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提點

字數:675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漢末之我來了 !
    徐州下坯,巴隻和陽球接到天子詔書,聽完宣讀後,二人不自覺對視上,不禁齊齊一笑。
    這一關,算是安全過去了!
    天子雖說比之夏收之時,從重處罰,可沒明言斬殺。
    最終是沒殺,但判決是由二人判訣的。
    他們本來就是瞞著天子,自作主張,將這些徐州豪族和官員斬首示眾。
    雖然也曾考慮到了將會麵臨的後果,但也願意搏一搏。
    直到現在,接到了天子詔書之後,他們這才真正放下心來。
    這次過了關,且,有把柄給天子掌握著,益過純潔無瑕。
    當了位高權重的官員,既要有能力,又要有缺點,最不能的就是比天子更完美!
    看著最後一車糧食被運進了官倉,巴隻感覺一身輕鬆,眉眼舒展地看向陽球。
    “陽校尉此行辛苦,此間事已了,您也應當回洛陽去,向陛下複命了吧?!”
    陽球扯扯嘴角,少有笑的人笑起來給人的感覺怪異。
    “是啊,該回去了!”陽球望一眼洛陽方向,回頭看著巴隻:
    “巴刺史,雖然你我相識日短,卻是一見如故。
    以汝之才能,將來定可步入朝堂,吾在洛陽等你!”
    “好!將來咱們洛陽再見!”陽球、巴隻又相視一笑。
    然後,陽球整裝,率領著巡查組的人離開了徐州返回洛陽。
    前後時間相差不遠,各個州郡的稅收也落下帷幕。
    劉合身為大司農也開始安排屬下整理各地稅收賬冊,開始統計大漢今年的稅收情況。
    經過幾日的整理統計,劉合看著賬冊上的國庫收入,終於忍不住的朗聲大笑起來,引得官署內的官員頻頻側目。
    崇政殿,以三公為首的文武百官,分文武兩列站在大殿中。
    每個官員臉上都帶著輕鬆愉快的表情,因為前幾日,所有人都領取到了朝廷拖欠日久的俸祿。
    如今秋收已經結束,所有人也從不同渠道了解了一些今年稅收的情況,結果喜人,所有人都安靜的等候天子駕臨。
    “陛下駕到!”隨著張讓一聲高唱,身著袞服的天子從後殿走出,所有朝堂官員齊齊躬身行禮。
    “拜見陛下!”
    “眾卿免禮!”
    “謝陛下!”
    君臣之間行禮完畢,天子看向劉合:“大司農,今年秋收賦稅,可整理完畢?”
    劉合於文官中持笏出列,向著上方躬身一禮,朗聲道:“回稟陛下,除了幽州、並州、涼州三地,其餘州郡賦稅已經整理統計完畢,除了各地官倉已經全部補足,其餘已全部收入國庫!”
    “好!具體收入數目帳單,還請大司農宣讀一下。”
    “諾!”
    劉合從袖袋之中掏出統計報表,滿麵紅光,開始高聲宣讀今年的賦稅收入。
    “大漢統計在冊耕地四億畝,預計產糧為八億石,實際產量七億四千五百九十八萬石。”
    (大漢此時,統治麵積大約五百八十萬平方公裏,實際耕地應該是七百三十二萬多頃,八分之一左右。人口,五千三百多萬。)
    預收賦稅收入一億八千六百九萬石,加上抄沒匿稅豪族所得,實際收入糧食一億九千九百八十七萬石,錢九十七億…
    其餘實物尚未統計,其價值估計不低於二十億,鹽鐵收入有所下降,隻有八十億七千萬錢!
    除去填補往年的虧空,各地官倉,軍費支出和官員俸祿,總計結餘糧食一千六百七十九萬石,錢二十億三千萬!”
    隨著大司農報出來的一連串長長的數字,朝堂之上所有的官員也都麵露喜色。
    從孝桓帝時期到現在,連續七八年了,每年的國庫收支都一直處於負增長的狀態,開支越來越大,收入越來越少…
    導致虧空也是越來越大,照這樣下去,說不定哪天國家財政就會瞬間崩潰。
    如今天子剛剛登基大半年,國庫收入就有所好轉,朝堂上下運轉順暢,辭官的少了。
    他們這些輔政官員也是與榮有焉,終於不用再麵對世人的指責和謾罵了。
    或許天子使用了一些他們不知道的手段,但是麵對多年的財政赤字有所好轉,也沒人再去關注那些細枝末節。
    畢竟朝廷補足了以往拖欠他們許久的俸祿,天子還賜下了賞賜,他們也都落下了實惠。
    可喜可賀!
    “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漢賀!陛下萬年,大漢萬年。”
    所有官員紛紛開始道賀,財政有了好轉,國庫有了存糧、餘錢。
    他們的壓力也就小了許多,隻要接下來的幾年按部就班下去,國力恢複也就指日可待了。
    “哈哈~朕與諸卿同賀!”華耀也是滿麵紅光,站起身來與文武大臣同賀。
    稚嫩的臉龐,明亮的黑眼,爽朗的笑容,這是華耀登基了大半年來,最最開心的一天。
    雖然這點結餘相對於大漢這個龐大的國家來說並不多,但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拚盡全力掙紮,手段齊用之後的成功,無疑最能堅定信念。
    “尚書令!”
    “臣在!”
    “尚書台擬旨,將今年賦稅收入公布天下,朕要與眾卿和天下臣民一同慶賀!”
