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巾幗英雄榜(完)

字數:6273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盤點巾幗英雄盤點秦良玉,評論幾乎要滿屏了。其中明粉是最激動的,都是讚揚秦良玉,大罵東林黨人的。
    “明朝不是沒有秦良玉那樣的名將,一門忠烈!”
    “對!盧向升和他的天雄軍,最後沒有援軍力竭而亡。”
    孫傳庭也一樣,朝廷隻顧內鬥,最後孫傳庭殉國。”
    “還不是那幫滿口仁義的東林黨人禍亂天下大明才亡的。”
    朱由檢就是個二貨,殺了魏忠賢,東林黨一家獨大被忽悠傻了。”
    “朱由檢太勤政,幹脆擺爛或許大明朝還能多存在幾年。”
    “秦良玉戰功赫赫,封為忠貞侯,到死都沒能讓清軍攻入石柱。”
    “大明朝崇禎年間年年災難不斷,能堅持17年對朱由檢已屬不易了,換作秦皇漢武來了也沒用。”
    “實在是無力回天,小冰河時期氣候異常種不出糧食,加上朱由檢識人不明又不會用人,戰場上亂指揮沒得辦法了。”
    滿屏都是後世評論,明太祖朱元璋氣得是雙目赤紅,一口氣沒上來昏過去了。“太醫,快傳太醫!”朱標,朱棣等人趕緊上前,這時馬皇後也趕到朝堂。
    “重八,別嚇咱,快醒來。”朱元璋在太醫治療下才緩過氣來,一看朱棣氣不打一處來。“咱今天非打死老四,這都是什麽不孝子孫。”
    小朱棣委屈抱著朱標:
    “大哥,你可要救我,我哪敢造反,這還不知道原因。”
    朱標:“爹,別急,等天幕將事情講明白咱也好預防不是嗎?”
    “哼!咱聽標兒的,不過咱是不是對天下文人太好了,殺貪官殺少了。”
    朱棣位麵:永樂大帝朱棣臉色陰沉,一個唐賽兒永樂十八年造反,現在是永樂十年,這可以預防,可明末什麽東林黨他管不到,這東林黨是什麽?結黨營私,很好,等著要是能聯係上神女詢問一下。
    唐朝太宗時期:李世民問道:“如今天下幹旱,可有什麽辦法?大明的教訓我等必須引以為戒。”
    房杜兩人也沒什麽好辦法,房玄齡硬著頭皮說:“開倉放糧,以救百姓。”
    魏征:“可朝中無糧,如何賑災?”
    李世民:“朕可不想出現唐賽兒那樣的人。眾卿可還有什麽辦法?”大唐文武可沒什麽更好的辦法,杜如晦:“不如詢問一下神女或許有辦法。”
    不論萬界帝王如何,天幕隻是提示等盤點後才能詢問。
    武珊珊休息到下午這才起身繼續幹活,盤點繼續。盤點曆史上的巾幗英雄
    婦好念子是華夏曆史第一個有史記載的巾幗英雄,後世在考古挖掘中發現大量證據,證明婦好的身份是殷商武丁時期華夏曆史上第一位女將軍,也是真實存在的曆史上的第一女猛將。婦子不僅僅是女將軍也是武丁的王後,殷商大祭司,在商朝非常迷信,婦好掌祭祀,同時也四處征戰開疆擴土,在其隨葬坑內發現白種人的骨骸稱為白畜,也就是歐州人,這支歐州人是雅裏安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法西斯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口中純正的雅裏安人。商朝武丁時期一支由雅裏安人組成的五萬多大軍從歐洲遠征而來經祁連山脈入侵華夏,這是歐洲人從西方第一次遠征到東方,一路之上毀滅了三個文明一國,到達殷商之地時,婦好請命帶領一萬五千人包括象兵在內前去抵禦來自西方的蠻夷入侵,婦好指揮大軍迎敵,她所帶出來的‘,兵馬是商朝全部軍力,婦好以象陣為前軍,衝擊敵方,經過一場血戰將入侵之敵殲滅的殲滅,俘虜的俘虜,回到殷城,武丁高興的設宴並舉行獻俘儀式。婦好之功,在華夏,避免華夏文明遭到西方蠻夷的毀滅,扞衛了華夏文明,保護了華夏文化傳承而不丟失,她是華夏當之無愧的第一巾幗英雄,曆史功績無人可比,因為沒有哪個人在扞衛華夏文明和傳承上能超越婦好。對歐州白畜的打擊取勝後使西方再也不敢窺視東方更不敢入侵華夏長達三千年直到1840清朝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才敢入侵。婦好征戰四方曾帶一萬三千人破羌人,攻打四周為武丁時期的商朝開疆拓土,商朝武丁時期打土方,羌方,鬼方,又有“囯之大事,在於祀與戎”婦好還是大祭司,死後諡號“辛”所以婦好又叫“母辛,妣辛”。在華夏曆史上公認巾幗女將分別是:婦好,梁紅玉,秦良玉。還有一些巾幗英雄有爭議,爭議無非就是在曆史上上是否存在。下麵盤點的這位也是爭議其真實存在的原因是年代,巾幗英雄花木蘭。有兩種說法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另一個認為是漢朝西漢時期漢文帝時期認為有一些記錄有關花木蘭的。先欣賞南北朝時期流傳至今的木蘭詞,詞中所寫與漢代野史所寫的相似。
