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醫療不應該是冰冷的
字數:7258 加入書籤
下午,依舊是講話。
韓明誌、墨新知、齊興懷等人就當前中醫的現狀,以及未來中醫的發展等方麵,做了詳細的分析和展望。
晚上,韓興文、楊磊、劉正旭以及李成傑等幾位嶺南的青年醫生聚在一起,一邊吃著飯一邊聊著天。
“今天墨老就新時代中醫的發展做了分析,大家怎麽看?”韓興文問幾個人。
“中醫發展到今天,肯定是要與時俱進的。”
楊磊道:“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脈診儀,電針等很多高科技產品已經開始在臨床上應用,中成藥、中醫藥方劑不少都納入了醫保用藥和常規用藥,非處方用藥的比例也正在增加,這也能大大降低學習中醫的門檻。”
墨新知是新派中醫的領袖,這一次的會議中,墨新知的講話自然是站在新派中醫的角度。
事實上墨新知在嶺南這邊影響力大,也和現在新派中醫逐漸壯大有關係,即便是韓家等一些中醫世家,也在不斷革新。
“現代科技產品,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要更專業,特別是最新的人工智能醫療,是我們需要重視的。”李成傑也道。
人工智能這兩年才剛開始起步,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忽視人工智能的發展。
畢竟,短短的十多年時間,科技的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
十五年前,智能手機還不是很成熟,可到了今天,智能手機已經發展到了什麽程度?
人工智能雖然才剛起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前景是可以預料的。
即便是剛起步階段,很多職業都已經產生了恐慌。
特別是寫作領域和一些文職人員。
就寫作領域而言,詩人和短篇散文等一些創作者,已經要逐漸被淘汰了,人工智能創作的詩歌和短篇散文,質量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上乘。
也就在長篇小說故事構造以及人物塑造方麵,人工智能還有所欠缺,即便如此,也能讓不少文學工作者感受到壓力。
就醫療方麵而言,數據庫可以讓人工智能查看各種檢查單,從而進行診斷和確診。
“對了,後天的論道環節,大家怎麽看?”韓興文又笑著問。
“從名單上看,這一次京都的旬佳宏並沒有前來,申市的林毅和文老的孫子文浩輝算是值得重視的。”劉正旭道。
“林毅和夏洪亮都對陳陽很推崇。”楊磊笑嗬嗬的道。
“陳陽能被文家認可,應該是有些水平,不過畢竟年輕。”
韓興文道:“依我看,林毅和夏洪亮把陳陽推在前麵,無非就是希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陳陽身上,文老的孫女婿,確實值得重視。”
“這一次增加的杏林論道環節,咱們嶺南這邊可不能丟人呀。”楊磊笑著道:“四個獎項,咱們不說全部拿到手,最少也要拿到三個吧?”
“那就要看外地來的青年才俊們有沒有那個本事了。”李成傑笑著道。
這一次交流會增加的 “青年杏林論道”環節,四個獎項,如果沒有外地醫生獲獎,基本上獲獎人也就是在場的四個人了。
不過申市的林毅和京都的文浩輝,確實算是勁敵,韓興文四個人是不敢忽視的。
在這種規模的會議中,想要獲獎,那是真的要靠真本事。
畢竟就背景而言,文浩輝和文蔓露以及陳陽的背景都不算差,哪怕是林毅,也是有著背景的。
.......
另一邊,文浩輝和劉希的房間內,陳陽、文蔓露以及林毅夏洪亮幾個人也聚在一起聊著天。
“陳陽,你對今天墨老的講話怎麽看?”文浩輝問陳陽。
“一些觀點我是認同的。”
陳陽道:“中醫要發展,確實要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不過有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
“陳醫生 說說看。”林毅笑著問,夏洪亮也豎起了耳朵。
和陳陽接觸了這麽久,林毅和夏洪亮是不得不承認陳陽的水平和認知,陳陽的一些觀點和想法,是值得重視的。
“其實中醫該如何發展,要注意什麽,醫學史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了。”
陳陽道:“咱們華夏五千年曆史,雖然有很多方麵,在近代的時候被彎道超車,但是中醫一直都沒有停滯......”
