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字數:577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我主動繼承了家業 !
第258章
麵對著大臣的反對,朱元璋沒有意外,輕輕哼了一聲,大臣們立刻停下反對的聲音。
朱元璋的威壓還是存在的,至少現在還沒有人敢反對。
不過朱元璋可不打算壓服這些大臣,這樣對以後有害無益的。
朱元璋開口道:“國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應對外敵的威脅,在古代曆史上,不少朝代因為內部動蕩而被外敵入侵,尤其是在北方,因為常常麵臨強大的蒙古族、匈奴、鮮卑等遊牧民族的威脅。比如在唐朝時期,唐玄宗晚年,內部腐敗,藩鎮割據,使得唐朝的實力大幅下降,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讓外來的契丹族乘機入侵,掠奪中國北方地區。內亂會導致社會動蕩和民不聊生,曆史上,許多內亂和戰亂導致了民不聊生的局麵,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例如,在三國時期,曹操的北伐戰爭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而在五代十國時期,十國相互爭霸、割據江山,導致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大明朝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權威,在曆史上,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和權威,容易出現地方割據和權力分散的現象。這樣就很難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而地方勢力的自行其是,也容易導致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比如,在唐朝晚期,軍閥割據、官員貪汙等現象層出不窮,讓唐朝的中央政權逐漸疲弱,最終導致了唐朝的覆滅。”
“內亂會影響皇室的穩定和威望,在古代曆史上,皇帝是國家的象征和權威,而內部動蕩和爭鬥容易削弱皇室的穩定和威望。例如,在北宋時期,太祖的孫子、宋真宗和宋仁宗的兒子、英宗、神宗等人在皇位上頻繁更迭,導致了政治不穩和社會動蕩,影響了宋朝的整體發展。”
“朝廷需要一位合適的皇帝來領導國家,在以前,皇帝被視為國家的領袖和代表,需要有足夠的才幹和領導能力來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如果皇帝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可能會導致政治腐敗、內亂和社會動蕩。例如,在西漢時期,王莽篡位成為新朝皇帝,但他缺乏統治才幹和領導能力,導致了政治混亂和經濟困難,最終被推翻。”
“總之,以上這些理由都非常重要,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維護。隻有在一個穩定、和諧、統一的環境下,國家才能保持強大和繁榮。這也是為什麽大明朝不能內亂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有這樣念頭。”
看著朱元璋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大臣大多沉默,知道朱元璋說的沒錯。
但是有一些文臣卻不會同意的,例如方孝孺直接開口進行反對。
方孝孺看起來十分不滿和憤怒,臉上的表情非常嚴肅,他對朱元璋說道:“陛下,臣覺得您不應該廢除嫡長子繼承製,這是我們大明朝的傳統。皇位應該由嫡長子繼承,而不是由皇帝自己選擇。”
朱元璋看著方孝孺,皺起眉頭,深思了一會兒,他說:“孝孺啊,我年事已高,繼位之後,擔心嫡長子能否勝任皇帝的重任。如今,各種風險都存在,我擔心一旦皇位傳給不稱職的繼承人,國家將麵臨內亂和災難。”
方孝孺聽了朱元璋的話後,依舊麵色凝重,他繼續說道:“陛下,我們不能為了一時之憂,犧牲了傳統和規矩。古代曆史上,如果皇帝違背繼承製度,往往會導致亂臣賊子的抬頭和社會動蕩。我希望陛下能夠重新考慮這個決定,為大明朝留下一個穩定和繁榮的未來。”
朱元璋歎了口氣,深深地看著方孝孺,他最終說道:“好吧,孝孺你說得對,我會重新考慮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擔心而違背傳統和規矩。”
方孝孺聽到朱元璋的話,臉上的表情終於緩和了下來,他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慶幸,為大明朝爭取到了一份穩定和和平。
方孝孺聽了朱元璋的話,眉頭皺起,臉上露出不滿之色,他忍不住說道:“陛下,這豈不是在打破朝廷的正統傳承製度嗎?以後萬一出了其他不可預料的情況,豈不是會讓人民產生混亂和疑慮?”
朱元璋見方孝孺的態度,不悅地皺起眉頭,厲聲說道:“方孝孺,你豈不知道朕是如何一步步打拚出這個天下的嗎?我當然清楚這會帶來的影響,但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朝廷的穩定,為了避免內亂,我們必須這麽做。”
方孝孺聽了,感到心裏不快,但也知道朱元璋所言不無道理。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情緒,恭敬地說道:“陛下,臣知錯了,願意聽從陛下的旨意。”
然後,方孝孺向朱元璋行了一禮,退了下去。他知道自己雖然不滿,但在這個時候,必須順從君上的決定,為國家的未來和百姓的安定著想。
方孝孺退下之後,他心中依然不安。他開始思考,如果朱元璋的決定真的會讓國家長治久安,為什麽其他朝代就不曾這樣做呢?
