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9章 兵馬

字數:7978   加入書籤

A+A-




    兩界從扮演雷部正神開始!
    第139章  兵馬
    李良勳出的問題並不顯眼。
    但很致命。
    這涉及到黃天之前忽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
    無論是在九州世界,還是在遊戲世界,幾乎都沒有直接將生前未曾修行過的凡人敕封為神祇的事情發生。
    這與黃天前世那些封建朝廷敕封神祇的規矩並不一樣。
    黃天前世,很多神祇,甚至是位格極高的神祇,都是生前為凡人,死後才一代代逐漸加封上去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聖帝君。
    從宋代的“義勇武安王”,到明代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再到清代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讚宣德關聖大帝”,就是一步一步加封而來。
    關聖帝君的神職與權柄更是極多,天上人間地府,武運財運,統統都有。
    許多人甚至認為,關聖帝君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有關聖帝君的例子在,黃天下意識就忽略了一些存在差別的情況,直接在李良勳死後將其敕封為李村土地。
    導致的後果就是黃天忽略了人與神的區別,以及凡人死後被敕封為神祇,會有怎樣的心態變化過程、能否適應、需要多長時間適應等一係列問題,使得李良勳在受到一些與生前執念有關的事情刺激之下,情緒波動變得極為劇烈。
    一時的情緒波動劇烈其實不算嚴重。
    但是,持續時間過長或者發生頻率過高的情緒劇烈波動,容易使得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比如李良勳的自我認知。
    他到底是李氏老族長、李村裏正,還是李村土地?
    作為李氏老族長、李村裏正,李良勳的責任是延續李氏、保全李村、愛護族人與親眷。
    作為李村土地呢?
    在延續李氏、保全李村、愛護族人與親眷這幾點上,李良勳當然可以繼續保持,甚至必須保持。
    不過就像那句話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黃天在給“封神榜”設計的底層邏輯裏,其實有對“封神榜”敕封之神祇作出約束,即慈愛世人,普渡眾生,不做區別對待。
    李良勳對李靈素的區別對待,正是症結所在。
    讓李良勳有了模糊認知、“走火入魔”的惡性傾向。
    幸好黃天到目前為止,在遊戲世界隻敕封了李良勳一個凡人死後的真靈為神祇。
    出現問題,不成規模,並不可怕,及時找出解決的辦法就行。
    經過深思熟慮,黃天暫時中止了對“人與神究竟有哪些區別”這個宏大命題的思考。
    這個命題,不是空想,就能想出答案來的。
    需要收集信息、查閱資料,甚至做較大規模的對照組實驗,取得據有統計學意義的數據支持。
    唔……
    這些都是黃天前世所學,於九州世界或遊戲世界,可能有用,可能無用,黃天自己也把握不準。
    至於李良勳身上發生的問題,黃天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歸根結底,李良勳還是沒有從凡人的心態脫出,沒有適應神祇的角色。
    那麽,隻要讓李良勳脫出凡人心態,適應神祇角色,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黃天擁有與“夢”相關的神職或神通,比如“嫁夢”,可以給李良勳構建一個類似黃粱之夢的夢境,讓李良勳在夢中經曆一些事情,學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李村土地公。
    即便沒有“嫁夢”神通,黃天也能以類似的方式解決。
    確定李良勳通過沉眠,已經穩定情緒狀態,黃天心念一動,神器“封神榜”躍出,射出一道光落在李良勳神軀之上。
    眨眼間,李良勳的神軀消失,真靈被攝入“封神榜”中。
    又是心念一動,黃天以燒渡完成的陰兵陰將的部分經曆為根基,以《萬相金身》配套的一些幻術方麵的法術,構建出一方依托於神器“封神榜”的幻境。
