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安家落戶

字數:4582   加入書籤

A+A-


    回到石器時代!
    走過冰凍的冰麵,石路帶著族人到了河的南邊。這裏地麵比較平坦,而且大部分都是枯草,樹木不太多。
    沼澤位於河流出口處,這時候已經封凍住了。一眼望去,上麵枯死的蘆葦和水草都成了冰淩。沼澤南邊隔著一片狹長的空地就是山。
    穀口兩邊沼澤收窄,河流從其中流過,由於冰凍了沒有看清那裏哪兒是河哪兒是沼澤。南北的山麓夾著出口,把山穀包圍了起來,從外麵很難發現裏麵的情況。
    沿著河向西北走了一裏左右,石路發現一塊較為平坦的高地,大約兩個足球場那麽大。高地的北邊和東邊是緩緩下降十幾米的斜坡直到河邊,邊緣距離河岸也有將近五百米。
    南邊和西邊則是連接一些起伏的丘陵地帶,在高地地的西南角有一座很平緩的小山,麵積大概幾百畝。山腳和高地連接的地方,狩獵隊發現了一個天然的洞。
    洞的旁邊還有一條溪流,沒被凍住,順著邊緣歸入沼澤。石路去查看了一下,這個洞原來是石灰石溶洞,裏麵還有人活動過的痕跡,不過可能年代久遠,遺骸一碰就碎。
    石路決定暫時先用這個洞容身,這塊高地則需要查看下夏天河水有沒有可能漫上來,暫時水被凍住沒法看清河流漲水情況。本著小心的態度,石路並不因為高地離著河有十幾米而徹底放鬆。
    等所有的人都到達洞口以後,采集隊在狩獵隊的保護下收集了不少的幹柴,在洞裏用火熏了半天後打掃幹淨,趕出了蝙蝠。
    洞裏麵很寬但不太深,足夠這一百多人居住。裏麵還有幾個小的岔洞,正好分給物資隊存放物品,自己和巫也能分到個單獨的區域放東西。
    等老人和孩子進洞以後,狩獵隊圍繞著高地到處尋找,扒開雪看看野獸腳印情況,在這當中發現了野馬,鹿,狼,兔子等腳印,而且在枯草中還捕獲了三隻兔子。
    石路則沿著北麵東麵的緩坡查看。扒開雪,用長矛挑開地麵看到緩坡以下接近河麵四米左右,才出現被衝刷的痕跡,證明高地是安全的。
    一整個白天都在勞累,所有人都在整理物品,收拾山洞,查看周圍危險。到了晚上的時候石路召開了一次隊長會議,並且對新加入的牛族的人員進行分配。
    獵手分配到狩獵隊,老人和孩子同樣分到巫那裏。鹿族過來的狩獵隊員不再重組,而是提拔了一個叫做鹿果的男子替代薛的位置。薛則負責協助巫帶快成年的十歲以上的少年兒童進行生活技能的學習。
    桑分配完食物,向石路報告情況物資已經告罄,明天起不想辦法就斷糧,皮也用光。現在草鞋隻有狩獵隊還有,其他的在路上已經損毀了。
    好在這地方沒有山裏那麽冷,而且找到個山洞。巫則報告現在藥材快沒了,幾乎人人都有凍傷,附近也沒有找到合適的。
    夜晚來臨的時候,高地上集中了不少的動物狼群,老虎,劍齒虎,豹等等都在附近虎視眈眈。由於人類帶來的一些味道使得它們追逐著食物來了。
    洞口的幾堆大火遠遠的擋住了它們,否則整個洞的人都鬥不過這些野獸。不時地,還傳來野獸互相撕咬的聲音,一群狼可能被虎攻擊了。
    石路想了一個晚上,先決定從河裏試試看。第二天一早,他帶著狩獵隊下了高地到河邊,敲了敲河麵,冰凍的還挺厚!吩咐眾人拿了些柴火燒冰麵。
    半天以後冰化了,隻見魚群迅速向這個透氣的口靠攏,有的還跳出來了!這裏的魚也許少有天敵,個頭都很大。一條大概四五斤,用長矛紮住的最大也應該十多斤。
    石路吩咐一部分人用長矛穿魚,一部分帶著采集隊去不遠處砍伐竹子。石刀還是不方便砍,隻好是老辦法,扒開竹根的雪和雜草用火燒。
    這兒的竹子不太粗,老人們把竹子加工成竹矛,矛頭在火上烤一下就能夠戳破魚。做好以後,就被送到河邊紮魚,孩子們在薛的帶領下來來回回的運魚和搬柴火。
    全族除了警戒的以外都進入忙碌的生產中。隻一個上午,就基本捕獲了幾天的食糧,由於有其他的事兒安排,就停下來。
    下午的時候,石路派出一個狩獵隊在洞口周圍十幾裏的範圍內探索,剩下的人則全力的砍伐樹木以及竹子。由於工具的缺乏,特別是石器損耗大,所以效率不高。
