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還鄉 上
字數:3814 加入書籤
絕世!
草長鶯飛,春意盎然。
一個月後,趙憶叢帶著眾人來到了長安。街麵冷冷清清,人跡稀少。隻有青石鋪就的寬敞街道與遠處夕陽掩映下的巍峨宮殿還在昭示著這個日薄西山的古老帝國往昔的繁榮強盛。
人們沉默了,這個曆盡艱險才來到的地方等待自己這些人的到底是怎樣的命運呢?自己走的路是多少前人曾經走過的,當年又有多少青年誌士從此門昂然而入,他們有的封侯拜相誌得意滿,有的卻受盡白眼失意而回。
看著這熟悉的的街市,趙憶叢更是感慨萬千。離開的時候可曾想過,會這麽快就再次回來。命運又是怎樣的輪回來操縱著人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安頓好眾人,獨自在城裏閑逛。盡管時間過去這麽久仇士良已經不太可能認出自己了,可趙憶叢還是保持著小心翼翼,在家門口逡巡了很久還是沒有進去。現在露出馬腳受到牽連的不隻是自己的家人,還有那麽多跟著自己的朋友。即使是為了他們,自己也要慎之又慎。
街麵沒有多少改變,依稀可以找回從前的影子。信步來到天橋,看著那些販賣些希奇古怪玩意的小商販,賣藝的,耍猴的,感到一陣熟悉的溫暖。不遠處傳來清越激昂的歌聲,人群圍的密不透風,趙憶叢好奇心起湊了過去,看到圈子裏的人不由楞住了。人生的際遇真是太過奇妙,這不是在盧龍時曾經遇見兩回的小翠父女麽?
老頭見他進來,高深莫測的笑了笑。小翠正在唱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曲調悲愴蒼涼,空氣中似乎充滿了秋的肅殺之意。而老者的演奏也很不凡,怪異處如同巫峽猿啼,低婉處如昆崗鳳鳴,深閨私語,令人不覺就為之著迷。待小翠唱道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時,更是如同長風振林,隱約含著金石之音,令人心旌搖曳,起伏不定。
正聽的入神,驀地那老者目射精光,渾身散發出淩厲如刀的氣勢,哪還是平日裏那個卑躬屈膝的佝僂老頭。趙憶叢已經不隻是覺得奇怪,而是感到了一種強烈的危機,那絕對是對著自己的。而有那麽一刻,自己竟在那種威勢之下無法動彈。箭已上弦卻沒發射出來,因為小翠突然止住歌聲,向眾人不住道歉“太累,實在唱不下去了。”
正聽的如癡如醉的人們非常不滿,很是有些意猶未盡的意思,場中不由響起一片抱怨之聲。老頭奇怪的看了小翠一眼,身上那股淩厲的氣息逐漸消失了,重又變成了那副飽經滄桑的模樣,不住的向觀眾道歉。
小翠笑著走過來對趙憶叢說道“能在這裏遇見公子真是太高興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有緣呢?”
記得這是在盧龍自己和張蘊說的話,想不到她也記得。趙憶叢勉強笑道“當然了,還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想起秋筱雨的話,他們果然都是身懷武功的人。隻是沒想到今日卻成為自己的敵人了。“不過總是遇見你們父女我真不知自己是幸還是不幸了。”
小翠笑容立刻凝固了,問“此話怎講?”趙憶叢哈哈一笑道“幸運的是我又能聽到絕妙的歌聲了,不幸的是我又要三月不知肉味。”小翠聽了麵色一鬆,“瞧公子說的,哪有那麽好啊,你真是羞煞奴家了。”言罷嬌羞無限。見她這付樣子,趙憶叢心中一鬆正色道“這並不是我妄言,不信可以問問其他人呢?”身後的人連連稱是,有人更要請他們去家裏演唱。
不待他們說話,趙憶叢提醒道“長安不比盧龍,三教九流匯集此地,你們要小心些。”小翠看了他一眼道“謝謝公子的關心,我們身無長物,沒人打我們的主意的,倒是公子你木秀於林,該多加小心才是。”
“誰說你們身無長物了,你的美貌與歌聲就足以讓很多人打你的主意了。至於我嘛。”說到這裏趙憶叢盯著老頭無比自信的說道“如果我命當死,那麽躲避也是沒有用的。如果不該死,那麽別人怎樣惦記也拿不去,畢竟不是誰都付的起那個代價。”
老人連連點頭,那卑微的笑容使皺紋都連到一起。隻是趙憶叢卻再也難以小看他了,拿出一錠銀子遞過去道“還能再見也是一種緣分,這些錢拿去回老家買些地安心過活吧!江湖之上多風波,何必讓女兒也要過這種漂泊的日子呢?”老者急忙道謝,趙憶叢一笑說聲“保重”轉身走了。
