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養殖和擴建
字數:4669 加入書籤
回到石器時代!
養殖現在也麵臨著許多問題。首先是圈舍不夠,其次是圈舍的設計需要改變。
兔子喜歡打洞,經常把兔棚周邊的土地挖的亂七八糟,有時候還逃脫了。而野豬則是顯得好動,堅實的牆都會被拱倒。
馬匹則是十分挑剔,不幹淨的草料和水都不吃,而且每天不牽出去溜一圈就嘶叫不停,石路都懷疑這是馬也許是驢子。
但是在下雨天,要完善也比較難。野雞相對好一些,不過遇上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鳥會飛,而且好鬥,一百多隻集中在一起往往鬧的不可開交。在繁殖季節,公雞常把雞蛋給啄破。所以石路決定重新的規劃一下。
石路讓陸果在采石場的後麵規劃下,找到一塊幾百畝的地,統統的建成圈舍。完成後把動物們依次安排過去,原先還在馬場這邊的馬和剛剛捕獲的鹿都移到小溪南邊。
而幾隻小狼則繼續在小溪北邊,省得它們去騷擾那些兔子。為此石路還特地在小溪上建了一座木橋,就是簡單的用原木搭在兩岸。
等陸果把新的圈舍建成以後,讓他從勞動組中抽出一些人,組建了養殖小隊。他們的任務就是集中的照顧這些動物,所有與動物有關的飼料、飲水都歸他們管。
兔子現在已經很多,每隔一段時間後勤組的都會殺一些作為補充的鮮肉。鮮魚卻是一直不缺,魚塘裏一直都有捕獲的各種大魚。
石路讓人挖了更多的魚塘,把一些雜食的魚挑出來分開養殖,又把一部分的圈舍的管道和這些水潭連起來,給魚塘施肥。而附近的河裏則暫時不捕魚,等秋天再說。
不久後,由於連續的十多天雨一直下,動物出現了萎靡不振的現象,而野雞也死了幾隻,看起來是得了疾病。
巫帶著人用石灰水給圈舍消毒以後,石路發現導致生病的原因很可能是飼料的問題。采集野草後都堆在一起發黴,加上動物飲水大部分都是從小溪裏弄來,氣候的潮濕就滋生了各種毛病。
為此,石路決定給動物們部分的熟食。他決定在圈舍邊上蓋了個專門的窩棚,擺上幾個大陶鍋,把部分的雜草弄碎了煮一煮,作為飼料投喂給這些野性依舊的動物。
今後每天動物的飲水都燒開,巫還弄了一些常見的草藥,熬成水攪拌在飼料裏。經過幾天以後,動物的症狀基本得到緩解。
這也讓石路注意起這個時代不論是動物還是人,對於瘟疫和疾病的抵抗能力都非常的弱。
為了提高防疫水平,他又讓巫在以前的基礎上更嚴格的製定了族裏的衛生規則,同時把以前一個月喝一次大鍋藥改為兩次。
整個雨季就這樣忙碌而有序的過著,陸果也陸續的完成了新房屋的建設。地裏的作物長勢喜人,可能是土地肥沃的原因。
在除草以後,石路讓人把積肥池裏的肥料統統的清空一次,都運到田地裏施肥。等手把手的教會了負責的人如何除草、排水、施肥以後,他就不再關注,讓人去照料著。
今年的勢頭很不錯,各方麵也讓石路滿意。隻是在養殖上,規模相對小,還不能滿足族裏的需求。為此石路特地的讓民兵隊組織了一次捕捉野豬的行動,在豬圈搬到新的地方的時候已經有三十多頭,大部分是小豬。
同時由於又發現了山羊的蹤跡,經過和跑了幾次三岔河以後,也圈養了四十多隻。石路想的是準備在今年更加擴大一些,能夠真正獲得穩定的肉食來源。
明年的耕作已經計劃好用部分的牲畜,今年新開墾的土地明年應該能夠用犁了,隻是犁頭是個難題。
暫時馬匹雖然夠用,不過耕作的時候不是最好選擇。最讓石路有些遺憾就是到華穀以後沒有發現牛和綿羊。
陸果的努力逐漸的見了成效,現在村子的房屋已經擴展到馬場以外,柵欄也修了不少。隻是屋頂還是不讓石路太滿意,瓦的生產也該提上日程。
瓦的工序沒有陶那麽複雜,瓦車也沒有製陶的轉盤那麽複雜,在還沒有金屬工具的時候就能製陶,製瓦也不成問題。
石路帶著研發的小組經過試驗後,做成了幾架瓦車。又找到了比燒磚的土稍微好一些的粘土,以後就讓薛開始製作瓦。
俘虜們就被調來挖土和加工瓦泥,隻要等到天放晴就開始製作,石路打算年底把屋頂都換一遍,這樣更加通風。
那邊薛開始忙碌以後,石路就著手準備開發桑葉泉的溫泉。溫泉需要繞一些距離才能引到村子裏。