    整個高地周圍到處是燒樹根引起的煙霧,他倒也不擔心火災。采集隊和一部分孩子則在高地上收集能用的石頭,除掉荒草。不一會兒整塊平地都是泥濘不堪。
    砍到的樹和竹子被拖到火堆邊加工,削尖和碳化。竹木盡可能選擇比較長的,大概三米左右,一整天下來也就加工了三四百根。
    石路先選擇洞口幾米遠的位置,用幹土畫了一個長方形的痕,從左邊洞口開始直到右邊。小溪的部分也被劃入圈裏,以便取水喝。同時還劃定了一個區域作為廁所,改變過去的做法。
    一直以來石路對於沒有廁所概念耿耿於懷,營地四周到處都是排泄物。這次借著新生活的開始,他想改變族人的習慣。
    薛帶著一幫孩子用削尖了的竹子以及長矛沿著畫線挖溝,溝隻有半米左右的深度。還好這個平台可能是長年累月的河沙衝積而成,除了偶爾有石頭以外都比較容易挖。盡管這樣速度還是很慢。
    眼看伐木的也采夠了幾百根,巫禾就帶著他們幫忙挖溝,而石路則指導加工砍下來的木材竹子——人們不大分清長短的概念。
    搜索隊在傍晚回歸,帶了幾隻狐狸和野雞。回來以後石路讓他們立即加入建設隊伍中趕活兒。
    一直到黃昏,溝才挖好。石路指揮著大家把削尖的圓木沿著溝栽下去,間或則夾著削尖了的竹子,頭斜向外。圓木插好以後加上土踩結實了,以便固定。
    木頭縫隙間盡量的放置尖頭朝外斜向上的竹子。石路想起小時候用嫩竹子做粗繩捆柴火很牢固,就選擇了剛過去的夏天才生長的嫩竹子,用石刀一破兩半,在火裏烤一下。找兩個力氣大的一人拿一頭,反向一寧,就成了。
    做好的嫩竹在緊挨的每兩根圓木上捆緊,間或編上一些竹片樹枝。做完這些以後,一道簡易的籬笆就成了。
    洞口正前方空著作為出入口,平時用一排編在一起的竹矛擋住。這樣就能夠減少晚上警戒的人數,同時一旦靠近則固定在地上的竹矛就能夠逼退群獸。
    物資隊現在負責準備食物。由於一些簡單的骨頭用具都在路上丟失了,每人隻好拿著一片寬的葉子圍起來喝水,魚也就烤了串在木棍上吃。
    吃完以後,白天帶著搜索隊去探索的和在隊長會議上報告了今天看到的情況
    東邊,就是來的路上,大沼澤在河兩岸一直延續到峽穀外麵。南邊則是狹長的平地。比高台稍微低一些。
    西邊和西南則是比山洞所在的丘陵更高一些的緩坡,一直延伸到南麵的山脈。西北則是河流的方向,再往前就是竹林最密集的地方,相對這裏低一些。再遠就看不到了。
    這些地方中,除了沼澤和南麵狹長的平地是雜草灌木以外,其他都是較為高大的叢林。現在馬群就在西北邊,雖然沒看見但是能看到腳印。同時也摸清了附近動物的足跡,洞後麵南麵有野獸腳印形成的通道。
    “看起來這地方還是適合定居的,長期住下去倒是不錯!”石路心想。
    至於馬群會回北方,倒是不要緊。石路有能力帶著族人在冬天來臨前準備好食物。再說他也不打算就靠馬,附近能用的資源很多,就連小動物也比星星湖那裏豐富。
    這個氏族不能像以前一樣追逐著獵物跑了,那種生活朝不保夕。一旦捕獵失敗,或者遭到攻擊,很容易滅族。
    石路想想也覺著有意思。想必祖先們就是從山洞走出來追逐獵物,然後學會製作帳篷和石器的。
    同時他也感歎這個時代的體質翻過高山到達這裏,凍傷的多但還好沒凍死的。也許是冬天感染少,加上一路運氣好,食物不斷。
    睡覺的時候他已經習慣了和桑抱在一起取暖,盡管還是有些怪味。桑撫摸著石路的臉對他說“石,鹽怎麽辦?快用完了,還有骨器幾乎沒有了。”
    “我會想辦法的。”石路摸著自己的下巴說。現在桑越來越進入狀態,她應該比石路大,隻是經過他的影響,她是目前能夠看到的最幹淨的女人。
    哪怕再累,石路似乎都有勁在她身上耕耘。
    “接下來應該解決固定配偶,工具,食鹽的問題了,食物暫時有河裏的魚。”石路自言自語,“慢慢來吧!都來這個時代半年了,卻還沒有機會開太多的金手指,就等春天了。”
    大量的竹子,相對安全的環境,豐富的獵物,讓石路有信心把族人安頓好。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