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董小宛(下)

字數:7012   加入書籤

A+A-




    花間一夢曆史名妓錄!
    在曆經無數的波折後,冒辟疆與董小宛終於再度相聚。他們的重逢,宛如一幅動人的畫卷,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在場的人。當他們緊緊相擁,淚水交織,所有的語言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他們的好友,錢牧齋,特意為他們準備了盛大的宴會。錢府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息。桃葉河亭,那個他們曾一同漫步的地方,如今更是張燈結彩,花團錦簇。月光灑在河麵,波光粼粼,映照出他們歡聚的身影。 四鼓聲響,標誌著夜晚的結束。秦淮河上的舟船漸漸消失在視線之外,而桃葉渡口也恢複了寧靜。然而,這一夜,是屬於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柳如是是董小宛當初在秦淮河時的好姐妹,錢謙益也與小婉交情頗深的, 柳如是提議,由董小宛為大家獻上一曲。此時的董小宛,雙頰泛紅,容光煥發,她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她輕舒玉喉,歌聲婉轉,舞姿翩翩。她唱起了那首《鷓鴣天》,詞中的情感與她的心境相呼應“彩袖殷勤捧玉鍾,今宵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歌聲悠揚,似乎帶著某種魔力,將所有人的情感都凝聚在一起。 然而,冒辟疆卻因為過度的興奮而醉倒了。他的醉態讓眾人手忙腳亂,最後在一片混亂中將他安頓好。這時候,董小宛展現出了她細心的一麵,她在一旁悉心照料,不斷喂他醒酒湯,用熱毛巾幫他熱敷,直到他漸漸地恢複了些許的清醒。看著董小宛的溫柔照料,冒辟疆心中滿是感激。他用力地抱住她,眼神中充滿了愛意。他深情地承諾“小宛,我欠你的太多了。我發誓,今後我絕不離開你,我們要永遠在一起。”董小宛聽到這番話,心中樂開了花。她輕輕地推開冒辟疆,讓他躺下好好休息,“公子不必多禮,你好好休息吧。”她輕聲細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第二天的清晨,正當冒辟疆、董小宛和柳如是圍坐一起,慎重地商議關於董小宛贖身的細節和還債事宜時,突然,兩封緊急信件打破了他們的安靜。一封來自冒辟疆的父親,信中明晰地寫著皇帝已經恩準了冒辟疆的休止之事,需要他立即動身前往蕪湖。另一封則是從蘇州傳來的家書,裏麵憂心忡忡地提到了債主們的動向。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董小宛和冒辟疆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尤其是當董小宛重新出現的消息傳到了朱統銳的耳中,他帶著滿腔怒火直接找上門來。他威脅說,如果董小宛不回來還債,他絕對不會放過董家,甚至會毫不留情地將整個董家付之一炬。這樣的威脅讓董小宛和冒辟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焦慮,他們開始擔心未來的命運和安危。 他們的世界似乎在一瞬間崩塌,未知的恐懼籠罩著他們。冒辟疆緊皺著眉頭,思緒萬千。他清楚自己肩負著重任,既要保護董小宛,又要應對家族的變故。而董小宛則是臉色蒼白,眼中滿是驚恐和無助。她深知自己已經牽連了許多人,現在的她隻想盡快解決債務問題,平息這場風波。
    此刻,辟疆的摯友劉師峻挺身而出。他毅然決定陪著小宛踏上前往蘇州的旅途,向蘇州知府求援。他們的目標是製定一份詳盡的債務償還計劃,以此平息這場風波,同時確保董家的安危。一旦辟疆順利接回了他的父親,他們便再度啟程,到蘇州與董小宛會合。 消息傳開後,複社的同僚們以及秦淮河畔的姐妹們紛紛向小宛伸出援手。他們贈予小宛各式各樣的珠寶首飾和銀兩,為她渡過難關物質支持。最初,小宛滿臉愁雲,心事重重,但在劉太守的陪伴和蘇州知府的協助下,她的信心逐漸恢複。 於是,她告別了辟疆和眾位姐妹,與劉太守一同踏上了前往蘇州的路程。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未如預期般順利。劉師峻在蘇州公布了他的債務償還方案,原以為能夠安撫人心,卻未曾料到這如同打草驚蛇,令朱統銳產生了極度的恐慌。他的焦慮與日俱增,直到那個漆黑的夜晚,他采取了極端的行動。
    在夜色的掩護下,朱統銳出人意料地劫走了董小宛,將她秘密藏匿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消息傳開後,劉太守焦急如焚。他心急如焚,立刻與蘇州知府商量對策,同時急召錢牧齋大人前來協助。