“雖然以前醫生地位不高,但是曆朝曆代都有中醫名家,中醫也一直都在發展,也就是局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外科方麵發展緩慢。”
聽著陳陽的話,林毅等人都點了點頭,這一點不可否認。
除了外科方麵,中醫內科方麵確實一直在發展,理論也在不斷地完善,曆朝曆代都有名家在補充。
很多人對中醫有一種誤區,認為越是古老越好,其實是錯誤的。
哪怕是醫聖張仲景、神醫華佗等名醫,放在現代,水平也不見的就比文修平、楚逸雲等人水平高。
中醫算是經驗類醫學,見過的病症越多,研究的病案越多,掌握的理論越多,醫生的水平就越高,張仲景之後又有多少新的疾病,又有多少新的理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們對張仲景的尊重,主要是因為張仲景對中醫的貢獻,《傷寒雜病論》在中醫醫學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其實我個人非常認可孫思邈‘以人為貴’的醫療理念。”
陳陽道:“中醫是有溫度的醫學,雖然現代科技在不斷的發展,人工智能也在醫療上開始應用,但是卻始終有著局限性,特別是在中醫方麵。”
“很多中醫名家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不僅僅隻是因為醫術高明,更主要的是還有一顆仁心,在治療的時候,最佳方案並不是由冷冰冰的機器判定的。”
陳陽緩緩道:“就像中醫人,一直都很反感現代醫學的一刀切,但是就實際而言,有時候一刀切未嚐不是最佳方案。”
“比如.......”
陳陽沉吟了一下,繼續道:“一位農民工,雙腿快要保不住了,目前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截肢,截肢之後必然可以保住生命,另一個方案是冒險嚐試,嚐試的結果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保住雙腿,卻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讓患者有生命危險,這個時候人工智能會怎麽選?”
“必然是截肢。”墨浩博道。
“可一旦截肢,後果會如何,有時候人活著比死了還要痛苦!”陳陽道。
眾人都沉默不語。
這個選擇是非常難的選擇,如果換了在場的眾人,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麽選,陳陽舉的這個例子,也隻是為了告訴眾人一個道理。
醫療不應該是冰冷的!
“這就像我們在臨床上開方用藥一樣。”
陳陽繼續說道:“針對不同的患者,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處方,如果患者家境殷實,那麽可以選擇昂貴一些的藥材,讓患者康複期縮短,可如果患者家境困難,則可以選擇廉價一些的藥材,減輕患者的負擔.......”
“可如果讓人工智能選擇,它們不會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隻會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
陳陽繼續說道:“就脈診儀而言,已經出現好幾年了,可在臨床上實際的使用效果如何?”
“患者的年齡、體質、飲食甚至喜怒哀樂,都會影響治療,現代科技是具備優勢,可有些方麵始終是欠缺的。”
“其實在我看來,現代醫學有著屬於自己的模式,中醫則有著屬於自己的模式,每一種療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中醫沒必要去和現代醫學比什麽。”
“就廣泛治療方麵,現代醫學有著足夠的優勢,倘若中醫和現代醫學一樣,那麽還有必要分中醫和西醫嗎?”
“在基層醫院,我見過太多機器解決不了的問題。”
陳陽緩緩道:“在佳林縣縣醫院的時候,我遇到過一位老人,得了頑固性呃逆,西醫說是膈肌痙攣,用了各種止痙藥都沒用。我去診脈時,發現他脈弦細,舌苔薄白,問診才知道他兒子剛在工地出了事,老人整夜睡不著,越想越憋氣,呃逆就跟著來了。”
“情誌致病。” 文蔓露輕聲接話:“《黃帝內經》裏有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的論述。
這時候就算用最先進的 ai 問診,也問不出背後的情緒誘因,需要的是更細致的觀察。
“沒錯。” 陳陽點頭,“我給他開了四逆散合半夏厚樸湯,一邊用藥疏肝解鬱,一邊陪他聊了兩個小時。老人說,兒子走後,連個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沒想到我一個年輕醫生,肯聽他嘮叨這些‘沒用的’。”
夏洪亮若有所思:“這就是中藥的人情味吧?”
