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增設皇家學堂與教育改製
字數:3789 加入書籤
朱由檢周皇後!
郭秋田隻聽自己腦後哢擦一聲,辮子就掉了下來。
一瞬間,郭秋田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直接哭得抽了起來。
但緊接著,他臉上則忍不住地又要笑起來。
其他被解救的北方漢人百姓許多也因此落下淚來。
後世晚清漢人被剪掉辮子有多傷心,此刻被剪掉辮子的他們就有多開心。
朱由檢看著這一切,內心頗為欣悅。
這些漢人百姓在曆史上原本是會依舊這樣蓄著辮子苟活下去的,直到子子孫孫傳到兩百多年後才開始剪掉辮子,然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接受辮子,甚至視辮子為其信仰,兩百多年後再被剪掉時反而痛苦不已。
而現在這些人都因為自己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命運。
朱由檢現在很希望漢家文明能繼續這樣傳承下去,而不要再被打斷,然後融合成沒那麽光輝的文明。
在他看來,即便文化要融合也應該是和平的方式融合。
如果真的要用武力的方式融合,那也要是漢家文明用武力的方式融合,因為隻有這種融合的漢家文明才有強者文化!
朱由檢比之前更加希望大明可以振興。
因為這不僅僅符合他自己的利益,也不僅僅是符合皇室朱家的利益,而是符合所有漢人的利益。
他不知道有多少北方的漢人被迫蓄著辮子,被迫淪落為包衣奴,在等著自己這些人去解救。
而剪辮子儀式結束後,這些北方來的百姓自然開始被安排到大明軍工基地進行各類工作。
在較高的工薪以及民族思想的引導下,這些人大都很積極,發揮著很大的熱情。
“陛下,隨著這一批北方百姓的加入到我軍械製造總局的生產中來,鋼鐵產量與三酸兩堿的產量預計會提升更多。”
宋應星在看著前麵推著車運礦石添煤炭而忙忙碌碌揮汗如雨的民工們時,不由得對朱由檢說了起來。
朱由檢背著手道“我們漢人百姓的勤奮與忍耐度不是其他文明可比的,但也正是如此,我們這些肉食者也就容易放縱倦怠,乃至無度的索取!民工們在辛苦勤奮的工作,你們這些負責技術革新的官員也得辛苦勤奮的進行技術革新,我們不知道建奴會不會也在改進,但我們自己是不能有絲毫鬆懈的。”
宋應星點了點頭“臣謹記陛下聖訓!現在臣和大明科學院的官員雖然有陛下根據太祖夢中所授天書的理論在不斷的研究新的技藝,但臣認為這還不夠,陛下所的許多天書內容不夠完整,也是陛下所說的理論知識,在很多方麵沒有連貫起來,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去致知,所以,臣建議設一學校,專門培養一些後進者,將來好有更多這方麵的賢才能為大明之技術革新做出貢獻。”
朱由檢不好明說他知道的許多自然科學理論知識是因為他其實是穿越者,所以,他就借口說是太祖夢中所授天書,而因為朱由檢的確讓人製造出了新的東西,宋應星自己也驗證發現陛下說的許多原理是對的,也就相信了朱由檢所言。
“陛下,宋公所言,倒是有理,陛下皇莊內所設社學,現在是學習國文、算術兩科,與皇莊外為求科名的社學所授內容大為不同,這些學子將來必然是不能科考的,而要為陛下所用,隻有國文算術兩科未免不夠,以臣看,不如真的再設一學校,讓社學畢業的學子先到這樣的學校再予以更多的知識進行培訓。”
蔣德璟附和了起來。
朱由檢笑了笑道“朕明白你們的意思,是應該再辦幾所學校來對這些社學畢業的學子進行更多更全麵的教育,然後進行更專業的教育。”
“因為兩年前,我們才剛剛到淮安,隻是將一些孩童集中起來辦個社學教書而已,並沒有想過治學一事,何況當時正值建奴劍拔弩張之時,這事也就耽誤到了現在,如今,既然說到這裏,這事可以做一做,以朕的意思。”
朱由檢說完看了蔣德璟等文臣一眼。
蔣德璟和宋應星等文臣忙拱手道“臣等恭聆聖訓。”
於是,朱由檢便繼續說道“社學之後可以再設一形同國子監的學校,就叫皇家國子監,以後入讀國子監的社學學子皆為朕皇莊之屯戶,皇家國子監與南京國子監不同,皇家國子監依舊同皇莊裏社學一樣,繼續學校更深奧的國文、算術,但要增加一門史學,作為人,不能不知其國家之史,不知其史就難有其認同感,就難有忠於家國之心!”
“陛下聖明!”
蔣德璟等因此頗為讚同,忙欣悅地回了一句。
接著,朱由檢又道“另外,再增設格物(物理)、化工(化學)、地理、生物、策論(政治),這三門課程,但不強求每門必學;
考入皇家國子監者可在國文、算術、史學基礎上再選一門自己所擅長的,大明要想長治久安不能僅僅於一方麵強勢,這就需要我們在各方麵都能有賢才可用,要有善治學者能治學、善作戰者能作戰,哪怕耕地的也得有擅長指導如何施肥墾荒的;
但在我大明,是民為官製,故而大多數官員一旦為一州之長吏,一省之封疆,都得對各方麵的理論有所知曉,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通才,不僅僅是隻精深於一門者,所以,考入皇家國子監者在學習最擅長的學科後還要學習最基礎的三門學科。”
“另外,考入皇家國子監若能順利畢業者賜予監生功名。”
“而接著,為讓一些監生在一行有異於常人之所長,乃大明該行業之出類拔萃者,如文采出眾者、格物百工之學更有天分者,指揮打仗有名將天賦者,都要繼續培育才行,所以當再設三所高於國子監的學堂,就叫皇家講文堂、皇家工業學堂、皇家軍官學校;
“這三所學堂根據自己培育學子的目的,可在之前提到的學科基礎上自我決定新增經學、貨殖(經濟學)、農事(農業)、指揮、情報等學科,所謂學科,便是一門學問之學識,從社學開始,內閣要讓禮部設立專門的編纂教材之機構,以達到能教授學子的目的,要由淺入深。”
“從這三所皇家學堂成功畢業者可根據畢業成績給予進士、進士及第、同進士出身,可參加翰林庶吉士考試,沒考中者除可以去大明行政學院繼續培育外,也可以直接報名吏部當官。”
朱由檢這麽一說,等於要讓大明開始建立起後世的教育製度,從單純的培養儒教徒和善寫八股文章的禦用文人變成培養各方麵的人才。
但這隻是個開始,隻是朱由檢在自己皇莊內部進行這樣的教育製度而已,大環境下還是科舉為主。
不過,朱由檢相信自己皇莊裏的教育製度遲早可以推行於整個天下。
“陛下聖明,如此以來,無論是做官還是做學問,我大明都有賢才可用也,隻是不知能否為天下儒林所接受,以臣看,這樣做隻怕會令天下儒士反感,畢竟治百工之學與帶兵之學的精通者也能進士出身,參加翰林院庶吉士考試,實在是之前未有之事。”
宋應星細細思考了朱由檢的設想後不由得暗自驚歎自己皇帝陛下對學政的施行見解也那麽高屋建瓴,但一想到天下大多數士族都是以儒家理學為信仰,所以就不由得有些擔憂地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