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少林少林
字數:4013 加入書籤
利空法王內傷發作,被眾弟子抬下山去,暫且不說,此時少林寺內仍是一片狼藉。
“東方施主實在對不起,本來是邀請你來參加盂蘭法會的,結果缺出此變故,唉~”虛真歎氣到。
“誒~這都怪那番僧不好也不能怪你,小師傅也無需自責。”東方未明安慰道。
“唉……隻可惜這鎮寺之寶,四十二章經卻被那惡人搶走了。”虛真接著歎氣說到。
“這四十二章經是什麽樣的經書,怎麽從來沒在江湖中提起過,為何那惡僧非要這本經書不可,而且三位神僧都說是鎮寺的經典,好像比易筋經,洗髓經都要珍貴?”東方未明問道。
“小僧隻知道這《四十二章經》也叫《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天竺傳到咱們這兒來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大師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又繪畫釋迦牟尼佛像供養,由是東土佛法僧三寶具足,是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通篇言簡義豐,明了易懂,通攝大小乘一切教義,涵諸法要。這部經典反複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祖師大德將此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之為《佛遺教三經》,況且本來學佛修禪才是我們佛家弟子第一要務,武功一道乃是旁枝,目的是鍛煉體魄心智,讓我們心性更加堅定,對於本寺來說,真正的經典正事如四十二章經這樣的佛祖留下來的智慧而不是什麽武功秘籍。”虛真長篇大論下來,東方未明差點再次睡著。
“原來是這樣,受教了。”東方未明嘴上如此說著心裏卻想著,我信你個鬼呀,那番僧別的不要偏要這四十二章經,拿回去學佛?鬼才信呢,我看著四十二章經一定有什麽秘密。
“不過,的確可惜了如果不是那番僧使計,如若不然論真實實力我看他根本不是無因大師的對手。”東方未明說到。
“小僧也是這麽認為的……唉呀不好。”虛真突然喊到。
“什麽?”東方未明嚇了一跳。
“小僧這一會兒連犯三毒實在不妥大大的不妥。”
“啥?”東方未明詫異的看著虛真。
“唉,人有三毒,唯貪癡嗔,小僧想要方丈師兄能夠就住經書是犯了貪念,又因為法王搗亂毀了盂蘭盆會而生氣,是犯了嗔念,執著於武藝比試好低,則又是犯了癡念,虧小僧還是出家人,真是修行不夠讓人貽笑大方了。”
得這是又鑽牛角尖了,要是世間萬物萬事都去佛經所言,諸法皆空,一切執念皆需舍棄,那你們少林寺還定下這麽多規矩幹什麽,無論如何誰要進藏經閣進就好了,誰要佛經典籍,鎮派之寶,雙手奉上不就行了,何苦還來個三戰之約?搞個屁呀。
這話也就東方未明在心裏想想可不能說出口,得趕快轉移話題,別讓虛真鑽牛角尖,想到這東方未明趕緊說到。
“對了,虛真小師傅,這番僧到底什麽來頭,你知道麽?”
“哦,你說利空法王麽。”
“對對對就是他”東方未明擦了擦額頭的汗連忙連忙說到。
“唉剛才我也特意問了方丈,此人法號利空,受西藏青教封為法王,同時也是吐蕃國的國師,百年前藏傳佛教稱為密宗,後經變革分為三支,分別是大輪寺,金輪寺和血刀門,其中也都出過風雲人物,大輪明王鳩摩智就曾任吐蕃國師,金輪法王做過蒙古的護國法師,血刀門也曾有血刀老祖這樣的人物。”虛真認真說到。
“哈哈哈哈,這個我知道,小蝦米大鬧金輪寺的橋段我可是聽過無數遍。這麽說這利空法王應該就屬於金輪寺的了?”東方未明接到。
“正是如此。”虛真說到。
“東方少俠。”
“無因大師您沒事啦。”
“已無大礙,此次少俠仗義相助我少林感激不盡。”無因施禮說到。
“大師言重了,路見不平且要拔刀相助何況本派原就與少林頗有淵源。”東方未明說到。
“無瑕子,收了一個好徒弟呀。東方少俠可以四處走走待吃過素齋再走吧。”無因方丈說到。
“大師客氣,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謝過方丈無因大師,東方未明便四處溜達,拋開此次變故不說,少林寺氣派莊嚴,少室山風景也是秀美壯麗。
不知不覺東方未明便走到了後山,本來這後山也是少林禁地,隻因此次法王闖山多數弟子被打傷三神僧也不同程度受傷,一片狼藉無人指揮也少了看守東方未明誤打誤撞到了此處。
“這裏有一處山洞?裏麵是有人還是野獸?”
“有人嗎~”東方未明向山洞裏喊了一聲。
“有人嗎~人嗎~嗎~~”
除了回音沒有任何其它的聲音,東方未明向山洞裏走去,山洞很大,深處有著微弱的熒光,不至於什麽都看不到。
“似乎有人住過,是什麽樣的人呢。這是什麽?”東方未明在山內一座石床旁看到一個小木箱,好奇心的驅使讓東方未明打開了小木箱。
除了一瓶丹藥確實什麽也沒有,東方未明頓感失望,還以為會有哪位前輩高人留下武功秘籍什麽的呢。
就在東方未明略有失望的離開山洞之時,一陣清風吹過山洞,石床上的藤蔓被吹得微微晃動,露出後麵的石壁。
石壁之上竟是隱約有字是被人以指力刻於石壁之上。
“餘少時遊遊,看盡世間苦,嚐誓救天下,後有幸為帝師,將吾平生誌教與太子願太子一旦能以仁治,後又因偶與弟之功三卷,乃發願身立誌之國無力一,不爭。乃辭帝師與弟遠出西域創立天龍教,化西域有教無類。天都一役為中國數十手圍三日未嚐敗後為保教眾命,自困於少林十數載,常與無以方丈論佛法經,亦為聊勝於無,吾願……”
不知為何,字跡突然截斷沒有寫完。
對此一無所知的東方未明依然在少林寺中閑逛。
“看破浮生半百,半生受用無邊,半殘歲月盡悠閑,半裏乾坤開展”
“小師傅這話說的格外憂愁苦澀呀。”東方未明隻見一名沙彌坐在台階之上垂頭歎氣。
“唉,施主可知何為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嘛,我倒是略知一二。”
“生苦,人生之初一生飽受老病死的折磨。”
“老苦,人至老年,體力言語衰弱失靈,皆不如意。”
“病苦,病痛之苦四大不調,精神欠佳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死苦,身心崩壞消亡之苦。”
“怨憎會苦,冤家仇人,憎惡之事,不得不相聚麵對受其擾害。”
“愛別離苦,夫妻南北父子東西,生離死別痛苦莫名。”
“求不得苦,所望所求皆無法得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痛苦越大。”
“五取蘊苦,一切痛苦的根源。”
“少俠對佛家八苦居然有如此了解,不去就此出家吧。”
“少俠,少俠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