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想回京城的何大清和白寡婦
字數:6529 加入書籤
四合院開局就帶妹妹跑路!
而已經慢慢融入何家的倆姐妹呢也沒有過多猶豫,直接就表示她們不想再要張三妮和張四妮這個名字了,要跟何雨柱這個新爸爸一起姓。
倆人的選擇,讓何雨柱很欣慰,對倆人更喜歡的同時也是對倆人的新名字很是認真思考了一番,最終給倆人起了何瑾秋和何瑾禾,也都是瑾字輩。
何雨柱還給家裏的八個孩子重新排了長幼次序。
何瑾瑜和何瑾萱年齡最大,毫無疑問老大老二的位置不變,文謹言和何瑾珩作為老三老四也比何瑾秋這對雙胞胎姐妹的年齡大,也不需要變。
隻有原來的老五何瑾明和老六何瑾榮倆22兄弟,因為一個六歲,一個四歲,比倆姐妹的年齡小點,最小的他們就成了老七和老八,而新的何家老五和老六就是何瑾秋和何瑾禾這對雙胞胎姐妹。
而倆姐妹對於新名字和排序都十分的喜歡和滿意,懂事的她們覺得幸福的同時也是極力的在融入何家。
而何瑾瑜幾人呢,對於突然出現的兩個漂亮可愛的妹妹姐姐也是表現的很是喜歡。
作為本來何家唯一的女兒,也是最受寵愛的何瑾萱,也一點不擔心兩個新妹妹搶了她的風頭,反而表現的最親近倆人,直接就讓倆妹妹跟她住一個屋,睡一張床,一副大姐頭的態度。
看著相處和諧的幾個孩子,何雨柱和文麗既高興又欣慰,為自己能將孩子教育的這麽懂事而
感到自豪…………
當何雨柱再次收到何大清從保城傳來的電報後他第一時間就是喊上了妹妹何雨水和妹夫坐上了前往保城的火車。
至於文麗就有點不方便跟著一起去了因為現在家裏的孩子太多了光是托付給文父文母倆人已經有點照顧不過來了。
而來到保城醫院的何雨柱三人看著病床上白寡婦懷裏的小嬰兒,這才知道,何大清並沒有在白寡婦即將生產的前幾天喊他們來,而是等生下來後才給他們發了電報。
對此既然是何大清和白寡婦自己的選擇何雨柱三人也就沒說什麽他們的目光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隨後就從一臉幸福的何大清和白寡婦口中得知這是個女嬰。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何雨柱和何雨水就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來。
看著何雨水滿臉微笑,小心翼翼的逗弄著繈褓裏的妹妹,何雨柱感慨了一下後詢問何大清有沒有給這個孩子起名字。
結果就被告知,已經取了,跟他們兄妹一個字輩,叫何雨晴。
聽到這個名字,何雨柱倒是覺得不錯,不僅跟妹妹何雨水對應,還比妹妹的名字更有蘊意,也更好聽一些。
之後,何雨柱幾人又在保城待了好幾天,直到白寡婦的身體休養的差不多了,眾人這才又辦理了出院手續、帶著剛出生的妹妹何雨晴一起回到了之前何雨柱給租的獨院子裏。
然後,看著睡過去的何雨晴,何雨柱也不跟何大清倆人客套,直接了當的開口說道“爸,白姨我和妹妹妹夫差不多又是該回去的時候了你們看還有什麽要我們幫忙的了?趁我們還在就順便幫你們解決了?”
是的,對於白寡婦的稱呼,看著妹妹何雨晴的份上,何雨柱和何雨水隻能是改口了,喊起了“姨”。
而何大清和白寡婦聽到何雨柱的話都遲疑了一下隨後何大清看了一眼白寡婦然後就態度殷勤的對著何雨柱和何雨水說道“柱子雨水啊、我這裏確實有件事想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
說著何大清見何雨柱兄妹沒什麽反應,就繼續說道“我和你白姨商量了下覺得這保城的條件還是比不上京城,為了你們妹妹的未來,我們打算跟你們一起搬回京城去住,你們覺得咋樣?”