    至此,黃天能做的,都已經做到最大化了。
    李良勳何時能夠適應從凡人到神祇的轉變,就看他在幻境之中能夠得到怎樣的感悟。
    忙完了這件事,黃天轉而思考起宣奢今天召開集會的起因,兩岸村民們對於丹江資源的過度索取。
    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理念了。
    不過又一次思考過後,黃天進一步堅定了自己不插手遊戲世界人族內部發展的想法。
    李儉禮或者其他人能否約束好兩岸村民們,從今天起,索取有度,珍惜資源,那是李儉禮與其他人的事。
    如果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就是丹江水神宣奢的事了。
    黃天不會因為自己對於人族身份的認同,以及扮演的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的根基在於人族信眾,而一味偏袒人族。
    作為丹江水神,宣奢保護丹江,為自己的核心利益爭取,理所應當。
    定義妥當,黃天的視線從丹江離開,快速巡視起丹陰、桃山、浮黎三縣境內的籙生“地推”工作。
    經過這幾天的努力,十二組籙生們進度有快有慢,但都即將完成既定的任務目標。
    作為前兩批一四十四名籙生的領頭人,李儉仁必須在各方麵讓自己配得上領頭人的角色,不給神使李靈素丟臉。
    “地推”工作進度,以李儉仁所領這一組最快,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村子。
    大半天的忙碌過後,最後一個村子的“地推”工作順利結束。
    李儉仁婉拒了村民們的挽留,領著十一名籙生離開村子,往丹陰縣城的方向行去。
    走在路上,李儉仁麵露沉思之色,眉頭緊緊皺起。
    胡不屈瞧出異樣,疑惑問道“儉仁哥,你在想什麽呢?是我們有哪些地方沒做好嗎?”
    另外十名籙生聞言,也紛紛將注意力放到李儉仁身上,想要聽聽李儉仁到底在愁思什麽事情。
    李儉仁鬆開眉頭,沉聲說道“大家做得都很好,我在想別的事。”
    “什麽事啊,儉仁哥?說出來大家一塊兒想想,那個詞叫什麽來著,集思廣益嘛。”
    胡不屈撓撓頭,很是艱難地才從肚子裏掏出上次從說書先生那裏聽來的詞匯。
    “嗯,說的有道理,集思廣益。”
    李儉仁點點頭,很是讚同胡不屈的建議。
    胡不屈咧嘴一笑,為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而感到高興。
    另外十名籙生更加打起精神,等著李儉仁的講述。
    李儉仁也不耽擱,直接說道“我在想啊,我們一百四十四名籙生分成十二組,在丹陰、桃山、浮黎三縣境內宣揚天尊神名,進展非常順利,這是好事。但是,下一步呢?下一步,我們該怎麽做,才能讓已經知曉天尊神名的人更加虔誠信奉天尊,讓更多的人知曉天尊神名。”
    這個問題一經拋出,立即就使得胡不屈在內的十一名籙生陷入沉思。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關係到籙生們何去何從,以及天尊大業。
    由不得籙生們不嚴肅思考,慎重發言。
    一時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靜悄悄趕路。
    似乎空氣都有些黏稠。
    胡不屈眼珠子一轉,率先開口,笑道“儉仁哥,我認為這件事,神使肯定有所考慮的吧。我們聽神使指揮就是了,神使讓我們做啥,就老老實實做啥。沒必要想那麽多。”
    李儉仁聞言,斜睨胡不屈一眼,嘖了一聲,感慨道“胡不屈啊胡不屈,當初那個敢和我大伯頂嘴的胡不屈哪去了?你肚子裏裝的是什麽花花腸子,我還不知道?你可不是老實人!”
    “嘿,儉仁哥,伱這就說得不對了。我胡不屈不老實,還有誰老實?”
    胡不屈當即就不開心了,叫嚷起來,十分委屈的樣子。
    李儉仁沒有出聲回應,隻是挑了挑眉。
    另外十名籙生卻紛紛發出笑聲,奚落起叫屈的胡不屈來。
    簡短的玩笑過後,籙生們恢複正經,重新思考起李儉仁提出的問題。
    隻是氛圍,不像李儉仁剛說出問題以後那麽凝重。
    胡不屈的目的達成,便不再耍寶,而是順勢道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儉仁哥,我認為下一步可以先做三件事。”
    “哪三件事?”
    “第一件,修廟。”
    “修廟?”
