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十大昏君榜】

字數:6056   加入書籤

A+A-




    雙係統通萬界古人炸裂!
    天幕盤點十大昏君,秦之前的我們是看客,後世之事有作為的君王當警示之意,昏愧的一臉無所謂。
    漢之後曆代王朝帝王們隻是嘲諷:漢靈帝劉宏不過是個蠢貨,貪財又好色,上榜正常,排名昏君榜第六也應該。
    大漢王朝皇帝們感覺就不太好了,漢高祖劉邦:
    “這,這打臉來得有點快。”
    呂後:“哼!沒上榜的未必是明君,隻是比之上榜的沒那麽昏饋罷了。”她對劉邦看法是你不昏饋好色嗎?隻是沒說出來而已。
    至於西漢之劉邦除外,其他皇帝心態:與我們有多大關係?一個王莽篡漢,大漢分兩半,還是考慮如何防止世家做大這才是頭等大事。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這句話對宋之前的王朝衝擊是無比巨大的。
    天幕中後世子孫評論世家是毒瘤,是一切動蕩根源之一,尤其是到了王朝後期。
    古人看天幕集體沉沒了,因為後世的言論太刺激。
    現代社會網友又開噴了:
    “漢靈帝劉宏,該怎麽評價此人呢?”
    “能怎麽評?昏君不用置疑,隻是沒想到拓印技術是他發明的。”
    “所以評價一個人,還是要實事求是,客觀一點。”
    “也是,照評判標準講,排名第六是不是有點靠前了?”
    “提醒一下,劉宏在文化教育方麵推動有一定貢獻,但是他後期操作昏招太多,導致天下大亂,百姓遭殃!”
    “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這就是為什麽對古代帝王,世家門閥沒好感的原因。”
    古代帝王?!⊙▽⊙
    世家門閥:⊙▽⊙
    也許古代百姓也有同感,“蒼天!後世子孫講到我們心坎上了。”
    漢光武帝:“這個混賬東西!寵信宦官,還叫張讓阿父,叫趙忠阿母,背叛祖宗的混帳!”
    漢桓帝劉誌:“怎麽會這個叫劉宏的繼位的,你們世家好的很。”劉誌咬牙切齒的將世家兩個字叫得很重。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劉備:“天下之亂,始於桓,靈二帝也。”
    可他說完此話發現無法出現在天幕上,而曹操,袁紹,孫權之言出現在天幕上。
    “這是?為何如此!”
    諸葛亮也懵了,這怎麽回事?
    天幕中後世子孫看到劉備之言,立馬有了興趣。
    “快看,還有三國人物角色扮演,孫曹劉啊!”
    林楓早料到會有一大批三國迷,無腦粉絲,於是讓係統開啟隱藏功能。
    群主:“再次提醒,演義不是曆史,劉備沒有想象中那麽仁義,他是腹黑學高手。”
    “群主提醒的對,誰看過三國誌,陳壽寫的?”
    “沒有,誰會去看,哪有三國演義好看。”
    “三國迷,看的是演義,但沒有陳壽寫的三國誌,何來三國?”
    “先有三國誌,後有明朝小說家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哈哈,羅貫中,外號人送羅灌水,我是讀過幾遍三國演義,再讀一遍三國誌,才明白的。”
    “真的還是假的?可以聊聊嗎?”三國糯米團子。
    “嗯,可以簡單來說,就是作者的立場和出發點。”
    “你的意思,明白,羅貫中站在漢室正統角度來寫的。”
    “一本演義小說,娛樂而已,三國誌才是比較客觀反映當時真實情況。”
    “陳壽寫三國誌是比較嚴瑾的,道聽途說是不會寫入三國誌中的。”
    “你們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有幾處細節與三國誌描述差不多。”
    “對,備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有桑樹,形如車攆,樹葉形如蓋。”
    “這麽一講,劉備早就有了稱帝之心了。”
    “對啊,漢靈帝劉宏還活著的時侯,為何不敢見劉宏?劉備有平叛之功,為什麽沒有提及口中自稱中山靖王之後?”
    “這麽一講,一切都通了,漢靈帝一死,劉備逢人便稱備乃中山靖王之後,而且眾所周知,中山郡王有一百多個兒子。”
    “三國誌之中陳壽既不承認也不肯定劉備漢室宗親身份,還有一個疑點那就是盧植,盧植從來沒講劉備是漢室宗親。
    要知道劉備是盧植的學生!與公孫讚是師兄弟。老師豈會不了解自己學生的底細?”
    “還有最為重要的幾個人物,漢末蔡邕,鄭玄,司馬徽等等,這些是大儒。”
    “那麽問題來了,中山靖王是西漢時期的,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與中山靖王八杆子打不到,而東漢正統的漢室宗親沒有一個出兵討伐董卓的。”
    “請問為什麽劉備以中山靖王之後卻參加了酸棗會盟?”
    “劉備目的和其諸侯一樣,刷聲望,其實曹操,袁紹,袁術,孫堅等明知劉備假冒漢室宗親,包括劉表,劉虞在內,看破不說破。”
