲道:“大司馬請直言,吾等遊俠兒也自當尊天子旨令。”
劉寵點點頭:“天子有言,凡大漢子民,無論是何身份,學子、士人、遊俠,當用心修習文武。
文明精神,強健體魄,君子不可忘其恨、但亦不可失其身。
隻待國家興盛之時的朝廷詔令,天子詔令下達之日,即為斬殺胡兒之時!”
“吾等,謹奉天子令!”
劉寵的一番話,讓一眾青年心中豁然開朗,紛紛應聲散去。
很快,天子之言,“用心修習文武,文明精神,強健體魄。”
一時間成為大漢無數青少年的座右銘,在悄然之間,文武並舉,一同興盛的倡文尚武之風,以洛陽為中心,開始席卷大漢。
鍾府,鍾迪看著每日下值回來不在執筆,而是勤練劍術的鍾繇,內心安慰了不少。
光練字不練劍,靜動不均衡,身體不健壯。
少年人總是不愛聽大人言,少時仗著年輕而不注重身體保養,到老時後悔亦遲了。
鍾繇是鍾迪的獨子,自小身體不甚健康,皆因其不好動。
而自從成為了天子起居注的史官從事,受了少年天子的言行舉止的影響…
他終於肯早晚放下半個時辰刀筆玉簡,踏出房門到院子裏開始每日的太極拳和劍術練習。
這下,鍾迪放心了。兒子開始喜歡早晚習劍之後,食量漸長,膚色紅潤,中氣日盛。
雖然他時爾不注意,說話大聲了些有點失禮,但是總比蒼白著臉色,一日不發三語強。
陛下告訴天下人,他要文武雙全之才士,雖不論出身,但還是世家豪強占盡便宜。
起點高的世家士族,又豈是未曾開智的黔首可比?
即便陛下有為民開智的政令,多少年過後,他們才能追上來?
千年吧!吾這也還是高看最底層的黔首了。
讀書習武需要錢糧支撐。
不提鍾迪以及與他一樣的世家士族之人感慨天子的一係列舉措和隱藏的目的。
提一提另一邊,西苑隨著“少年軍官預備林營”的完工,學員們的入駐完畢和訓練、學習。
住進新兵營的大漢各地的少年們都開始了各自的學習準備工作。
宿舍區。
劉備與關羽,還加二個少年選了有一棵大桑樹長在道邊的小院。
這棵枝椏濃密也似華蓋的桑樹像極了家鄉小院旁的那一棵。
劉備覺得有桑樹相伴,他練習劍術時更有所得。
這日黃昏,一個八九歲左右的少年,雙手持長短雙股劍,練習起劍術已經有模有樣。
少年劉備,麵若冠玉,唇若塗脂,雙眼如鷹目一般銳利,其耳垂和雙臂長度更是超過常人。
隻見他遊走院中,步履行進之間頗有章法,雙手之中的長短劍或刺、或劈、或砍,或擋、或挑都帶有一股淩厲的氣勢,顯然也是經過了名師指點教導的。
就在劉備練習完成了一套劍法之時,一名中年男子和少年推門而入,劉備見到這二位來人,急忙擦淨汗水,上前躬身行禮:“備見過陛下,見過王師。”
華耀點了點頭,笑著說:“阿備練習的不錯,劍招與身法步法已經完全相合了。”
“嗯。的確是進步巨大。”
“多謝陛下和王師誇獎!”劉備得到了已超越劍術宗師的陛下誇獎,和得到劍術宗師王越的肯定,忍不住喜形於色。
“嗯,阿備你好好修文習武,好好學兵法戰陣,將來長成,朕必會重用汝!”
劉備鄭重地點頭,目光熱切誠摯地看著華耀:“陛下放心,備一定不負陛下之期望。”
也一定不會負先父和母親、叔父的期望,一定會出人頭地,重振劉氏臨邑侯一脈。”
華耀欣慰地看著劉備,拍拍他的肩,笑道:“好!阿備不愧是咱們劉氏子孫,去梳洗一下,然後與朕一起去用晚食吧!”
“今日是報到的最後一日,明兒正式開學。晚食後,回家再陪伯母一晚,之後,一旬十日才能有一日休息可以回家去。”
“備知道了!謝陛下提醒,關心!”
