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我去告訴太子殿下,這裏有個壞人!

字數:5980   加入書籤

A+A-


    “此前因為眷戀家中嬌妻,耽誤了軍隊行期,卻借口路途遙遠險惡,公然違反朝廷的法令製度,此乃將軍第三過也;”
    “軍隊要更換最新的環首刀與弓弩時,武庫每日調出多少兵器,將軍卻佯裝不知,以謊言蒙蔽我父皇,借機中飽私囊,此乃將軍的第四過。”
    “我父皇命我問將軍一句,如果人人都似將軍這般在外行事,那麽四海之內還有我父皇可以信任的人麽?”
    “我父皇再問將軍,這回出海,將軍能率眾以掩過否?”
    “噗通!”
    話音未落,楊仆已經雙腿一軟,跪在劉據麵前俯首請罪:
    “殿下,末將罪該萬死,願盡死贖罪!”
    楊仆怎麽說也是朝中老將了,怎會不知道這些罪名意味著什麽?
    就這麽說吧,若是換了旁人,隨便一項罪名拎出來,就算不是直接誅族吧,也是毫無爭議的必死之罪。
    而且他心中無比確定,這道口諭一定出自劉徹之口。
    因為劉據除了此前征發西羌之外,從未參與過任何軍政之事,更是從未與他有過接觸,根本就不可能將他的這些罪名羅列的如此清晰。
    然而他哪裏知道。
    這些罪名其實完全就是劉據從史書中複製出來的內容,隻是根據實際情況略微改動了一下。
    劉徹也的確在曆史上下過這樣一道詔書,不過那是他在攻下南越國之後,準備攻打東越國之前。
    而這一次,因為劉據的那番神奇操作,南越國非但沒有發生戰事,東越國和南疆諸國也一同接受了“一國兩政”,紛紛選擇內附歸順,自然也就沒有了征發東越國的戰事,這道詔書也因此並未出現。
    而在接到這封詔書之後,楊仆顯然是被嚇壞了。
    自此在攻打東越國的時候,楊仆那叫一個勇猛,永遠帶領麾下將士衝在第一線。
    後來與荀彘合擊衛滿朝鮮,其實也是做到了身先士卒,雖然結果不太好,但回去之後荀彘被劉徹直接下令處死,卻允許楊仆使錢恕罪,亦可看出劉徹對他在此戰中的表現還是相對比較認可的,至少認了他一個苦勞。
    至於劉徹在這道詔書中提到的過錯是不是確有其事?
    劉據傾向於確有其事,不過應該都不算太過於嚴重,至少還在劉徹可以容忍的範圍內,因此才隻是下詔責問,而並非直接抓捕處死。
    而楊仆現在直接跪下請罪,並非大喊冤枉,也從側麵證明了這一點。
    “楊將軍快快請起。”
    劉據伸手將楊仆扶了起來,笑著道,
    “剛才那些話是我父皇命我轉問楊將軍的,楊將軍何須向我跪拜請罪?”
    “何況這回來到王儉城,我觀楊將軍治軍有方,此前處置辰國的軍援事宜亦是井井有條,早已對楊將軍刮目相看。”
    “因此在我看來,我父皇提到的這些過錯,八成是有人在我父皇麵前讒言作梗,故而引起的一些誤會……何況犯下如此多的罪過,若是換了旁人恐怕早已誅族,而我父皇卻隻是命我給楊將軍帶來口諭責問,這何嚐不能說明我父皇其實心底裏還是看重和信任楊將軍的?”
    “請楊將軍放心,這回隻要辦好了這次出海的事,達成了我父皇的目的。”
    “楊將軍非但功可抵過,這次回去之後,我亦會在我父皇麵前為楊將軍多多美言,絕不讓楊將軍這樣忠心大漢的將領流血又流淚!”
    楊仆才剛剛站起身來,聞言立刻又跪了下去,感激涕零的道:
    “多謝殿下抬愛,末將無以為報,唯有肝腦塗地以謝君恩!”
    這個“君恩”可就有兩層意思了。
    天子是君,太子也是君。
    天子給他將功贖罪的機會,自是該謝。
    太子依舊信任於他,還答應為他美言,更是該謝。
    隻不過潛移默化之間,楊仆也已經明白了一個事實,“功過能否相抵”,那是劉徹說了算的,而左右劉徹如何評判功勞,甚至是否能在功過相抵的基礎上再多謝功勞的話語權,則掌握在劉據這個太子手中。
    因此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劉據麵前表現……
    “楊將軍不必多禮,你我這回都是為我父皇辦事,與楊將軍互相扶持協助亦是我分內的事,何來什麽抬愛不抬愛之說?”
    劉據又將楊仆扶了起來,臉上笑容和煦溫暖。
    父皇啊,這都是你這次教給我的手段。
    你給我派來一群戴罪立功的大臣,應該也不會介意再多這一個吧?
    至於此舉是否會將楊仆逼反,像疑似到了倭國的徐福一樣一去不回,劉據倒並不擔心,曆史上楊仆在攻打朝鮮之前就收到了這道詔命,不是也沒生出絲毫反心,最後漢滅朝鮮之戰打成那副德行,還不是一樣老實返回長安接受懲治麽?
    何況,劉據還給他留了足夠的希望……