    木蘭詩\木蘭辭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裏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雌雄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武珊珊讀完木蘭詩\木蘭辭自己也陷入回憶中,網友又炸了:“臥槽!這是讓我重溫一通遍木蘭詞,隻記得幾句。”
    “我也一樣,當初背誦木蘭詩的恐懼,到現在還能背幾句。”
    ??……o><o,⊙▽⊙
    “哈哈,我全部能背下,你們不行。”
    “樓上的,該不是還讀書吧。剛好背出來放回家,是吧!”
    “經驗一,別在學姐學長賣弄,經驗二等著看學弟學妹入坑。”
    “變態啊,自己經曆過,也想讓學弟學妹們品嚐一下背誦詩詞的苦惱。”
    “喂!喂!盤點花木蘭事跡,別扯遠了!”某位想知道答案的網友不耐煩了。
    “花木蘭到底真存在還是傳說?”
    “別扯,穆桂英是評書小說戲劇中的虛構人物,花木蘭可不一樣,有四個地方都有花木蘭墓,主要是南北朝,隋朝,也有提及漢代西漢文帝時期,所以才有爭議。”
    “有沒有一種可能,曆史出現兩個花木蘭分屬不同時代。”有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
    很快給出答:“花木蘭記載大體相同,不同的是結局,北魏是因為花木蘭替父從軍回來,因美貌被皇帝看上,她拒絕後自盡了,皇帝後悔為其立墓,以皇妃之禮下葬。”
    “隋唐時代的與木蘭詩所講的結局一樣,回鄉安度餘生。”
    以上來自百度搜索,兩種說法作者采用兩種說法中部分內容來寫正文:
    “花木蘭,在不同的書籍中記載。曆史上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花木蘭412年一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最早出現南北朝一首敘事詩巜木蘭辭》中,南北朝北魏,收錄於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壓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紀隋唐文人潤色,明代文學家徐渭木蘭詩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西方專家在蒙古某個地區發現兩具1800年前的骸骨證明花木蘭是真實存在,要知道花木蘭的故事離現代社會1600多年。並且流傳到西方,華夏曆史英雄無數,為什麽西方還將其拍成電影和動畫片,原因符合西方女權思想,而不是了解華夏文明和文化。
    花木蘭曆史背景是北魏與柔然國柔然遊牧族經常有衝突,柔然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丁上前線,木蘭父親年歲已高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又無兄長,弟弟年幼木蘭才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啟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即要上陣殺敵又要隱藏女兒身,比其他軍人更艱難,從普通一卒憑戰功成將軍,花木蘭作戰的地區好與木蘭詩中提及的燕然山,黑山對上。木蘭詩進入中學課本,為千千萬萬人傳頌,並且戲劇化,舞台化,甚至拍成電影和動漫,她的精神激勵無數個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勇氣,可歌可泣。花木蘭還存在姓氏之爭,出生地之爭,有人講木蘭姓魏,姓朱,姓韓,明代徐渴在戲劇四聲猿中說她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也有一說姓朱文祿是一名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花袁氏。這是比較普遍接受的說法,明清小說,戲劇變動較大花木蘭人物形象外來外豐滿卻讓我們離真實的花木蘭漸行漸遠。焦竑在其焦氏筆乘也提到:“木蘭,朱氏女子,代夫出征。隋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塚,忠烈廟補充樂府題解有關花木蘭的缺失,唐代白居易在戲題木蘭花中雲“:怪得獨饒脂粉態,木蘭曾作女郎來。”杜牧也寫有匙木蘭廟一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畫與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推上祝明妃。”木蘭傳說故事在唐代已紀膾炙人口,此外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曆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勳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戒服,複閨裝,舉皆驚駭。