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隻要是“明”,就可以了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朱威沒有給朱承和徐厲良什麽好臉色,畢竟他們也算的上是殺死王二的同謀。
在這個時代,死個人太簡單了,簡單的簡直不像話。
朱威想過他們這些從煥土堡出來的人會死,可是沒有想過會以這麽簡單的方式去死。
以前煥土堡有個叫王浩的,他有個瘸腿老爹,兩個人相依為命,朱威原本也是想過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能夠安穩度日,可是在那場朱由校發動的清洗中死了,與他們一樣狀況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不管他們是否是真心實意為大明賣命的,但是不可否認,他們都於國有功,可是這樣的人,這麽多年了,還一樣是有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有權力的人,好複雜。
他們一麵希望有更多這樣不計得失,甘願為大明赴死的人出現,好維護他們的統治,一麵又不想讓這些人真正的成氣候。
天下哪裏有這麽好的事情?
王二的死,實實在在打醒了朱威。
朱威以前覺得想要改變大明的命運,能夠從上到下進行改革,因為自上而下較為好控製一些。
朱威想了無數次,可是從來沒有一次想過從下而上改革。
因為兩種方式天差地別。
就像一棵得病的樹,自上而下,是挖去腐爛的地方,而後上藥,雖然會有陣痛,但是能夠保證它痊愈之後還是它。
而自下而上就全然不同了,這種方式相當於將原本的樹連根拔起,而後在原本的地方再種下一棵樹苗,死去的樹,會成為新樹的養料,可是這棵樹苗,不再是原本的那棵了。
新樹苗能夠成長到什麽地步,完全不知道,因為在砍老樹的時候,必然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破壞,有些破壞其實是致命的。
並且哪怕這棵樹成長的再好,隻要它還是樹,就免不了被害蟲和病菌侵蝕,到時候,不過是另外一種輪回罷了。
不過朱威想的還是太簡單了,他將那棵樹的出現的問題,全都當成是因為病菌或者害蟲才引起的。
從來沒有想過,是這棵樹本身……從根上,就已經爛了,那些病菌是它自身滋生出來的,那些害蟲是它自己孕育的。
可是大明…大明這個朝代,遺憾太多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天子自縊殉國,清乾隆中期修纂的《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共收錄了明末殉節之士大約4043人一說為3883人),這一數字超越了漢、唐、宋、元等朝代,為曆朝之冠。
這是士大夫階級的,而百姓殉國者更多。
屈大均在《皇明四朝成仁錄》中僅僅記載一個叫延綏鎮的情況便讓人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當闖賊攻城時,以孤城死守七日夜,力竭盡城崩,自將帥兵民以至商賈、婦人、女子凡十餘萬人,無不慷慨激昂,為朝廷而死。”
此外《弘光朝蘇州死節死事傳》記載,蘇州、嘉定、昆山三個地方,平民自殺四萬餘人,並讚揚他們:“君子能忠,其小人有義。”
很慘烈吧?
可是…這些人大都是百姓或者小官,真正有能力決定朝廷命運的官員勳貴,少的可憐。
南明大臣史可法、和親眼見證當時曆史的史學家計六奇仍就給出了一個巨大反差數據,認為真正為大明殉國的還是以普通人為主,而士大夫官僚集團跟隨崇禎殉國的寥寥無幾。
比如史可法對於“甲申之變”的高級官員非常激烈地說:“先帝對百官恩義非常,可是一旦出現重大變故,在京官員一起和皇上殉國者寥寥無幾,在南明組織討伐李自成的人也是極少數,最後史可法認為: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恥也。
計六奇對此也發出了相當一致的感歎:“至尊以身死社稷,臣子殉難者,僅北都二十餘人。”那麽其他當時在京的官員去哪裏了呢?自然是去投靠李自成去了。
據目擊者說:“賊馳而進,皆白衣青帽,張勁弓,挾修矢,每人栓短棍數條,銜枚疾走”。
與老百姓平靜冷眼旁觀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達官貴人如同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生怕暴露自己的身份,於是喬裝改扮,“恐衣冠賈禍,悉毀其進賢冠”,或是“俱穿極破青衣,戴破氈帽”,一時之間“破衣破帽重價求之不得”。
這些達官貴人們一時醜態畢出,“是日,大小官僚俱以重價購極破青布衫褲並破帽,混稠人中,低頭下氣,惟恐人覺。”甚至有的人以多件華麗衣物換一個破衣服都不能得,最後竟然把衣服脫掉裸奔起來,“赤體狂奔,隨路跧伏”。
綜合來看,為大明真正殉國的大部分還是以知識分子與普通百姓為主,也有許多組織對抗李自成的官民,等到城破之後,一起存亡,至於在京的大明臣僚大部分都搖身一變成了李自成的人。
所以…
這也是朱威從來沒有真正相信過朱承等人的原因之一了…
不對,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張之極,張之極是為數不多與李自成戰到最後的人。
“大人,夜了…吃些東西吧?”
朱威回府後,將自己一個人關進書房,秦冉兒在門外呼喊,朱威卻好似聽不到一樣。
他想的太出神了,想了許多許多,從本來的曆史,想到了如今的天下態勢。
最後…得出來一個結論,那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自上而下的改革,有了這些人的參與,終將會變得麵目全非。
朱威想要將那些文臣趕出朝堂,當時的朱由校也是同意的,可是現在再來看,他是真的同意嗎?
他能忍受整個朝堂之上都是不經科舉上來的底層人嗎?
不會的…
所以…朱由校是在騙人。
朱承他們,也在騙人。
這個朝廷,根本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而那些百姓沒錯,那些有報國之心的讀書人沒錯。
隻是他們的力量太小太小。
那自己…要如何做呢?
既能救了這個最遺憾的王朝,又能保存百姓。
“大人…”
秦冉兒的聲音又響起來了。
這次朱威沒有讓她們久等,出門之後,朱威臉上已經沒了剛剛進府的黑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通透的笑容。
這笑容,讓秦冉兒與徐夢潔看的呆住了,她們不知道為何朱威轉變如此之大。
“大人,吃些東西吧。”
“好…”
往飯堂走的朱威,腳步異常輕鬆,他想明白了。
這次……是真的想明白了。
糾結那麽多,都是因為想岔了路子。
其實,隻要這個國家還叫大明,皇帝姓不姓朱,或者有沒有皇帝,又有什麽所謂?
那些勳貴代表不了大明,朱由校也代表不了大明。
推翻他們之後,還叫大明,不就行了?
隻要還是大明,那大明就沒有遺憾了,朱威也就沒有遺憾了。
朱威這頓飯吃的很開心,也是因為他要去遼東,所以與秦冉兒和徐夢瑤,說了許多貼己話。
話還沒說完呢,有人來通傳,說是聖旨到了。
“嗬嗬…挺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