何大清說完就一臉期待的看向何雨柱兄妹,而何雨水聽到自己的父親想要搬回京城住,一下子就變得十分激動和興奮的對著何雨柱說道“真的?爸那真是太好了我同意你們回去。”
而相比起何雨水的開心,何雨柱則是麵色平靜。
當然,他的內心很是不平靜。
因為何雨柱也沒預料到何大清和白寡婦竟然有了想回京城居住的想法他知道以何大清的性格這肯定是白寡婦的主意他有點拿不準白寡婦為何要這麽做?
另外,何雨柱之所以對何大清和白寡婦肚子裏的孩子,也就是現如今的何雨晴那麽上心,並
不是因為親情而是因為他占據了原主的身體責任讓他必須要這麽幹。
可對他來說他並不想一直跟何大清和白寡婦他們有太多的親密往來也不是很想他們回京城,不然日後住在京城的何大清和白寡婦還不得常來打擾他悠閑又幸福的生活。
但看著無比興奮的妹妹何雨水,以及滿是期待的何大清,何雨柱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來。
這時,何雨水也注意到了哥哥的沉默,瞬間也變得安靜下來,扭頭看向何雨柱,想開口說些什麽話到嘴邊又猶豫了然後就這麽靜靜的用滿是希翼的目光看著何雨柱。
等何雨柱察覺到大家的目光都在他身上後嘴角微微一翹似笑非笑的看向白寡婦開口說道“白姨,回京城這件事是的意思吧,不知道你能不能說說是咋想的?為何不想繼續留在保城生活,而是要去京城呢?”
“柱子事到如今我也跟你說實話吧。
當年,要不是為了我的兩個孩子,我肯定不會帶著大清回保城來,早就和他直接在京城定居了。
這次呢因為雨晴的原因我和我那兩個兒子是徹底鬧翻了本來就不成器的他們現如今是徹底被他們娶的那兩個媳婦給拿捏住了。
這段時間我都這樣了,結果他們不僅不拿一分錢出來幫我,還都沒來看我一眼。
我啊也是想明白了,我那兩個兒子看來是靠不住了,繼續留在保城也等不到他們給我和你爸養老送終。
所以就想著,既然他們分家了要過自己的生活,那我也不打算再管他們了,把他們養這麽大也算對得起他們死去的父親了。
我決定,以後的日子,就好好和你爸和雨晴一起過。
因此,我就想著既然這樣,那就搬去京城住。
一來是你爸就是京城人,這些年為了我背井離鄉來到了保城,也是時候落葉歸根,回去京城安享晚年了。
另一個原因呢,則是我們搬去京城,也能徹底跟我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斷053了聯係。
不然他們和我那兩個兒媳婦聽到我和你爸靠著你們兄妹過的不錯肯定又會不停的找上門跟我們打秋風的,會讓我們的生活過的不安寧的。”
聽到白寡婦最後的感慨聲,何雨柱意識到她的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估計是真的不想管她那兩個兒子了而是真的想將全部心思放在何大清和何雨晴身上。
看來,何雨晴這個便宜妹妹的出生,對白寡婦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當然了何雨柱也明白除了這個原因外,白寡婦之所以想搬回京城定居,一是白家倆兄弟的所作所為確實傷了她這個母親的心;二麽,則是因為何雨柱兄妹的原因。
想必以白寡婦的精明,她肯定能想到,以現在何雨柱兄妹對他們的態度,她要是和何大清帶著何雨晴回了京城,倆人必然不會不管她們的肯定會將她們給安排好讓她們過上比在保城還要幸福的日子。
想到這裏何雨柱雖說內心不情願白寡婦和何大清搬回京城但想到白寡婦都想通到這一步了都願意和親兒子斷絕往來,再加上妹妹何雨水的期盼,也就這麽接受了倆人想跟著他們回京
城這件事
“既然你都這麽說了想要跟我爸和我妹妹真心過日子那你和我爸想回京城住也不是不可以。”