~~~
劉備吃過晚飯以後,與關羽一起返回兩家人共同居住的小院。
看到還在燈下做針線的母親,他的雙目微紅,鼻子微酸,心裏有些難受。
父親已逝五年,這五年自己母子靠著叔父的接濟和母親編些草席和草鞋勉強糊口。
到了洛陽,母親白日裏在寒士館幫廚,晚上回屋還做接下來的軍服活計,隻為了多掙那點錢。
看著年紀還不到三十歲的母親,微微佝僂的腰背,雙鬢已有絲絲白發,劉備不禁上前,雙目通紅的跪倒在母親麵前。
“備兒,汝這是為何?受了欺負嗎?”劉母被兒子的這一跪跪蒙了。
“母親,是兒累了您,兒心裏難受!”劉備吸吸鼻子,抬頭看著母親鄭重承諾道。
“請母親放心,兒在宮裏努力修文習武,長成了一定能成為對陛下有用的才識之士,建功立業!”
“好...好!”
劉母放下手中活計,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吾兒自幼聰慧過人,更比同年早早懂事,為娘相信吾兒定能出人頭地,以告慰你父親的在天之靈!”
半夜,劉備醒來,發現母親屋內,依舊還亮著燈光,走近之後這才發現,母親在為自己縫接布扣。
他沒有驚動母親,而是又悄悄返回自己屋內,躺在床榻之上,扯了扯嘴角想笑,可是淚水卻湧出了眼眶,悄然滑落。
翌日。天光熹微。
劉備已經背起母親為自己準備的行囊,與同樣背著行囊的關羽一起,在母親殷切期盼和難過不舍的目光中躍上了去向皇宮的馬車。
西苑的北校武場,今日早上八百二十幾名少年已經齊聚於此。
校場的南北,各立有二十個箭靶,東西還各有十個比試切磋用的擂台。
華耀看著眼前這些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少年們,每個人都表情堅毅,心裏很滿意的點頭。
特別滿意的是,宿舍裏沒有一個睡懶覺的少年。
巡視了一遍,華耀就準備離開了,他還要上早朝。
看著徐榮和王越以及劉寵道:“朕今日將他們交給三位卿了,辛苦你們將其中的優秀人員選拔出來當中低層幹部!”
“吾等定不負陛下之命!”
晨練完,又吃過朝食,正式上訓練課時,先進行營裏軍侯、百夫長、隊率以及什伍的幹部選拔。
徐榮作為副營長,軍事教導員之一,首先講話。
“吾奉陛下之命,任少年軍官預備營的副營長,軍事教導之一,第一日,將對你們進行考核,擇優者擔任軍侯、百夫長、隊率、什長、伍長!”
徐榮環視眾人:“你們都很不錯,但是在軍營這裏,有官、就有兵,不可能一時人人當官。
吾希望你們能拿出自己全部的本領,去爭奪屬於你們的官職,隻有優秀的兵才能加入軍官隊伍。
學成優秀的兵法武藝,養成了優良的軍人作風。
爾等在二到三年的時間內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軍事人才,將來才能成為大漢軍隊的優秀幹部。”
人群中的劉備,關羽、曹操、文聘、段平等,都目光炯炯的看著徐榮。
他們都相信自己將來一定能站在同樣的位置意氣風發,甚至超越台上的訓話之人。
似有所感,徐榮淡淡的掃了劉備幾人一眼,這幾個少年眼中的野心,讓他很是欣賞。
徐榮繼續說道:“第一輪比試拳腳功夫,勝者晉級下一輪,敗者入士兵隊伍,最終將會決出四名軍候,八名百夫長,十六名隊率,八十名什長,一百六十名伍長。”
宣布了比試選拔規則,這群少年紛紛開始抽簽挑選對手。
劉備看著手中的竹片,上麵寫了一個“空”字,有些不解,隨後找到一個監督考核的大司馬劉寵。
“你這個小家夥們運氣還真不錯啊?簽中隻有一個“空”,居然被你抽中了,你可以直接跳過第一輪比試,進行第二輪。”
劉寵對劉備挺有好感,笑著解釋了一下。