    錢牧齋與柳如是聞訊後,毫不猶豫地趕往蘇州。前麵我們也說到錢謙益也與小婉交情頗深的,他如今雖然賦閑在家,但在江南一帶名望甚高,依然是東林黨的靈魂人物,誰敢不給他一些麵子。經他出麵調解,董小宛債務之事迎刃而解。他們與蘇州知府緊密合作,猶如一把利劍刺向那漆黑的迷霧,堅決地破解了這起棘手的案件。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債務得以清償,董小宛的名譽也得以恢複。
    在寒冬臘月的時節,冒辟疆與董小宛踏上了前往如皋的旅程。盡管是嚴寒冰雪的天氣,他們二人卻充滿了熱情和期待。他們聊著天,欣賞著雪景,走走停停,仿佛是在尋找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經過漫長的旅途,他們終於到達了如皋。冒家的家人對董小宛的出身並無半點偏見,反而十分歡迎她的到來。
    在崇禎十六年臘月二十八日那天,冒府的氣氛熱鬧非凡,仿佛所有的喜氣都凝聚在了這個時刻。紅色的燈籠高高掛起,彩色的綢帶飄揚在寒冷的冬風中,給這個古老的地方增添了幾分生機。黃昏時分,一陣鞭炮聲打破了沉靜,那是董小宛的花轎從水繪園緩緩出發,駛向了冒府。 那個時刻,太陽漸漸沉入了山的那邊,留下一片絢麗的晚霞。而冒府的大門口,人群熙熙攘攘,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轎子停在了門口,董小宛穿著華麗的吉服,緩緩走出了轎子。她看起來那麽嬌豔動人,如同盛開的花朵。當她踏入冒府的那一刻,所有的喧囂都安靜了下來,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停滯了。 酒宴持續到了深夜,當最後一批賀客離開,冒府的大門緩緩關閉。冒辟疆站在院子裏,看著天空中閃爍的星星,心中充滿了喜悅。他走進了洞房,看著坐在床邊,燭光映襯下更加嬌美的董小宛。他輕輕地走過去,溫柔地握住她的手,低聲吟誦出了一首詩“昨日今宵大不同,新人勝是舊時容。翡翠翕中雙飛燕,鴛鴦枕上兩心同。” 董小宛抬頭看向他,眼中充滿了溫柔與深情。她輕啟朱唇,微笑著回應“媚香樓上喜知名,夢繞腸回欲識君。在前醉晤結連理,劫後餘生了夙因。” 這般的吟詠情深,又如何能用言語完全表達?洞房之中,隻有他們的低語和笑聲,如同最甜美的旋律。那一夜,仿佛是上天給予他們的一份最美好的禮物。 自那日起,董小宛每天清晨都會從水繪園回到冒府,與辟疆一同度過每一個快樂的時刻。他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甜蜜與幸福。冒府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的歡聲笑語和深深的情意。
    在那個時刻,冒辟疆的父親已經結束了襄陽的官職,回到了溫馨的家。這個家,現在是一幅和諧歡樂的景象,所有的成員都在這裏,享受著家庭的溫暖和快樂。然而,由於冒辟疆的原配妻子蘇氏身體虛弱,無法承擔家庭主婦的責任,董小宛便默默地接過了這個重擔。 董小宛,她就像是家裏的靈魂,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家裏的每一筆開支,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她的精心打理。她從不會隱瞞任何的銀兩,每一分錢都清清楚楚。冒家的賬目在她手中就像是一本敞開的書,一目了然。不僅如此,她還燒得一手好菜,能做出各種美味可口的點心和臘味,讓家裏的每一個人都大飽口福。每當大家品嚐她做的美食時,都會對她讚不絕口。 而對於丈夫冒辟疆,董小宛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每當他沉浸在古籍的考證中,著書立說時,董小宛就在一旁默默地為他服務。她會為他燃起燭光,泡上一杯香濃的茶。有時候,她也會幫他查閱一些資料,甚至抄寫書稿。每當冒辟疆感到疲憊時,董小宛就會為他彈奏一曲琵琶,用音樂為他消解疲勞,帶來寧靜和舒適。
    董小宛,這位才情橫溢、溫婉賢淑的女子,如同璀璨的明星,在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絢爛的光輝。她以其無與倫比的智慧和才能,將冒家的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 在那個大家庭中,董小宛宛如一位慈愛的母親,細心照料著每一位家庭成員。她深知公婆的期望,盡心盡力地侍奉他們,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喜愛。與冒辟疆的結發妻子蘇元芳的關係更是和睦融洽,兩人情同姐妹,攜手共度時光。 在教育孩子方麵,董小宛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親自教導他們學詩作文,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有學識、有品德的人。在她的悉心教導下,孩子們茁壯成長,逐漸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作為冒家的財政掌舵人,董小宛展現出了非凡的才幹。