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杜工部句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濟南府穿越實錄!
“純粹外行話。”魏永明搖頭道“團練又不是吃飽喝足就能高枕無憂,上陣打仗難道不用置辦家夥麽?旁的倒還好說,槍械彈藥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
“愚兄也是這樣想的,可畢竟初來乍到,在他們麵前插不上嘴。昨日提調老爺已把此事報了上去,聽說總辦大人正打算派人去西城營查賬。”
“查賬?這不是多管閑事麽。”魏永明一皺眉頭“再說厘金局跟團練八竿子打不著,怎能輪得到他們來查?”
“誰說不是呢。可如今官府四處缺錢,新上任的布政使天天向厘金局催要銀子,總辦大人也無計可施。好不容易在你們那裏看到些破綻,怎麽可能輕易放過?”
“我明白了。”魏永明無奈的笑笑“那就請他們自便吧,反正西城營賬目清楚,銀子都花在了實處,誰來查都不怕。”
“那樣最好,我是擔心與兄弟有什麽瓜葛,所以提前給你打個招呼。”
“多謝特來告知。”魏永明衝他拱了拱手“大哥一片好意,小弟記在心上了。走走,咱們快去茅房,憋壞我了。”
二人相視一笑,上完廁所並肩回到酒樓,屋內眾人正紛紛起身離座,隨何紹基緩步走向陽台。
魏永明跟著大家來到陽台上,就見何紹基伸手指指大明湖中的一座小島,對張積中說“子中老弟請看,那便是現今的曆下亭。”
“噢?”張積中定睛望了望,驚歎道“哎呀,猶記得上次來濟南時,此亭月台傾廢、廊榭朽壞,尚是一副破敗景象,不料時隔三年竟已煥然一新!”
“老弟來的巧,此亭剛剛修好竣工。”何紹基撚著胡須唏噓感慨“重修曆下亭乃是鹽運使陳景亮大人倡議主導的,並在原先基礎上新增了回廊和三間廳堂,前前後後共修了四個多月。”
張積中來了興致,當即便要坐船去島上仔細觀看。何紹基卻說“子中莫要性急,喝完酒再去不遲,正好老夫還有件事要向你討教。”
“豈敢。”張積中愕然道“子貞兄麵前,天下何人當得起‘討教’二字?”
“別人當不得,你卻當得。”何紹基哈哈一笑“陳大人昨晚托我為新修的曆下亭題一副楹聯,我苦思一夜才湊出了兩句,子中幫我潤色一下如何?”
“積中自忖才疏學淺,不過既然子貞兄開口指名,也唯有洗耳恭聽。”
“老弟雅正。”何紹基清了清嗓子,吟誦道“山左有古曆亭,坐覽一帶幽齊之勝;大清當今萬歲,時為九年己未所修。”
“好聯!”張積中帶頭稱讚,其他人也一起鼓掌叫好。
“好什麽好?”何紹基大搖其頭“用作尋常地方也就罷了,若要懸掛於曆下亭正門左右,這兩句既顯囉嗦、又無滋味,實在勉強的很。”
張積中笑著點點頭“用在正門的話,的確是稍顯冗長了。”
“對嘛!”何紹基撫摸著欄杆輕輕歎息“年紀大了,腦袋也不靈光了。子中在濟南時常來明湖遊覽,不如幫忙想副好聯出來?”
“積中何德何能,怎配為此亭撰句?”張積中略一思忖,說道“子貞兄何不借用聖人詩句作聯?”
“聖人?老弟是說哪位聖人?”
“兄台怕不是在考較我吧?”張積中左右看看,笑吟吟的朗聲提示道“東藩駐皂蓋,北渚淩清河。”
“對啊!哈!”何紹基重重一拍腦門“我怎麽竟沒想到?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多謝老弟提醒!”
身旁其他人跟著一起撫掌大笑“石琴先生的提議極妙,確以聖人詩中的句子最為妥帖!”
整個陽台上就隻魏永明自己一頭霧水,完全不明白這兩句詩在說什麽,既聽不出跟大明湖和曆下亭有什麽關係,更搞不懂妙在何處。
何紹基來了興致,當場便要下筆。吳載勳忙吩咐夥計搬來長桌,擺上文房四寶,擼起袖子親自為他研墨。
眾人簇擁到桌邊,老書法家神采飛揚,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工工整整的詩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原來後麵是這兩句詩?果然十分妥帖。魏永明恍然大悟,就見何紹基滿意的點點頭,又在落款處寫了“杜工部句,道州何紹基書”幾個小字。
張積中等人大聲喝彩,何紹基得意洋洋的大笑“今日酒喝的剛剛到位,這字嘛,也是不差分毫。待晾幹後便給陳大人送去吧。”
眾人歸座喝完杯中酒,接著下樓坐船前往曆下亭遊覽,直到天色擦黑才盡興而歸。張積中次日又去拜訪了幾位好友,隔天一早與弟子們啟程前往淄川。
魏永明一路送到城東十裏外,坐在馬背上與大夥依依惜別,直到他們消失在視野之中方才回轉,心中多少有點感慨。
黃崖莊那地方清幽靜謐,確乃避世修行的上佳所在。可惜如今賊寇橫行,外麵的官軍和團練也沒法常常進山維持治安。
去了淄川倒不用再擔心賊寇騷擾,又有司冠平的親友幫忙照應。可是縣城內外喧囂熱鬧,隻怕未必能合張積中的心意。
這就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吧!魏永明唏噓著縱馬回到西城營,遠遠瞧見一大群團勇站在公所院子內外竊竊私語,臉上皆有忿忿之色。
“出什麽事了?”魏永明下馬問道“都擠在這兒幹什麽?”
“魏頭回來了!”團勇們呼啦一下圍了過來“早上厘金局來了個姓宋的會辦老爺,硬說咱們先前多貪了厘金,逼著何營總給他看賬本哩!”
來的好快,真夠猴急的。魏永明心中微感不悅,揮手讓團勇們各自散去,自己大步來到公所正堂。
屋子中間的長桌上擺滿了賬簿,何大庚與曹老六等人站在一側,對麵坐著厘金局姓宋的會辦,旁邊還有幾個委員和司事,張紹陵也在其中。
魏永明默不作聲的站到曹老六身後,就聽何大庚說“那些銀子拿去購買槍彈,換成了剿匪作戰的利器。方才您諸位也已點算過槍支數目,可有什麽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