聽到何雨柱這麽說何大清和白寡婦以及何雨水都表現的很開心但不等他們說什麽就又聽到何雨柱說道“不過,你們想和京城也不是立馬就能辦的。
首先就是我爸的工作想要從保城調到京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需要時間讓我找找人脈。
其次,就是你們現在回了京城也沒住的地方,也需要我先花時間給你們弄個房子。
所以啊,你們就先繼續在保城待上幾個月、等我把一切都安頓好了再來接你們去保城。”
何雨柱這些話倒是說的很真心誠意在他看來既然已經決定幫何大清倆人了那就盡量一次性解決倆人的問題。
因此何大清在京城的工作和房子都要提前給安排好。
有了工作、何大清自身就有能力養活白寡婦和何雨晴不需要天天找他尋親援助。
有了房子,何大清和白寡婦也就不需要跟他住在一起,不會天天在他麵前晃悠,打擾他的生活。
何雨柱還打算、為了能跟何大清離得遠點讓倆人日後不方便上門來打擾他,他準備不在前門大街這一片給倆人安排房子而是準備在東城區那一片給買。
嗯,最好是在南鑼鼓巷買。
畢竟那裏有何大清很多認識的人雖說何大清已經離開多年、但隻要他搬回去還是能跟以前相熟的人重新聯係上的。
有這些人在以何大清性格估計就是閑下來了不是陪著白寡婦和何雨晴就是去找這些老朋友顯擺一番,大概率是沒時間找何雨柱的。
何大清和白寡婦可不知道的想法,他們見何雨柱讓他們繼續在保城住上幾個月才能回京城後,立馬就急了。
白寡婦急切之下都沒讓何大清說話,而是她自己就忍不住搶先開口道“幾個月?這是不是有點太慢了~~?”
一旁的何大清聽到白寡婦這麽說也是連連點頭表示認同。
“是啊柱子我和你白姨就想這一次就跟著你們回去可不想再在這邊住上幾個月了。”
見何大清和白寡婦這麽說、何雨柱不由得皺了皺眉,他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倆人為何要立馬就跟著他們回京城?
要知道,倆人都在保城住了十幾年了,再多待幾個月又能如何?
倆人如此迫不及待讓何雨柱雖然猜不出什麽,但總覺得倆人肯定有什麽地方瞞著他。
不過不管倆人隱瞞了什麽當前的何雨柱是沒有時間去查清了必須得給倆人一個答複。
可對於何雨柱來說他肯定是不想讓何大清他們現在就跟著他們回去。
因為這樣一來,他就沒有時間在京城那邊托人先安排好何大清的工作和房子了、那結果必然是何大清從這裏辭職、然後回到京城後又要和他們住在一起。
這住一兩個月倒還好說、但何雨柱就怕何大清和白寡婦住習慣了不想跟他們分開也不願從他們家搬走那到時候就有點麻煩了畢竟他可不能直接不講情麵的就將何大清和白寡婦給趕出家門。
想到這點,何雨柱不動聲色的笑道“不慢了京城那麽多人想給你們找個合適的房子不是那麽容易的,運氣不好估計花上半年也找不到。
再說,這房子買了,還得裝修一番置辦家具什麽的都需要時間。
另外這工作的事也不可馬虎必須得給爸你安排個好單位。”
說完,何雨柱就表現出一副他這麽做都是為了何大清和白寡婦著想的樣子,希望倆人能耐心等個幾月,別急著跟他回京城了。
而他的話也讓一旁的方建國和何雨水覺得很有道理,紛紛開口勸說何大清聽何雨柱的。
何雨柱本以為都這樣了何大清和白寡婦肯定要答應下來多待幾個月。
結果就看到何大清這個便宜父親猶豫著看了白寡婦一眼,隨即就一臉不好意思,支支吾吾的開口了。
“柱子,我也知道你的安排很好,但是吧,不是我和你白姨不想聽你的,而是我們有不得不跟著你們一起回去的理由。
回京城這件事吧,我也不是剛有的,而是在十幾天前就和你白姨就做出了決定,也下定了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