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新任巡撫
字數:3441 加入書籤
濟南府穿越實錄!
就在兩人目光交匯的刹那,魏永明麵前的一切瞬間化為烏有,重又墜入到黑暗之中。
冰冷的黑暗,卻十分短促。當他再次睜眼時,愕然發現自己趴在硬邦邦的床鋪上,側臉麵對著簡單而又熟悉的家具。
是四嬸的房子,自己在鹹豐年間的家。
一場夢麽?到底到底哪邊才是夢?
接二連三的身份轉換把他折騰的幾近崩潰,一邊回想剛才的場景一邊起身,不料背後猛然一痛,又重重趴了回去。
“啊喲!”魏永明疼的齜牙咧嘴。
“怎麽了?怎麽了?”四嬸急匆匆跑進屋子“我的小祖宗哎,傷口還沒好利索呢!千萬別亂動彈,老實趴著!”
魏永明抱著枕頭呻吟了兩下,四嬸從桌上端起一隻大碗走到床邊“是不是渴了?喝點水吧。”
魏永明單手稍稍撐起身子,歪頭喝了兩口水,納悶的舔舔嘴唇“我我啥時候回來的?”
“啊?!你咋說胡話呢?又不記事兒了?”
“我才剛醒啊。”
“不是半個時辰前才睡下的麽!”四嬸哭笑不得“你到家都好些天了!噫,動不動就忘事兒,這是個啥毛病呢?”
“是嗎?!”魏永明大感驚悚“我什麽都不知道啊!”
“屁!何先生和小六他們一大幫人送你回來,不記得了?!”四嬸幽怨的瞪了他一眼“這些天好多人都來探望,送來好多藥材補品。你雖然不太清醒吧,可還迷迷糊糊趴著跟人家說話哩,都忘了?”
“我確實是忘了。”魏永明一臉無辜。
“忘了就忘了吧!”四嬸沒好氣的把碗擱下,眼圈忽然一紅
“你這孩子也真是命苦,平生頭一遭出遠門就攤上這許多糟心事。幸虧沒傷著骨頭,又被巡撫大人趕上救下性命,還安排大夫在臨清照看了你許多日子。等將來有機會,咱娘倆可要好好向大人謝恩才是。”
“是。四嬸,都有誰來探望我了?等我好了也要一並回謝。”
“可是不少。你們東家、掌櫃的,曹家兄弟,芹菜和老龐家兩口子,糕點鋪的老孫頭和夥計,何先生帶著一幫團練弟兄對了,還有教堂那個耐神父——瞧不出,你人緣挺不錯麽。”
“還行吧。”魏永明艱難的側過身子“葛小姐呢?來過麽?”
“葛家小姐?一次都沒露過麵。”四嬸麵色有些不忿“也忒薄情寡恩了,你替她擋的這一刀啊,不值!”
“嗐,總不能見死不救麽。”魏永明搖頭笑笑,由四嬸攙扶著起身解了個手,回到床上繼續休息。
晚上曹老六再來探望,魏永明與他聊了幾句,得知太平天國援軍南逃之後接連遭遇圍追堵截,先鋒陳仕保遭遇伏擊身亡,主將曾立昌投入黃河自盡,隻有許宗揚帶著寥寥幾十人渡河逃離了山東。
好歹許宗揚沒死,算是成全了何大庚的義氣。魏永明暗自感慨,問曹老六“對了,我們在臨清遇到一個叫武七的孩子,你可曾見過?”
“武七?噢,知道。”曹老六眯著眼想了想“你受傷後他一直跟在左右幫忙照顧。後來咱們拔營回濟南,他說要先回家看望老娘,過些日子再來找咱們,何先生還給了他幾兩銀子。”
魏永明點點頭,又問“崇恩大人回來了麽?”
“回來了,不過聽說前幾天突然病倒了。”
“什麽病?”
“大概是心火上攻吧。”曹老六歎道“這一路長毛援軍雖然敗了,但有一支從河北突圍出來的長毛趁亂南下,又占了高唐縣。”
“呀,那怎麽辦?”
“總共千把來人,朝廷叫勝保那個膿包領兵去打,倒無需咱們操心。我猜呢,長毛這一遭把小半個山東禍害的不輕快,西南許多州縣的春耕都耽誤了,巡撫大人怕是在為這事兒著急上火。”
“有道理。”魏永明試著動了動肩膀“六哥,崇恩大人是去年才到藩台衙門就任的吧?我還沒見過他呢,不知是何樣的人物?”
“你怎麽會不知道呢?”曹老六嘖嘖連聲“咱們當初剛從長清逃難到濟南時,他就是山東巡撫呀!”
“是嗎?噢確實不記得了。”
“對對,你把以前的事都忘了。”曹老六津津有味的咽了口唾沫
“崇恩大人是滿洲正紅旗覺羅氏,筆帖式出身,早在道光二十年就做過濟南知府,後來先後掌管藩、臬兩司,一路升至山東巡撫。前些年他調任外省,繞了一大圈剛回到咱們這兒,現在又重新代署巡撫之職,算的上是官運亨通、四平八穩。”
“覺羅氏?愛新覺羅麽?”
“隻有覺羅二字,應該是遠枝血脈吧,不在宗室之列。”曹老六略帶嘲諷的斜了他一眼“你不是挺博學的麽?應該比我明白呀。”
“術業有專攻嘛。”魏永明嗬嗬一笑,自言自語道“原來是皇族裙帶,不知他做巡撫的本事比張亮基大人如何。”
崇恩熟諳省內情形,為人寬和且頗具才學。由他主政山東,省城軍民大都是樂見的,唯獨神父耐高溫感到十分失落。
耐高溫這兩年一直執著於重建城內教堂,前任李巡撫對此事頗為冷淡,難以溝通。上一任張巡撫接見了他兩次,但是提出許多問題和條件,叫他去跟主教落實清楚。
耐高溫看到了希望,因此於一個月前匆匆趕往武城縣,先將情況詳細匯報明白,又與主教商議出一套討價還價的方案。
期間恰逢清軍與部分太平軍相繼從河北南下,沿途兵荒馬亂,耐高溫便在武城多盤桓了些日子。
不料等他躊躇滿誌的回到濟南,卻聽說山東巡撫又換人了。新上任的崇恩傾心漢學,尊崇儒道,對洋教十分抵觸,向來不愛與外國人打交道。
數次求見都吃了閉門羹,耐高溫雖不氣餒,可一時也想不出辦法,隻能耐心等待。
有時他會去城內教堂舊址走動,與居民們磨磨嘴皮子,但通常得不到好臉色。偶爾也會帶幾樣自己種的果蔬來看望魏永明,聽他講講在臨清的見聞,順便發發心中的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