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阜陽與信陽打通,構建第二道黃泛區交通線

字數:488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抗戰:我的士兵都能變強 !
    從地圖上來看,開封、商丘、亳州、阜陽連成一片,在黃泛區的東部地區,穿插上千裏。
    河道幾乎幹涸,被黃河水衝刷的河溝,成了天然的工事。
    稍加處理,便可作為兩三米深的壕溝。
    既能擋住騎兵,亦能擋住鬼子的坦克。
    阜陽成了劉丹青重點關照的地帶。
    提前召集民工修繕道路,在黃泛區的河道上搭建簡單橋梁。
    集合了上千人,打通了太和、阜陽、阜南三地。而阜南則緊挨著趙三河所在的信陽。
    黃泛區東部的戰事,自然傳到了這邊。
    打跑吳華文,擊潰孫良城,這一次第五路軍大大的露了臉。
    令日寇謹慎,令周邊的偽軍心生懼怕。
    相較於泛東地區的兵力緊張,這邊的鬼子好歹還有一個步兵聯隊。
    木山井雄大佐躲在司令部內,非必須情況,從不外出。
    刺殺事件將城內搞得草木皆兵,不斷提高偽軍巡邏的數量,甚至還調動了三輛裝甲車,日夜不間斷巡邏。
    趙三河、劉濤、賈善三人聚在一起吃飯。
    “從今往後,得稱呼趙旅長,劉副旅長了。兩位兄弟高升,日後可不要忘了賈某。”
    “你我三人臭氣相投,何不結為異姓兄弟?”
    劉濤的這份提議,令兩人讚同。
    當著今晚的月亮,斬雞頭,燒黃紙,結為異姓兄弟。
    哐哐哐的往地上磕頭。
    張嵐清安排的人上門的時候,看到了這奇怪的一幕。
    三個大老爺們,對著月亮,三叩九拜。
    不知道的還以為僵屍成精了。
    劉濤見來了人,忙起身帶到了一邊,詢問張嵐清有什麽吩咐。
    兩人咬著耳朵,互通消息之後,特務抓緊回去複命。
    回到飯桌上,
    劉濤的額頭皺起了紋路,倒吸一口涼氣。
    “豫東暫時是安全了,接下來得看信陽這邊的動作了。”
    想要瞞著鬼子,打通到阜陽的黃泛區,並不是一份簡單的事情。
    遇水搭橋,需要不少搭橋的物資呢。
    這事兒需要三兄弟齊心合作。
    偽軍壓下消息,劉濤組織人手,賈善張羅物資。
    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秘密組織幾百號人,以小推車將石料、木材運到雙方交接的阜南地帶。
    黃泛區大片泥濘地,一腳踩下去,半個身子都陷入淤泥裏。
    幹旱的跡象明顯,河道水流收縮,露出大片的河床。
    堆積泥沙,囤積小路,打通交通線。
    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愣是將信陽、阜南、阜陽、太和連成一線,橫穿了黃泛區,打通了雙方的貫通。
    有了這條路線,可以直接貫通雙方交流。
    張嵐清的人可以直接穿過黃泛區,在阜陽與信陽進進出出。
    沒必要走第一戰區的路,更容易將這邊的物資互通有無。
    大批物資運至封城,修槍所內熱鬧非常。
    已經聚攏了上百號工人,分配了多個工種。
    既有火藥、手榴彈的製作,也有步槍、機槍的機床。甚至已經拉出了重機槍跟中小口徑迫擊炮的設備。
    效率雖低,卻可以靠著人力打造出來。
    各種輕型武器的技術是完備的,缺少的是先進設備,以及完整的生產線。
    單靠人力以及老舊設備的生產效率是低下的。
    以舊補新是主要操作方式。
    收繳的大批舊槍、雜牌槍支,要麽融掉重新造槍,要麽重新調整口徑,湊合著使用。
    勉強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從修槍所演變成了小型的兵工廠。
    封城其實還有一些工業設施遺留。
    奈何民國時期,資金少,規模小,很多設備都已陳舊。打造出來的武器裝備,勉強能用,算不上好用,更算不上精良。
    這邊有鞏縣兵工廠的底子,搜羅了不少技工人員。
    可以製造啟拉利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前者是早期從瑞士引進的一款輕機槍,使用7.92毫米口徑彈藥,25發彈夾供彈。
    槍身較輕,結構簡單,更容易分解,適合張嵐清手上的兵工廠來製造。
    但它的綜合性能比不上捷克式,整體來看,肯定比歪把子強。
    鞏縣兵工廠的技術底子裏邊最好的還是中正式步槍跟木柄手榴彈。
    它還具有30節式重機槍、82毫米迫擊炮的圖紙。
    如能把兵工廠搞起來,不需要任何人,他張嵐清也能在豫東混的風生水起。
    靠著輕武器,以及地麵工事,日寇一兩個師團也休想逞凶。
    唯一可惜的是,不具備製造戰防炮、山炮的能力。
    這一點是整個國家的缺陷,工業落後的根本導致。
    單單炮管鋼就沒法解決。
    靠著之前剩下的一些鋼材,可以弄一弄50毫米的擲彈筒,沒有瞄準鏡和支架,跟鬼子的擲彈筒差不多。
    再搭配著60毫米迫擊炮,可以進一步提升中程作戰能力。
    張嵐清已經想明白了,國內整體的對抗局勢是對峙階段。
    單靠他手上的這五萬人馬,翻不出多大的浪花來。
    還不如蟄伏著,努力打造武器裝備,強化輕武器。
    利用信陽這條線,可以從日寇那邊弄來大量的禁運物資。
    打定主意之後,全部精力,幾乎放在了兵工廠的建設上邊。
    所有人務全部為兵工廠讓路。
    以生產步槍、槍榴彈、擲彈筒、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為主,搭配地雷、手榴彈、火藥生產。
    他的部隊內,槍械班雜,配置混亂。
    偽軍手上的武器,光步槍就多達七八種。
    還夾雜著自造武器。
    既有日械步槍,又有漢陽造,還有偽軍仿造步槍。
    基本將各師的武器裝備統一,張嵐清的1師,肯定是全部的日械武器,裝備彈藥也多以繳獲、偷摸采購為主。
    其餘各師,則裝備國械、雜牌武器,統一配備7.92毫米子彈。
    這一番淅淅瀝瀝的調整後,大半個冬天也就過去了。
    幹旱的苗頭初顯,整個11月份沒見到丁點雪花,河床幹凍,踩上去咯吱作響。
    除了巡邏的士兵外,罕有人影。
    呼一口氣,吹出了白煙。
    張嵐清帶著人出城溜達,特意帶了幾款中正式步槍,測試精度跟威力。
    自己兵工廠打造出來的步槍,產量不高,優先保證了質量。
    一個月也就二三百支的樣子。
    張嵐清現在不缺槍械,靠著繳獲,以及從大阪師團那邊的采購,足夠裝備更多部隊。
    短時間內不缺槍支。
    但並不妨礙兵工廠製造槍支。
    鋼槍拿在手裏,明明是大冷天,心裏卻有股火熱。
    男人,拿到了槍是有異樣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