    “對,修廟。就像我們在丹江南岸修的那座供奉天尊的神廟一樣,號召三縣乃至更多地方的村民們修建供奉天尊的神廟。”
    “那豈不是會像那些迫害村民們的惡神一樣了嗎?按縣令的話說,就是勞民傷財,不得人心。”
    “儉仁哥,我有句可能不大合適的話,不知該說還是不該說。”
    “說唄。”
    “那我就說了?”
    “說啊,磨磨蹭蹭的幹啥呢?”
    “儉仁哥,我觀察了,其實每個村子裏都有一座廟,隻不過以前供奉的,都是那些迫害村民們的惡神。如果不想勞民傷財,完全可以改建嘛。”
    “你說的有道理。我們修丹江南岸那座廟,用的材料,也是大部分從以前的廟裏拆下來的。天尊也沒有因為此事有所不悅,想來也能接受改建。不過還是得先請神使向天尊稟報,得到同意,才能去做。”
    “儉仁哥想的就是更加穩妥。”
    “行了,別拍馬屁。三件事,這才一件,還有兩件呢?”
    “這第二件和第三件嘛,其實是連帶在一起的。”
    “說。”
    “有廟,就得有廟祝。我覺得,若是神使以後會從各個村子選人授籙,倒是可以給各個村子各間廟派一兩名籙生,擔任廟祝。這樣的話,平時能繼續宣揚天尊神名與慈悲,也可以起到保護村民的作用。”
    胡不屈說完,就閉口不言,等待著李儉仁的答複。
    李儉仁沉思一會兒,做了個總結“三件事,修廟、授籙、派遣籙生擔任廟祝。”
    胡不屈點點頭。
    李儉仁繼續說道“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有一定道理。這樣,等回到丹陰縣城,我就將你的想法匯報給神使,看神使如何定奪。”
    撂下這句話,李儉仁便沒了繼續交流的心思,著急趕路,爭取早一些回到丹陰縣城,早一些見到神使李靈素。
    巡視十二組籙生“地推”工作的黃天,沒有錯過這番對話。
    聽完以後,黃天也覺得胡不屈的“三件事”,可行性確實挺高,而且效果應該不錯。
    不過在這一方麵,黃天也有自己的思量。
    黃天對於前世道教的起源,有一定的了解,不多,但也對傳道的後續工作有一些啟發。
    為傳道及管理的便利,五鬥米道張陵設二十四治,太平道張角設三十六方。
    無論是“治”還是“方”,其實都是從中央地方的行政單位轉變而來。
    中央地方的行政單位,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層級。
    一層管一層,層層負責,最後形成整體。
    所以,對於後續的傳道工作,如果李靈素自己或者在他人啟發下,能夠想到設置類似於“治”或者“方”的劃分,黃天不會插手其中。
    若是李靈素及其他人都沒想到這一點,黃天便會下發神諭。
    想到少女神使,黃天的視線瞬間挪移至紫竹縣,察看這裏的情況。
    紫竹道人已經徹底坐穩了紫竹縣城隍的位子,將紫竹縣城隍陰司所屬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且,紫竹道人還給了黃天一個意外之喜。
    黃天結合神職“濟死渡生”與神通“掌握五雷”之煉度幽魂,“自創”出一套燒渡之法,可以將犧牲真靈燒渡成陰兵陰將或者黃巾力士。
    但是黃天手中沒有燒煉兵馬的法子。
    九州世界的神道以神位、神職、神通、法術為核心,以兵馬為延伸。
    按理來講,配套了成體係法術的神道功法《萬相金身》,必然會有燒煉兵馬的法術。
    然而,似乎無所不包的《萬相金身》偏偏在這一方麵有所缺失。
    這一點著實令黃天感到非常不解,又無可奈何。
    不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沒想到黃天在九州世界沒有見識過的燒煉兵馬法術,居然在遊戲世界裏從紫竹道人手上看到了。
    撥付給紫竹道人的裸裝狀態陰兵陰將,在紫竹道人的燒煉下,已經有了嶄新的麵貌。
    現在的問題就很簡單了。
    那就是該如何從紫竹道人這裏,弄到手他擁有的燒煉兵馬的法術。
    黃天心念一動,將主意打到了準備離開紫竹縣的李靈素身上。
    天尊有事,神使服其勞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