人已走遠,小翠仍癡癡的望著他的消失的方向發呆,老者略顯責備又無限愛憐的說道“傻孩子,你知道這樣做會有什麽結果麽?再說你喜歡他也沒用的,距離也隻會越來越遠,最終你隻能在很遠的地方遙望。”小翠幽幽道“我不會後悔喜歡他,即使承受孤獨也沒什麽可抱怨的,隻是卻要連累爹爹了,我們該怎麽和組織解釋呢?”老頭沉重的歎息一聲,默默的收拾東西,不再說話。
直到掌燈時分才回到驛站,眾人都自動的聚集過來。見眾人精神不錯,顯得對未來有很大期待,趙憶叢忍不住說道“眾位跟著我吃了不少苦頭,危險也經曆了不少,卻沒得到任何好處。可仍是如此的不離不棄,我能給你們的卻隻有感激而已。至於那些什麽苟富貴毋相忘的承諾我不想說,因為未來會怎麽樣,我們誰也不知道。現在我們就麵臨一個重要的選擇,可能決定我們的前途,我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靜了半天也沒人先說話。都知道這是一個重要關口,說錯了話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在趙憶叢心中的地位。沒辦法趙憶叢隻好把目光放在陽城身上,在這個時候也隻有他能夠無所顧忌了。
想是陽城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當仁不讓的站起來道“現在朝廷裏有三股勢力,一是地方藩鎮勢力以李師道為代表,二是宦官仇士良這一派,三是武元衡、王沛等人。現在看來前兩股勢力都對咱們懷有敵意。隻有武元衡這一派才能幫助咱們,可是他們的勢力是最微弱的,而且選擇了他們就會把咱們直接擺在了另兩派的對立麵,處於風口浪尖,成了敵人最先打擊的目標。所以我認為應該保持中立低調行事,等見過皇上以後再行定奪。”
趙憶叢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問劉晏。隻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我覺得陽城對大局的把握過於求穩了。保持中立,很可能招致三方都不滿的局麵。現在看來李師道不可能放棄對我們的仇恨,而武元衡過於正統,我們支持他未必會有多大好處。但是我們還可以爭取仇士良,要知道他忌諱我們不過是因為我們曾在李將軍手下效力而已,並沒什麽解不開的過節。我們完全可以找機會向他表明自己的誠意,然後獻上珠寶討好此人。隻要有了他的支持,以他對皇上的影響力,讓我們身居要職也非不可能的事情。”
徐之誥等他說完立刻道“我覺得我們應該依附武元衡。”這句話似乎是憋了很久了。趙憶叢示意他繼續說。環顧了一下眾人後他說“劉兄之言固然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可是卻落人口實,說我們與宦官同流合汙。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會不恥我們的行為,不利於招攬人才又得罪了地方上的各大勢力。而支持武元衡卻可以博取清名,從長遠看更有好處。”
趙憶叢點點頭又看其他人。蘇玄明笑道“我們隻是聽命行事,我可搞不清楚該怎麽辦,你們商量吧。”見眾人神色輕鬆,並沒有因為想法不同而心生不快,自己也很寬慰。想了想說道“你們說的其實都有道理,可是卻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依附仇士良不利未來,依附武元衡我們現在就過不去。看了看陽城,說道“陽城前邊分析對了,朝中是有三股勢力。但是他們之間為什麽敵對呢?就現在來說,明顯體現與對吳元濟的態度上。李師道要保,武元衡要殺,那麽仇士良的態度呢?我覺得這才是重點,選對了,就是三對一的局麵。”目視著他們又說“現在雖然吳元濟還活著,但是皇上能不想殺嗎?對叛逆哪個皇帝也不想放過,他隻是畏懼地方勢力不敢下決斷而已。仇士良是皇帝的親信,最能把握皇上的想法,他就是靠這個走到今天的,又怎會放過這個討好皇上的機會呢?結論當然是不。事實上我覺得宣我到長安就是仇士良的一石二鳥之計,既削弱李朔又增加殺吳元濟的力量。表麵上看他沒有動靜,但他心裏一定是支持殺吳元濟的,之所以猶豫不決隻是擔心李師道的報複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拉出來,讓他表明自己的態度。”
眾人當然沒有異議,紛紛點頭同。趙憶叢又囑咐眾人都要小心謹慎,讓蘇玄明去聯係太平道在長安的組織並抽調一些人手過來保護大家,尤其是秋筱雨。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