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鄉試
字數:3414 加入書籤
穿成惡毒夫郎的丈夫!
秦淮和黎宇對錦王一家的行為感到憤怒和不滿。他們意識到錦王的權勢已經達到了無法被朝廷製裁的地步。麵對這樣的情況,他們目前也是無可奈何。
錦王的母家勢力龐大,其母親是魏家的嫡女,名叫叫魏薇安。魏家作為京城四大世家之一,其影響力不可小覷。雖魏薇安早已沒了多年,但錦王和魏家關係一直保持的很好。
要想扳倒錦王,必須先削弱其背後的家族勢力,但幾個世家的勢力龐大,且十分團結,不容易對付。
秦淮聽孫老說過,皇帝這些年不斷培養新的官員來擴大他的勢力,就是為了要與這些世家對抗,如今皇帝與世家的關係非常緊張,兩方隻是保持著麵上友好的關係。
對於錦王一家,他們現在暫時還鬥不過人家,之後若是遇上,最好還是應該避開。
這時候已經進八月份了,離考試沒剩幾天,離貢院近的客棧都已經被考生住滿了,一些晚來的考生隻能另尋他處。
秦淮和黎宇看著那些晚到的考生忙碌地尋找住處,還挺慶幸他們來的挺早的,不然到時候怕也是要像他們這般,到處找地方住。
鄉試是一場持久戰,要保持精力充足。它分三場進行,需要考九天六夜。
第一場考試正場在初九日,考生需要在初八日入場,初十日出場。這場考試主要考察《四書》和《五經》的理解,要求使用八股文撰寫文章,也被稱為製義、製藝、時藝或時文。
第二場考試正場在十二日,考生需要在十一日入場,十三日出場。這場考試要求考生撰寫一篇論文,並回答五道判題。判題內容包括詔、誥、表等文體,旨在考察考生的文學素養和分析能力。
第三場考試正場在十五日,考生需要在十四日入場,十六日出場。這場考試主要考察經、史、時務方麵的知識,考生需要回答五道策題。這些題目涉及曆史、地理、政治等多個領域,旨在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
這幾日,秦淮和黎宇結伴在客棧吃飯時,看到那些書生們依舊沉浸在書海中,連吃飯都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書籍。
他們生怕浪費了一丁點時間,少看了幾頁書,便會影響到自己日後的科舉考試。
秦淮和黎宇看到這些勤奮的書生,感受到了他們的努力和奮鬥精神,心裏不免也開始緊張起來,被他們激發了自己的學習動力。
這邊秦淮還在緊張備考,而家裏的星哥兒正在給未出生的小孩繡小衣裳呢。
星哥兒坐在窗邊,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照亮了他手中的針線。
他專注地審視著小衣裳的圖案,一絲不苟地縫製著。一朵朵鮮豔的花朵,一顆顆寓意吉祥的福珠,在他的巧手下逐漸呈現出來。
柳箐看他一臉認真的模樣笑道“我們星哥兒這麽早就為肚子中的小孩準備衣服啦!”
星哥兒不好意思地衝柳箐笑笑“我這不是在家閑著也沒事,娘和夫君也不讓我看賬本,那我就隻好提前準備繡一些小衣裳。”
雖是這樣,柳箐還是囑咐他不要繡太久,小心累著自己。
星哥兒笑道“娘,隻是一點針線活,也不費事,哪有這麽容易就會被累到。”
柳箐想著還是等會再提醒一下星哥兒,讓他多休息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鄉試的日子越來越近。秦淮和黎宇與其他考生一樣,緊張而有序地準備著。他們白天學習經典著作,晚上溫習論文寫作技巧,時間就這麽過去了。
終於,八月初八也就是鄉試的日子到來了。
考試地點在貢院,各省貢院均建於省城東南,貢院大門上正中懸“貢院”墨字匾額,秦淮和黎宇在這天很早就在貢院門口排隊。
鄉試場規也是極嚴,對試前、試後、場內、場外,皆嚴立禁令。對士子夾帶防範尤嚴,進場時進行嚴格搜檢。
在經過搜檢後,秦淮攜帶筆墨和餐食進入號房。號房雖小,但所有考生在這裏要完成坐臥、寫作、飲食以及大小便等所有活動。
秦淮已經考過幾場考試,對這些流程算得上很熟悉了,在這種號房也不是沒待過,忍忍就好了。隻要不是在茅房附近,一切都好說。
當所有的考生按照自己的考號入闈後,每個巷的柵門都上了鎖,同時貢院的大門也被封閉了。
外麵鳴放三響炮,代表考試即將開始了。
到了特定時辰,考試官發放試題給考生。考試開始後,秦淮迅速進入狀態,認真閱讀試題。
他首先瀏覽了整個試卷,了解了題目的分布和難度。然後,他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自己擅長的題目先行解答,以穩定自己的心態。
這第一場重點便是孫老教秦淮練了很多次的八股文。
秦淮餓了便吃上一塊幹糧,到了晚上就睡覺休息。就這樣,三天一晃而去,很快官差就敲起了銅鑼。
第一場考試已經結束,秦淮對自己的表現還算滿意。雖然八股文的寫作格式嚴謹,但孫老教他的功底很紮實,這方麵做足了準備,過程還挺順利。
休息了一個晚上,秦淮迎來了第二場考試。這場考試要求撰寫一篇論文,並回答五道判題。
他認真審題,深思熟慮,盡力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分析能力展現出來。論文撰寫完畢後,他又投入到判題的回答中。
隨著第三場考試的臨近,秦淮感受到了壓力。這場考試涉及到經、史、時務方麵的知識,需要回答五道策題。
要知道,這些題目涉及曆史、地理、政治等多個領域,是對他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考驗。
依舊像之前一樣,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個晚上,第三場考試來臨。
在第三場考試中,秦淮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知識和思維能力。他認真閱讀並分析了每道策題的要求,思考了解題的方法和角度。
在經、史、時務方麵的題目中,秦淮運用曆史和時事的知識,結合自己的觀點和分析,給出了有深度和獨特性的答案。
在回答策題時,秦淮注重條理清晰、語言準確。他用邏輯和推理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充分的論據和證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