    ……
    帳內。
    “嘶……”
    韓說正在來回踱步,他不可能不好奇劉據將楊仆拉出去說什麽悄悄話去了。
    楊仆是這回的水軍統帥,而他則是陸軍統帥,兩人名義上雖是平級的協作關係,但實際上無論是從領兵數量,還是從官階級別上,他都應該在楊仆之上。
    結果自己的這個準女婿就這麽當著他的麵和楊仆開小窗去了,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而且有什麽話不能當著自己這個準嶽父的麵說的麽,難道身為準嶽父,自己還能出賣自己的準女婿不成?
    正如此想著的時候。
    劉據和楊仆就一前一後回到了帳中。
    韓說立刻停下腳步向兩人看去,這一看不要緊,韓說的眼睛立刻瞪大了一些,眼中的驚疑之色更是無以複加。
    什麽情況?!
    怎麽就出去了一小會,楊仆的麵色竟變得如此難看,臉龐與脖頸之間盡是汗漬不說,垂下來的發絲也都聚成數縷貼在身上,甚至就連背心都已經透出了水跡?
    難不成他出去還順便衝了個澡?
    還有他那走路的步伐,怎麽還有了虛浮的跡象,就好像剛經曆了一場生死大戰,拚殺到脫力了一般?
    而劉據看起來前後則沒有任何明顯的變化。
    “這是……”
    韓說大惑不解,心中越發好奇剛才究竟發生了什麽。
    “二位將軍,修建海港與道路的事就拜托你們了,還有出海探尋的事,楊將軍更需多加費心,我等著你們的好消息。”
    劉據隻是笑了笑,最後對韓說和楊仆施了一禮,便邁步向外走去。
    “恭送殿下。”
    韓說與楊仆一道施禮相送。
    待劉據走遠之後,韓說終於忍不住碰了碰楊仆的肩膀,小聲打聽起來:
    “楊將軍,你這是怎麽回事,殿下方才和你出去究竟說了什麽?”
    “韓將軍還是別問為妙,若殿下想讓韓將軍知道,又何須將在下單獨叫出去?”
    楊仆長籲了一口氣,皺著臉對韓說苦笑。
    “……”
    這話太有道理,竟讓韓說無言以對。
    “在下有些私事,稍後再來與韓將軍商議修建海港與道路的事。”
    楊仆又對韓說施了一禮,頭也不回的向外走去。
    如此來到外麵,幾名親兵立刻迎了上來,他環顧四周沒有外人,方才壓低聲音對幾人道:
    “快去給我取一身換洗衣物來。”
    “將軍,襯褲也要麽?”
    其中一個愣種低垂著眼眸,不合時宜的多了一句嘴。
    楊仆當即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轉過身去罵道:
    “要!都要!多拿一條襯褲累不死你這龜孫!”
    ……
    楊仆很快就返回了辰國,前往合浦地區籌措修建海港和出海事宜。
    而修建道路的任務,則主要落到了韓說身上。
    如今大漢五萬精銳暫時駐紮王儉城鎮場,“聯合都護府”和“共同安防條約”自是推行的極為順利,朝鮮半島上重新獨立出來的小國紛紛響應支持。
    而在“聯合都護府”的牽頭之下,“要致富先修路”的利民工程自然也沒遇到什麽阻礙。
    並且因為采取了“以工代賑”的科學模式,各國民眾也被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條劉據計劃好的“白銀通道”很快就在各國分多段同時開了工。
    不過外部沒遇到什麽阻礙。
    卻不代表內部沒有別有用心的人沒事找事。
    “趙公、倪公,還有李賢弟,如此下去會不會有些不妥?”
    幾名隨行的主要官員聚在一起,常融立刻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憂慮姿態,對幾人說道,
    “如今出海之事尚無定論,太子不與諸位好生商議,也未曾命人請示聖上,便擅自在這荒蠻之地大興土木,無端損耗許多錢糧,若是日後出海一無所獲,陛下怪罪起來,諸位卻要一同擔責。”
    “在下隻是個小黃門,倒是也沒什麽好怕的。”
    “可趙公、倪公和李賢弟就不一樣了,趙公此次本就是戴罪立功,倪公又被陛下委以出海重任,李賢弟也是前途無量的後起之秀,恐怕皆會因此受到影響。”
    “伱們看,諸位是不是應該先聯合起來製止太子,上疏陛下再做定奪……”
    話剛說到這裏,李季二話不說,扭頭就向外走去。
    “李賢弟,你去哪裏?”
    常融心中不解,疑惑的叫了一聲。
    李季頭也不回:
    “我去告訴太子殿下,這裏有個壞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