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容輕視的老夫子

字數:3688   加入書籤

A+A-


    千古聖君秦二世!
    李斯眼角一沉,顯然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危言聳聽嗎?”內史騰實在是有些聽不下去孔鮒的言論。
    “哦?”孔鮒卻搖頭,遂而對這內史騰拱了拱手“敢問尚書一言,當今天下讀書人,識文斷字之人,都是些什麽人?”
    內史騰正要說話,隨即表情僵硬起來。
    孔鮒沉聲道“天下讀書人,識文斷字之人,除了我大秦以外,其餘之人,多為六國遺族。
    自我孔家先祖孔丘,開創私學,方才打破了貴族壟斷知識的局麵。
    可就算是這樣,天下九成識段文字的人,依舊為昔年六國貴族。
    所以,這也是臣!”
    孔鮒轉身向著嬴胡亥拱手拜道“這也是臣,想要和陛下說的第二個問題,科舉製度目前的弊端所在。”
    “貿然開科舉,固然是陛下為天下學子大開龍門,改變世官製弊端的開創之舉。
    但同樣,化名而來的六國遺族,便會趁機參加科舉。
    若是忠心我大秦還好,可如果心懷鬼胎,當真如同吏部尚書所言那樣,成為了某一地方的郡守,那樣的話,天下恐怕會大亂!”
    說著,孔鮒歎了一口氣“正是基於此等考慮,臣這才鬥膽,明知道分封製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可臣依舊希望陛下分封諸公子為王,坐鎮一方。
    這樣的話,就算是某些心懷鬼胎的六國遺族,當真成為了某一地方的郡守高官,想要作亂,恐怕也不可能做得到了。”
    孔鮒話音落下,諾大朝堂之上,寂靜無聲,鐵針落地,也清晰可聞。
    數吸過後,嬴胡亥緩緩道“愛卿以為,六國遺族,方才是我大秦禍根所在?”
    孔鮒沉聲道“必定!自春秋時代開啟,天下列國八百,然而不到兩百年,便隻剩下一百多,再到七國並立,數百年歲月。
    所以,就算是我大秦一統天下,劃分天下為四十六郡,但天下之民眾,依舊還會按照此前七國疆域,分為他是楚人,他是趙人,他又是齊人。”
    說罷,孔鮒看向嬴胡亥道“這種轉變,恐怕還需要兩代人以後,等到那個時候,人人都會自稱秦人。
    但目前放在我朝麵前的事情,已經不允許我朝有那麽多的時間,所以,分封諸王,或許是最快,最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嬴胡亥是真的有些動搖了,至少目前,他並不擔心贏將閭、贏高、贏田這些人會謀反。
    此前有謀反苗子的公子勝,早就已經讓自己在臥虎後宰了。
    畢竟,當初自己貿然北去,其實也存了一些心思,就是想要看誰人沉不住氣,想要跳出來謀反的。
    現在被孔鮒這麽一番話說來,嬴胡亥倒是有些明白過來,為什麽西漢初年,劉邦那樣的人精,會選擇郡國並行了。
    或許,真的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吧。
    天下分為七國數百年,人的思想根深蒂固,這樣或許可以消弭許多抵觸情緒。
    孔鮒看著皇帝臉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來,這個時候,他也不敢在過度說話,以免惹得皇帝不快。
    畢竟,從目前來看,天下什麽地方作亂的可能性,似乎很低很低。
    可,科舉製的出現,真的是給了許多人鑽空子的可能。
    “諸位愛卿之一呢?”嬴胡亥雖然是說諸位愛卿之意,但是眼睛卻落在蒙恬身上。
    可轉念一下,蒙恬似乎並不是很懂政治哦。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正史上他也不至於被李斯和趙高弄死了。
    所以,嬴胡亥的目光又落到了李斯身上。
    李斯隻能拱手出列道“陛下,孔鮒侍郎言之有理,但陛下且看,自先帝以郡縣製立國,現在已經過去快有十五四年了,天下郡縣,可曾有人造反?”
    嬴胡亥心想,天下郡縣現在是沒有人造反,可是朕看過的大秦曆史,郡守盈通這狗賊就是第一個勾結故楚餘孽項氏一族謀逆的。
    所以,孔鮒絕對是一個智商高得可怕的人。
    他在朝堂上的一番退論,就已經把強盛大秦潛在的危機說出來。
    不僅是現在的秦國,一郡之地,郡守的權力太大;就拿正史上來說,秦國覆滅,任囂作壁上觀,這幾乎就直接讓孔鮒說準了!
    且正史上,漢朝的滅亡,也是因為地方官員手握重兵,為一地方諸侯,混戰不休,這才導致漢帝國的滅亡。
    所以……這家夥的智商,眼光真的是令嬴胡亥佩服至極了。
    縱觀幾百年曆史,全部被說中了……
    可悲的是,正史裏邊,對於孔鮒的記載卻少之又少,最為出名的,卻隻是魯壁藏書……
    孔鮒拱手道“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時,臣所言者,乃是我大秦安樂表明之下的憂患。
    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臣敢斷言,臣此言絕非空穴來風,微言聳聽。”
    李斯道“孔鮒侍郎,你此言本就是危言聳聽,天下紛亂,都源自於諸王作亂,現而今你又提出封王,乃是曆史的倒退。”
    孔鮒歎了一口氣“那李大人,你如何解決科舉製度眼下的弊端?再者,郡縣製度中,郡守權勢過大,本就是事實。
    此外,臣聽聞,陛下自會稽郡歸來的路上,曾經遇到過一個縣丞強搶民女為小妾,縣監想要舉發,但是卻被縣丞聯合縣尉,威逼利誘,最後一起魚肉百姓的事情。
    此乃陛下親身經曆,李尚書總不能說,這件事情隻是偶然吧?
    天下那麽大,為什麽偏偏這麽偶然的事情,就讓陛下遇到了?“
    李斯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麽,孔鮒此刻占據天時地利,把皇帝遭遇的事情,甚至於自己可能想到的借口都拿出來壓著自己,反而有些不好反駁了。
    李斯沉吟片刻,隨後道“眼下我朝吏治,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卻並不代表不可改善,科舉製將會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轉變點。
    更況且,侍郎所言,昔年六國遺族前來參加科舉,我等難道就不能順著他們的戶籍,查找到他們昔年是誰的後人,誰心懷鬼胎嗎?”
    “你?孔鮒微怒“李尚書何故如此強詞奪理?若當真可以輕而易舉就查得清楚,那李尚書何不去查一下項羽、劉季這兩個逆賊,現在身處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