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福王朱由菘

字數:5539   加入書籤

A+A-




    朱由檢周皇後!
    朱由檢回了淮安,他沒有打算留在揚州,也沒有趁此一路南下到南京。
    因為在朱由檢看來,若要守住江南,必先要守住揚州,而要守住揚州,則必須先守住淮安。
    但這不是說,朱由檢不會再整頓江南,畢竟他要想將來抵禦建奴成功,就得依靠江南的財力與人力。
    所以,朱由檢為此還是讓蔣德璟派官員將淮安知府李都等的首級傳首江南各府,以警告江南官紳階級。
    當然,朱由檢留駐淮安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控製江北諸鎮。
    現在的大明因為連年打仗,使得軍閥割據的現象已經出現。
    除山海關外已經投清的吳三桂外,在長江北邊已經有左良玉、高傑、劉澤清、劉良佐這些軍閥。
    其中,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這四路軍閥被稱為江北四鎮,如今皆在淮安周圍。
    朱由檢這個皇帝在淮安駐紮著,這四路軍閥自然也就等於時刻被皇帝監視著,而不敢妄動。
    不過,淮安城的繁華倒也不弱於揚州、南京,作為運河上四大都會之一,早在弘治朝就設有鹽運分司,故城中鹽商很多,寫《西遊記》的吳承恩就誇讚過淮安,言淮安“摹寫金張韋顧諸園之勝,金牛石橋鑼鼓墩諸處,征車遊舫絡繹繽紛。清明社火,夏至秧歌,尤令過者忘倦。”
    在軍事上,淮安也是天下咽喉之地,控漕運數百萬石糧,東控滄海,西連洪澤,又襟長江,北連黃河。
    以後要發展海貿,建立海軍基地,在淮安也是很方便的。
    甚至即便將來萬一複興大明失敗,沒改變建奴滅亡中華的曆史命運,自己也是有機會出海逃走的。
    所以,朱由檢最終選擇了這裏作為他的抵禦建奴的前沿陣地。
    朱由檢回到淮安城後便直接將葉斐仁的西湖別墅“小輞川”園作了行宮。
    朱由檢選擇這裏為行宮,則是因為這裏有山水環繞,便於設置軍事防禦,而且走水路可以直接進入黃河出海。
    雖然朱由檢決心抗清,但他也不能不為自己考慮一條萬一失敗後的退路。
    話轉回來。
    待朱由檢從揚州回到淮安“小輞川”後,他的宮廷內眷也皆已搬遷在到這裏,而近衛軍第一野戰步兵營也暫駐在別墅後的筆架山下,以隨時護衛朱由檢。
    “如今我們雖然都用火槍加大炮強行住進本就屬於我們統治的淮安城,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棄武家墩。”
    朱由檢將幾個被抄縉紳的家賜給了跟著自己身邊的幾位輔政大臣,而且這所賜的宅邸皆在朱由檢行宮周邊,因而,如今朱由檢和自己的輔政大臣議起事來倒也依舊不用在路上花太多時間。
    而此刻,朱由檢一回自己行宮後就開始自己的六位輔政大臣說起事來。
    “流民還需要繼續招募,武家墩附近的荒田要繼續開墾,屯堡要繼續建立,現在才十個屯堡,這明顯是不夠的,不足以支撐我們將來靠這批獲得土地的農戶去抵禦建奴、去建立一個新的太平盛世。”
    朱由檢說後,蔣德璟和周遇吉等輔政大臣皆點了點頭。
    而蔣德璟則在這時候說道“陛下,現在這淮安城還需要我們管理,至少得任命一位新的淮安知府。”
    朱由檢“嗯”了一聲“現在我們直接控製的還有一座淮安城,這就需要我們不但要繼續管理好武家墩一帶的屯堡,還得管理好一座已經頗具規模的城鎮,而屯堡以農業為主,城鎮以商業為主,這就需要我們既得管好農業,也得管好商業,不能過於重農抑商,因為淮安城中有數十萬手工業者和工人靠各種做買賣活著,我們也需要通過商業獲取抵禦建奴的資源,但農業是第一位的,畢竟農為一切之本,未來與建奴打仗,注定要打持久戰,而到時候我們需要大量的軍糧來供應軍隊,所以必須保障有足夠的糧食產量。”
    “陛下說的是,淮安城南來北往的商旅甚多,乃天下漕關要地,如今要管好這座城鎮,這名淮安知府得知曉商貿錢穀之事才是。”
    蔣德璟回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直接下定了決心“讓左副都禦史方嶽貢兼任淮安知府,朕記得他做過鬆江知府,還做過戶部主事,就讓他以中央處候補輔政大臣身份,必要時候出席中央處廷議事務。”
    跟隨朱由檢一起南下的官員還是有很大一批的,其中方嶽貢不過是其中之一,這些人大部分都跟著太子去了南京,但因為南京已經有一套中央機構的班子,所以這些官員很多都是賦閑在南京。
    而朱由檢想要重新任免誰自然也隻需下道聖旨將其調走就是。
