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黔國公入京
字數:3893 加入書籤
“報…報…緊急軍報!遼東大捷!皇太極被押解回京!”
“報…報…緊急軍報!遼東大捷!皇太極被押解回京!”
半個時辰一趟的傳令兵,從北門入城繞城一周,最後才傳到兵部與五軍都督府。
整個京城沸騰了,朱威出征的事兒,知道的人都在朝堂之上,還都不說,百姓自然也都是不清楚的,在百姓的印象之中,是永州侯胡大彪帶兵出征,如今不過三個多月,夏天還有個尾巴呢,這就將女真滅了?
女真有多強別的地方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京城的百姓都是知道的。
沈陽二陷,遼陽城危,錦州被圍,這些事兒啊,每一次都會讓京城震動,從而鬧起軒然大波。
而這些事情中間穿插的大勝,除了朱威火燒兩萬女真之外,就少見風聲。
於是很多人就認為女真強勢勇猛善戰,是一個大敵。
這事聽起來操蛋,但是並非隻有現在才這樣,基本從唐宋開始,大部分戰爭對百姓的說辭都是敗多勝少。
這是基於統治者的統治目的才形成的局麵,第一自然是因為怕功高蓋主,你打了大勝仗,民間威望自然會高許多,這般情況統治者自然是不願意的。
第二,那就是經濟問題了,打了敗仗才有更多的理由征收更多的稅。
現在這情況,不是皇權不穩之時,敗仗多一些也是危及不到統治地位的,所以這種壓下勝仗消息的事兒,並不少見。
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統治者需要立下一個標杆,將打勝仗的人作為標誌性人物宣傳,其中自然也是有利益考慮的。
比如朱威火燒女真兩萬人,整個大明沒有一處不知道的,那是因為萬曆想讓朱威出頭,想讓朱威站到前麵來抵抗文官集團。
也正是因為宣傳的緣故,讓躲在深閨之中的朱威的小老婆徐夢瑤,對朱威心生愛慕。
一般情況下,不論大捷還是大敗的軍報,都不會隨街宣揚,因為戰爭說到底,就是政治的延伸,在沒有必要的時候,這種事兒,讓老百姓知道的越少越好。
電影電視劇中的那種入城就開始大聲呼喊的情況,在曆史中很少發生的,除非…是朝堂有意為之。
而今日這般情況,自然也是朱威有意為之了。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給袁清的選擇,加一把火。
葉青死了的消息,胡厲與袁清是剛剛知道的,雖然路線一樣,但是葉青是輕裝簡行,袁清他們則是有數萬俘虜拖拉,速度自然不一樣。
而葉青著急忙慌回京所為何事,也沒有告知袁清,這讓袁清心中有了一絲別樣的想法,若是自然不會多想,可是朱威告訴他那些話之後,就不由得他不多想了。
袁清在山海關的位置原就在葉青之上,無畏營的副將比左騎軍主將高一級,除了已經戰死的無畏營主將沈練之外,袁清就是年輕一輩中的第一人,這第一人說的不是功夫,而是地位。
可是最後偏偏是葉青上位,兩人是兄弟,誰上位都是無妨的,但是心中有了嫌隙之後,以往不會在意的事情,如今可就往心中去了。
在得知葉青死後,袁清的第一反應竟然是鬆了一口氣…
後知後覺的袁清不由得一身冷汗,三十年的弟兄…三十年的戰友,多純粹的感情,如今竟然成了比不過私心?
何其可笑?
可是袁清也明白,他是無路可退的了,在他聽從朱威的命令之後,他就已經無路可退了。
若是讓袁清得知朱威想通過朝臣與朱由校對他的態度逼他一把的話,肯定會覺得朱威多此一舉。
因為袁清也是官,也知道朝堂之上的紛爭渦源,對於朝廷來說,袁清原本不可信,如今更是不可信了,他除了倒向朱威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至於為何沒有直接與朱威說清楚,那自然是因為有葉青這個障礙了,葉青隻要還在,山海關就不是他說的算,他不想與葉青刀劍相向,哪怕已經注定會為敵,他也不想的。
人的情感,就是這麽琢磨不透,這可能就是人心吧!
收到消息之後,胡厲招呼了一聲“袁將軍,節哀。”
袁清苦笑“沒有戰死沙場,卻死在了這裏,小侯爺…咱們真的沒有退路了!”
胡厲一聽這話,就知道久經沙場的袁清想的比他還要清楚,點了點頭道“那…就一並吧,將我父親與葉將軍之死,一並報上去,都是戰死,如何?”
袁清沒有絲毫猶豫“好!”
胡厲深深的看了袁清一眼“我希望…我們日後…不會走到你無葉青這般地步!”
袁清一驚,嘴角抽搐,胡厲年紀雖小,可是勳貴之家出來的人,與他們這種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自然還是不一樣的。
胡厲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希望袁清日後,能夠與他真正做到共進退,而不是像他與葉青一樣。
“我…”
胡厲打斷袁清想要說的話“不用說什麽,我也不想聽,一切隨心,一切隨意!”
說罷之後,也不管袁清怎麽想,自顧自的打馬向前。
……
“報…報…緊急軍報!永州侯胡大彪戰死,山海關總兵葉青戰死!”
“啊?什麽?不是大捷嗎?怎麽還死了以後侯爺?”
“看來打的很慘烈啊,這麽大的官都死了,底下的兵不知道要死多少啊?”
“是啊,都是好樣的漢子!”
京城中消息滿天飛,百姓紮堆說著自己聽到想到的一切,越說越離譜,甚至有人說永州侯是皇太極做法在夢中殺死的。
很離譜,可是百姓們卻非常相信,因為他們不懂,因為他們的見識還達不到那個高度,他們覺得皇帝種地都要用金鋤頭,皇帝每頓飯都要吃兩斤肉。
在他們的印象中勳貴出門都是左軍右護浩浩蕩蕩,哪裏會被人殺了?
從而就會相信最不靠譜,但是對他們而言又能夠自圓其說的一條原因。
以往出現這種情況,早就有人出來製止了,可是今日沒有。
能說的話的人,都在宮中了。
原內閣成員除了徐光啟之外的人都到了,京城中四品之上的官員,也到了大半。
六七十個人堆在大殿之中,卻無人吭聲,落針可聞。
朱由校看到此等場景,心中惱怒卻又無可奈何,他現在才是真正的騎虎難下,而那虎…就是朱威。
明麵上是他壓著朱威,可是誰都知道,朱威可以輕易的翻身解決掉他。
“傳旨!讓黔國公,帶兵入河南!讓備倭軍換防唐山,讓四川秦良玉率白杆軍入北直隸!讓宣府鎮備戰,讓北直隸布政司使都指揮使入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