鹹謂自有生以來,蓋為見也。衛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複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製,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諡也……”木蘭故事傳頌千年至今歸功於木蘭辭。曆代都有紀念花木蘭的,木蘭祠建於宋朝,金代泰和年間1201一1208年烏林答撤忽剌重修大殿,獻殿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元,明清皆有修繕新建其祠堂廟,立有碑文。可惜抗日戰爭43年毀於戰火。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忠孝剛烈已深入人心,也是華夏曆史傑出的女性與軍事家,其名永遠為後世牢記與崇拜。當然在曆史上遠遠不止這些已知的巾幗英雄,還有無數無名英雄,因為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導致沒有記錄,又是那些無恥無知的儒生故意錯誤解讀男尊女卑的正解,變成其殘害古代女性的工具,這也是後世現代社會批判孔孟之道的原因卻讓孔子背黑禍。唐朝也有巾幗英雄,對巾幗英雄的理解廣泛化,不僅僅指戰場上保家衛國的女將軍,也逐步沿延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女性或者女性政治家,科學家等。
    巾幗英雄榜,唐朝
    巾幗英雄樊梨花,也是曆史上存在的英雄人物,也的確是一位女將軍。唐朝貞觀年間的人物,後世對樊梨花的演澤不完全正確,但基本設定是一樣的。樊梨花其父是西突辰寒江關關主,後投唐,其父樊洪原是隋朝之將,隋朝滅亡歸依突厥。樊梨花智勇雙全,美貌絕倫,嫁於大唐名將薛禮字仁貴之子薛丁山為妻,薛丁山多為虛構人物,在民間傳說中樊梨花是一位敢愛敢恨,胸懷寬廣,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大唐奇女子。其一生故事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視劇,電影,歌舞戲劇,演義小說,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說唐,薛家,多個版本的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連環畫等,其身上神話色彩頗濃。唐太宗貞觀年間以甘肅,武威為中心西涼國等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朝管轄,並以武力與唐朝抗衡,唐太宗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說就是在這一曆史背景下發生的。樊梨花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薛仁貴身亡後樊梨花繼任征西大元帥平定西涼之亂敉平,居功厥偉,唐高宗時加封為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樊梨花美麗,武藝高強又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其子薛剛酒醉元宵之夜打死皇子驚死唐高宗,武則天下旨處死導致薛剛反唐,薛剛反唐又引出故事王相跑宮這個戲曲橋段,上達兩個故事在戲曲舞台廣泛流傳,戲曲取材於寒江關,馬上緣,三休三請樊梨花,姑嫂英雄,梨花掛帥,梨花巡營等,這些刷目經久不變,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相關劇目在舞台上至今盛演不衰。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女名將之一,其功赫赫,最後結局不咋的。”
    武珊珊總算將巾幗英雄榜初略的盤點完,網友熱議起來:“我還以又一個虛構人物呢,沒想到是真的。”
    “曆史書很薄,不可能將所有曆史人記錄下,能記下的都是牛人!”
    “開眼了,真的開眼了,我要好好看看曆史,免得被耍。”
    “曆史是一麵鏡子,古往今來又有幾人明白。”網友在平論,萬界之中唐太宗李世民有些不知道講什麽,大唐二位巾幗英雄上榜,其中一位還是平陽昭公主,自己的親姐,處於當人事位置就不好開口講什麽,免得被魏徒噴。唐朝文武也不好在朝堂上評論,這次沒透露多少信息,一切又要等待,武珊珊哪管別的,下播休息,幹飯,因為獎勵要等係統計算完成才能獲得,幹脆幹飯睡覺這比什麽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