他開始在心中回憶史書上的故事,發現曆史上許多朝代都采用了嫡長子繼承製度,並且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漢武帝、唐太宗、宋理宗等等,這些朝代都相對安定,國家強盛。而那些不采用嫡長子繼承製度的朝代,如漢末、五代十國,都出現了內亂、分裂、動蕩的局麵。
方孝孺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他開始琢磨這個問題。最終,他意識到,嫡長子繼承製度不僅僅是一種傳承製度,更是一種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製度。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皇位的穩定,從而避免內亂和混亂的發生。
他決定再次向朱元璋陳述自己的想法,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著想。他想盡一切辦法,讓朱元璋能夠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繼續
方孝孺按捺不住內心的不安,他決定再次找朱元璋談話,他認為這件事情十分重要,必須拿出自己的誠心和實際的例子來證明。
於是方孝孺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報告,裏麵詳細分析了曆史上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實行情況,並將其與其他製度做了比較。他希望朱元璋能夠看到這份報告,認真考慮。
但是,朱元璋看了報告後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他認為朱權是最適合繼承大明王朝的皇帝,並希望方孝孺能夠支持他的決定。
方孝孺非常失望,他覺得自己的努力白費了。他感到沮喪,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朱元璋的想法,但他依然決定堅持自己的信念,繼續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著想。
繼續,方孝孺見此心灰意冷,和朱元璋說想辭官歸隱
方孝孺見朱元璋並不聽取他的建議,他感到十分失望,甚至有些心灰意冷。他覺得,如果朱元璋不能理解他的想法,那麽他對大明王朝的貢獻也不會被認可。於是他決定向朱元璋表達自己的想法,考慮要辭去官職,隱居山林。
“陛下,臣方孝孺雖然不是您手下最出色的文臣,但臣對大明國家的未來十分關心。我認為嫡長子繼承製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製度,它不僅能夠保證大明王朝的穩定,還能讓臣民得到公正的待遇。然而,您卻打算將皇位傳給朱權。臣雖然不能理解您的決定,但也無法改變它。如果臣繼續留在朝廷,我感覺自己將成為一個無用的人。因此,臣想請陛下準許臣辭去官職,隱居山林。”
方孝孺的話音剛落,朱元璋默默地看著他。過了一會兒,他才開口說道:“方卿,你這個想法太過激進了。我知道你對大明國家的未來十分關心,但你不能就此辭去官職。你是我大明的忠臣,我需要你為朝廷盡心盡力。”
方孝孺聞言,感到很受打擊。他看了看朱元璋,然後說道:“陛下,臣會遵從您的命令。但請您相信,臣不是一位隻顧自己前途的官員,臣是一位真正關心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忠臣。我會繼續盡心盡力為您效力,但希望您也能夠聽取臣的意見。”
朱元璋點了點頭,然後轉過身去,表示結束了這場談話。方孝孺感到十分失望,但他知道自己必須繼續留在朝廷為大明國家效力。
幾天後,方孝孺和其他幾位大臣在秘密會議上商討如何應對這一局麵。他們都認為朱元璋的決定是不妥當的,違背了嫡長子繼承製度,容易引起內亂。
方孝孺說道:“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朱元璋的決定將給大明朝帶來災難。我們必須采取行動,讓他改變主意。”
其他大臣們紛紛附和,表示必須對朱元璋進行勸說。他們討論了多種策略,包括上書勸諫、聯名上書、私下諫言等。
最終,他們決定聯名上書,向朱元璋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擔憂。方孝孺和其他大臣一起起草了一份公開信,詳細闡述了他們的理由和看法,希望朱元璋能夠改變決定,讓嫡長子繼承製度得以延續。
幾天後,公開信被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中。他仔細閱讀了這份信件,對於大臣們的看法和擔憂表示理解,但仍堅持自己的決定。
方孝孺和其他大臣感到失望和沮喪,但他們知道,作為忠誠的大臣,他們必須尊重皇帝的決定,並繼續為大明朝的繁榮和穩定做出貢獻。
太監們匆匆走進了朝廷,將朱元璋的口信傳達給各位大臣。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道該怎麽辦。
其中一位大臣站了出來,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臣子,名叫劉基。劉基向其他大臣解釋說:“朱元璋此舉並非沒有道理,他是為了避免內亂和混亂。我們應該聽從他的意見,保持穩定。”
其他大臣聽到這裏,開始認真思考。他們都知道,在這個時代,皇位之爭是非常複雜和危險的。如果讓這個消息外傳,很容易引發動蕩和戰亂。
於是,大臣們決定遵守朱元璋的命令,不將這個消息外傳。他們知道,隻有保持穩定才能維護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朱允炆怒氣衝衝地走進了皇宮的內室,找到了他的皇爺爺朱元璋。他一臉不滿地問道:“皇爺爺,為什麽您不把皇位傳給我?我是您的孫子,我比父親更有能力,更有資格繼承皇位。”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孫子,深深歎了口氣,說道:“允炆啊,你還太年輕了。雖然你才華出眾,但是你的父親朱權是我的兒子,而你隻是我的孫子。在這個家族中,長子繼承家業是天經地義的傳統,我不能違背這個規定。”
朱允炆聽了這話,臉色更加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皇爺爺說的是實話,但是他依然感到不滿和失望。他再次開口道:“可是爺爺,我覺得我比他更有能力,我更能夠治理國家和保護人民。”
朱元璋聽了這話,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說道:“這是好事啊,我很高興你有這樣的抱負。但是一個好的皇帝不僅需要才華和能力,還需要經驗和智慧。你還年輕,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積累經驗和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的皇帝。”
朱允炆聽了這話,心中有些明白了。他知道自己的皇爺爺並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希望他能夠更好地成長和發展。他決定好好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爭取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皇帝。
這段對話讓朱允炆更加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他離開了皇宮,開始了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之路。
雖然他依然覺得自己應該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他已經明白了一個好的皇帝不僅需要才華和能力,還需要經驗和智慧。
不過,朱允炆可不會真就這麽甘心把自己即將到手的東西讓出去的。
他一邊離開皇宮,一邊思考著該怎麽辦。
不過朱元璋在,他的確沒辦法做任何事請,沒有實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