    天子大袖一揮,並宣布今晚舉行皇家宴會,文武百官以及士人大儒皆可參加!
    長樂宮,朝堂之上的熱鬧似乎並未影響到這裏。
    身為太後的竇妙已經多日未曾臨朝,一應政務也不再多過問。
    在女官的服侍下,每日裏或是幫助指導尚衣局製衣,改良款式,或是在後園種花種菜…
    偶爾應朝堂需要,召見一下朝堂官員的女眷入宮敘話,使得深宮之內的生活,也不再顯得無趣。
    就在前幾日,華耀過來吃飯時提及了侍中大夫荀爽。
    竇妙一下子就明白到了華耀的用意,所以才將陰氏詔到長樂宮以示皇室對荀氏和陰氏的友好。
    竇妙看著略微拘謹的陰氏,明媚笑道:“荀夫人乃陰氏名門之後也,姿容端莊,才廣博識,汝夫慈明先生亦是。
    慈明先生之父,乃儒學鴻儒、知識淵博、不拘一格、扶危救困、教子有方。
    荀氏,書香門第。”
    “多謝太後讚譽!”
    “不必多禮。”竇妙讓陰氏安坐:“咱們隨意閑話罷了!”
    但她腦海之中,卻有荀氏的史料。
    荀淑,漢代潁川荀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潁川荀氏,是漢晉士族的主要代表家族之一。
    荀氏家族載入史料的人物多達一百多人。
    荀淑是先秦儒學集成大家荀子的十二世孫。
    荀子對於儒家思想的發展貢獻,主要是在人性問題上。
    他主張人性有惡,強調後天的教育和環境對於人性的影響。
    華耀和華昭是相當認同這個思想觀點的。
    “荀神君先生生有八子,個個文采飛揚,合稱為“荀氏八龍”。
    荀氏八龍,慈明無雙。慈明先生學識令人敬仰也。
    荀先生今為大漢盡心盡力,可謂是勞苦,其中少不得荀夫人這般賢良妻子之輔助也!”
    陰氏有些受寵若驚,轉而大方說道:“太後過譽,持家教子,乃是妾身的本分。荀家能有今日,全賴大漢養士多年!”
    “嗬嗬~荀夫人過於謙虛了,相夫教子亦不易也!
    你我身為婦人,雖然不宜插手朝堂,但既要讓他們後方得以安穩,又要顧外戚安穩,其中之辛酸又有幾人知曉?
    想必世祖太後在天之靈,能明白一二。
    慈明先生能有今日自然離不開荀夫人之相扶。相夫教子,婦人之至德也!”
    “太後言之有理,太後讚譽,妾身愧受!”陰氏不僅僅是名門之後,還廣讀典籍,善察言觀色,自然聽得出竇太後的話外之意。
    那就是回去告訴自家夫君,儒家能有今日,依靠的是孝武帝的尊崇,大漢幾百年養士。
    儒家因大漢而地位尊崇,汝要時時相夫,提醒荀氏如今這個士族之首,莫要有負。
    “嗯!”竇太後沉吟幾息,扭過頭去,看向身旁的女官:“尚女史,傳朕懿旨,陰氏賢良持家,相夫教子有道,特封康誠夫人!”
    “諾!”
    “妾身,謝太後隆恩!”
    陰氏剛要起身,就被竇太後拉住,莞爾笑道:“不必如此,朕為太後,你為侍中夫人,自當為天下女人做個表率,讓天下人看看,咱們女流之輩,也是可以為大漢為陛下分憂的不是?”
    “妾身,謹記太後教誨!”竇妙笑著點了點頭,“如此甚好!”
    就在兩人敘話間,又一女官來報,張讓求見。
    “奴婢張讓,拜見太後!太後萬安!”
    竇妙微微點了點頭,輕聲問道:“嗯!汝來此何事?”
    張讓恭聲說道:“啟稟太後,今年豐收,陛下大喜,下令大宴群臣,特令奴婢前來稟報,請太後參加今日的晚宴!”
    “嗯!這是好事,汝且回去稟告皇帝,朕定會前去。”
    “奴婢告退!”
    張讓退出去之後,竇妙看向身旁的陰氏:“皇帝大宴群臣,必然允許大臣攜女眷參加,你今晚陪朕一起去吧!”
    “諾!”陰氏不由大喜,能得太後相邀參加宴會,她還是第一個能夠獲此殊榮之人。
    不管太後是顧著誰的情麵,對自己而言,對荀氏、對陰氏而言,皆是大利。
    崇德殿。人多,卻並不喧鬧。
    由於天子提倡節儉,所以晚宴也並不豐富。
    天子的案幾上也隻是比平常多了二道菜而已,但其中的寓意卻是不言而喻。
    現下國事好轉,不僅是天子,他們也終於可以明目張膽的改善一下夥食。
    不然整日的粟米青菜,這日子實在是過於清苦了一些。
    不然,偷偷摸摸吃肉,也無甚趣味。
    肉與酒,與二三友人相合,方是趣事。
    華耀自然也明白眾臣心思,他不是苛刻之人,自己節儉,也沒要求大臣頓頓青菜。
    國事艱難大家節儉一些,如今有些好轉自然可以放鬆一下。
    他隻加兩道菜,也是希望大家明白,經濟好轉不多,還需要繼續堅持節儉之風。
    當竇太後領著陰氏一起參加晚宴之時,眾官員不由得對荀爽投去羨慕的目光。
    這荀家,能得天子和太後如此重視,地位怕是可比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