她將賬目打理得井井有條,每一筆支出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更為難得的是,她從未為自己添置過一件首飾,更沒有存下一文私房錢。她的廉潔自守和高尚品德令人敬佩不已。 然而,董小宛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在於她能夠將瑣碎庸常的生活過得極富情致。她燒得一手好菜,那些精致可口的佳肴令人回味無窮。當時的禮部侍郎錢謙益品嚐了她的手藝後,讚不絕口,將她的菜肴譽為“詩菜”。除此之外,她製作的“董糖”也備受歡迎,成為了人們爭相品嚐的美味。 與冒辟疆共度的時光裏,他們曆經了四季的輪回,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在春天的鶯飛草長中,他們漫步在花海中,陶醉於芬芳的氣息;在夏天的草木葳蕤中,他們共同聆聽蟬鳴鳥叫,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在秋天的多愁善感中,他們一起品味著豐收的喜悅;在冬天的幽雅清冷中,他們依偎在一起,驅散著寒意。 然而,這段流光溢彩的時光僅僅維持了九年。
    在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北京的曆史被李自成的大軍改寫。那一天,崇禎皇帝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短短的五個月後,福王繼位,他宣布下一年的年號為“弘光”。 然而,新朝的喜悅尚未在空氣中散去,吳三桂的背叛為清軍打開了關口,讓他們如破竹般長驅直入。他們的鐵騎在中國的土地上狂奔,城市在他們麵前陷落,像是被風吹散的雲朵。 到了崇禎十八年的五月,揚州和南京這兩座古都也未能抵擋住清軍的鐵蹄。人們常說銅山西崩、洛銅東應,而如皋城內的居民們則深感恐慌,紛紛逃竄,使城內空空如也。 在這樣的風聲鶴唳之中,冒辟疆大驚失色,急忙找來董小宛商議對策。董小宛,那個以冷靜和智慧著稱的女子,此刻也顯得有些無助。她看著冒辟疆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認為三十六計中,走為上策。我們應該暫時避開這場災難。” 他們決定向鹽官城的陳則梁求助。但當他們抵達鹽官城時,卻發現陳家早已搬走,避亂去了他鄉。
    在一片血雨腥風的戰亂中,冒家一族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他們如同風中的落葉,不知何時會遭遇不測。既要躲避清軍的鐵騎追捕,又要防備李自成餘部留下的土匪侵擾,生活在這道陰影下,日夜不安。 然而,正是在這危機四伏的逃亡路上,一個人的膽識和品行得以彰顯。董小宛,這位柔弱的女子,在逃難的隊伍中,無論是前方的荊棘密布,還是後方的虎視眈眈,她都毫不畏懼。她時而揮劍開路,衝鋒在前;時而守在隊伍的末尾,確保家人的安全。 冒辟疆一手攙扶著年邁的母親,另一隻手卻被董小宛安排去扶持他的正妻蘇元芳。董小宛的舉動,盡顯其深明大義,她的眼中沒有小我,隻有對家族的責任和對家人的關愛。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想放過這一家人。當他們途經馬鞍山一帶時,不幸地與清兵遭遇。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除了董小宛和冒辟疆等八人憑借機智匍匐在地,裝死逃過一劫外,冒家其餘的奴婢和親人皆慘遭不幸,連那些隨身攜帶的珍貴字畫也在這場浩劫中丟失。
    冒辟疆一家人在陌生的地方,失去了依靠,而冒辟疆又在途中不慎落水,發起高燒。在風雨飄搖的逃難路上,冒辟疆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驚嚇,病情急劇惡化。他的生命懸於一線,許多一直跟隨他的文臣武將在這個關鍵時刻,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紛紛屈膝求生。然而,在這片混亂之中,明朝的舊臣們紛紛選擇投降清朝,其中就包括吳三桂和洪承疇等人。他們或許是看透了曆史的變遷,選擇了順應潮流。而在文壇上,東林複社的名人錢牧齋和侯朝宗等也紛紛投靠了新朝廷,董小宛卻如同一股清流,她義正嚴詞地力勸冒辟疆寧死也不得降清。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挺直脊背,對那些隻顧自己安危的文臣武將表示出深深的鄙視。她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劍,直指人心“那些口頭上牽掛國家安危,但第一個舉手投降的士大夫,與他們的行為相比,我們的大義凜然才更加珍貴。”