    “討董打著旗號是匡扶漢室,知道劉備是來打醬油,大家都差不多,隻有曹操和孫堅才是真心打董卓。
    大家打著匡扶漢室,明知劉備是假也把他當成真。”
    “好了,知道一些真相了,下麵盤點第五位昏君。”
    “十大昏君榜第五位,大明王朝:明惠宗建文帝朱允文
    朱允文,朱標太子次長子,母親呂氏。
    朱標太子於洪武二十五年突然崩逝,之前原配太子妃子常氏和長孫朱雄英先後離奇病逝。
    朱元璋在連續失去馬皇後,太子朱標,皇長孫朱雄英後,精神上備受打擊。
    後決定培養朱允文,立呂氏為太子妃,這樣朱允文由庶長子變為嫡長孫,冊立為皇太孫。
    為了給皇長孫鋪平道路,朱元璋開始大開殺戒,屠戮功臣。
    民間廣泛流傳一則故事:
    炮轟慶功樓,這個說法最早版本來源於清朝,盛行於清高宗乾隆年間。
    故事大概請群臣聚會於慶功樓內放大量炸藥,暗中用大炮對準慶功樓。
    劉伯溫席間緊隨著朱元璋,徐達病重在家,身患疥瘡。朱元璋離席,劉伯溫又緊隨,朱元璋看出來。
    “伯溫何故隨朕?”
    劉伯溫聞言心道:朱元璋這第一次用朕,一切皆明了了。
    劉伯溫:“陛下,你真連一個臣子不留嗎?”
    朱元璋聽後才讓劉伯溫隨其離開,不久慶功樓炸毀夷為平地。
    第二天令人送一盒東西,是燒鵝,徐達見之大叫:
    “朱元璋,你真的連一個臣子都不留嗎?”
    之後吃完燒鵝,第二天疥瘡毒發,徐達亡。
    當然這個故事,隻是迎合奴清乾隆皇帝篡改曆史,抹黑明朝,大興文字獄的需要。
    正史上可沒有,殺功臣不假,朱元璋也有正當理由。朱元璋最痛恨的是貪汙腐化,魚肉百姓的官員。
    明朝洪武年間三大案,空印案,藍玉案,胡惟庸案。涉案及受牽連大小官很多,三大案殺了十五,六萬人之多。
    朱元璋曾問朱允文:
    “由你的叔叔們鎮守邊疆,你可無憂。
    若無外敵,你當如何?”
    朱允文答:“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先削其地,又不可互置其人,再不可舉兵伐之。”
    朱元璋認為回答沒什麽問題。
    當朱元璋駕崩後,朱允文繼位,聽信方孝儒,黃子澄,齊泰三個廢物之言,開始削藩!
    黃子澄認為先削周,齊,代,湘,岷等王,認為諸王在洪武年間已有不法行為,削之有理。
    齊泰主張先削藩王中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朱允炆釆納黃子澄建議。
    方孝儒建議先削周王,周王與燕王是同母親兄弟,可斷朱棣臂膀。
    周,代,齊,岷被貶為庶民,湘王剛烈,縱火焚燒王府,臨死之前大喊:
    “本王是太祖之子,豈能受辱,承此不白之冤。
    爹,你睜開眼睛看看,這就是選的好皇孫,屍骨未寒,就對親叔叔下手。”湘王全家自焚於王府。
    燕王朱棣,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以800人起兵打出“清君側”發動靖難之役,在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用三年時間攻破南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
    殺方孝儒,夷三族。至於傳言殊其十族那是後世編的,朱棣也就有兩大外號:殊十族和風係大魔導師。
    朱棣與漢光武一樣,或許是天命之子,光武帝天降殞石,滅新朝四十萬大軍。
    而朱棣每次處於危險之時,狂風大作反敗為勝。
    至於建文帝朱允炆,一種方法燒死在宮中,另一種說法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一套伽砂,一個剃頭刀,一隻金缽,出家當和尚。
    朱棣廢建文年號,直接用洪武,以示自己是正統,皇位是他爹給的,連廟號都給自己準備好為太宗。
    自此,曆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永樂大帝誕生,開創永樂盛世,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萬邦來朝。”
    天幕暗下來,不說明朝之前的帝王如何反應,炸鍋的是明洪武年,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齊王奔著皇宮而來。
    幾個王爺二話跪在地上:
    “爹,你可要為兒子們作主啊!朱允炆殺親叔叔,我們做錯了啥?不就是兵權嗎,交了不結了嗎?”
    朱元璋腦袋嗡嗡作響,現在才洪武十二年,馬皇後因上榜延壽了幾年,不會在十五年死去。
    這昏君榜一出,朱允炆算是廢了,而太子朱標看著一幫弟弟能說啥,那個時候自己早成了一具死屍了,怎麽管!
    還沒等這邊朱元璋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天幕來自後世的評論洶湧而來。