房間裏靜了片刻,墨浩博忽然開口:“可現在三甲醫院每天接診幾百號病人,醫生根本沒時間跟每個患者聊兩個小時,這時候 ai 的效率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他頓了頓,又補了一句,“而且脈診儀能標準化脈象,減少人為誤差,這對中醫傳承是好事吧?”
林毅沉吟著點頭:“說得對,現在很多中醫院校都在推廣脈診儀教學,學生不用再靠‘師傅帶徒弟’那種口傳心授的方式學脈診了。”
陳陽笑著道:“但脈診儀測的是‘病’,不是‘人’。”
“你們看,葉桂治咳嗽,同是肺陰不足,給文人用沙參麥冬湯,給匠人就加黃芪、白術 —— 前者久坐傷氣,後者勞力傷脾,同樣的病,不同的人,治法天差地別。”
“那陳醫生覺得,中醫該怎麽結合現代科技?” 夏洪亮問:“總不能一味排斥吧?”
“當然不是排斥。”
陳陽從包裏掏出手機,打開人工智能,輸入了幾個指令。
“《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按體質、症狀、舌苔脈象分類,基層醫生遇到疑難病,可以快速檢索類似病案,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查漏補缺,但是辯證的還是醫生。”
陳陽道:“所以我認可墨老的一部分說法,中醫人不能固步自封,卻也要堅守底線,堅守中醫理論。”
夏洪亮若有所思,他想起了夏文曜給他說過的醫者三忌,忌機械辨證、忌忽視人倫、忌迷信權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刻,夏洪亮忽然明白,為什麽陳陽能讓文蔓露這樣的天之驕女傾心 —— 因為他治的不是病,是生病的人。
“所以......”
陳陽總結道:“中醫的發展,不該是科技與人文的對立,而該是‘左手執科技之器,右手懷仁心之光’。就像針灸,我們可以用電針儀增強療效,但進針時的手感、得氣時的醫患交流,永遠是機器替代不了的。”
聽著陳陽的話,眾人不由的想到早上墨新知說的“以‘療效’為尺,以‘仁心’為秤,莫被虛名所困,勿為浮利所惑”。
雖然墨新知的有些理念和陳陽的觀點有分歧,但是兩者都是有著醫者仁心的。
學術有分歧很正常,心卻一定要正。
說著,陳陽想起了孟旭林,笑著道:“其實治病有時候就像廚師做菜,同樣是炒青菜,給老人要少油少鹽,給運動員就得加把勁兒爆炒.......”
“現代醫學我們可以理解為開的是飯館,要有統一的口味,中醫卻更像是私人廚師,要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去定量。”
”陳醫生說的太好了。“
林毅道:“聽陳醫生一番分析,茅塞頓開。”
“陳大哥確實說的很好。”
墨浩博道:“我覺得比我爺爺說得好。”
陳陽笑著道:“我也隻是一家之言,中醫的特色就是,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去借鑒學習,卻不能失了本色。”
“醫生的神態、語氣,本身就是一味藥。”
文浩輝緩緩道:“我現在是有點明白我爺爺說的這句話了。”
“不錯。”
林毅點了點頭,他也不由的想起他和夏洪亮去山州醫科大附屬醫院的時候,在門診看陳陽和吳萌萌給一位女患者治療。
當時女患者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話,吳萌萌和陳陽卻很有耐心的聽著。
陳陽不僅僅是在說,而是在做,真正的做到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喜歡離婚後我的國醫技能覺醒了請大家收藏:()離婚後我的國醫技能覺醒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