    在動蕩的歲月裏,冒辟疆和董小宛曆經磨難,最終返回了家園。曾經的冒家,鍾鳴鼎食,富麗堂皇,如今卻因戰火洗禮,變得一貧如洗。然而,在這艱難的時刻,董小宛再次展現了她卓越的持家智慧。在她的精打細算之下,全家人的溫飽得以勉強維持。 冒辟疆在國破家亡的打擊下,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病勢洶洶,險些失去了生命。董小宛,這位深愛著丈夫的女子,夜以繼日地守在他的身邊,用她那溫軟馥鬱的身軀為他驅寒;當他的體溫升高時,她便輕柔地為他擦身按摩,以期能為他降溫。不僅如此,董小宛還親自為他端湯喂藥,甚至是他那些令人作嘔的排泄物,也都是她親自處理。麵對冒辟疆因病痛而變得暴躁易怒的情緒,董小宛始終溫柔相待,默默承受著他的責罵。 婆婆眼見著小宛,那個溫婉賢淑的女子,因為日夜不輟地照料丈夫冒辟疆而日漸憔悴,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陣的疼惜。她幾次三番地提出讓小宛去休息,自己來接手照顧這個家中的頂梁柱。但小宛總是微笑著拒絕,她堅定地說,服侍好自己的丈夫就是她最大的福分,就算有一天病倒在床,甚至“雖死猶生”,她也無怨無悔。 可命運,卻像一個頑皮的孩子,總是在你最不設防的時候給你一個晴天霹靂。長期的辛苦勞作和無微不至的照料,讓小宛的身體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當冒辟疆的病痛逐漸消退,恢複健康時,小宛卻倒在了病床上。婆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冒家上下一片愁雲慘霧。 他們四處求醫問藥,尋找能醫治好這位善良、勤勞的好兒媳的良醫。而在這期間,小宛又默默承受了多少委屈和磨難。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她總是將自己餓的奄奄一息,卻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留給家人。她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舍不得給自己添置新的。她幾乎不眠不休地照顧著冒辟疆,那瘦弱的身軀仿佛一盞即將燃盡的油燈,任勞任怨地操持著這個家。
    在順治八年,董小宛,這位曆經磨難的女子,輕輕地閉上了她疲憊的雙眼,那一年,她隻有29歲,如花一樣的年紀。對於她來說,雖然命運多舛,但她卻找到了那份夢寐以求的絕美愛情,那份幸福,直至她離世的那一刻,都洋溢在她的臉上。董小宛的離世,無疑給冒辟疆帶來了巨大的傷痛。這個曾經被她全身心愛著的人,在她離去後才深切地感受到她的珍貴。他曾經對董小宛的排擠和疏遠,如今都化為了深深的愧疚。他多麽希望,在那個瞬間離去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她。冒辟疆在水繪園內的影梅庵為董小宛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將她葬在他們的愛開始的地方,那一片他們曾經共同擁有的美好記憶中。他寫下了數千字的悼文,深情地回憶他們的過去,卻發現,即使是這樣的篇幅,也無法完全表達他對她的思念和沉湎。
    當清軍攻破南京城後,\”秦淮八絕\”的命運大都淒涼收場。雖然她們都隻是紅顏薄命,但董小宛卻是幸運的。她與心中的那個他,結緣了九年之久。除了董小宛那份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外,最讓人稱道的是她的民族氣節。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她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尊嚴,不願為敵人所屈服。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女子的堅持和力量。
    在曆史的煙雲中,冒辟疆以無盡的思念,追憶著他的摯愛董小宛。他用筆墨傾訴,寫下了《影梅庵憶話》,這本書就像一個光影交錯的故事,每一個字都像是沉甸甸的淚珠,每一句話都像是從心底湧出的熱血。 他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董小宛的一生,那份熾熱的情感、那股不屈的意誌、那份高尚的節操和那份超群的才華,都如同畫卷一般,在他筆下栩栩如生。他寫到她的笑,她的淚,她的喜,她的悲,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眼前,觸手可及。 即使在冒辟疆八十二歲高齡的時候,他對董小宛的思念也未曾消退。他的心依然被她占據,他的思緒依然飄向她所在的方向。他在條幅上寫下一首七絕,那是他的心聲,也是他對她的思念 \”冰絲新颺藕羅裳,地當筵席一舉觴;曾唱陽關灑離淚,蘇州寂寞當還鄉。\” 他回憶起他們曾一起穿著輕盈的絲裳,在宴席上舉杯共飲的時光。他記得她曾為他唱過離別的歌,那些歌聲仿佛還在耳邊回蕩。而現在,他孤獨地留在蘇州,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寂寞和思念。他盼望著有一天能回到他們的故鄉,再次與她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