首先是開辟一條通往泉眼的路,路線選擇的是到村子的直線的距離。一路上又砍樹又挖土,還搭建了幾座簡單的木橋。而這時站在華洞的頂部的小山上就可以看到溫泉所在。
石路打算把路邊的土地開墾出來,秋天種上小麥。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土地,也能更好的照料莊稼。
到了桑葉泉之後,石路考慮的第一個事兒就是如何把水給引上來。洞太深,水壓也不夠,沒辦法直接引上來。石路必須考慮個巧妙的方法,不然溫泉就用不上。
進了洞中觀察,石路發現這裏的溫泉水量不夠,大部分還是滲入了石頭縫隙裏,而且溫度不夠高。
為此,他首先把原來的眼堵住,排開小水潭裏的水。接著選擇了幾根粗長的木頭,往泉眼裏使勁的往裏砸進去。
用壞了二十多根木頭後,終於把泉眼擴大。他打通了一層薄薄的石頭層,底下是一個非常熱的洞,大洞裏都是熱水。
這些石層都是一些泥沙的沉積岩,也不厚,隻有二十厘米左右,中間還有不少的縫隙,水就是從這縫隙中冒出來的。
砸開以後,立即有一股熱氣竄了上來,頓時洞裏熱氣騰騰,還燙傷了幾個人。隻是水量依然不多,沒能大量的滲出來。
按照解決鹽井的供水一樣,再在邊上砸出一個眼兒通往薄薄的岩層下的洞。拿來竹管一直通到深處,竹管連接到洞外,引來旁邊的清泉灌進去。
又在最先鑽開的泉眼中垂直的插入合適的陶管,邊上密封好,頂上接著竹管,熱水就引了出來。
由於水壓力不大,並不能到洞口,石路隻好找了洞口西南幾百米較低的地方開挖了一條深溝,為此調動了一百多人拿著石頭工具一點點的刨開地麵。最後才把水引了出來。引出來的熱水溫度並不是太高,估計五十度左右。
引出水以後,陸果就在泉邊平整了土地,運來磚頭建了幾棟房屋。這是石路設計的度假村,打算未來開辟成冬天居住的場所之一。
接著薛帶人沿著開辟的路,一路的鋪設陶管,把水引到村裏。為此都用光了備用的存貨,他還趕製了一批。
過程顯得比較艱難,最終的完成也讓眾人歡喜不已。從此村裏洗澡方便多了,而石路還計劃在冬天試著用這些水種蔬菜。
完成這個目前為止比建房還艱難的工程以後,連綿的雨也結束。石路倒是很慶幸,雨雖然一直的下但是都不大。
長時間的荒原流浪,族人也習慣在雨中活動,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就是新開的路很泥濘,每天回村都是滿身的泥土。
弄完溫泉的事兒以後,石路到河邊選了一塊地方,修建了一個比較正式的碼頭。暫時隻是一些竹排停留,來往的運輸物品。未來他還想造一些木船,可惜現在沒有辦法加工木板,隻好先作罷。
碼頭邊也建立一些倉庫,方便未來的運輸。而石路也發現,以前沒有怎麽考慮過安全防衛的問題。這裏除了野獸以外就沒有別的危險,就沒有考慮過對外來入侵者的預警。
隻是隨著發展,這裏遲早會被人所知,一些必要的防禦也得準備。這時候人口少,城牆顯然不合適,隻好在溫泉以及神馬穀上建了警戒哨,搭上烽火台。
每天,都會有人在烽火台駐守,發現危險的時候可以迅速的報警。陸果在華坪裏也建了一個預警台,平日都派民兵到那附近狩獵以及觀察。就這樣,簡單的防禦係統就算完成。
狄族俘虜們經過這幾個月的勞作、培訓,水鹿提出可以考慮讓他們加入部落。實際上經過考核,兩個月前就有一批能夠達到標準了。
石路對人口一直很渴求,就同意了。等這批人正式的加入,華部落終於超過五百人。巫說現在華部落的規模已經超過十年前的羚族了,人口這麽快速的增加,他沒有經曆過呢。
桑的預產期快到了,石路對於這事兒更加重視。雖然不知道還要準備哪些,他還是忙個不停。現在他最頭疼的還是尿布的問題,沒有布,他的孩子就隻能用又臭又硬的獸皮。
桑倒是很淡然,她有經驗了,不太擔心出問題。這個時空,第二胎比第一胎的成活率更高,加上現在條件的改善,桑很有信心。
不知不覺間,五月就在忙碌中過完了。接下來的六月,石路的孩子很可能出生,石路取消了一些計劃,減少探險的活動。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