    雖然吏部尚書李遇知也在南京,但也不妨礙朱由檢這個皇帝行駛他任免官員的權力。
    中央處算是朱由檢自南遷後正式設立的中央決策機構。
    之前的內閣和司禮監皆已名存實亡。
    也可以說,內閣和司禮監已經合並成了一個中央決策機構即中央處,因為司禮監掌印王承恩和內閣首輔蔣德璟皆在中央處。
    朱由檢這樣做自然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工作效率,讓負責批紅的司禮監和負責票擬的內閣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辦事,這樣自然要快點。
    換句話說,中央處就相當於清朝時期的軍機處。
    而成為中央處輔政大臣就等於成了皇帝身邊的軍機大臣,可以參與軍機決策。
    也和後世的“腸胃”差不多。
    而候補輔政大臣就相當於低一級的委員。
    朱由檢的目的就是要把大明的官僚集團漸漸分出不同的權力等級。
    如輔政大臣可以經常和皇帝議事,決議一切重要決策,隻是拍板的是皇帝。
    但輔政大臣以下的官員沒有權力和機會與皇帝議事。
    而不是像明朝之前的廷議和廷推一樣,各個級別的官員都在一起商議,如六科的給事中和禦史官,還有內閣與大九卿以及地方總督巡撫官等。
    那樣的話,效率很慢不說,而且是人過於多的民主,雖然可以發揮群策群力的優勢,卻也難以集中思想。
    所以,朱由檢隻決定以後他的中央輔政大臣不超過十名,而且加他自己要組成單數。
    這樣,朱由檢覺得自己既可以隻需把控幾個人便能把控全國,也能通過投票多少決定用誰的決策。
    “遵旨!”
    蔣德璟回了一句,便準備擬旨下發吏部,命吏部宣諭給方嶽貢。
    “淮安知府現在定了,民政方麵的事接下來依舊是募兵和積蓄糧草還有加固城牆防禦以及整修水利,用太祖起事時謀士朱升的話說,就是廣積糧、高築牆,當然緩稱王就不必了,朕已經是大明皇帝!天下正統!”
    朱由檢這麽一說,幾位輔政大臣都笑了笑。
    畢竟的確如朱由檢自己所言,雖然大明現在已經實際上丟掉了北方半壁江山,但他朱由檢的確是現在天下最正統的皇帝。
    沒人可以質疑。
    幾位輔政大臣也因此更加有底氣些,畢竟自己跟隨的皇帝陛下依舊是天下正統,而不是那些流賊皇帝和胡虜皇帝。
    當然,原本曆史上於南京監國的弘光皇帝朱由菘的正統性也沒法與朱由檢比。
    而說到朱由菘,在朱由檢剛回到淮安城的這天下午,王承恩就來稟報說“陛下,福王朱由菘求見。”
    按照明朝原有曆史的發展,因為闖賊入河南,所以福王朱由菘於崇禎十七年三月逃到了淮安城,且暫避於鹽商杜首昌的園中。
    不得不說,這也是很諷刺的一件事。
    作為天下之主的大明皇帝朱由檢還提前於一月中旬抵達了淮安城,結果想正大光明的入淮安城,卻被淮安知府拒絕。
    而藩王朱由菘這個棄守藩府的藩王卻靠乘舟入水門成功來到了淮安城中。
    也就是說,不是皇帝出身的朱由菘逃難到淮安城居然沒有阻礙。
    相反,朱由檢這個皇帝想進入淮安城反而遇到了阻礙。
    但朱由檢對此也明白,城中一些官員和士紳是怕他這個皇帝抄他們家,所以,才借著不承認自己是皇帝且以要南京兵部證明為由頭阻攔自己這個皇帝入城。
    好在朱由檢自己通過火炮強行攻入了淮安城。
    因為這件事,朱由檢算是再次體會到了什麽叫槍杆子裏出政權,沒有槍杆子,光是靠正統皇帝的身份是不夠的。
    如果遇到一些不忠誠的官員士紳,沒準還會被其落井下石。
    曆史上,朱由菘當皇帝後就是被官員士紳強行拉去獻給建奴的。
    “讓他進來吧。”
    朱由檢點了點頭,他對這位福王雖然不曾見麵過,但對其曆史上的表現可不陌生。
    在朱由檢的記憶裏,這位福王是出了名的好色,一即位就開始選宮女,連妓女都召入宮中,不久沒有解決明朝內部的黨錮之爭也沒有及時整合力量抵住清兵的進攻。
    不過,朱由檢現在慶幸的是現在的大明皇帝的還是他而不是能力平常的朱由菘。
    朱由檢不禁因此心想,也許穿越來的自己會讓大明的結局變得不一樣吧。
    “臣朱由菘見過陛下。”
    肥胖的朱由菘此時已經跪在了朱由檢麵前。
    “你也好意思來見朕?”
    從朱家的親戚關係上來說,朱由檢算是朱由菘的堂弟,但朱由檢現在是君王,何況他現在真實身份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自然也就對朱由菘沒有那麽強烈的同情之情,也就先略帶責備的口吻問了朱由菘一句。
    作者題外話應一書友要求,兩章一起發,加更不定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