劉備有些詫異,沒想到還有這種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輪空的情況,不是誰特意吩咐,而是多了一名擠進來的關係戶,讓人數成了奇數,每輪都隻能有個輪空者。
再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自古,就有福將這一說法。
曆史上有名的福將,一是宋朝的牛皋;二是隋唐時期的程咬金和張亮;三是三國時期的趙雲趙子龍將軍,據說一生未受傷。
少了點運氣的,最有名的,大概就當年漢武帝時期的李廣將軍。
當然,若是霍去病這個冠軍候不早逝,或許也能當選福將。
首次出戰,就率領著八百騎兵奔襲數百裏,一舉擊殺了兩千匈奴人,其中還包括匈奴的相國以及匈奴單於的祖父和其他的匈奴高官,因而一戰封侯。
此戰的勝利自然離不開霍去病和他麾下將士的勇猛,但其中運氣也是占了很大的成分。
一去一回都沒有撞見匈奴的大軍,更是猶如精準定位一般直接撞到了匈奴的老巢。
而反觀李廣將軍,漢匈的漠北之戰,人家衛青和霍去病兩路,仗都打完了,他居然還在草原上兜兜轉轉,迷路了。
因而最後羞愧自殺,到死都未能夠以軍功封侯,真是時也運也。
後世的許多經典戰例細細品一品,除需將領排兵布陣熟知韜略以外,氣運的加成也是必不可少。
這次考試選拔之中出現輪空,也是規則所致,抽到輪空簽,則是運氣使然。
而身為這次選拔主持的徐榮,隻是看了劉備和他身旁的少年關羽一眼就不再過多關注。
經過不到一日的比試,首輪順利的勝出的包括劉備在內,共有四百一十三少年。
勝出的所有人分為兩隊,拿著短弓背著羽箭來到箭靶前。
“每人有十次射箭機會,中箭多者留下,少者進入士兵隊伍。”
徐榮告知了眾人第二輪的考核規則之宣布了考核開始之後,就端坐一旁觀看比試。
劉備來到距離箭靶二十步的一處標記點,取下一根羽箭搭在弓弦之上,眼睛眯起,緊緊盯著箭靶的紅心處。
劉備凝神屏息,隨後鬆開弓弦,隻聽“嗖”的一聲,羽箭正中靶心。
不過劉備並未高興,這才是第一箭,隨後他不慌不忙的取出第二根羽箭,再次彎弓搭箭,依舊正中靶心。
遠處的徐榮和劉寵、王越也都正在注視著劉備。
看著他雖然動作緩慢,其下盤穩定,雙臂有力,拉弓開合之間一板一眼,動作、身姿、瞄準,都絕對標準,顯然是有著較高的天賦和功底。
很快,劉備將十根羽箭全部射完,無一例外的全部命中靶心,隨後他離開射箭處去到一邊休息。
到黃昏時,眾人成績也交到了徐榮手裏,居然有二百三十五個人十箭全部命中靶心。
這群少年的本領還真是讓人感到震驚。
明日選出伍長時,將箭靶移至二十五步外!
後日選拔什長、隊率,將箭靶移至三十步外。
以此類推。看看能夠有多少個神箭手!
第二日第二輪選拔考核,抽中輪空簽的是曹操。
經過不到半日的拳腳比試,選出了二百零六人。
下午的射擊考核,劉備八支正中靶心,其餘二支箭距離靶心位置並不遠,成績還算不錯。
很快,包括劉備在內的二百六十名少年被選了出來成為少年軍官預備營的幹部隊伍。
落選的也不必氣餒,半年後進行挑戰賽,自覺可以挑戰勝過土官的可以發起挑戰。
挑戰者勝利了,就頂替敗方的職位。
劉備的成績相比於其餘的學員並不算太好,隻是位居第一百零九名,大概是年紀小了些的關係。
但劉備也滿足了,隻要能進入幹部隊伍的什長階層,不算丟臉。
小小年紀的他就已經明白,為將者靠的的不僅僅是箭術和武力。
此次經過激烈的角逐,除了文武雙全的二百多位小幹部,還有一百多名武藝非常出色的少年脫穎而出,如:西涼段平、冀州的潘鳳、幽州的田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